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市第三人民医院 黑龙江 伊春市 153100
摘要:目的: 对CT检查应用于腰椎小关节退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研究。方法:88例临床疑诊腰椎小关节退变患者于临床症状出现后1个月内均接受了螺旋CT扫描。采用美国Markoni select/SP螺旋CT扫描机,层距3姗,层厚3mm,扫描条件为120kV,200mA,全部行k,k、k/s。节段扫描。每个节段扫描34层。患者仰卧,腿屈曲。均摄软组织窗和骨窗片。结果:根据治疗情况,88例CT能清晰地显示腰椎小关节毛糙、骨质增生、椎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腔内“真空征”、关节脱位及伴有椎间盘突出变性、椎体滑脱等征象。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检查应用于腰椎小关节退变中的临床诊断价值十分理想。
关键词:腰椎小关节退变;CT诊断;研究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value of CT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lumbar facet joint degeneration. Methods: 88 patients with clinically suspected lumbar facet joint degeneration underwent helical CT scans within one month after the onset of clinical symptoms. Using the United States Markoni select / SP spiral CT scanner, layer 3 cm, layer thickness 3mm, scanning conditions for the 120kV, 200mA, all lines k, k, k / s. Segment scan. Each segment scans 34 layers. Patient supine, leg flexion. Both soft tissue window and bone window. Results: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88 cases of CT can clearly show lumbar facet joint roughness, bone hyperplasia, intervertebral joint space narrowing, joint cavity "vacuum sign", joint dislocation and associated with disc herniation degeneration, vertebral spondylolisthesis and other sign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 CT examination is useful in the clinical diagnosis of lumbar facet joint degeneration.
Key words: Lumbar facet joint degeneration; CT diagnosis; Research and analysis
腰椎退变这种腰椎周围韧带、神经根受压及软组织病变情况主要是由于椎间隙变窄、椎间盘变性突出、腰椎骨质增生等生理病理改变而导致的,腰椎小关节退变以发病率高、病程长、诊治难度大等为主要的临床特点,腰腿痛等症状的存在很有可能被误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误诊率很高。本文收集了88例有腰椎性小节退变CT表现的病例,回顾性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88例患者中,男性30例,女性58例,年龄34~80岁,平均57.8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88例患者自诉有下腰痛或并有腰痛。常常在腰于伸展位移至屈曲位或自屈曲位移至伸展位时突感腰背疼痛,疼痛可出现于腰部、腰骶部、臀部、髋部及大腿后,很少波及膝关节以下,病变节段的棘突有较固定的压痛,直腿抬高试验大多数患者有臀或腰部疼痛。
1.2方法
本次研究中使用的仪器为采用美国Markoni select/SP螺旋CT扫描机,对88例患者进行常规CT连续扫描检查,腰3椎体下缘到骶1号椎体上缘为扫描的主要范围,将仪器扫描参数设置如下:120kV的电压,200mA的电流,3.2 mm的扫描厚度,1.6 mm的图像重建厚度,0.75~0.80 s的扫描时长,0.5s的重建时间,400HU的窗宽,60 HU的窗位。在扫描过程中对腰椎小关节的改变情况进行重点观察,并对腰椎小关节、椎体等部位的损伤情况以及骨质增生情况采用MPR重建拍照技术进行观察,对软组织变化情况进行分析,对腰椎小关节位置、结构以及形态变化等情况进行重点观察和记录。
1.3统计学方法
所得实验数据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正态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根据治疗情况,88例CT能清晰地显示腰椎小关节毛糙、骨质增生、椎小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腔内“真空征”、关节脱位及伴有椎间盘突出变性、椎体滑脱等征象。单节段椎小关节 退变和多节段椎小关节退变患者分别为30例和58例,腰椎小关节退变121个节段,其中单侧病变和双侧病变分别为41和80节段,有20例发生在L3-4椎小关节,有68例发生在L4-5椎小关节,有33例发生在L5~ S1椎小关节。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加,腰椎小关节退变的发生率也呈现出大幅度上升的增长趋势,以中年群体和老年群体为主要的发病人群,患者除了存在腰痛、腿痛症状外,一般还会伴有关节囊松弛,容易导致关节不稳以及关节半脱位情况的发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肢体活动功能以及生活质量。因此选取一种有效、科学的方式加强对该病的早期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911年Goldthait首次提出椎小关节退变可引起腰腿痛,1933年Ghormley把椎小关节退变伴腰腿痛命名为椎小关节综合征。椎小关节又称关节突关节,是由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构成,属平面关节,只能做轻微滑动,但各椎骨间的运动总和却很大,是真正的可动关节,前方与脊神经相邻,参与构成椎间孔后壁。腰椎小关节退变多为继发于椎间盘退变以后的椎间关节异常活动和失稳所致。早期病理表现为损伤性滑膜炎,随之出现关节软骨损伤,表现为关节间隙变窄,软骨下骨质增生、硬化,边缘部骨赘形成;关节囊松弛、钙化,关节脱位等。CT可以显示其病理变化,这种病理改变导致的脊柱不稳,可使周围组织内气体被挤压进入关节内的空虚处形成关节“真空”。后期关节囊滑膜纤维化、钙化,又限制了关节的活动幅度。并且椎小关节退变主要是关节软骨、滑膜、关节囊和关节突骨质的改变。早期,因关节囊滑膜炎而产生刺激性腰痛;继之,因关节突骨质增生对关节滑膜、关节囊的刺激以及滑膜、关节囊本身病损引起椎神经痛并放射到皮质,患者表现为腰骶部、臀部、下肢前侧放射痛;关节突增生可引起侧隐窝和椎间孔狭窄,压迫侧隐窝神经根,出现下肢麻木、间歇跛行等症状;受累节段脊柱两旁肌肉可出现反射性压痛点、肌紧张,改变姿势常可缓解,后伸疼痛加剧。椎小关节退变常与腰椎的其他病变并发,因此它们的临床表现存在交叉性和不确定性,临床表现结合影像诊断有利于确诊。螺旋CT扫描可准确地显示腰椎小关节的形态结构及异常改变,对早期或轻度的退变发现率高,对合并症如腰椎间盘膨出、髓核突出等均可同时发现并作出评价。在诊治时发现结合CT骨窗和软组织床仔细观察分析腰椎的异常,可大大提高腰椎小关节退变的确诊率。综上所述,患者因腰腿痛就诊,临床除考虑为椎间盘病变外,椎小关节退变的诊断亦是非常必要的,而CT检查能为该病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参考文献:
[1]冀旭.腰椎小关节退变的临床CT诊断研究[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7(10):126-127.
[2]申放,孟庆斌.腰椎小关节退行性变的CT诊断价值研究[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6(07):827-828.
[3]曾卫东,李希波,卢劲松.X线与螺旋CT在腰椎退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J].河南医学研究,2017(10):1814-1815.
论文作者:王超玉
论文发表刊物:《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1
标签:关节论文; 腰椎论文; 患者论文; 骨质增生论文; 情况论文; 统计学论文; 软组织论文; 《世界复合医学》2017年第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