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络与企业专业化变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互联网络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以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为标志的新经济迅速发展,开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互联网作为最具开放性的信息交流平台,具有使用方便、容易获得、成本低廉、标准统一等特点。很多学者指出,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降低交易成本,不论是企业的管理成本还是市场的运行成本都会被大大降低。按照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解释,企业组织管理成本的降低促使企业将更多的经营活动纳入到企业范畴,企业有扩大经营范围的倾向。而市场交易成本的降低又促使市场更多地替代企业进行交易,企业可以更专注于自身核心能力的发展,企业专业化程度提高,企业有缩小经营范围的倾向。因此,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可能会对企业边界产生影响,改变企业生产活动的类型,降低或者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
网络技术应用究竟是促使企业纵向一体化,扩大经营范围,还是促使企业更专业化,缩小经营范围,学者们并没有定论,理论界也存在着不同的解释,但都缺乏相应的实证研究支持。本文采用问卷方式对224家企业互联网络应用情况进行调研,考察在中国特定经济文化背景下,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与企业专业化程度变迁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并试图作出理论解释。
二、文献综述及假设提出
以往研究显示,企业在无法通过交易获得战略性资产,或者存在潜在高交易成本风险时,愿意选择扩张。企业的存在是为了最小化生产和交易成本,而当企业内部某些活动成本高于从市场上交易获得的成本时,这些活动将从企业中消失,企业放弃自己生产管理,而改为通过市场方式获得。市场交易成本高低受到资产专用性、人的有限理性及机会主义行为影响(Williamson,1985)。
互联网络的应用可以降低机会主义的发生概率。互联网作为一个公开的、便宜的、标准的通信媒介(Nada,2007),能够提高信息传递效率,扩大信息传输范围,其信息披露速度和扩散能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抑制机会主义行为,降低企业监控成本和合约实施成本。如果合约签订者的信誉(如历史交易以及其他与之交易各方的满意程度)可以在公开市场上获得,那么想通过说谎、欺骗以及其他隐蔽手段获得利益的可能性将会大大降低(Afuah,2003)。互联网络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和平台提供企业信誉信息(Anas A.Al-Bakri,2010),比如ebay、taobao网等都有评分系统,允许交易双方在交易后对当次交易进行评价。由于每笔交易都有记录,虽然存在匿名评价,但是,整套记录是常年累积而成,造假成本很高因而具有较高可信度。另外,ebay、taobao等网络作为专业的第三方平台,为了维护自身信誉,提升平台吸引力,还运用一系列其他措施,如通过实名认证确认交易双方身份,提供支付平台充当信誉证人等方式降低交易双方的信用风险。
在资产专用性方面,Rabinovich(2003)、Malone(1987)认为,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应用(如柔性制造系统FMS、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和敏捷制造AM等基于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辅助软件),将高柔性、高质量、高自动化、高效率结合在一起,提高了制造技术的弹性,能够使企业迅速改变生产流程和工艺。这增强了企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降低了资产专用性,带来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亦即降低了企业外部合作成本以及企业扩张带来的边际收益。
如上所述,互联网能够通过降低资产专用性和机会主义行为来促进交易以标准的市场治理结构完成。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企业签订市场合同的成本降低,企业更容易与外界供应商达成协议,由他们提供以前在企业内部完成的一些非核心的、日常的、一般的活动。更专业化和更具有规模经济效应使得外包公司进行这些活动时比企业内部更有效率。这样,企业就可以更专注于核心业务,即那些不能外包的流程,尽力保持竞争优势。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企业互联网络应用加深将带来业务范围的收缩,以及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然而,理论界还存在相反的观点,认为网络信息技术对企业边界以及结构的影响并不是单一的。网络信息技术在降低企业扩张的边际收益同时,也在降低企业扩张的边际成本。网络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降低企业内部的协作成本(Jason Dedricka,2010),极大地改善因为官僚、企业内部层级过多导致的信息失真或丢失现象。Markides(2001)认为,当内部协作成本过高或者因为官僚导致信息丢失严重时,企业不应该选择扩张,而当这些成本降低时,扩张则是可行的。通过互联网络,企业核心部门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容易、便捷和更可信赖(Afuah,2003),企业扩张的边际成本下降,企业扩张变得更可行。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企业互联网络应用加深将带来业务范围的扩张,以及专业化程度的下降。
根据假设1,随着企业业务范围变窄,专业化程度提高,非核心业务剥离以及外包逐渐出现,企业的外部合作者开始增多。Ciborra(2000)、Nada(2007)认为,基于互联网络的企业信息系统作为技术中介,为企业提供标准化的手段,即通过信息系统,使交换过程更加标准化,能更好地监督各方行为以及合约实施过程。毫无疑问,面向互联网络的企业信息化系统为业务外包提供了更便捷和更标准的平台,有助于形成更密切的合作关系(Brews,2007)。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企业互联网络应用加深与外部合作的上升相关联。
根据假设2,企业互联网络应用也可能会带来业务范围扩张,导致企业专业化程度下降,更多的业务流程可以在企业内部实现,可能会带来外部合作的下降。基于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企业互联网络应用加深与外部合作的削弱相关联。
三、研究方法
1、变量的确定与测量
本研究的自变量为企业互联网络应用深度,因变量为企业业务范围/专业化程度,企业外部合作程度。本文采用Brews & Tucci(2004)开发的量表,分别从网络信息的可获得性以及网络信息的富裕程度两方面测量自变量网络互联应用深度;采用四个问题衡量因变量企业业务范围/专业化与外部合作的变化。问卷采用1~5级Likert量表,被调查者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第一个和最后一个问题是测量企业业务范围和专业化水平。如果强烈同意则代表这个企业业务范围在缩减,专业化程度在加深,非核心的流程在外包,一些低附加值的工作在逐渐消失。第二题和第三题是测量外部合作和联盟行为。强烈同意代表着与之前相比企业,有更多的外部战略合作伙伴或联盟或者合资等行为。同时,公司合并/并购/出售等行为都显著上升。
研究中,我们控制五个对因变量有影响的其他变量,分别为应用互联网络的时间、企业规模、公司全球化程度、公司整体业绩以及公司互联网络营运绩效。互联网络应用时间越长,企业应用的范围就会越广泛,二者呈正相关关系。问卷中,将时间间隔分为七大类,从小于1年到大于10年;有研究显示,企业规模对企业网络应用程度有调节作用。Varian(2001)发现,5000人以上规模的公司接受因特网业务解决方案的意愿更高。本文以企业员工数量衡量企业规模,分为七个级别;企业全球化程度也对互联网络应用深度有影响。与本地化的公司相比,全球化公司有更强的意愿扩展企业在互联网上的业务,因此,本文研究中也需要控制企业全球化程度。问卷根据客户与办事处分散情况,将全球化程度从低到高分为四个级别;企业总体业绩的测量有主观与客观两类测量标准。本文使用了主观业绩测量方法,测量条目来源于Brews & Hunt(1999);网络运营绩效通过五个问题分别从员工、客户、成本节约的维度进行度量,量表来源于Brews & Tucci(2004)。
2、数据收集
正式调研在南大的MBA学员中进行,共回收问卷251份。本研究样本选取注意了以下几个原则:(1)调研对象在所在企业工作必须满1年;(2)所在企业成立年限必须在3年及以上。这主要是考虑避免非本文所关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影响调查分析的结果。初步检查剔除被调查者身份不符合要求,企业状况不符合要求以及存在异常数据的问卷,实际得到有效问卷问卷224份,占全部回收问卷的89.2%。样本统计特征如表1所示。
四、数据分析
1、描述性统计分析
表2描述了各变量的相关关系。从表2可以看出,互联网络应用深度与业务范围/专业化程度负相关,与外部合作呈显著正相关关系。
2、信度与效度检验
为了保证假设检验的有效性,对调研数据进行了信度与效度的检验。首先,对总体样本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并对负荷矩阵进行了正交旋转。结果显示,正式量表的总体KMO值为0.923,累积方差解释度为70.12%,并通过了Bartlett's球型检验(p<0.000),所有的15个问项共聚成3个特征值大于1的有效因子,且每个因子的负荷都大于0.7,可以判断变量测量项目之间具有较好的会聚效度。
以总体样本为例,对由15个观测变量构成的三个潜变量计算其信度系数Cronbach's Alpha值。结果如表3所示。三个潜变量的Alpha系数均明显高于0.70这一可接受的最小临界值,表明变量的测量具有较好的信度。
3、研究假设的检验
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检验假设,结果如表4所示。
从表4可以看出,模型Ⅰ和模型Ⅱ中,企业网络互联应用深度与业务范围/专业化程度负相关(Model Ⅰ,β=-0.15,p<0.05),而与外部合作正相关(Model Ⅱ,β=0.11,p<0.05)。假设2和假设3被接受。模型Ⅰ与假设2的一致性要高于假设1,模型Ⅱ与假设3的一致性要高于假设4,假设1和假设4被拒绝。
关于控制变量的相互作用也有一些发现。首先,网络运营业绩和两个因变量相关性的方向与网络互联深度和两个因变量相关性的方向一致,但显著性均高于后者,显示网络运营绩效与业务范围下降的关联要强于网络互联深度;其次,企业规模与外部合作有很强的相关性(Model Ⅱ,β=0.23,p<0.001);第三,总体业绩与业务范围/专业化负相关(Model Ⅰ,β=-0.13,p<0.05)。
五、结论及讨论
本文研究结论显示,企业互联网络应用深度与业务范围/专业化程度呈负相关关系。这表明,随着企业网络互联应用程度的深入,企业有扩大业务范围,降低专业化程度的趋势。Brews(2007)使用同样量表对550家企业进行调研,发现随着互联网络应用的深入,企业专业化程度显著提高,与本文的研究结论完全相悖。
这一相悖结果的出现,可能揭示了一个有价值的结论,即互联网络应用对企业专业化影响是动态变化的。在不同阶段,互联网络应用深度对企业业务范围与专业化程度的影响是不同的,甚至方向是相反的。我们认为,本文所研究的中国企业与Brews(2007)研究的企业处于不同的互联网应用阶段。通过对比发现,Brews(2007)调研的企业,80%以上来源于发达国家,北美企业占62%,其他发达国家企业占20%。其中,互联网络应用深度数值在30以上的企业占总数的50%,数值低于15的占企业总数的14%。而本文研究对象为中国企业,互联网络应用深度数值在30以上的企业只占总数的13.7%,数值低于15的占总数的40%以上,均分为23.7。从网络应用深度数值分布来看,中国企业的网络互联应用深度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企业。从问卷内容来看,差异主要来源于中国企业与供应商及客户的网络应用部分得分较低。据此可以得出初步判断,即目前大多数中国企业网络互联应用还处于初级阶段,即企业内部应用阶段,而发达国家企业已经进入应用高级阶段。
网络互联在企业应用的初级阶段侧重于企业内部业务部门间网络化应用,包括企业部门员工通过企业内部网络进行通信,业务部门通过内网进行生产协作与信息共享等。在高级阶段,则是侧重于面向企业外部的网络化应用,范围从企业内部流程延伸到供应商、顾客、业务伙伴等企业利益相关者领域。处于初级阶段的企业,网络应用深度越高,说明企业内部网络越发达,那么企业内部的协调沟通成本下降速度更快,各部门之间信息传输更加容易、便捷,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因为官僚、内部层级过多而导致的信息丢失、效率低下问题,极大降低企业扩张的边际成本,企业会倾向于扩大业务范围。当企业网络应用深度继续提升,企业逐步进入到面向各类合作伙伴的企业外部网络化应用的高级阶段。在该阶段,持续加深的网络互联应用,将会带来与业务伙伴信息沟通的便利,并且可以通过基于企业外部网络的信息系统进行包括生产等多方面的协作,使得企业与市场的信息交换更加便捷,显著降低市场交易成本,降低企业扩张的边际收益,因此,企业倾向于缩小业务范围。在这两个不同阶段,企业均会不断加深与外界的联系与合作。虽然在初级阶段,企业侧重于企业内部网络建设,但是,企业各部门仍然可以通过多种公共网络服务平台与其他合作伙伴展开联系。因此,随着外部公共网络服务的不断完善,企业在网络互联应用的全过程中,外部合作程度都在不断提升。
由于本研究中涉及的企业行业跨度较大,行业差异性导致无法采用客观指标对变量进行衡量,因而采用了主观测量方法,并且采用同一张调研问卷测量了全部变量,这可能导致同源方差问题。尽管在问卷设计时,将不同概念量表采用不同引导语言,并且将较相近的量表分开放在不同位置上,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们一致性动机,从而降低同源方差。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在数据采集上作进一步改进。
标签:业务范围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