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_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_心理健康论文

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素质教育论文,心理健康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基础教育要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能迎接世纪的挑战,而且要培养具有创造21世纪、发展21世纪的人才。世界各国教育家都在研究如何按学生发展的规律,以人为本,科学地、有效地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真正展示自己的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然而应该看到,由于考试还是评价、选拔学生的重要手段,且学校、家长、社会对学生期望目标单一、过高,所以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违反教育规律,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严重影响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通过对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创造出一套既能符合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在同一层次、接受需求在同一层次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还要创造出一套可以能针对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还要创造出一套可以能针对每一个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的教育策略和方法,让学生和谐地、愉快地、幸福地学习成长。

1993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和改革的实际,明确指出:“中小学要从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办出各自的特色。”素质教育从本质上说,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既体现一种教育思想,又表现为一种实践模式。素质教育不仅强调全面性,而且强调全体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一、关于教育思想。心理健康教育是面对全体学生,积极地、建设性地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个性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开发潜能,并通过自我教育,使之不断进行自我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教育思想、教育目标,又是素质教育理想的实践模式。主要思想体现在:

1.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最基本的途径,这是因为学生知、情、意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的表现都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去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的观念,改变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使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各种素质的目标得到实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从本质上说,是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从尊重人、帮助人到发展人。这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是符合人成长的需要,是符合学生个性全面提高的需要,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不良的倾向,改变违反学生学习规律的做法,改变教师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创造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服务和帮助。

2、心理健康教育的全体性。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根本差异在于,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要对全体学生负责,要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公平、公正,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全面的、完整的教育。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对象是全体学生,教育内容是学生心理成长发展的知识和经验,教育要为全体学生得到符合自己需要的帮助,要为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给予帮助,要为学生充分实现自己的潜能给予帮助。实践证明心理健康教育是符合我国的国情和传统教育的方式,是符合学生成长的心理需要。我国的民族比较内涵,传统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使学生心理问题一般不外露,学生的心理问题不仅一直没有得到重视,而且还把学生心理问题归因为思想问题或政治问题,这种状况抑止了学生的心理发展,阻碍了教育的进步。应试教育忽视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又加剧了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阻碍学生心理潜能和智力的开发,学生学习没有兴趣,学习成为学生的负担。心理健康教育是主动的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心理需要,通过各种途径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按每一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给以必要的教育、辅导和训练,在健全人格,发展个性的同时,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

3、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性。中小学生是人生打基础的时期, 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从小抓起,要通过基础教育为健全学生的人格,奠定健康良好心理品质打好基础。由认知心理学派的理论可以知道,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知、情、意心理发展受阻,行为的偏差,主要是学生的认知有障碍。要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学生的心理发展,辅导老师要干预和矫正学生的非理性认知,去重建学生理性的认知。使正确的、理性的认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和发展的基础,这样才会保证学生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才可以建设学生积极的,有利于发展的健康情绪。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为学生建设具有正确的、坚定的、理性的认知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基础;促进和发展学生个性能力的基础,只有这样的心理基础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心理长大、成熟,提高学生心理品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

4、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心理健康教育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真正体现学生主体性的教育。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实现学生主体性可以从两方面着手:

(1)心理健康教育转变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方法。 心理健康教育使我们清醒地意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他们都希望自己获得成功,得到成功,教育应该创设一切机会,使每一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展,实现成功。心理健康教育使教师懂得,必须以学生为中心设计教学活动,而不是包办代替强行灌输;只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积极性,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会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才能实现素质教育提出的让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而不是被动地、机械地接受知识。

(2)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心理觉醒和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始终坚持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在活动中让学生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调控自己,实现自己。学生可以在活动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学会生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鼓励学生具有自觉的不断创造的精神,指导学生体验学习生活的愉悦,培养积极向上不断追求的作风,最终实现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

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尽可能使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这样的学生当他在正规学校的教育结束之后,将会独立地向前迈进。”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让学生成为自主自动的思想家,而且还要在自己成长过程中自主自动地学会独立向前迈进。教育活动并不满足于让学生懂得一些道理,了解一些心理学的知识,重要的是让学生自主地参与,主动地讨论,扮演角色、情感体验、严格训练等促进心理发展。因为学生的自主性是积极心理活动的原动力,它能使学生去认识自己的各种行为表现,体验在活动中的各种情感,提醒、监控自己的各种心理反应,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

二、关于教育目标。从88年《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到94年《关于加强和改革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我们已走过了只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到全面重视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教育之路。这一改变正是体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和内涵,这一做法更是体现我国学生心理工作的先进性。

素质教育是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是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并服务于全体学生,按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个性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激发潜能;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和环境适应能力。两者的教育目标正是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奠定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国独特的做法,它的先进性在于心理教育是积极、主动、建设性地为学生建设健康的心理品质,有计划、有目标地帮助学生心理发展,它能有效地抑止应试教育产生的弊病,克服传统教育中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使学生的素质得以全面提高。它是现代教育中值得研究和发展的赋有生命力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是以人为中心实现素质教育最终目标的重要途径。

1、健康目标:心理健康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 是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成长中发生“心理问题”,“心理感冒”(相对于生理感冒)或心理障碍和疾病得以康复;能重视自我心理健康的建设、保护,能自觉地审视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学会主动及时寻求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恢复心理健康,建设心理健康,成为一个健康幸福的人。

2、发展目标:心理发展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中小学生是人生发展的最佳时期,尤其是学生的心理发展将有利于学生终身受益,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最好动力的源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给以必要的帮助,达到积极地建设自己良好的心理品质,开发潜能。一般来说,同一年龄层次的学生,心理发展基本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教育、训练和启示,激发学生努力改变和提高自己当前心理状态,建设良好心理品质的需要。然而,学生的心理品质是有差异的,学生心理发展水平也不可能完全在一个水平上。加上,每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社会环境和得到的家庭、社会教育是不一样的。学生每时每刻遇到各异的心理问题,由此而产生的心理偏差程度不一,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不一。心理健康教育就必须设法让学生参与各种预设活动,尽力调动每个学生积极性,使所有学生都得到老师、同伴帮助,通过自助、互助和他助获得克服自己心理偏差的力量,得到心理发展的启示,促进个性充分发展。

为了达到上述目标,心理健康教育要有三个意识。即:“矫治意识”针对学生已有不良心理品质和行为习惯,给以必要的干预,建立正确的认知和积极的情感体验,预防学生心理问题或偏差行为的产生。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调控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及时意识自己的心理问题。指导学生一旦发现自己心理不健康时,可以求助心理辅导教师的帮助,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工作。“适应意识”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自我观,能对学习、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作出积极的适应。在这种适应的前提下,学生将建设具有独立自主的能力,建设正确的人生观和适当的生活方式等,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工作。“发展意识”使学生懂得自己是有潜能的,人的潜能可以得到充分开发,对自己树立信心,以积极的、健康的心态来对待工作、学习和生活,达到自我完善、自我实现,幸福和谐的最佳境界,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

三、关于实施模式。目前是学校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好时期,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地教委领导已经十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全国各地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也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实施模式,开始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民族特点、结合学生生活的心理健康教育之路,这条教育之路是崭新的,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1、心理辅导活动课程。心理辅导活动课程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面对心理发展基本上在同一水平的全体学生,这是一个富有个性的所有学生组成的“全体”,心理辅导课程要对这一“全体”实施教育指导,让全体学生心理发展得到帮助,心理辅导课程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差异,教育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促进发展。心理辅导活动课程的主要功能是促进个体身心健康,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使学生获得学习、生活、社会适应与发展的技能。它是以个体的发展为基本出发点,进而去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心理辅导课程就学生个体而言,指的是学生的“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的统一;就群体而言,指的是“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心理辅导课程是把分年龄层次学生的群体培养目标与每个受教育者的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真正做到面对全体学生,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摈弃传统的知识传授的教育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活动课程中要避免以传统的知识传授方式组织心理辅导活动课,不然会使学生产生厌恶,加重学生学习负担。心理辅导课程要为学生人格的发展提供经验,为学生持续发展提供方法。以知识传授知识,以能力培养能力,以人格塑造人格,以情感陶冶情操,从而帮助学生的人格成长及其自律性的确立。

2、学科教学心理辅导。 学科教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落实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环节。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课堂教学,充分运用心理教育中的一切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给学生以更多的独立思考问题与自我发展的机会,才会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和成长。学科课程的主要功能是将社会文化和知识传递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智慧和技能,它是以社会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它的局限在于常常难以顾及个体发展的差异性、情意性和需要,难以发挥个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贯彻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教育活动,遵循学生学习的规律,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培养学习的兴趣,提供学习策略,训练学习思维,建设积极的学习情绪,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氛围,达到优化学习心理、优化课堂环境,提高学习效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人格品质,学术水平,教学风格,教学态度,情感表露,人际关系,敬业勤业等都是学生的表帅和榜样,学生由此可以得到除学科知识以外的心理教育和辅导,人格影响,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科中的心理辅导是教育思想的根本改变,是学生主体活动全面体现,是教和学和谐偶合有效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保证。

3、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化。 由于学生受到的教育和环境影响不同,学生心理差异是绝对的,他们会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问题和困惑,要让每一个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健康的教育,他们希望得到符合自己发展的各种建议,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就是为了达到符合学生个性差异的需求,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愿望。

心理咨询或辅导的工作是一项理论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有别于其他教育活动,他有一定的技术方法和原则,因此工作必须规范,否则会产生更加不利的后果。经过培训的教师或专业工作者都可以从事这项工作。心理咨询和辅导可以是个别或以团体方式进行,心理咨询步骤是:建立关系、了解鉴别、诊断分析、教育干预、检查巩固。心理咨询的工作特点是:采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有效的服务。给学生指导、帮助,启示他自己能理性地选择和决定,达到心理平衡。心理咨询的效果是:学生情绪得到合理的倾泄,认知和行为得到干预矫正,自信得到恢复,自我发展有目标和方向。个别或团体咨询和辅导是学生自我发展提高素质最有效的手段。

四、关于工作规范。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新的、前人没有做过的工作,所以很多工作规范可以在实践中去建设并加以完善,否则会影响学生素质的提高。当前我们的工作必须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教育辅导性工作,学校的研究和实验是为教育帮助学生,片面追求心理实验只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正常实施。2、 心理测量是为个别心理咨询和辅导者提供参考,是为教师和专业心理工作者提供教育辅导的建议,不能也不要把测量的结果作为对学生评价的唯一依据。更不应该公开。3、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是活动课程,不是知识传授课程,课程活动内容和形式必须根据班级学生共性的需要创造性地进行。4、对于确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应该通过正规的转介服务,并为医生提供必要的情况和资料。5、尽力提高教师和家长心理健康的水平,改变和改进教师和家长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减小影响和阻碍学生心理健康和心理发展的各种外来因素。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只有与学校各项教育相互结合、互相促进,与教师和家长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方法的改进相结合,才能实现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

标签:;  ;  ;  ;  

心理健康教育与素质教育_心理健康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