高州市荷花第一中学 广东 高州 525200
摘 要:地域红色文化是地域特有的资源,作为地方革命老区,利用资源的优势,把革命前辈的精神融入到学校德育工作,让教育效果更上一台阶。而学校德育建设是学校当前的重要工作内容。文章首先介绍了何为红色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精神,然后从三个方面阐述了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性,接着分析了红色文化所具有的德育作用,最后分析了利用地域红色文化资源优势,拓展学校德育空间的具体应用策略。
关键词:红色文化;德育;重要性;应用;地域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党在艰难的革命年代创建的先进文化,既包含了我国传统的优秀精神文化,又结合了当前时代最先进的文化,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学校德育教育是当前的热点课题,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是当前学校的重要责任。下文就如何将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并运用,进而拓宽学校的德育空间进行了分析和讲解。
一、何为红色文化?
红色文化是新民主主义时期,共产党以马列主义的文化为基础,结合当时国内实际的革命情形,带领全国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革命而创建的无产阶级先进政治文化。
红色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被赋予了更多的内容,其核心内容却始终没变,红色文化有两种表现形态,分别是事物形态和精神形态。事物形态体现在人、事、物三种。其中,人指的是在革命过程中,对革命产生了一定影响的爱国志士或为了革命而壮烈牺牲的烈士英雄;事指的是重大的历史事件或革命活动;物指的是爱国志士与英雄烈士们曾经使用过的物件,同时也包括他们生活与战斗的革命遗址等,事物形态供后人传颂、凭吊或追思,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载体,是显性的。如今的红色旅游便具有很重的事物形态。精神形态体现在事物形态所承载的红色精神上,是一种革命的“魂”。
红色文化的本质核心是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建设的价值体系,体现了共产党在文化发展方向的指导上的先进性,是文化发展的灵魂与核心。红色文化既包含了我国传承千年的优秀文化,同时还包含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马列主义文化,反映了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群众的坚定信念、高尚品质以及崇高理想,已经成为了中国的一种先进并极富魅力的政治文化。
二、红色文化精神
红色精神从革命先辈中传承而来,代表了他们的意志和理想,是先辈的心血结晶,是我们前进方向的指引,是我们行事作风的规范。包括了四个核心精神:一是爱国,基于个人对自己祖国依赖关系的深厚情感,也是强调个人与祖国关系的行为准则。同社会主义紧密联系在一起,要求人们一振兴中华为己任,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自觉报效祖国。二是团结,团结一致,同心同德,任何强大的敌人,任何困难的环境,都会向我们投降。三是奉献,奉献是一种无私的爱,是对自己事业的不求回报的爱和全身心的付出。奉献者收获的是一种幸福,一种崇高的情感。四是奋斗,要立志,有所追求,始终保持对理想的不懈追求,是仰望星空和脚踏实地有机结合;要修身,牢记责任,慎初、慎独、慎微,负起对社会的责任;要坚持,戒骄戒躁,有为实现目标坚持不懈的恒心和勇气。
三、学校德育建设的重要性
(一)德育建设是当前时代发展的需要
学校教育在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从而促进其健康成长,最终为国家培养合格的人才。当前时代,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倡导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尤其是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思想道德与法制教育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由此证明,学校进行德育建设是当前时代的迫切需求。
(二)德育建设是传承民族精神文化的需要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是民族精神文化的瑰宝,是每一位炎黄子孙引以为傲的所在,这些传统美德形成了民族精神,支撑着我们遇磨难而不退缩,受欺凌而不屈服,从而坚强地在世界民族中强大起来。我们需要将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传承并发扬下去,让年轻的生命受到美德的洗礼。青少年在学校中最容易接受到德育教育,学校有义务将德育工作大力开展起来。
(三)德育建设是人才成长的需要
二十一世纪的合格人才,必须具备全面的素质,不仅包括对科学知识的掌握与钻研,还包括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保证国家的人才德才兼备从而投身国家的伟大事业建设中,防止有才无德的人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世界文化对我们造成了一定的冲击,很多不好的东西也流入进来,我们的青少年需要从中去粕取精,完善自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也需要对青少年进行德育教育,帮助他们分辨美丑善恶等,从而使他们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四、红色文化所具有的德育作用
(一)红色文化资源是有效的德育载体
德育载体随着时代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在不同的时代都有其最合适的载体。在我们批判借鉴他人的好东西时发现,某些国外教育已经开展了较为先进的德育教育,通过如科技馆、宗教场所和博物馆等文化资源对民众进行教育,通过媒体感化、家庭教育和文化熏陶的形式进行德育社会化。红色文化是革命时期形成的宝贵精神,是中华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结合的一种产物,丰富了我国的传统精神,也发展处了新时代的民主精神。因此,对我国的德育而言,红色文化资源是鲜活的教材,是非常优秀的德育载体。
(二)以红色文化资源展开德育教育效果良好
根据当前的教育学理念,教育系统包括教育主、客体、介体和环体四种基本要素。红色文化以其特殊性,同时担任了介体和环体的责任,在作为介体时,承载与传递民族品质、革命传统以及革命精神,使教育的主客体间进行良性互动;在作为环体时,为德育活动提供生动的现实环境,从而使德育教育达到良好的效果。以井冈山红色文化教育为例,学校组织学生去参观当地的红色遗址,学生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当年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在屠刀面前不屈服,坚持革命斗争的精神。触摸历史的痕迹,学生更能理解毛泽东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中当时所呈现的祖国新貌和诗人欢快的情绪以及豪迈的气概。
五、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拓展学校德育空间的具体应用
(一)、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利用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优势,开展一系列校园文化特色的活动,张扬学生个性。
学校德育工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优良品行。广东省高州市荷花镇是广东省茂名地区的革命老区,是国内解放战争前的粤桂边纵队第五支队十四团的革命根据地,这里不但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的地方,这里还留有大量的革命遗迹,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支前拥军事迹。根据当地特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学校以拓宽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弘扬学生爱国主义精神。荷花镇是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捍卫过的地方,在与国民党反动派展开的英勇不屈的斗争中,一大批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谱写了光辉的历史篇章,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他们在革命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崇高品质和顽强斗志,已成为荷花人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精神财富。
(二)、把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带入课堂教育。
随着当前科技的进步发展,在日常中可以十分容易地运用各种信息资源,因此,将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带入课堂是十分简单又有效的方法。老师可以通过各种信息来源,研究当地的特色红色文化,然后在课堂教育中将其传输给学生。老师对红色文化的引入,是其中的关键。
(三)、组织学生到红色景区参观
学生对于外出参观一般都具有很高的性质与热情,学校利用当地的红色景区,作为德育教育的现实教材,通常能够取得更有效的成绩。在参观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对相关的历史事件和革命志士进行讲解,学生能够在参观中感受到历史和英雄的真实性,使他们近距离地收到最直接的文化熏陶,去感受先辈的爱国、团结、奉献和奋斗,从而受到文化的真切影响,进而促进其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
(四)进行校园红色文化宣传
日常工作中,学校需要加强对当地红色文化的校园宣传工作。当地的红色资源是一笔沉重的精神财富,甚至有些学校就是在战争年代的烽火中建立起来的,它经过了战火和岁月的洗礼,在今天已经沉淀出了红色的底蕴。因为对地域的认同和故乡情结的作用,大部分的学生会因为当地的红色文化而产生自豪感。根据学校和地方的特色,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情感,可以在校园的红色文化宣传工作中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宣传的方式可以多样化。红色文化的宣传,能够产生浓厚的文化氛围,进而让让学生在其中受到熏陶,从而提高德育水平。
五、小结
缅怀先烈,为的是传承红色基因,永远不忘来路、不忘初心,始终沿着正确方向不断前进。缅怀先烈,为的是继承他们的遗志,发扬他们的精神,创造新时代的光辉业绩。红色文化资源是革命留下来的重要物质,对于思想道德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学校德育建设是当前教育的重要内容,要求学校培养出德才兼备的综合素质人才。挖掘当地的红色文化资源,能够有效地拓宽学校德育空间,学校需要采取正确的方式,合理地运用这些资源,从而促进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胥升维.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拓展学校德育空间[J].环渤海经济瞭望,2017,(7):176.
[2] 林春.地方历史文化资源转化为德育资源研究[J].高教探索,2013,(4):142-146.
[3] 任继众.弘扬红色文化和学校德育建设的若干思考[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6,37(2):30-32.
论文作者:张海生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8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8/23
标签:文化论文; 红色论文; 德育论文; 资源论文; 学校论文; 精神论文; 地域论文; 《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8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