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体系框架探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探析论文,绩效论文,框架论文,体系论文,我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政府绩效审计又叫3E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对一个组织(被审计对象)利用资源的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效果性(Effectiveness)进行的评价。绩效审计的特征就是审计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1)经济性就是要求以最少的资源耗费获取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经济效益;(2)效率性是指在资源投入或消耗给定的情况下力争获取最大产出;(3)效果性是指既定目标实现的程度或一项活动预期影响与现实情况之间的关系。在实际工作中,绩效审计的“三性”是相互交叉或重叠的,需要将三者综合考虑。 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统一的绩效审计模式,本文探讨了集绩效审计目标、绩效审计内容、绩效审计程序、绩效审计评价指标、绩效审计证据、绩效审计报告、绩效审计的技术方法为一体的我国政府绩效审计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 一、绩效审计目标 绩效审计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行政效能、财政收支管理效率、制度管理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其具体内容主要包括:对被审计单位是否有效地执行有关政策进行考查;对被审计单位达成既定目标的程度和所产生的社会影响等进行报告,为决策者提供决策依据;发现并报告被审计单位在“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方面存在的低绩效领域,以帮助其进行整改。 二、绩效审计内容 绩效审计内容是绩效审计中审查评价的具体领域。具体包括:被审计单位重点活动、项目计划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内部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管理的有效性);资源利用的效率;对绩效产生重大影响的业务运行情况;管理者职责的履行情况;可能发生的严重损失浪费、效率低下、控制薄弱的环节;财务报告的真实性等。 三、绩效审计程序 绩效审计程序是开展绩效审计的具体步骤,其总体上与传统审计程序一致,具体操作环节上存在一定的区别: 1.确定绩效审计项目。依据年度审计计划和相关规定,并综合考虑项目重要性、风险性、审计效果性、审计资源可行性等因素后确定。 2.开展审计准备工作。绩效审计项目正式实施前,应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业务,及时收集和评估有关资料,深入开展审前调查,与被审计单位做好沟通协调,协商确定绩效项目目标,明确绩效审计的目标、范围、重点和审计方法,确立审计评价标准,编制审计实施方案。 3.实施现场审计。在绩效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应按照审计目标要求,收集充分、相关和可靠的审计证据,对照审计评价标准,开展审计证据的整理归纳、分析评价工作,以确定项目执行者是否按照项目规划目标来组织实施,以及是否达到了预期结果。审计人员应与被审计单位保持有效的沟通,并对审前调查阶段的审计发现进行持续检查。 4.撰写和发布审计报告。审计实施阶段结束后,审计组撰写审计报告,详细说明绩效审计的相关发现。审计报告经局领导审阅后,应送交被审计单位征询意见。报告经过讨论、沟通、审核等环节,才能对外报送。确保审计报告在形成和发布的全部环节都受到有效的质量检查,以求其内容的客观、公正、完整、富有建设性。 5.跟踪检查后续效果。出具审计报告后,应该对是否有必要开展后续跟踪审计以及何时开展后续跟踪审计进行规划。根据规划结果,决定对审计报告中审计建议的采纳和落实情况实施跟踪,了解审计发现缺陷的纠正情况,以促进审计建议的有效实施。 四、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绩效审计评价指标是评价被审计单位绩效情况的标尺,目前我国还没有完善的绩效审计评价指标体系,本文认为可以参照以下标准:国家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政府管理部门制定的国家、行业或地区标准,如定额、预算等标准;被审计单位制定的标准,如:项目的可行性报告、预算执行情况、目标实现情况、技术指标等;社会公认的或良好的实践标准,如:行业或地区平均水平和先进水平等;专业机构研究或制定的专业标准;具有专业权威性、与被审计单位没有重大利害关系的相关专家的建议;新的或既定的科学标准以及其他权威信息;通过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公众、信息使用者或被审计单位客户对被审计事项的预期;其他可作为绩效审计评价标准的外来指标;当审计机关从以上情况无法获得相应的审计评价标准,而自行制定或形成的评判标准、工作经验数据;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等。 五、绩效审计证据 按照证据的类型,绩效审计证据可以分为:(1)实物证据,如:照片、图片、图表、实物样本等;(2)文件证据,如:组织章程、预算、报告、信件、合同、会计资料、会议记录等;(3)询证证据,如会谈记录、调查问卷等。 按照证据的来源,绩效审计证据可以分为:(1)审计人员直接采集、编制和分析的资料,如:询问记录、问卷分析的结果、通过观察取得的有关资料、对相关内部控制状况的评价、通过计算和分析形成的证据资料等;(2)从被审计单位取得的资料,如:会计凭证、会计账簿、有关单位内部文件、会议记录、工作总结、内部审计资料等;(3)从第三方收集的资料,如:其他审计机构和人员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计的历史资料、与审计项目相关的法规制度、被审计单位的公开财务数据等。 六、绩效审计报告 政府绩效审计报告暂没有特殊格式要求,出具报告主要参照国家审计署6号令《审计机关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中的审计报告要求。 1.撰写绩效审计报告的原则。一是相关性原则。一般来说,相关程度越高,则客观性越强,审计评价准确性也就更高;二是完整性原则。绩效审计报告内容应反映绩效审计项目的整体情况,保持绩效审计评价内容的完整性;三是合理性原则。绩效审计报告应充分考虑绩效审计项目的复杂性,报告措辞留有余地,不能过于绝对;四是可操作性原则。绩效审计报告必须紧扣绩效项目实际,所提审计建议应具有可操作性。 2.绩效审计报告的格式和内容。绩效审计报告主要包括标题、基本情况、审计评价、审计发现的主要问题、审计建议等五个部分。具体内容主要有:审计的目的和范围;审计的背景;审计的目标和为达到审计目标而使用的方法;采用的审计评价标准及相关情况;审计发现的不当或可改善之处;审计意见及建议;被审计单位的反馈等。需要说明的是,报告叙述可采取小段形式的简洁文字表述,并附有图表及照片辅助说明,报告前可以附上审计报告摘要。 七、绩效审计的技术方法 按照绩效审计技术方法的相关特性,可分为绩效审计的一般方法和信息化审计方法两类。 1.绩效审计的一般方法 (1)访谈法。访谈法就是通过访谈者与被访谈者间的交流来获得信息的方法。它不仅能用于获取有关被审计事项的背景信息,而且还能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以此来寻求解决的途径。访谈方式包括电话访谈、面对面访谈、信函访谈、召开座谈会和其他方式。访谈的对象可以是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内部工作人员、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相关人员(如人大代表、监管机构人员、社会专家)等。 (2)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是指审计人员从既定的总体中选取一定的样本,通过检查样本获取有关审计事项的信息,并在对取得的信息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推断得出结论。抽样调查一般包括确定抽样调查的总体、确定样本规模和抽样方法、设计适当的调查形式和内容来调查样本、针对审计的具体目标分析调查结果等四步骤。在对调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时,要注意权重的选择和可以接受的抽样误差。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应关注其中没有回答的问卷或者没有回答的问题等例外情况。 (3)调查问卷法。调查问卷应根据审计目标,安排问卷结构,设计每一个问题。编写调查问卷应遵守的原则是:在问卷前解释问卷使用的范围和目的;对该领域进行深入研究,防止问题过于肤浅;针对目标分解中确认的问题,构建整个问卷;对重点问题应直截了当询问,并进行适当标注;问题要尽可能简短、清晰、明了;一般不使用多项选择;避免诱导性的询问;对提出的问题不加限定,允许人们进行扩展发挥;避免给人群进行分类或者使用有侮辱、歧视色彩的词语。 (4)观察法。观察法是对被审计事项直接进行现场观察,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方法,如:察看操作程序、考察工作现场、实物盘点等。审计人员可以通过录音、录像、拍照的方法来取证。观察法常用于了解实物资产的存在状况,但往往还需要取得其他证据进行旁证。 (5)审阅法。审阅是审计人员对书面材料的检查。审阅的材料既包括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与审计直接相关的资料,如财务报表、预算、合同、报告、会议记录、审计及评估资料以及对未来、前景预测的数据资料(如战略和经营计划等),又包括与被审计事项相关的研究报告、书籍和文章、其他单位或部门提供的或拥有的数据资料等。 (6)分析法。常用的分析法有:①时间序列分析法。指对一组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进行分析,找出其发展趋势,并进行比对的方法,常见的时间序列分析法有趋势平均法、指数平滑法、直线趋势法及非直线趋势法等。②成本效益分析法。指比较成本与效益之间的货币金额关系,计算其比值,从而确定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的效益是不是高出了成本。③净现值与净现值率方法。净现值是指项目各期现金流量按设定的折现率折成现值之和,净现值越大则项目贡献越大,净现值率是净现值与全部投资现值的比值,它反映了单位投资所能带来的现值净收益,是考察项目单位投资盈利能力的指标。其值越大,效率越高。④内含报酬率法。内含报酬率,是指可以使项目各期现金流入量折现之和等于现金流出量现值之和的折现率,即净现值为零的折现率。内含报酬率所反映的是项目全部投资所能获得的最大的收益。一般用计算所得的内含报酬率和基准的内含报酬率比较,或与要求的最低收益率相比较,作为确定各自项目优劣的标准。⑤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期也叫静态投资回收期,是指以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收回全部投资成本所需要的年数。投资回收期法简单、明确、直观,不足是没有考虑折现。⑥程序分析法。是在绩效审计过程中,按照既定标准和合理的控制模式对管理程序进行检查,并对其存在的缺陷以及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价。程序分析法一般与其他分析方法结合使用。⑦案例分析法。是选择某(几)个特定案例进行研究,理解和说明被审计事项的一般状况以及深层次原因的方法。分析结果不仅可以用来证实已存在的问题,而且还可验证通过其他分析法得出的结论,也能够帮助审计人员进行经验总结。案例分析的关键在于选择的案例是否具有代表性。 (7)价值工程评价法。价值工程评价法是用来衡量项目功能与成本的比值的一种方法(价值=功能/成本),旨在以最低的成本来实现或获取所要具备的必要功能。该方法用项目实现的实际功能来评价项目的效果。 (8)目标评价法。目标评价法就是对既定的单位或项目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其可计量性进行评价的一种方法。如果被审计单位和项目目标明确,就开展直接评价,反之,就会产生工作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导致损失浪费和效益低下。为促进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审计人员就应自行制定或与其主管部门、单位协商确定其应达到的目标。 (9)事前事后法。事前事后法是把项目或措施实施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进而评价措施的效益性。它经常与因果分析法结合使用,用于确定产生各项影响效果的因素或原因。 (10)标杆法。标杆法是将被审计单位的指标与同类事项中的先进指标比较,并借鉴其先进理念的一种评价方法。其核心是确定最佳的实践标准。 (11)评分法。评分法是预先确定多个评价项目和评价准则,依次评分,最后按得分高低进行评价。它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克服了单纯财务评价的某些缺陷,是一种综合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加减评分法、连乘评分法、加乘评分法、加权评分法。评分法的运用关键在于建立评价体系或模型。 (12)专家咨询法。专家咨询法是审计人员就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依据、审计一般策略和需要报告的重要事项等问题,通过聘请专家提供专业咨询意见,用以检查审计人员所出具的评价与建议的合理性的方法。咨询专家是由同类项目的管理者、被审计单位相关领域的专家、与项目有利害关系的单位代表、其他学术专家以及曾参加其他类似项目的审计人员等组成。 (13)问题解析和碰头会法。问题解析法是指通过确定一系列问题以及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具体审计方法,来规划审计工作的步骤。而碰头会法则是把审计证据整理成一系列易于理解的提纲,通过审计组和其他人员共同参加的会议形式来说明和解释的方法。上述两种方法通常结合在一起使用。问题解析和碰头会法的实施步骤:确定审计要解决的总括性问题→解析总括性问题,总体规划审计现场工作→召开碰头会。 2,绩效审计中的信息化审计方法 (1)数据包分析技术。数据包分析是在存在多项投入要素和多项产出要素的效率分析中,通过明确进行比较的决策单位,选择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确定最合适的加权集合,运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决策单位的效率值最大化。 数据包分析技术使用的要点有:存在多项投入和产出要素的决策单位需要计算效率;所有的投入和产出要素不能转化为一个可总计的投入或产出值;在数据包分析中,决策单位的比较效率被定义为所有的加权产出值与所有的加权投入值的比率;通过数据包分析技术,找到最合适的加权组合,使每一个决策单位的效率值实现最大化;确定加权组合时,要遵循一个限制条件:如果在分析过程中对其他决策单位也采取同样的加权数进行运算时,任何一个决策单位的效率值都不能大于1;具体计算过程一般由计算机完成;分析人员要做到的是,确定进行比较的决策单位,选择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并输入投入要素和产出要素的数值;这种方法能够迅速找出效益不高的决策单位和提高其效益的方法。 (2)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CAATS)。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Computer Assisted Audit Techniques),简称CAATS,是一种运用计算机来采集和分析审计数据的技术,主要用于程序的审查和数据的分析两个方面。 其中程序审查中的CAATS,是通过检查被审计单位应用程序中的每一个处理步骤来评测整个程序的可靠性;数据分析中的CAATS,是在检查中不再考虑产生经济数据的应用程序而专注于数据分析。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才能在审计中发挥作用。CAATS应注意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信息系统的工作原理,明确数据采集标准与采集方式,采用及时有效的方式来采集审计数据。 (3)信息系统安全审计。信息安全主要指确保组织持续经营、预防突发性安全事件的一系列内控制度。信息安全管理是指信息安全的执行方式,它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共享。信息系统安全审计应关注的内容有:信息系统是否具有可审计性,是否存在风险评估体系,是否重视“人员——岗位”信息安全,是否存在系统物理和环境安全,是否设置了有效的逻辑措施,是否进行了有效的软件控制。 (4)信息系统管理审计。信息系统管理审计就是围绕信息系统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进行的审计活动,主要包括:系统变更检查、系统部件管理检查、系统的运行与维护情况检查。实施信息系统管理审计,有利于促进信息系统数据的可靠性。标签:审计报告论文; 项目目标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政府审计论文; 项目分析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软件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信息安全论文; 相关性分析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净现值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