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负性情绪实施“双心护理”模式的观察论文_苏芳,胡桔花(通讯作者)

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心血管二科 湖南长沙 410006

【摘 要】目的:探讨双心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近三年我院救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双心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结果:干预后明显好于干预前,双心护理的患者好于常规护理的患者。结论:双心护理对老年慢性心衰的应用效果非常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负性情绪;双心护理

Abstract:purpose: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dual - heart nursing to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old age. Methods:Selection in nearly three years in our treatment of aged 42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 application of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double heart care,compared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After intervention,patients with dual heart care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routine care before intervention. 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dual heart nursing to chronic heart failure in old age is very good.

Key words: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Negative emotions;Double heart care

慢性心衰又称之为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极其常见的临床病症,危险性极高,多见于老年人群,其疾病特点为病程长、危重、死亡率高等,症状表现为心肌功能下降、心功能不全、心排血量不足,与患者的神经系统、血流动力学、内分泌系统等有着密切的联系,易形成心肌损伤,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异常病变,应给予重点关注,临床上,针对该疾病的治疗时间极长,患者受到疾病折磨,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对患者的治疗产生负面影响,如何改善患者负面情绪,成为了重要的问题[1]。为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分析双心护理对患者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近三年我院救治的老年慢性心衰患者42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1例,其中,对照组男15例,女6例,年龄选取的范围在62-87岁,平均年龄(72.45±1.45)岁,NYHA疾病分级处理为:II级患者为9例,III级患者为12例;观察组男16例,女5例,年龄选取的范围在62-88岁,平均年龄(72.75±1.55)岁,NYHA疾病分级处理为:II级患者为10例,III级患者为11例。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性别、年龄)相差不大,统计学无比较意义(χ2值=0.5124,P>0.05)。纳入标准:①依据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中关于慢性心衰的诊断标准进行确诊的患者;②年龄≥62岁;③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严重器官功能疾病患者;②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③精神疾病患者;④不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给予吸氧、营养补给等。

观察组患者应用双心护理,为:①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详细的检查,不间断的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评估,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依据患者的病况,制定详细的心理指导,为患者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治疗环境与暖心服务,给予患者家的感觉,减少陌生感,进而降低负面情绪的滋生。②健康宣教: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心态,等病情平稳,心态改善后,通过文字、视频、图片等方式对患者实施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宣教人员应面带微笑,尽量减少专业用于,让患者易懂,缓慢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认知,患者出现疑问,及时解答,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③行为干预:在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的过程中,会遇到比较固执的患者,针对这些患者的护理,应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对患者的负面情绪进行引导、释放,鼓励患者多参与社团的活动,同时,引导患者形成正确的生活习惯,对于叠被子等轻松任务,可以引导患者自己进行,这样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④心理疗法:定期对患者进行约谈,谈话的模式为“一对一”模式,能够让患者放轻松,也更易让患者倾述自身的心声,让医务人员更加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有利于改善心理疗法,多给予患者安慰、鼓励、赞扬,让患者清楚的认识到自身存在的意义,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主动面对疾病,配合治疗。⑤社会支持:在对患者进行护理干预的同时,应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让家属清楚的认识到自身的作用,引导家属给予患者关心、爱护,消除患者孤独感,鼓励患者积极面对疾病,让患者充分的认识到家人给予的关怀和爱护,同时,患者出院后,应定期进行电话随访和上门随访,给予患者延续性心理护理。

1.3 指标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焦虑评分应用焦虑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35分,分数越高,表示焦虑症状越严重,反之,表示焦虑症状越轻。抑郁评分应用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估,总分为35分,分数越高,表示抑郁症状越严重,反之,表示抑郁症状越轻[2]。

1.4 统计分析

将数据录入excel表格之中,用SPSS17.0软件对数据实施统计分析,用( ±s)来对数据计量资料表明,用t值、χ2值对数据计数资料检验,P值<0.05,表明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低于干预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焦虑、抑郁评分情况( ±s,分)

3. 讨论

慢性心衰是一种典型的心血管病程,患病的主要人群为老年人群,具有难治性、顽固性的特点,老年患者具有明显得年龄特性,随着年龄的增加,患者的身体素质明显下降,同时,免疫功能也明显低于成年人,这样的身体状况,会导致对外界抗病毒能力减弱,患病后,易出现各类并发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形成严重的威胁[3]。同时,老年患者身体素质低下,免疫能力低,对于患者康复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加之慢性心衰是一种典型的慢性危急病症,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一步导致患者的康复速度下降,因此,针对该疾病的治疗,应加强护理质量,改善负面情绪,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4]。

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左室射血分数、肺动脉高压等会对患者的病情形成一定程度的影响,这些因素会导致患者出现各类并发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速度形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导致,治疗周期极长,漫长的治疗过程中,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对患者的治疗效果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在对该疾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在稳定患者病况的情况下,应给予患者实施优质的护理措施,改善患者的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5]。本文中双心护理模式的实施,从心理疗法、健康宣教、行为干预等方法对患者的应用,发现,实施后,患者的焦虑、抑郁负性情绪得到了显著的改善,患者的康复速度得到提升,因此,双心护理模式对于患者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患者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对患者的治疗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通过对患者实施双心护理,患者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得到明显的改善,双心护理模式在治疗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过程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萍.“双心护理”在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负性情绪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研究,2016,27(1):116-117.

[2]权力,杨勇,曹政,等.双心护理对CHF合并抑郁障碍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5(21):2384-2386.

[3]廉颖.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实施舒适护理干预后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4):239-240.

[4]张桂仙,丁怀兰,李晶.双心护理模式在空巢老年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21):76-77.

[5]王莹.双心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6,14(29):92-93.

论文作者:苏芳,胡桔花(通讯作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  ;  ;  ;  ;  ;  ;  ;  

老年慢性心衰患者负性情绪实施“双心护理”模式的观察论文_苏芳,胡桔花(通讯作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