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 合川重庆 401520)
摘要: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定位为应用型技术大学,积极创建具有自身特色的高等院校。电气自动化类专业中的“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发展迅速,应用性强,教学改革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为主,学院通过修订培养方案、实验室建设、以赛促学等措施,加强对实践环节的投入和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初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关键词:自动化;教学改革;PLC;应用型大学
Abstract: College of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 as an applied technology university, and actively creat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Electrical automation in the "electrical control and PLC technology" rapid development, application of strong, teaching reform should focus on training students to practice practical ability, the college through the revision of training programs, laboratory construction, Promoting teaching by competition and other measures , To strengthen the practice of the input and practice of teaching aspects of the reform, the initial achieved good results.
引言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2013年被教育部列为中国应用技术大学首批改革试点院校,为此,在教学改革中要加大对学生应用型技能的培养。“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是我校自动化系下属8个专业的主干课程,因此在教学改革中,应该以培养PLC工程应用技术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探索新的培养模式,构建新的教学和实践动手能力。在这几年的改革过程中,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 重新修订培养方案
新修订的培养方案将原有的40学时的“低压电气技术”和40学时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设计”两门课程合并为48学时的“电气控制与PLC技术”一门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以电机、电磁阀、继电器等执行机构作为被控对象,讲授低压电气控制系统和可编程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具体机械的控制线路以及PLC梯形图程序设计方法等。对于自动化相关专业的本科生来说,有相当强的实用性,可以使学生掌握电气控制的基本方法和设计方法,为毕业后从事工业现场电气控制线路检修、电气控制系统设计开发、PLC程序开发打下基础[1]。我校的“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安排由原来的第六学期调整到第五学期进行学习,而前期开设的课程由“电路理论基础”、“电机与拖动控制”、“ 模拟电子技术”、“ 数字电子技术”等课程,这有利于学生在前期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在整个专业课程学习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如图1所示:
图1 “电气控制与PLC技术”与其他专业课的关系
二 实验室建设
2.1 实验设备要与企业同步
实验室的建设是教学的重要实践环节,新时期的实验设备要求“设备企业化”、“ 环境企业化”、“过程企业化”、“角色企业化”,从而培养的学生才行更快更准确的定位到自己的角色。我校新购进的柔性生产线、低压控制设备、运动控制设备、继电保护设备等都和企业设备1:1,只是在功率和规模上进行缩减。而控制方案和控制方法要保持同步。逐渐淘汰原有的按钮、预留端子的方式进行认识性实验,真正的把学生放到“企业生产线”上去。
2.2 实验设备要与时俱进
处在信息化社会,智能设备的发展,新产品、新工艺、新方法不断涌现,学生接触到的都是当前最新的潮流信息,这就对实验室的建设带来了新问题,只有不断的改革和更新,才能不被社会淘汰,输出的人才才能跟得上社会的脚步。
对于“电气控制与PLC技术”学院主要以柔性加工系统为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而设计生产的一套实用性实验设备。给学生提供了既能满足专业需要又符合实际工业情况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将所学的诸多单科专业知识得到全面认识、综合训练和相互提升。每个单元具有一套PLC控制,可"单机/联机"运行,具有较好的柔性。将几个单元模块分开培训可以容纳较多的学员同时学习,在基本单元模块培训完成以后,又可以将相邻的两站、三站。直至多站连接在一起,学习复杂系统的控制、编程、装配和调试技术。
三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就要充分发挥企业的重要主体作用,企业在校企共同育人过程中不再是旁观者,而是参与者,更是受益者。校企双方按照“资源整合、文化融合、产学结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共建校内外生产性实训基地、技术服务和产品开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创业教育实践平台等,切实增强职业院校技术技能积累能力和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以产业或专业(群)为纽带,推动专业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衔接,人才培养链和产业链相融合。
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先后与国家电投集团重庆合川发电有限公司、中国四联仪器仪表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合川区双槐镇人民镇府、重庆红亿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举行校企合作签约仪式,其中2017年2月26日“移通 — 红亿”校企联合首台智能设备研制成功,仅2017年毕业生进校企合作单位参与毕业设计的人数就达到44人。探索以促进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深化校企产教融合的动态管理中实现共享育人成果,实现学校发展、企业壮大的“朋友圈”共赢局面。
四 以赛带学的创新人才培养
近几年来,教育部十分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使得各式各样的技能竞赛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起来[2]。我校今年来先后参加全国大学生西门子杯智能制造挑战赛,赛项以电梯行业为背景,要求参赛选手按照现实工程项目的实际实施流程来完成对电梯的群控。比赛以西门子S7-1200系列PLC为控制系统,电梯仿真模型为被控对象,从项目前期方案文档、项目工程、程序开发及项目现场执行调试三方面进行考察,完全模拟工程实际,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处理复杂环境下控制科学与工程及相关领域现实问题,提高学生对社会和环境变迁,以及危机和突发事件的适应能力。我校仅参加两届就荣获决赛全国一等奖1次,华中赛区一、二、三等奖共9次。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赛”,不断壮大学科竞赛队伍,使学科竞赛成为校园常态化的教学活动。
五 结束语
对自动化类专业的“电气控制与PLC技术” 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在实践教学中确实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专业教学过程中也需要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使得学生对工程实践知识有了更加具体的理解,同时能够进一步加深理论知识的掌握,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让学生更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参考文献:
[1] 董艺,乔志杰.路月潭.以“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改革为核心的电气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 2015.4.36(2): 80-83
[2] 董磊,胡慧慧.“电气控制及PLC控制技术”课程改革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学. 2011.9.20(8): 165-166.
[3] 董燕飞.刑广成.电气信息类专业《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高教学刊. 2016.12.2016(12):130-131.
作者简介:
陈龙灿(1986--),男,土家族,贵州遵义人,讲师,从事电气自动化相关专业课程教学
基金项目:重庆市本科高校“三特行动计划”特色专业建设项目(渝高教[2015]69号);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校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项目(项目编号:XJZY1501)
论文作者:陈龙灿,党晓圆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8
标签:重庆论文; 电气控制论文; 技术论文; 学生论文; 教学改革论文; 课程论文; 合川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