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城市规模和数量的不断扩大,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化进程。要充分发挥城市在拉动经济增长、改善物质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就必须从各个方面入手,增强城市发展建设的科学性,满足城市发展的客观要求,以更高效、更便捷的基础设施建设.本文旨在从地下综合管理走廊的角度分析我国地下综合管理体系在相关建筑理论指导下发展的实际情况,全面总结我国地下综合管理体系的建设经验,为城市地下综合管理走廊的有序发展提供参考。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地下综合管廊;管理体系;施工技术
引言
地下综合管道走廊又称公用沟。一条隧道建在城市道路的两边或管道的底部。将供水、污水、电力、供热、通讯、燃气管道等投入并置于控制系统的监督之下。对城市管道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有效调控。在城市的发展和建设过程中,为了满足城市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经常需要开展一些管道建设活动,以满足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客观要求,但传统的埋管方式需要多次开挖道路。这不仅导致城市建设成本的增加,而且对城市交通系统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为改变这种状况,提高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减少市政管道建设对城市道路交通和居民正常生活的负面影响,并逐步采用地下综合管道走廊,集中市政管道。城市管道的密集建设提高了城市空间的利用率,大大提高了我国城市建设的科学性。因此,探讨城市地下管理的建设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现代城市建设经验不足,地下综合管理走廊建设起步较晚。直到1958年,北京将天安门广场作为地下综合管理走廊建设的试点,中国才铺设了第一条地下管理走廊。此后,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基础设施的广泛建设,地下综合管道走廊的规模和数量不断增加。1994年上海在浦东新区建设完成我国第一条大规模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此后广州、深圳以及杭州等城市,逐步开始城市地下综合管道的探索,实现市政管道体系的科学高效建设,可以说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在我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就。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理走廊建设的相关技术、融资方式和运行系统存在不足,尽管国外城市地下管理走廊建设经验十分丰富,但全面管理走廊难以大规模实施。导致与地下城市综合管理走廊建设有关的技术发展缓慢。它不利于它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
2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地下综合管道走廊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地下综合管道走廊可以实现市政管道系统的高效维护和维护,有效提高管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提高城市形象,促进城市健康快速发展。
①从目前来看,市政建设中的供水、供暖、燃气、通讯等管道属于不同的市政建设部门。在管道铺设和维护过程中,各部门经常根据自身需要进行城市道路开挖。..城市道路的反复开挖,不仅给人们的正常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且造成资源的浪费,增加了城市的运行成本。地下综合管道走廊作为集约化系统,可将市政建设中的各种管道汇集在一起,使其处于同一系统中,相关人员可定期进入地下综合管道走廊进行相关管道的维护和施工。这样,我们避免了对城市道路的反复挖掘。在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便利的社会生活的同时,我们认识到城市管道建设的科学性,有效地降低了城市管道开发和维护的成本。
②由于缺乏沟通机制,使得各管道部门在施工过程中缺乏必要的沟通。各部门经常根据实际使用需要将管道铺设在地下。由于不同管道的铺设深度不同,市政管道在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碰撞,甚至导致安全事故,例如2013年11月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中石化输油管道发生泄露,引发爆炸,爆炸事故造成62人遇难,163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7.5亿元。根据事后有关部门公布的情况,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城市排水管道与中石化输油管道的冲突。如果城市有关管道部门能在管道建设过程中及时沟通沟通,实现管道的科学布局,就能有效避免类似的安全事故。地下综合管道走廊作为一种协调机制,可以将管道的维护和铺设统一为一个系统。各部门在该系统中相互配合,有效避免了管道建设中的冲突,提高了施工安全。同时,由于有关管道处于地下综合管道走廊,不再与土壤、水直接接触,可以减少管道本身对土壤、水的侵蚀,增加管道的使用寿命,降低输入成本。
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管理与技术应用分析
3.1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应遵循的原则
①城市地下综合管道走廊的建设必须遵循科学的原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只有从科学的角度,才能认真综合考虑城市地下综合管道走廊建设的主要程序、管道走廊建设的技术要求以及城市管道系统的开发设计。以保证城市地下综合管道走廊的建设能够满足实际需要。
②城市地下综合管道走廊的建设必须遵循操作简便的原则。在设计过程中,城市地下综合管道走廊施工方案将提高城市地下综合管道走廊施工方案的容错能力,减少外部环境对城市地下综合管道走廊施工活动的影响。同时,为了提高城市地下综合管理走廊建设的工作效率,必须在保证建设工程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建设周期和成本投入。城市地下综合管理走廊建设规划在实施过程中必须简化和处理。降低了运行难度,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分批作业,保证了城市地下综合管道走廊的顺利发展。
3.2建立相关机构和保障措施
城市地下综合管道走廊建设作为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往往涉及水利、电力、通信、供热等不同的市政部门。为保证城市地下综合管道走廊的持续深入发展,需要以相关机构为起点。对各城市管道主管部门进行有机整合,通过有效沟通,确定各城市地下管道走廊的建设方案,满足各管道建设和维护工作的要求。例如,在抚源县北部的地下综合管理走廊工程建设过程中,成立了独立的城市管理行业管理处。在获得有关部门授权后,统一了城市地下综合管理走廊的开发建设活动。有效避免了城市地下综合管理走廊建设中效率低、沟通困难的问题。同时,为保证施工活动的有序发展,需要组织有关部门对城市地下综合管理走廊施工前的施工计划进行全面分析,并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促进地下综合管理走廊的有效发展.为有效处理建设活动中可能出现的纠纷,要求主管部门根据城市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规划和处理办法,形成地方行政法规,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理走廊建设和开发的有效性。能有效处理各类纠纷,保证施工进度。
3.3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融资模式的科学探索
由于城市地下综合管理走廊建设规模较大,建设周期长,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地下综合管理走廊的开发建设。为了保证城市地下综合管理走廊的有序发展,必须从主体建设、股权结构建设和融资能力建设三个方面入手,并对城市地下综合管理走廊的融资模式进行了科学探索。进一步明确发展主题,可以理顺地下综合管理走廊融资过程,提高融资能力,提高融资能力和水平。在股权结构的建设中,通过股权转让和资本增持的方式,可以进一步实现融资主体的多元化,增强融资的安全性。在融资过程中,地下综合管理走廊应注重中长期投资。同时,要充分发挥财政部门的作用,最大限度地避免资本链崩溃,确保城市地下综合管理走廊有序建设。
3.4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技术分析
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案进行科学的制定,需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方案进行反复论证,对综合管廊建设的质量进行检验,在此基础上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融资模式、建设模式进行优化与调节。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的管理模式进行优化,以智慧城市为蓝本进行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施工建设。例如以富源县城北片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在管廊结构施工的过程中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主体结构强度等级为C25防水混凝土,抗渗等级为S6。钢筋采用HRB335和HP235级钢筋。综合管廊底部垫层采用C15素混凝土。综合管廊结构承受的主要荷载有:结构及设备自重、土压力、地下水压力、地下水浮力、汽车荷载以及其它地面活荷载。采用结构自重及覆土重量抗浮设计方案,在不计入侧壁摩擦阻力的情况下,结构抗浮安全系数Kf>1.05,地下水最高水位取地面下0.5m。通过结构试验等新的技术手段,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从富源县城北片区地下综合管廊项目的实际情况来看,以新技术为支撑的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投入资金减少15%左右,有效地降低了成本投入,保证了开发项目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
对城市地下综合管理与建设技术的管理与应用的探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总结现阶段我国城市地下综合管理走廊建设的经验,以相关原则为指导。科学探索新的管理体制和技术模式,满足地下综合管理走廊发展建设的需要,促进城市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利文.市政工程中的综合管廊技术研究[J].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8(10)
[2]董永辉.城市综合管廊发展趋势探究[J].居舍.2018(33)
[3]巫鹏.青岛新机场“文”形综合管廊的机电安装施工技术[J].建筑施工.2018(10)
[4]王平.苏州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经验[J].建筑经济,2016(2):113-115.
论文作者:冯洪敏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
标签:地下论文; 城市论文; 管道论文; 走廊论文; 过程中论文; 融资论文; 我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