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广济医院 广西贺州 542899)
【摘要】目的:研讨肾功能衰竭患者运用颈内静脉置管法行血液透析的临床价值。方法:从我院2013年6月-2016年5月选取48例行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随机非盲法分组试验,两组各24例,Ⅰ组接受股静脉置管,Ⅱ组接受颈内静脉置管,对该两种置管方案的处理情况作评估。结果:两组的留置时间、平均血流量及降肌酐效果等比较相差不大,统计学不成立(P>0.05)。但在每次换药用时上,Ⅱ组相比Ⅰ组显著缩短,在换药频率上,Ⅱ组相比Ⅰ组显著延长,统计学成立(P<0.05)。两组术后均有明显并发症出现,Ⅱ组总发生率4.2%,相比Ⅰ组的25.0%显著下降,统计学成立(P<0.05)。结论:颈内静脉置管法换药省时,可减少换药频率,并尽量避免引发并发症,在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中应用效果较理想,值得加强推广。
【关键词】肾功能衰竭;颈内静脉置管法;血液透析;临床价值
【中图分类号】R6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0-0085-02
血液透析是当前临床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一种有效手段。在永久性血管通路尚未开通、尚无瘘管闭塞发生等情况下,该病患者一般需先接受中心静脉置管术治疗[1],常见的有股静脉置管法、颈内静脉置管法两种。本研究中,我们主要采取该两种置管法对48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行血液透析处理,旨在了解颈内静脉置管法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年6月-2016年5月选取48例行血液透析的肾功能衰竭患者做试验与研究,患者资料均完整。性别:男/女有28/20例,年龄范围39~72岁,平均(57.6±4.3)岁;文化程度:初中以下20例,中专或高中15例,大专以上13例。上述患者均存在血液透析指征,知晓研究内容且同意试验;无精神障碍或凝血功能障碍类疾病,通过随机非盲法分配患者成Ⅰ组与Ⅱ组,两组间的基础资料经统计和对比,P>0.05,适合试验。
1.2 方法
两组在入院后均接受血液透析治疗。Ⅰ组采取股静脉置管,即在常规消毒、铺巾与局麻后,于股动脉内侧处进针,留置导管约15~20cm,最后将导丝撤出并妥善固定。Ⅱ组接受颈内静脉置管,操作如下:体位取头低仰卧位,右侧穿刺,使颈部完全显露,穿刺点定于胸锁乳突肌三角区(即锁骨头-锁骨-胸骨头),常规消毒、铺巾和局部浸润麻醉(1%利多卡因)后,经穿刺点进针至有明显回血出现,再将导管置入约15~20cm,撤出导丝后固定。
1.3 评估指标
观察两组的留置时间、平均血流量、肌酐(Scr)、尿素氮(BUN)、每次换药用时及换药频率,同时对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做记录。
1.4 统计学方法
由统计学软件SPSS 17.0版本处理此次试验中的计数、计量资料,组间通过χ2与t校验,由率的形式与均数±标准差的方式表示输出结果,P<0.05,表示对比差异明显,统计学成立。
2.结果
2.1 置管方案的效果
两组的留置时间、平均血流量及降肌酐效果等比较相差不大,统计学不成立(P>0.05)。但在每次换药用时上,Ⅱ组相比Ⅰ组显著缩短,在换药频率上,Ⅱ组相比Ⅰ组显著延长,统计学成立(P<0.05)。见表1。
2.2 置管方案的安全性
两组术后均有明显并发症出现,Ⅱ组总发生率4.2%,相比Ⅰ组的25.0%显著下降,统计学成立(P<0.05)。见表2。
3.讨论
目前,临床在建立临时血管通路时,中心静脉置管术是最常用也最有效的一种途径,患者疼痛轻,顺利穿刺后可及时开展血液透析,符合血液透析对血流量的要求[2]。但在实际操作时,中心静脉置管的使用寿命对于血透的顺利开展往往有直接性影响,在患者内瘘未成熟时,宜尽可能地延长置管时间,以免影响到患者的血透效果[2]。
目前常用的置管术主要有两种,即股静脉置管法与颈内静脉置管法。股静脉置管在临床上的应用目前已有大量报道,其操作简单、留置时间长,用于肾功能衰竭的血透具有一定效果,但大量实践表明,该置管术发生感染、渗血血肿等问题的概率也较高,安全性欠缺保障[1-2]。而颈内静脉置管则可有效避免这一问题。一方面,颈内静脉置管经胸锁乳突肌三角区穿刺进针,穿刺点靠近体表,血管通路较大,在建立长期血管通路上更具优越性;另一方面,右颈内静脉在解剖结构上近似一条直线,该处血流较通畅,由此处置管可直达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相通水平,加上其解剖位置较固定,一般不易发生解剖变异,经体表投影或血管B超定位也较准确[3]。本研究中,我们对采取上述两种置管法的48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试验,结果显示,两组均有较理想的留置时间与平均血流量,在降Scr、BUN方面也具有不错效果,但在换药用时、换药频率上,Ⅱ组无疑更占优势,而且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也较低,仅占4.2%,总体上优于Ⅰ组,与相关研究观点有一致性[1,3]。
综上所述,颈内静脉置管法换药省时,可减少换药频率,并尽量避免引发并发症,在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液透析中应用效果较理想,值得加强推广。
【参考文献】
[1]雍芳.用颈内静脉与股静脉置管法为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0):195-196.
[2]王大云.颈内静脉置管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附27例报告)[J].川北医学院学报,2013,28(5):457-458.
[3]谢志娟.股静脉与颈内静脉置管血液透析的效果比较[J].实用医药杂志,2013,30(5):399-400.
论文作者:刘桃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6年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
标签:静脉论文; 患者论文; 血液论文; 肾功能论文; 统计学论文; 两组论文; 效果论文; 《心理医生》2016年2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