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应从“语言”、“思维”、“文化”三个维度对学生进行阅读素养的培养。而默读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中,恰好能发挥其独特的功能和价值,所以需要教师始终关注默读的价值、方式、时机、技巧,在默读中落实阅读素养。
关键词:阅读素养 语言 思维 文化 默读 策略
一、随着教育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中国教育从知识时代开始向素养时代转型
然而,中国教育究竟能否成功转型,与核心素养在教学中的落实与否密切相关。“如何将核心素养的培养”这一总体目标落实到阅读教学环节和活动中,希望通过本文的探究,寻找到有益的启示。
二、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阅读教学,恰好发挥着形成语文核心素养的作用,那么又应该培养学生的哪些阅读素养呢?
1.侧重于文本信息的寻找、选择、解释、整合,评价的能力指向的是学生阅读过程中的思维品质,所以“思维”应是初中语文阅读素养之一。
2.积累的语文知识的丰富程度,也是衡量学生语文阅读素养的主要指标,因此,初中语文阅读素养还应包含“语言”。
3.阅读还肩负着引导学生汲取文化智慧、关心尊重多样文化、提高文化品位的使命,所以“文化”也应是初中语文阅读素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三、怎样才能让这些阅读素养在初中阅读教学中落地生根呢?
我认为可以从默读训练入手,充分发挥默读训练在学生阅读素养形成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1.默读的意义
(1)默读有利于学生潜心会文,体现阅读的自主性。朗读便于传情、便于记忆,而默读则便于思考、便于感悟。默读能够以个体为主,让学生进入静心的语文学习境界。
(2)默读有利于发展思维,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而“默读”最能体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比如,学生对疑惑不解的地方可以反复读;对含义深刻的句子联系上下文揣摩,分析;对动情之处可以细细玩味……总之,默读是提高学生阅读思维能力和理解质量的有效策略,“默读”在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活动中的趋势、功能、价值实在不能低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默读方式
默读训练方式很多,有精读、略读、速读与跳读等;训练目的也很多,如理解句义、寻找中心句、概括大意或主旨、理清思路、记忆精彩句段等。
3.默读的契机
让学生习惯于在以下五种情景种使用默读:
(1)在预习或需要快速寻找相关信息时。
(2)在课堂记忆中与积累环节中。
(3)有了一定文本感知后,需要探究品味时。
(4)有不了解的词句,需要联系上下文揣摩时。
(5)课后复习文章及笔记内容,需要内容内化于心时。
4.默读技巧
(1)默读时勾画关键词句。所谓关键句,是指传达文章相关背景、写作脉络、人物情感、文章主题的最重要信息的一些语句。默读中应抓住哪些关键句?① 描写句、修饰句、哲理句(有关语言);② 抒情议论句、主旨句、文眼句(有关作者情感态度);③总领句、总结句、中心句、过渡句、线索句、指代句(有关结构思路)。用以上方法指导学生默读勾画关键句。
(2)默读中筛选整合。筛选整合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筛选时要关注重要句子,如主旨句、关键句、过渡句、感叹句、议论句、段首的总起句、段末的总结句。整合时,要总体把握,防止要点不全,改造、组合、变换使之紧扣问题要求成为全面、凝烁、流畅的语言。具体过程如下:①默读懂暗示语,②悟透概括句(或总结句),③关注过度句,④还应关注一些指示语、情态语、感情句、主导句所隐含的信息,能对其正确辨别,筛选有助于我们阅读作品、解答试题。
(3)默读中梳理文脉。在默读中画出文章结构上起过度、连接作用的词语,句子段落,画出各段中的中心句,找出重要词句,进一步理解文章思想内容,理清结构层次就变得相对容易了,具体方法是:①默读中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②分析文章的整体构思,贯穿线索。③理出文章思路的推理过程。
(4)默读中学会批注。批注是默读中必要的环节,两者只有结合才能让默读更有效。
(5)默读效果检验。默读无声,却胜似有声,关注检验默读效果有以下几种方法:①检验学生寻找信息的准确性来认定默读效果。②通过学生对关键词或含义深刻句子能否心领神会来认定默读效果。③可以通过读、议、写相结合的方式检测默读效果。
语文阅读中默读能力的养成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在教学中,我们要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默读习惯,让学生在提高阅读素养中具备语文核心素养,使其能更好地驾驭未来的生活和工作,获得全面的成长和成功。
论文作者:马愿飞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8月总第27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3
标签:素养论文; 学生论文; 语文论文; 文化论文; 初中语文论文; 思维论文; 核心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8月总第27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