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四川 乐山 614100)
【摘要】目的:观察黄体酮治疗因黄体功能不全而引起的先兆性流产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患者分为38例实验组(黄体酮)、38例对照组(HCG)。结果:实验组保胎成功率94.73%、β-HCG水平(19872.6±2145.6)mIU/ml高于对照组68.42%(16324.5± 2015.8)mIU/ml,且P<0.05。结论:黄体酮治疗因黄体功能不全而引起的先兆性流产保胎成功率高。
【关键词】黄体功能不全;先兆性流产;黄体酮;疗效
【中图分类号】R71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20-0081-02
Clinical observation of progesterone abortion induced by progestin dysfunction by progesterone treatment
【Abstract】Objecti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rogesterone abortion due to luteal phase dysfunction treated with progesterone.Methods 76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8 experimental groups (progesterone),38 control group (HCG).Results The successful rate of miscarriage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4.73%, and the level of β-HCG was (19872.6±2145.6) mIU/ml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68.42%, 16324.5±2015.8)mIU/ml,P<0.05.Conclusion Progesterone treatment of luteal dysfunction caused by a high rate of successful abortion miscarriage.
【Key words】Luteal insufficiency;Threatened abortion;Progesterone;Curative effect
黄体功能不全是指卵巢排卵后形成的黄体内分泌功能不足,以致孕激素分泌不足,使子宫内膜分泌转化不良、月经失调以至于出现早期流产的现象。针对容易出现先兆性流产的孕妇来说最直接治疗方法便是及时补充孕激素。传统临床上主要运用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来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而引起的先兆性流产,但是效果不佳。近年来,我院应用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而引起的先兆性流产,取得显著疗效,现将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汇报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对象来源于夹江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于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6例因黄体功能不全而引起的先兆性流产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黄体功能不全性先兆流产的诊断标准:(1)患者均有流产的症状和体征,伴有不同程度的小腹部疼痛、阴道流血等临床症状;(2)孕前检查基础体温高温相<11d,高温相上升幅度<0.3℃;(3)孕妇在黄体期P低于50mmol/L;(4)患者怀孕后的β-HCG水平倍增速度减缓;(5)所有孕妇经B超检查结果提示孕妇的孕囊或者胚胎的大小与孕周基本相符。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从中抽取3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将剩下3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最小年龄为20岁,最大年龄为34岁,平均年龄为(24.6±5.8)岁,孕周为6~10周,平均孕周为(8.2±1.1)周;对照组:最小年龄为21岁,最大年龄为36岁,平均年龄为(25.1±5.4)岁,孕周为7~11周,平均孕周为(8.4±1.2)周。运用统计学软件对两组孕妇的年龄、孕周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孕妇在给予药物治疗之前,必须嘱其卧床休息,严禁性生活,并增加营养摄入,保持情绪稳定。在此基础上,实验组的孕妇主要应用黄体酮胶囊(生产商:浙江仙琚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41902,剂量:50mg/粒)进行治疗,饭后口服,早晚各1次,每次2粒。对照组孕妇则主要给予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治疗,给药方法为肌注,每次2000u,每隔1d注射1次,两组孕妇均以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统计疗效。
1.3 观察指标和判断标准
2个疗程结束后,统计两组保胎成功率,比较治疗前后两组孕妇的β-HCG水平。保胎成功判断标准:将保胎成功率分作3级,其中显效:阴道流血、下腹坠痛、等临床症状消失,B超检查胚胎正常发育;有效:阴道流血、下腹坠痛、等临床症状明显改善,B超检查胚胎发育已基本正常;无效:B超检查胚胎呈严重发育不良趋势或已完全停止发育。保胎成功率=显效率+有效率[1]。
1.4 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对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主要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孕妇的平均年龄、平均孕周、β-HCG水平用均数(x-±s)表示,保胎成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用%表示,将检验的水平设定为0.05,最终结果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孕妇采用方案治疗后的保胎成功率对比
实验组治疗后显效30例、占该组总人数的78.94%,有效6例,占该组总人数的15.78%,无效2例,占该组总人数的5.26%,保胎成功率94.7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显效18例、占该组总人数的47.36%,有效8例,占该组总人数的21.05%,无效12例,占该组总人数的31.57%,保胎成功率68.42%,两组患者保胎成功率比较差异显著(χ2=4.37,P<0.05)。
2.2 两组孕妇治疗前后β-HCG水平比较分析
在治疗前,两组孕妇的β-HCG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但是在治疗后,实验组孕妇β-HC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如表所示。
3.讨论
刘家华[2]指出先兆性流产主要指的是孕妇在妊娠二十八周之前,以先阴道伴有微量流血,后下腹伴有阵发性疼痛等为主要临床症状,但是孕妇在接受孕检时发现宫颈口未开、胎膜未破、未有妊娠物排出并且子宫的大小符合停经周数,可以继续妊娠的情况。导致孕妇先兆性流产的原因较多,常见的主要跟全身性疾病、免疫功能缺陷、生殖器官发育异常、染色体异常以及黄体功能不全等因素有关,其中因黄体功能不全而引起的先兆性流产占有一定比例。何景东[3]认为,黄体功能不全主要是因为卵巢在排卵后,黄体没有完全形成,以至于孕激素分泌不足,导致子宫内膜的转换不够及时,影响了受精卵的着床,最终引发先兆性流产。钟珊珊[4]提出:当孕妇体内中的孕酮水平低于25gn/ml时,则提示黄体功能不全,所以该学者认为针对黄体功能不全的孕妇,治疗的最直接方法便是补充其体内孕激素,因此提倡肌注或者口服黄体酮。黄体酮是由卵巢黄体分泌的一种天然孕激素,在女性体内的含量虽然不高,但是具有助孕、保胎、促进乳腺腺泡发育等作用。陈国英[5]指出应用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先兆性流产,主要发挥以下四个药理作用:(1)孕激素在女性月经周期后期能够促进子宫黏膜内的腺体生长,让子宫充血,增加了子宫内膜的厚度,为受精卵着床做好准备。降低子宫的兴奋,确保胚胎安全生长;(2)可同雌激素协调,促进乳房的发育,进而为孕妇的产乳做好准备;(3)促进子宫颈口闭合,阻止精子穿透,当体内的孕激素水平较高时,还具有抑制垂体分泌促性腺激素的功能,从而抑制排卵;(4)还具有促进钠离子和钾离子排出和利尿的作用。
在本文中,通过口服黄体酮的方式治疗黄体功能不全引起的先兆性流产,结果发现保胎成功率高达94.73%,治疗前,孕妇的水平为(2151.3±613.5)mIU/ml,治疗后上升至(19872.6 ±2145.6)mIU/ml,充分证实了针对功能不全引起的先兆性流产,应用黄体酮进行治疗,保胎效果显著,该治疗方法具有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曹大好.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不全所致先兆流产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医药应用,2014,8(24):114-115.
[2]刘家华,王丽涵,石凤瑞.口服黄体酮治疗黄体功能所致先兆流产疗效观察[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3,24(21):117-118.
[3]何景东.黄体酮在34例黄体功能不全致先兆流产治疗中的作用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15(2):72-74.
[4]钟珊珊,陈英.黄体酮胶囊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25):9-10.
[5]陈国英.黄体酮胶囊治疗早期先兆流产165例[J].中国药业,2010,19(21):76.
论文作者:孙建明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7/31
标签:黄体酮论文; 先兆论文; 孕妇论文; 黄体论文; 功能不全论文; 实验组论文; 成功率论文; 《医药前沿》2017年7月第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