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化工企业生产车间管理不到位,会给企业造成很大浪费,如何杜绝不良现象,减少浪费,是目前许多化工企业面临的当务之急。本文就化工企业生产车间管理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工;车间;管理;问题;对策
化工企业的生产车间管理,涉及到企业质量目标的贯彻落实、生产过程的规范操作、运行设备的维护保养,生产的产品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同时还要创造一个文明,清洁,无污染的生产环境,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车间管理知识,还要掌握一定的生产专业技能知识,以确保化工产品生产加工全过程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使企业的产品质量有可靠的技术基础和技术支撑。
一、做好化工企业生产车间管理重要性
近几年来随着国内化工行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一些化工企业因为要解决市场、资金、材料、能源、安全、环保等难题,企业管理的整体优化水平还不高,对车间管理有些疏忽,致使一些化工企业的车间管理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严重影响生产安全正常运转,事故时有发生;工艺控制不力,质量控制失控,生产的化工产品质量差,废次品给企业造成了较大经济损失;管理不到位,能源浪费大,产品成本高等,此类现象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化工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甚至影响了企业的对外形象及信誉度。
二、化工企业生产车间常见问题
1.“人”
工作人员工作散漫,执行力不到位,业务能力薄弱,沟通协调能力欠缺,责任心不强,不能有效推行公司制定的工作计划,等等
2.“机”
机器设备布局不当。如生产现场的设备间隙较小,阻碍作业者的操作。或可移动设备放置不规范,堵塞安全通道,影响现场照明等等。
机器设备保养不当。机器设备上到处都是油污和灰尘,影响设备的使用寿命及机器精度,容易发生故障,增加了维修成本及设备事故隐患,直接影响了生产效率等等。
3.“物”
原料、半成品、成品随意摆放。如原材料超量摆放或混放;半成品与不良品混放,并标识不清;生产现场堆放大量成品,不能及时搬运,等等。
工具乱摆乱放。如不同规格的工具摆放在一个无区分、没有标识的工具箱中;工具与设备零部件混放在一起;工具用完后不放回原处。
4.“法”
企业没有建立规范的操作规程;没有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没有建立原辅材料的规范文件;缺少规范的设备操作规程;没有完整的安全、环保体系文件;操作人员没有按照操作规程规范作业;没有严格按照分析方法分析过程品,造成生产出的产品质量有缺陷。
5.“环”
生产现场没有醒目的标识,或标识不清;生产现场噪音超标;光线昏暗;安全通道被设备、原材料堵塞。中转区域面积较小,等等。
三、化工企业加强生产车间管理的对策
1.针对人的管理
车间管理的第一个环节是“人”,即作业人员。一般都认为人最重要却最难管理,要讲究科学性,既不能太硬性管理,也不能太软弱,盲目迁就等于放弃管理。态度强硬会导致反抗抵触情绪,需要管理人员寻求最佳平衡点。对于每个人要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及主观能动性,使之呈现出最佳工作状态。
如何有效完成公司制定的生产计划?
一是每天生产任务要明确。每天生产前向当班人员交代清楚生产产品的品种、数量、产品等级和其他要求以及操作人员的分工,明确各个设备由谁来做,怎样去做。这样,操作人员就会知道自己的作业目标是什么,就能保证工作过程中不出差错.顺利完成本职工作。
二是加强培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新招人员或转换岗位尚未熟练掌握技术的人员,要及时进行岗前培训,做到有效考核和持证上岗;挑选一部分接受能力强及好学上进的操作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其在不同生产工序进行培训,使其掌握作业内容和适应作业程度,一旦某工序岗位由于特殊原因缺人,能及时替班补缺,使生产正常进行。
三是要健全质量考核制度。科学的管理制度是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关键,质量考核制度要奖惩分明,奖励质量考核优秀人员是为了激励其他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批评教育质量考核不合格人员是为了保障每一个人的行为都符合最低的质量工作要求及标准。
2.生产设备维护和保养
车间管理的第二个环节是“机”,即生产设备。它们是生产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化工企业的生产设备性能和精度是否满足要求,状况是否良好,能否满足正常安全生产,直接关系到最终产品的质量。
加强对设备维护保养的管理。对设备性能和精度的检查和校正。制订定期清理机械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度,以及定时设备维护保养。特种设备需经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定时检测,确保生产设备运转正常[1]。
加强现场工具的管控。指定完善的工具管理制度,生产现场规划工具放置区域,并醒目标识,严格培训作业人员管理制度,确保作业人员完全理解,以便作业人员能执行到位。
3.原料管控
对准备使用的原料,事先要根据采购计划要求,安排仓库及时采购和规范堆放,尽量避免露天堆放。仓库要严格按照 “五距”管理原材料堆放,仓库内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通风良好,应有防潮、防水、防鼠、防漏等措施。对即将入库的原材料,要根据原材料入库管理制度入库,发现原料品质异常,需及时反馈原材料供应商,及时协商调整,及时补充原材料。确认原材料品质合格后,指定专人对每一批次进行验证的原材料数量,外包装合格,标签清晰。
对出、入库的原材料,都应有文字记录,记录必须齐全。保持良好的可溯源性,主动接受上级有关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4.操作方法规范化、标准化
车间管理的第四个环节是“法”,即操作方法(或操作规程)。它主要用于指导操作人员规范作业,是判定其工作正确与否的依据所在,同时还是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措施之一。操作人员只有认真按照操作方法(或操作规程)的要求正确操作生产设备,才能生产出质量合格的产品。
一是一般工序操作方法要通俗易懂。
二是关键工序要设立质量控制点。
三是关键质量控制点要制定作业指导书。
5.环境 管理
车间管理的第五个环节是“环”,即环境。环境对于化工企业非常重要,只有具备了良好的生产环境,才有可能生产出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
一要对企业厂区内环境进行管理。企业厂区内道路应用水泥、沥青等硬质材料铺成,厂区地面应适当绿化,有足够的排水系统。排水沟应密闭式,场地清洁、整齐;垃圾应密闭式存放,并远离生产区,且不应位于生产车间上风处。
二要对企业厂区周围环境进行管理。厂区周围不得有有害气体,灰尘和粉尘及其扩散性污染源。
三要对企业厂区内生产车间或场地环境进行管理。生产车间或场地应清洁明亮,地面应用无毒、防滑以及硬质材料铺设,无裂缝,易于清扫和清洗,一般还应设有防尘,防蝇、防鼠的措施。墙壁一般应用浅色无毒材料覆涂,房顶应无灰尘。操作人员每天生产结束后要认真打扫生产场地,管理人员每天作现场检查,卫生不合格要重新打扫[2]。
四、结束语
化工企业生产车间管理作为提高化工企业整体素质,提升产品质量,优化现场诸要素的有效载体,在化工企业有效参与国内外化工市场竞争、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举足轻重的地位。要维持企业的正常运作,就必须使所用的资源处于良好的、平衡的状态,加强化工企业生产车间管理,以有限的资源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上官云明.精细化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管理视野.2014(02):143-144.
[2] 王倩.化工企业管理创新的再认识[J].安徽化工.2005(01):62-63.
论文作者:何良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6/15
标签:化工企业论文; 作业论文; 人员论文; 生产车间论文; 原材料论文; 设备论文; 操作论文; 《基层建设》2017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