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东胜公司河口才有管理区 山东东营 257000
摘要:我国石油储量一直不高,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到2016年我国石油总储量占据世界第12位,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比较大,人均石油储量只能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6%。此外,我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了较高的能源损耗与环境污染,在新常态背景下,供给改革将实现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旨在降低能源消耗。
关键词:油品储运;损耗原因;降耗措施
1油品储运损耗的原因
1.1油品蒸发损耗
油品储运蒸发损耗的原因分析:第一,小呼吸损耗。通常油罐白天随着阳光辐射的增强和周围环境温度的上升,油罐内油品和气相温度随之上升,导致油品的蒸发速度加快,也使得油气浓度和压强逐渐增大,油气就会不断地通过呼吸阀等排入大气中;午后随着阳光辐射的减弱和周围环境温度的下降,油罐内油品和气相温度随之下降,导致罐内油气压强逐渐减小,通过呼吸阀等不断地吸入外界空气,吸入空气后罐内油气浓度降低,又使得油品蒸发,直至达到饱和,下一次温度上升时,一部分油气又会排入大气中,这种油罐循环排出油气和吸入空气的过程造成了油品损耗。第二,大呼吸消耗。当向储油罐中注入石油时,由于空气体积受到了较为明显的压缩,从而导致内部压力增强,当压力值超过限压阀的极值时,储油罐就会向外部排放空气。而储油罐在向外排放石油时,空气会明显被稀释,从而造成压力的降低,空气就会流入到储油罐当中,在这两种过程当中都会造成石油蒸发损耗。所以经常性的进行收发油,会在很大程度上造成油品的损耗,经过计算这一损耗率是很大的。第三,储油罐中空气所占据的比例。储油罐中空气所占据的比例也会直接影响到石油损耗速度。根据最新的研究数据,储油罐中空气体积占80%时的石油损耗量是空气体积占5%时损耗量的8倍。第四,油罐的密封程度的影响。油罐的密封程度也对油品蒸发损耗有很大影响,如果密封不严,有孔眼,且孔眼不在同一高度,罐内外的气体会发生对流,形成自然通风,最终导致石油耗损。
1.2混油及残漏
不同密度油品混合或者是油品混入杂滓导致的油品密度分层变化现象统称为混油现象。其中根据相应行业准则《油库事故剖析》分析可知,发生混油现象是多方面复合交叉导致的,其中主要分为以下3个原因:设备密封度失效;人员操作因素;责任缺失因素。而设备原因可以根据每年的例行排查进行整改,人员操作也能进行技能培训和提升。但管理责任的缺失和不落实是整体混油事故的关键。残漏是流体灌装不可避免的因素之一,储运过程肯定会涉及到不同容器的分装与装卸,罐、槽、桶等不同容器由于油品表面张力的作用会不可避免的诱发粘附与滴洒。容器底部由于吸入作用或者卸油安全性的问题也会存在余油问题。所以容器的残漏不仅需要人员良好的操作习惯,更需要高效而合理的储运设备加以帮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油品储运降耗的有效途径
2.1建立石油安全储运长效机制
首先,完善石油安全储运制度,明确储运的目标和工作人员的具体任务,将油品储运工作切实分配到每位员工身上,强调责任追究制,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用,从而打造出一支专业高效的石油储运队伍;其次,构建石油安全储运管理信息系统,运用信息技术来规划石油储运方案,并利用模型分析来判断方案的可行性,发现引发油品损耗的相关因素,并准备好应急措施;最后,扩大电子巡查监督系统的覆盖范围,使储运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受到严密的监督,实现现代油品储运工作的精细化管理。
2.2输油管道系统的合理选择
在油品实际输送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输送方式与方法的合理性。目前阶段,油品输送的方式具有多样化特征,具体表现在铁路、管道与轮船运输等方面。要想有效地提高安全水平,尽量选用管道运输,以保证控制与管理的自动化,增强油品输送安全系数。除此之外,要尽可能降低工作人员劳动的强度,在运用自控系统的基础上,尽早发现安全风险,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保证油品输送的安全性。通过对密闭集输工艺流程设计的运用,可以降低油品蒸发的损耗量,且输油管道能够形成水力学系统,对上下两站压力差加以利用,即可保证输送的正常。另外,对电子巡检系统的合理利用,规避油品的跑冒与滴漏,对安全输送隐患予以解决。
2.3落实设备工具的检修保养工作
在石油储运前,工作人员需要细致检查所有部件,以排除安全隐患。重点检查是否存在泄漏问题,一旦发现装置泄露,可第一时间采取倒置的方式,而且在储运期间要定期采用各种计量器具对设备工具等进行必要的检修保养工作,以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损害率。为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手法,石油企业需要不定期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为员工讲解石油储运设备正确的检修方法,以及储运时应重点注意的事项和解决方案,将相关知识打印成册,发放到每位工作人员手中,便于其随时翻阅查看,再结合实践指导来不断深化员工的实力。
2.3运用和完善油气回收技术
在石油挥发气体回收装置设计过程中,常用的技术主要有在吸附法、吸收法、冷凝法、膜分离法等几种方法。其中吸附法主要是利用吸附剂吸附能力,进行油气、空气分离,主要吸附剂为活性炭、活性纤维、硅胶等。在实际应用中,吸附剂可将石油挥发组分吸附在表面,在这个基础上,通过温度、压力的合理调整,对油气吸附组分进行合理分析。吸收法常用于煤油、轻质柴油、汽油等石油的收集。其主要包括常压常温油气吸收、常压低温油气吸收两种类型。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通过吸收塔的设置,通过石油挥发组分与吸收溶剂的充分接触,将烃类成分进行溶解,随后吸收。吸收法具有工艺简单、吸收率不高等特点,其常用于大型混合气或大型油库油气回收;冷凝法主要是利用制冷技术,结合热交换器的应用,将油气热量进行置换处理,并促使油气组分逐步由气相、转化为液相进行油品回收。冷凝法在实际应用中,主要是通过油气挥发组分随温度变化随产生的气压差异,结合温度合理调整,促使石油挥发组分烃类蒸发压处于饱和冷凝状态。基于油气烃类组分冷凝度极低的特点,一般需要采用-70.0℃-80.0℃之间的制冷器;膜分离法主要是利用特殊材质高分子膜,在一定压力下,将油气挥发组分与空气分离。
3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人类的发展,能源是促进国家以及地区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而随之而来的油气储运及买卖贸易是构成不同经济体之间的纽带。当前环保问题日益突出,化石能源也必将衰竭。如何充分利用能源做到损耗最低,是石油工业领域重要研究对象之一。综上所述,储运系统油品损耗问题原因多样。互为影响因素复杂,需要多方权衡与考量,方可全面加强运行效率。
参考文献:
[1]刘明,庞博.油品储运损耗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究[J].石化技术,2015,2207:56+68.
[2]李佳琳,赵伟.浅谈油品储运中降低损耗和加强安全技术的措施[J].化工管理,2015,11:241.
[3]王辉.关于油品储运系统的蒸发损耗及油气回收探析[J].化工管理,2016,11:255.
论文作者:刘建军,杨东明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2
标签:油品论文; 油气论文; 石油论文; 储油罐论文; 组分论文; 空气论文; 油罐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3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