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轨道交通为社会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其发展速度于当今时代下也越来越快,伴随而来的便是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科学性规划,以社会公众出行的目的、意向、距离的远近为考虑因素规划新时代下轨道交通站点地区是相关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笔者通过调查研究,分门别类地对我国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进行研究,提出了当今几种较为突出的站点地区规划问题,并对其未来的发展做出了简要分析,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轨道交通;站点;规划建设
一、站点地区概述
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分类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但是在社会实践中又需要对其进行分类,所以实践当中以地势特点、轨道边界、步行半径、主要功能对各个站点地区进行分类。在此,为简化研究,增强其说服力,笔者以步行半径为主要标准对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进行分类。此标准设立站点周围五百米为步行半径,但是有时需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变动。需要结合轨道边界的项目、功能等客观外界环境,将范围进一步地缩小与扩大。一般将站点地区分为节点与场所两个导向体系,轨道交通与城市整体交通进行连接,说明其具有节点的属性;轨道交通自身拥有多个建筑,占据着一定的土地,说明其具有场所的属性。但是二者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节点体系主要针对的交通而言,轨道交通是为了整个城市的交通稳定而服务的,而场所体系更加注重的是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当中的一部分,占据着一定的地域,体现其驻留功能。
这两种体系都存在各自的优缺点。节点型轨道交通的城市分布较为明显,其划分标准也更为准确,可以促进轨道交通于城市内的网格化建设,最为突出的缺点是节点轨道交通过于注重自身,而没有考虑轨道交通与城市之间的联系,不利于站点地区的规划建设。场所型的轨道交通与整个城市的发展遥相呼应,可以切实考虑到城市的发展状况,但是不容易划分一定的标准。为建设好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结合我国目前城市发展状况的实际,以场所型为标准进行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公共中心区、交通枢纽区、成熟居住区、城市外围区。以这四个方面的轨道交通站点地区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规划建设进行总体阐述。
二、公共中心区的轨道交通站点
(一)重视开发难度
公共中心区目前大多数存在于老城区当中,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老城区周围的土地已经被开发了一次又一次,很难进行再次开发。并且由于老城区占据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以及社会影响较大,城市化的发展速度也较快,轨道交通的再开发很难得到应有的价值体现。针对我国目前轨道交通的发展状况而言,政府也在积极促进老城区的城市改造进程,这便造成了公共中心区的改造活动较其它地区的改造活动更为频繁,并且由于公共中心区的关注度较高,各种商业以及公共服务设施较多,人流量较为频繁,在施工过程中会对周围正常的城市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一般而言,在此地区的轨道交通站点不容易引起周围群众的关注。
(二)避免该地区的交通问题
这些地区担任着城市交通枢纽的重要作用,人流较为密集,各种车辆络绎不绝,多个站点在此设立,增大了出现交通问题的可能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与步行系统和商业开发系统相结合
轨道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一部分,需要考虑其为城市交通带来影响的可能之外,需要与行人的步行与当地的商业相结合。三者需要进行有机的结合,在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商法设立商业开发中心,使其具备交通以及贸易的双重功能。并且建筑要尽量与就近的站点相连接,减少行人的步行时间。
三、交通枢纽区
这种地域的站点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综合服务要求较高,站点地设立有利于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对于综合服务而言,这种地区对于站点的需求较高,可以从此搭乘到达较多的地域,并且可以满足较大人流量的通行。由于内部体制的原因,这种站点的衔接并非十分雄厚。由于某些地区城市发展较为落后,很难充分利用当地的土地资源,造成了对资源的浪费。
四、成熟居住区
这种站点最为突出的特点便是一旦建成便可以保持较长时间,为社会提供长时间的服务。其功能较为单一,因为当地的生活状况不容易因为此站点的建设而发生较大的变动,人民的生活劳作状况已经趋于稳定。但是因为此站点的设立,相应的公交站点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使行人在出地铁之后可以在最短的距离之内找到公交站点,实现换乘。并且可以利用现今风靡一时的共享单车,设立专门的共享单车停靠点,使行人出站之后,可以利用共享单车出行。成熟居住区的居民的出行较为频繁,应设立多个出车点,整体满足居民的出行要求。
五、城市外围区
这种站点将城市分割问题摆在了社会面前,因为在城市外围,地面交通为主,轨道交通为辅,并且车站与站点经常分割两侧,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为轨道交通于地下进行,很可能在空间上与地面交通实现双重分离。从以往的社会经验发展而言,一旦某个地区存在分割的状况,那么被分割的两地区其发展必回存在存在较大的差异,铁路一侧的经济发展状况会较为缓慢。在城市外围区中,土地大多数以居住为主,只有在车站周围很小的范围之内才会存在公共设施,经济发展也经常以车站为中心。由于城市外围区中交通状况并非十分便利,所以很多居民选择轨道交通作为出行方式,应在城市外围区中设立多个轨道交通站点以及公交站点供居民出行。
六、结语
总体而言,各个站点地区都存在一定的优势,也会有一定的劣势伴随,不同类型的站点之间也会存在某些相似之处。需要结合当地经济发展以及交通状况的实际情况,寻找属于自身发展特点的轨道交通站点模式,既要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又要与土地相适宜,创建满足自身需求的轨道交通站点,促进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的合理规划。
参考文献:
[1]徐东升. 城市中心型轨道交通站点地区地下空间规划策略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7.
[2]任利剑.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城市功能组织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4.
[3]宣伟阳. 基于TOD理论的轨道站点规划案例研究[D].深圳大学,2016.
作者简介:孙力成(1989-10-22),男,汉族,籍贯:浙江省杭州市,当前职务:高级值班站长,当前职称:初级助理工程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论文作者:孙力成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0
标签:轨道交通论文; 站点论文; 地区论文; 城市论文; 交通论文; 中心区论文; 多个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