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管理与安全对策分析论文_马雪洋

辐射防护管理与安全对策分析论文_马雪洋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北京 10241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医疗健康需求的不断增加,医疗机构普遍大量购置放射诊疗设备,利用放射诊断技术、核素诊断技术、影像学诊断技术等进行疾病诊断,并应用γ射线、深部X射线、放射性核素等进行放射治疗。放射设备和技术在为人类带来巨大裨益的同时,也使医务人员接触射线的机会增大,医院放射防护缺失所造成伤害的事件时有发生。因此,医院辐射防护存在的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

关键词:辐射防护;管理;安全对策;分析

1导言

医学影像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放射事故、过度照射等也给患者、公众和放射工作人员带来危害,辐射防护管理工作就是把放射射线的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医院的辐射防护监管由卫生行政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负责,医院按这两个部门的要求进行辐射防护管理工作,前者防护管理侧重职业病危害卫生防护,后者重心在辐射对环境影响的评估。以下从法规、机房建设、设备购置、人员管理、行政许可五个方面介绍医院放射防护管理工作。

2医院辐射防护现状

我国综合性医院放射诊疗具有“三多一固”的特点:(1)医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种类较多。许多大型综合性医院都开展了放射诊疗、核医学、介入放射学和X射线影像诊断四种诊疗活动。医用开放型放射性同位素主要有131I、99mTc、18F、153Sa、89Sr等。放射治疗装置主要包括直线加速器、60Co远距离治疗机、γ刀治疗机、碎石机等;介入放射装置主要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装置;X射线影像诊断装置主要包括CT、DR、CR、胃肠机、乳腺机、牙片机、床旁机等。(2)医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使用科室与人员增多。除了影像科以外,其他许多非放射性科室也广泛使用放射诊疗技术,比如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妇科、皮肤整形科等。(3)放射诊疗技术使用途径与潜在危害多。同位素治疗时可通过口服、静脉注射、器官内植入、体外远距离照射、体内近距离照射等多种途径给药。在使用过程中,开放型同位素容易因泼洒而导致人体正常组织和周围环境表面污染;密封型放射源和X射线装置可因使用不当导致对正常人体组织器官的过量照射;各种放射性同位素如管理不善会丢失和被盗,可能对社会人群造成危害。(4)医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用场所相对固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与工业用探伤机等移动式放射源的使用有所不同,医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使用场所大多相对固定,比如:核医学同位素注射高活室、密封放射源装置机房、放射性废液衰变池、各种X线机机房等。目前,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放射医务工作人员约20万人,其中70%~80%从事放射诊断、核医学和放射治疗工作。随着辐射防护技术的进步,放射医务人员的职业受照剂量逐年降低。然而,随着放射工龄的延长,血压异常率、眼科检查异常率呈增高趋势;出现头晕、乏力、失眠、食欲减退、易口渴和出汗等临床症状;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绝对数、血小板和血红蛋白等指标显著降低;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指标的异常率增高。可见,我国大多数地区放射医务人员的卫生监护工作仍需加强。

3医院辐射防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①医护人员缺乏辐射防护知识放射人员认为电离辐射是相对危险的职业,使其出现恐惧心理;由于短时间工作未出现明显症状,认为辐射不会产生明显的危害,因此相关防护措施不到位。②放射仪器设备质量检查不及时部分医院的放射机房过度老化,因经费问题的存在,导致操作间、机房处于隔离状态,使医护人员接受不必要的照射。部分医院不够重视放射设备质量的检测,认为只要做好工作场所的防护、检测就好,无效实施不必要的质量检测。③医护人员体检率低通常情况下,正式成为放射人员前,医院必须组织医护人员开展健康检查,以避免辐射带来的风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体检覆盖率普遍较低,从调查数据来看,全国仅维持在60%的水平。另外,部分放射单位未全面认识放射危害,未提供体检费用,不能满足每两年1次体检的需求。④忽视剂量监测部分放射工作人员,尤其是长时间从事放射工作的人员,没有做到按时检测。并且,放射人员不够了解辐射的危害性,认为小剂量的照射不会产生巨大危害,因此防护工作不满足相关规范标准。尽管当前医疗机构普遍为放射人员配备了剂量笔,但遗漏了一些特殊专业的医师,比如:血管介入医师、骨科医师等[2]。⑤辐射防护管理体系不健全医院辐射防护体体系形同虚设,辐射防护管理人员专业不足,辐射防护管理中未遵循相关标准、规范开展工作。医院领导未学习过专业性的放射卫生条例,未及时更新辐射防护知识。⑥放射诊疗设备分布不均匀辐射诊疗活动中,工作人员或多或少地受到照射,该照射取决于人为、医疗防护等因素。虽基础设施的建设有着重大作用,但全国存在的放射诊疗设备分布不均,比如:华东、华北地区数量多,西南、中南地区数量少。部分医疗机构放射设备总量多,但机房设置问题多,造成辐射防护问题频繁出现。

4医院辐射防护管理的对策

4.1加强辐射防护教育和培训

放射工作人员是放射应用和辐射防护的具体执行者,他们的放射操作技术熟练程度、辐射防护知识多少和核安全文化素养的高低与辐射防护效果有着必然的联系。强化辐射防护教育和培训,从两方面抓起:一是学校教育,医学辐射防护被列入高等医学院校医学影像专业的必修课已20多年,内容有辐射防护基础、辐射生物效应、辐射致病、医疗照射和诊疗中的辐射防护以及安全文化素养教育和健康管理等;二是根据相关法规规定,定期参加由省市环保、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职能部门举办的岗前教育、辐射安全知识培训和健康管理等,涵盖了辐射防护新知识、新规定等内容。

4.2加强个人剂量监测与管理

加强宣传教育,使职工在日常生活中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所有放射工作人员必须接受个人剂量监测,及时掌握和限制放射工作人员个人受照剂量,以便控制职业照射剂量水平,评价放射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

4.3做好放射机房的辐射防护,加强放射仪器设备管理。

装置和防护用品使用放射设备的机房或从事放射检查、治疗的房间应使用合格的防护材料,按相应标准进行施工,施工完毕后要请环保或疾控部门进行检测,以确保辐射防护符合国家标准:放射设备应定期检测,并配备遥控曝光装置。机房内应配置铅屏风和铅防护服,以保证医务人员尽量少的接触射线照射。医院放射医疗设备应合理选型,正确使用,加强对放射仪器设备维护,并进行定期的质量检测。相关科室人员应该通过工作实践自检自查,及时发现问题并上报。

5结语

医院辐射防护管理为辐射防护安全措施,防止有害的确定性效应发生,降低随机性效应的发生率,使放射工作人员、公众和患者受到的照射和危险保持在可合理达到的尽可能低的水平。医院专(兼)职管理人员要熟悉各项防护管理法规、技术标准和办理流程,协调设计施工单位和评价单位的工作,配合卫生主管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的监管,提高医院辐射防护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叶海荣,杨智才,许旭光,吴卓诚.浅谈医院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工作体会[J].医疗装备,2015,28(09):93-94.

[2]李雪琴,曹吉生,张伟军.浅谈辐射安全与防护管理工作[J].中国辐射卫生,2011,20(03):279-280.

论文作者:马雪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

标签:;  ;  ;  ;  ;  ;  ;  ;  

辐射防护管理与安全对策分析论文_马雪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