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我国城市发展中,道路工程项目的有效建设可以说是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这种道路建设中路面的处理一般都会采用沥青混凝土施工方式进行操作,该类处理方式的应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具备着有效作用价值,但是其中存在的裂缝隐患缺陷同样也是比较突出的威胁,这也就需要切实做好相关预防性养护处理工作,需要选择较为理想的匹配性方式进行构建,确保相应城市道路能够得到较好质量保障,后续运行较为安全耐用。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产生;养护
引言
沥青路面光滑平整,具有行车舒适的特点,然后受到天气、气候以及行车量等因素的影响,沥青路面也不得不受到很严重的损伤,出现路面裂痕、松散以及泛油等各种病害,大大的降低了沥青路面的使用年限。针对这样的路面现状,我们必须深入的去剖析路面病害的具体原因,并且对其进行相应的整改与预防,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益。
1 沥青路面裂缝产生的原因
1.1 纵向裂缝
纵向裂缝主要是基本平行于道路中线的裂缝,会有少量支缝伴随。针对那些高填方路段或半填半挖路段,经常会由于施工时不能进行很好的压实,而在通车后极易出现路基沉降的不均匀而造成纵向裂缝的出现;在拓宽道路的过程中如果不能较好的对新旧路基结合的部位进行科学的处理,则纵向裂缝病害出现的可能性会非常大。同时,一般情况下上述两种纵向裂缝的长度很长,从路面的表层会逐渐深入到路基的内部,为此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性。在摊铺沥青混凝土面层的过程中,若不能很好的完成纵向施工冷接缝的搭接,则沿着搭接缝会造成较长裂缝的产生;受荷载作用的影响,轮迹带也会极易出现疲劳,进而导致纵向裂缝的形成,并且还会诱发一系列的车辙病害。上述两种裂缝在沥青面层中出现的可能性非常大,进而会逐渐向下蔓延到基层,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和交通的累计负载以及路龄等有关。
1.2 施工方面的因素
在沥青公路路面建设的过程中,由于没有有效的质量控制方式,造成公路路面会产生裂缝的质量问题。例如:在换填土的过程中,没有有效的控制换填土质量,主要体现为:换填土具有较大的含水量,受冷胀的作用,沥青路面会出现裂缝质量问题;在碾压路面的过程中,碾压速度不均匀,会导致路基出现不均匀沉降的质量问题,沥青路面会出现裂缝质量问题;路基的压实度不够,导致路基出现沉降的情况,也会使路面出现裂缝等等。
1.3 路面竖向裂缝成因
公路沥青路面之所以会发生竖向裂缝,是因为:其一,车辆荷载影响。在车辆荷载作用下,裂缝由基层扩展至面层或反向扩展,车辆超载越大,裂缝越易形成;其二,部分低洼、软基路段地基未采用特殊预防办法,抑或没有有效采用特殊的应对办法,从而在高填土完成后,不均匀沉降在地基出现,随之形成裂缝;其三,施工不当,例如,沥青面层摊铺衔接处理措施不科学、没有有效控制施工缝的质量等。
2 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养护措施
2.1 确保原材料质量合格
施工单位应该制定严格的制度与措施,增强对原材料质量控制的认识,将其作为一项重要制度措施落实下去。要确保沥青、粗细集料、外加剂等原材料质量合格,从质量可靠的厂家采购原材料,确保供货及时到位,质量合格。同时还要按要求试验检测,保证原材料质量合格,不合格的材料不得将其用于现场施工。中粗砂细度模数控制在2.3~3.7之间,混凝土含砂率控制在30%以内。重视石料筛选工作,确保级配合理,满足施工需要。严格控制细集料含泥量,如果含泥量过大,应该用水冲洗,直至含泥量合格为止。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 科学选择养护时间
选择的养护时间是否合适,对预防养护工作的实施的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在选择养护时间的过程中,要对路面的基本状况进行综合考虑,要确保市政道路的建造时间和失去功能的时间这些基本信息的精确性。沥青路面没有发生情况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或者沥青路面的基本情况比较良好,或者沥青路面只有一点点危害前兆的时候,这时可以将其作为养护工作实施的时间。如果路面的主要结构出现比较严重的质量问题,这时实施养护工作则比较迟了。在养护时间选择的过程中,可以大幅度的推迟危害出现的时间,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和延长市政道路的功能和使用时间。
2.3 采用级配碎石、沥青稳定碎石等柔性基层防止和减少沥青路面反射裂缝
半刚性基层具有整体强度高、板体性强、造价低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我国高等级公路沥青路面的基层和底基层,但其主要缺点是易产生收缩裂缝。目前,国内不少研究从半刚性沥青路面结构本身入手,在半刚性基层和沥青面层之间设置应力吸收层、加铺级配碎石层、沥青稳定碎石柔性基层等来防止和减少沥青面层反射裂缝。在半刚性基层和沥青面层之间设置加铺级配碎石层这种路面结构形式称为倒装结构,也就是以级配碎石作为沥青路面的上基层或基层。级配碎石作为散粒结构,不传递拉应力、拉应变,能充分吸收其下层裂缝释放的应变能;级配碎石还有很好的隔离作用,可以大大改善半刚性基层的温度、湿度状况,从而从根本上减少半刚性基层的温缩和干缩,防止和减少沥青路面反射裂缝。
2.4 落实调查和评估工作
在调查工作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是调查交通负荷的基本状况,或者是调查路面的基本状况。要将现代的信息技术运用到市政道路的日常养护管理工作中,进而实现动态管理市政道路的目的。科学合理的使用信息技术,从而在动态上监控和管控市政道路的日常使用状况和出现的各种危险的前兆,科学的评估市政道路路面上各个主要部位的基本状况,从而合理的明确养护的计划工作,要在第一时间实施市政道路的养护工作,促进市政道路养护水准的提升。
2.5 混合稀浆密封处理
为了较好规避后续可能出现的各类问题和缺陷,采用混合稀浆进行密封是比较有效的一类技术手段,这种混合稀浆密封处理的应用能够较大程度上促使其路面结构得到优化。混合稀浆的配置可以说是该类技术手段比较基本的一个环节,其主要就是采用骨料、沥青以及其它相匹配的添加剂进行混合处理,促使其能够形成和原有沥青混凝土路面较为搭配的混合稀浆,如此也就能够促使其在道路表面形成理想密封层;当然,这也就必然需要对混合稀浆的涂抹进行高度重视,促使其能够首先把握好涂抹的厚度,促使其能够在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表面形成理想的保护效果,避免因为过薄影响其保护功能,也避免因为涂抹过厚而造成材料的浪费,对于具体涂抹的均匀性同样也需要进行有效控制,需要促使其整体结构能够表现出较强的全面性。这种混合稀浆密封技术的应用不仅仅能够在外部影响因素的规避以及压力的抵抗方面表现出一定的积极作用,还能够有助于提升其防水效果,如此也就更能够提升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应用耐久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对于城市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处理方式的应用来看,其确实需要结合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常见问题和故障进行全面分析,了解其根源以及隐患,进而也就能够选择较为合理的处理手段以及养护材料进行控制,有效解决沥青混凝土路面中可能出现的质量故障。当然,具体预防性养护技术的应用实际也需要进行恰当选择,避免因为施工处理的时间不当而影响到整体预防性能。
参考文献:
[1] 林燕,许霖.论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裂缝的产生及养护[J].江西建材,2014(16):132.
[2] 格力巴,李春辉,董晓绚. 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预防性养护对策研究[J]. 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5(2):1-2.
论文作者:盛惠民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5
标签:裂缝论文; 路面论文; 沥青论文; 混凝土论文; 沥青路面论文; 基层论文; 面层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