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以云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为例_可持续发展论文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以云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为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西双版纳论文,大理论文,丽江论文,云南论文,为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75(2007)—03—0044—08

一、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

要使旅游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就应该建立一种监测和度量持续趋势的有效方法。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是为了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选择一定的因子,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来评价某区域旅游运行状况、实现程度和发展效果的一种评估方法。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是可持续发展从理论阶段到可操作性阶段的前提。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旨在寻求可操作的、定量化的方法和手段,用以分析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的进展和效果,以便更好地指导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1.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目标

首先应加深对区域旅游发展的总体认识。通过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所提供的基本数据和资料,加深对区域旅游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中不同部分之间的认识,为制订旅游规划和旅游政策服务。其次,监测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监测项目的实施效果,检查旅游规划的实施情况,观察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和趋向,了解旅游区域内各地区、各部门在生态、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最后,评价、分析并控制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估测和评价旅游区域一定时期奋斗目标的实际进展状况,结合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定期提出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分析报告,加速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步伐。

2.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对象

对于特定区域而言,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是对区域旅游系统的评价,也可以说是对区域旅游开发价值的综合评价。评价是全方位的、多维的,从系统论的角度可以概括为2个方面。其一,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要素评价。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首先存在着旅游可持续发展要素的分析与评估问题,其内容主要包括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各要素的性质、状态、形成、演化、旅游价值等。其二,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组合评价。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作为由可持续发展要素构成的整体具有各要素在独立状态下不具备的新的属性,即旅游可持续发展系统的整体性。作为为开发利用服务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仅仅把握其要素是不够的,还应考察各旅游要素在整个区域内的组合关系,即进行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组合评价。

3.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内容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基本内容:首先,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价应对旅游经济发展的质量、资源配置的优化状态、旅游经济发展的效率、旅游经济效益进行分析计量,倡导改变传统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其次,旅游生态可持续性评价。旅游生态可持续性评价不仅分析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生物多样性;还应分析生态环境承载社会、经济及其系统的可持续能力。再次,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社会可持续发展评价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的,对经济发展过程中社会公正、安全、文明与健康状况作出诊断,以分析经济发展中社会目标的实现程度。最后,旅游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由于旅游可持续发展是由生态—经济—社会等因素复合而成的综合系统,在进行了经济、生态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程度评价的基础上,还必须综合上述评价结果,对整个国家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判,从而判断出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潜力和发展趋势。

二、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关于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的研究,国内学者作了大量的工作。针对以往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设计和使用中的缺陷与不足,本指标体系作了以下技术处理:第一,在指标体系中加入了协调系统内容,并将其作为评价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部分,而且把协调系统又分解为经济协调、社会协调、环境协调、管理协调来体现。第二,为解决指标之间相关性较差的问题,尽可能地选取了最能反映旅游经济、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社会之间关系和最能体现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生态与社会系统之间制约关系的指标变量。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包括基础系统、协调系统与潜力系统在内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旨在以基础—过程—潜能为主线,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为基本要素单元,并结合外部介入因素对一个地区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进行评价,力求反映区域旅游综合的、动态的、真实的发展情况。

本指标体系共分为4层(见图1)。第一层为总目标层,第二层基础层、协调层和潜力层作为评定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子系统。在第三层指标层中进行了单项(基础系统中对每一要素系统作了单独分析与评价)与综合(协调系统中重点剖析了它们之间复杂的相互关系)、横向(彼此间的横向联系)与纵向(每一要素系统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情况)的分析。第四层为要素层,是反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直接方面。

图1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模型树

三、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

按照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量化函数的设计思路,并应用层次分析法来建立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量化的模型。

1.建立目标等式

建立模型时,参看图1,将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总评价指标(RTSD)作为目标层(顶层),再对总评价指标按照属性与层次不同分为分指标(A、B、C)作为准则层(第二层),以此类推,直到分解到基本的项目指标(AAA、AAB、…CCD)为止,并将它们作为基本指标层(底层)。

在模型中的各个层次中,各个影响因素之间相互独立关系明显,各指标可线性补偿,权重系数的作用较为明显,因此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模型的各层均适用以下的加法模型:

后面的各因子以此类推。

2.确定权重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与问卷咨询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权重。层次分析法的主要步骤有: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和层次总排序。问卷咨询主要为获得各层因素按重要性两两比较结果,分为专家咨询和普通民众咨询。本次研究共直接向专家发放咨询问卷:100份,回收100份,回收率100%;向旅游专业硕士研究生发放问卷400份,回收400份,回收率100%。从所回收的500份问卷中共获得有效原始数据2500个,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可以看出专家与旅游专业硕士研究生的看法有较好的一致性,这为下一步权重计算的可靠性提供了很好的保证(见表1)。

3.层次总排序

利用下层次各因素对于上层次各因素的单排序权值的计算结果,用上层次各因素的组合权值加权,即可得到下一层次各因素对最高层的组合权值。依次沿递阶层次结构由上而下逐层计算,可以算出最低层因素相对最高层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的排序权值,这种计算就是层次总排序。结合上面各层次的单排序权值,可以得出层次总排序(见表1)。

四、评价指标的量化与标准化处理

为了便于比较,本文根据各因素、因子的作用性质及表现形式,采取下列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及标准化处理:

1.对于旅游资源及环境保护能力方面的评价因子的标准值须严格执行

国家一级环境质量标准即:自然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0%以上,景点(含人文景点)的保护度达100%,大气SO[,2]浓度低于0.02mg/m[3],TSP浓度低于0.15mg/m[3],区域环境噪声低于45dB,水处理率、垃圾处理率及工业废气处理率均达100%,以上数据即为评价的标准值。对于单项指标的评分值计算即用该指标的实际调查值除以该指标的标准值,对于逆向单项指标(即该指标取值越小越好时)则用该指标的标准值除以该指标的实际调查值即得到该指标的实际评分值。

2.对于可度量指标量化及标准化处理采用下式计算:

为i旅游区j因子的实际调查值;i为旅游区个数;j为评价因子个数。若是评价某一特定的旅游区,即以全国该类型旅游区某指标的最大值即作为评价的标准值。

3.对于定性评价指标如旅游品牌知名度及旅游从业人员基本素质与旅游管理者基本素质等指标须按专家评分法来确定

将每项指标都分为优(A)、良(B)、中(C)、低(D)、差(E)5个等级,每个等级系数分别为1.0、0.8、0.6、0.4、0.2。由评估专家组(至少5人以上)的各位专家按照评价指标所考核的内容进行打分,最后根据下式计算该评价指标的评分值:

定性指标评分值=∑每位评议专家选定等级系数/评议专家人数

五、综合评分

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中的每一个单项指标,都是从不同侧面来反映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情况,要想反映全貌还需进行综合评价,本次研究采用多目标线性加权函数法即常用的综合评分法。其函数表达式为:

六、阶段划分

根据已有研究①,将旅游可持续发展划分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准备阶段、初步可持续发展阶段、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和旅游可持续发展阶段4个阶段(见表2)。这样就把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这一远大目标,分割成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有助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分段实施和重点突破。

七、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系统的运用

1.云南省3个主要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评分

进入新世纪,云南旅游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形成了一大批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一些精品旅游景点,吸引了众多中外游客。与此同时,旅游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和明显,如何使旅游业做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云南经济发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了云南省3个有代表性的旅游目的地: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根据前文所建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通过若干指标来反映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从而达到对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度量的目的。本次调查向专家发出问卷45份,回收45份,回收率100%,共获得855个数据。对原始数据进行综合整理并运用量化方法进行计算,得到云南省3个主要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得分(见表3):

2.云南省3个主要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状态识别

根据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把云南省3个主要旅游目的地的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分为下列几个阶段(见表4),使之成为可操作的阶段性目标。从评分结果中明显可以看出,在云南省的3个主要旅游目的地中,丽江得分为51.85%,处于初步旅游可持续发展阶段;大理和西双版纳得分都小于50%,处于旅游可持续发展准备阶段。而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旅游可持续发展阶段这两个阶段由于分值高,云南省的3个主要旅游目的地都还没有达到这两个相对来说比较协调的阶段。

3.云南省3个主要旅游目的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控制

丽江、大理、西双版纳是云南省发展时间较久、基础较好的旅游目的地。丽江是一个地处滇西北高原的多民族聚居地区,因1997年12月丽江古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而蜚声海内外,近年来创造了“民族文化与经济对接”的“丽江现象”和“世界遗产带动旅游发展”的“丽江模式”,得到了国内外旅游者的特别青睐。大理是自然风光、历史名城、佛教圣地三位一体的综合旅游区。西双版纳素来以神奇、美丽的热带雨林而引起世人的关注。如果引用Butler提出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对这3个旅游目的地作一个阶段划分的话,那么丽江处于成长期,大理处于成熟期②,而西双版纳处于停滞期③。成长期的丽江在大量广告和旅游者的宣传下,一个成熟的旅游市场已经形成,外来投资剧增,本地居民提供的食宿设施逐渐被规模大、现代化的设施取代,旅游地自然面貌的改变已比较显著;成熟期的大理旅游地大部分经济活动与旅游业紧密联系在一起,旅游地的常住居民特别是那些没有参与旅游业的常住居民对大量游客的到来和为游客服务而修建的设施产生了一些反感和不满意;处于停滞期的西双版纳旅游环境容量已趋向饱和,环境、社会问题随之而至,旅游地形象已不再时兴,接待设施过剩,自然和文化吸引物被“人造”设施取代。所以,本文对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所得的分值与旅游地所处的发展阶段有一致性:丽江因为有诸多优势而处于初步可持续发展阶段,而大理和西双版纳由于发展较久、出现问题较多而评分较低,处于可持续发展准备阶段。

基础层中旅游资源的得分差距主要源于旅游资源的等级:虽然丽江的旅游资源数量少,但等级高。旅游经济指标的得分普遍比较低,由此可以看出云南省3个主要旅游目的地与我国其它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区域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通过分析数据,可以看出丽江的旅游人数虽然较大理少,但旅游总收入却超过大理,说明丽江旅游业的发展呈一种质量逐步提高的趋势,这表明丽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程度较高。旅游文化这一层的评价结果不容乐观:3个区域的得分普遍偏低,返回头去看各个评价因子,定性得分均不高,这说明这3个旅游目的地对文化可持续的重视程度不够,都存在着文化的宣传、保护力度不够的问题。

协调层中在经济协调诸因子里面,非刚性消费得分颇低,这说明游客在购物、娱乐这两项的消费额普遍偏低,而大理的得分尤其低。主要原因,一是大理的旅游质量不高,游客数量多而收入少;二是大理仅作为一个旅游集散地,游客从这里分流到其它地区。社会协调的得分都不是很高,这说明在游客与当地居民的协调方面,这3个旅游目的地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问题,如当地居民对发展旅游业的态度转变以及对游客的态度转变等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的话将会引起更大的问题。管理协调得分普遍很低,这说明制约3个目的地区域发展的协调层因素主要是管理机构、管理体系、管理人员等,在以后的旅游发展中要加强旅游管理的力度。

从潜力层来看,3个目的地的得分均不错,这说明3个目的地发展旅游业都有很大潜力。

注释:

① 本节所涉及的3个问题评价指标的量化与标准化处理、综合评价及阶段划分引自王良健《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载《旅游学刊》,2001年第1期,67—70)。对于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阶段的划分,目前的研究表明将其分为旅游可持续发展准备阶段、初步可持续发展阶段、基本可持续发展阶段及旅游可持续发展阶段4个阶段是一种普遍被学者认可的划分方式,在王良健的《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方法研究》一文中已阐述阶段划分的依据,本文不作具体阐述。

② 普国安,白廷斌.滇西北旅游产品的替代竞争与开发策略.云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3):16—19.

③ 罗红英.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定位及走向.思想战线。1999(25):96—98.

标签:;  ;  ;  ;  ;  ;  ;  ;  ;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研究&以云南大理、丽江、西双版纳为例_可持续发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