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公路桥梁破坏的原因分析及防止对策论文_彭涛

珠海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519000

摘要:本文针对一些沿海地区公路桥梁破坏状况,分析其破坏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止对策。

关键词:沿海地区;公路桥梁;破坏原因;分析;防止对策

引言

通过对沿海地区修建于20世纪70、80年代的钢筋混凝土桥梁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十几座建成有10-20年左右的旧桥中,几乎全部发生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是严重破坏,甚至到了必须大修或重建的程度,给行车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一、破坏特征

在所调查沿海地区十几座旧桥中,其破坏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破坏部位

主梁、盖梁、灌注桩、桥面铺装、护拦、伸缩缝均有不同程度的破坏,但灌注桩、盖梁和主梁的破坏最为严重,中梁尚完好。

1.2 破坏形式

(1)梁、板钢筋锈蚀。混凝土保护层剥落后,受力筋裸露并严重锈蚀,甚至有的受力主筋因锈蚀断裂。有的桥梁梁、板底开裂后经修补,有的修补后又重新开裂。保护层脱落后,钢筋直接外露,更加剧了钢筋锈蚀。

(2)混凝土呈层状剥落。有的桥梁板、梁表面层呈层状剥落,粗骨料外露,钢筋也已外露,其断面尺寸远小于原设计尺寸。

(3)桩柱溶蚀破坏。由于长期受海水侵蚀,有的桥墩桩经变细,竖向钢筋外露并锈蚀。沿海公路灌注桩,常年受海潮侵袭,已经有约10cm厚混凝土被溶蚀掉。

二、破坏原因分析

根据对旧桥的调查破坏情况分析,以及桥梁所处的环境,破坏原因可能由物理化学、结构设计以及施工等方面造成的。

2.1物理化学原因

(1)硫酸盐、镁盐的侵蚀。水泥混凝土是由水泥、碎石、砂、水四种材料组成,水泥是混凝土中最易受侵蚀的部分,它由硅酸盐水泥熟料与水反应而产生的。主要成分有氢氧化钙、水化硅酸钙、水化铝酸钙、水化铁酸钙及水化硫铝酸钙。其中氢氧化钙、水化铝酸钙都是碱性物质,氢氧化钙能一定程度溶于水,它们遇到水中酸类或某些盐类物质时,就能相互作用,破坏混凝土结构。

硫酸盐侵蚀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钙矾石结晶型侵蚀,一种是石膏结晶型侵蚀。前者造成混凝土开裂,后者引起混凝土剥落或溃散。从现场破坏形式看,两种形式都有可能存在。

近几年,沿海地区桥梁施工中,我们对所处河流水质取样分析,从水质实验看出沿海地区水中硫酸盐、镁盐的含量较高,对混凝土结构的侵蚀作用不容忽视。

(2)CL-侵蚀,造成钢筋锈蚀,导致混凝土开裂。所调查的桥梁均处于盐碱地带,距海岸较近,空气中及与之接触的水中含有较高的CL-成分。有些桥梁靠近晒盐场,运盐车辆在桥上通过时,有大量的盐粒撒落在桥面上。这些盐粒随雨水直接流至梁、桥及桥墩上。众所周知,由于CL-的侵入,破坏了钢筋的钝化膜,引起钢筋生锈,而钢筋生锈是一个体积增大的过程,可导致混凝土开裂。混凝土的开裂又使得CL-更容易渗入,容易引起更严重的锈蚀及开裂,直至混凝土保护层完全脱落。

(3)冻融破坏。该地区冬季气温一般在-10℃左右,低时可达到-15℃。冻融破坏造成混凝土开裂及砂浆剥落、粗骨料外露、脱落等。

(4)碱-集料反应引起开裂破坏。我们对该地区的几个主要石料场的集料进行了碱活性检验,其中某石料场检验结果如图1所示。从检验结果看,大部分石料场的集料是碱活性的。由此可见,不能排除碱-集料反应引起的破坏。

图1 某石料场集料的碱活性检验

(5)盐类结晶侵蚀。由于混凝土是多孔材料,盐分可以沿毛细孔隙进入混凝土内部。当水分蒸发时,孔溶液达到盐的饱和浓度,一方面由于侵蚀介质的浓度升高加速了化学侵蚀的速度,另一方面由于盐分析晶,可以产生很大的结晶膨胀力,导致混凝土开裂、剥落等破坏。研究显示,NaCL在过饱和度等于2,温度为8℃时,产生的结晶压力可达55.4 MPa,远远超过了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足以使混凝土开裂。由盐类析晶引起的混凝土破坏程度有时甚至比化学侵蚀还快、还严重。

(6)镁盐侵蚀。所调查的桥梁距海岸都很近,当涨潮时,海水可直接倒灌至某些桥下。因此,与桥墩接触的水中有大量的Mg2+存在。Mg2+可与混凝土浆体中的Ca(OH)2生成溶解度极小的Mg(OH)2和可溶性钙盐,可直接导致C-S-H凝胶发生分解,使硅酸盐凝胶的胶结性能下降,造成溶蚀性破坏。

(7)碳化破坏。碳化使混凝土的碱度降低,当碳化深度超过钢筋保护层的厚度,达到钢筋表面时,可使钢筋脱钝,导致钢筋锈蚀。经对某座桥梁的检测,碳化深度为8~15 mm。局部已超过了保护层的厚度。因此,碳化作用对钢筋的锈蚀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

2.2结构方面的原因

(1)钢筋保护层厚度过小。根据现场调查,从混凝土剥落处看,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多在15~25mm,局部在15mm以下。由于保护层过薄,使得CL-在不长的时间内就可以渗透到钢筋表面,碳化层也容易达到钢筋表面,造成钢筋锈蚀。

(2)桥面水的排放方式不当。桥面水排出后,直接流在梁上,尽管有些桥梁设置排水管,但由于设置角度不当,部分水仍可回流至梁上。从调查情况来看,排水口处的破坏往往比较严重。桥面水流到板、梁、墩上,加速了侵蚀过程的进行。这是由于上述物理化学侵蚀过程都离不开水的作用。

2.3 施工方面原因

从现场看到,有些部位钢筋直接外露;有些部位振捣不实,疏松多孔等。另据了解,有的桥梁在施工时,施工用水未经化学检验,直接用当地的河水拌和混凝土。这些都会直接影响桥梁混凝土的耐久性。

三、防止混凝土桥梁破坏的对策

为了防止混凝土桥梁过早地破坏,提高使用寿命,就必须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为此,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防止腐蚀的发生、提高桥梁使用寿命。

3.1材料方面

(1)降低水灰比

混凝土的渗透性与水灰比有直接关系,水灰比越低,渗透性越低。降低混凝土的渗透性是防止钢筋锈蚀、硫酸盐侵蚀的主要途径。据了解,在近几年沿海地区桥梁建设中,对暴露于海水或盐渍水的混凝土,其水灰比一般不超过0.4。

(2)使用减水剂

减水剂是在保持混凝土塌落度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具有减水增强作用的外加剂。减水剂的使用,可降低单位用水量,提高混凝土强度,改善混凝土密实性,提高耐久性,在强度相同的情况下,可节约水泥用量。减水剂的作用,已经被大量的研究和工程实践所证实。

(3)选用适当的水泥品种

对长期处于海水浸泡的桥梁灌注桩,采用抗硫酸盐水泥,可有效防止硫酸盐侵蚀。

(4)使用涂膜钢筋或不锈钢筋

对于处于恶劣环境下的工程,有条件可使用涂膜钢筋,比如采用环氧树脂涂层钢筋,或者采用不锈钢筋。

(5)使用引气剂,提高抗冻性

引气剂的使用,使得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引入大量分布均匀的稳定而封闭的微小气泡,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同时显著提高硬化混凝土抗冻融耐久性。

3.2结构设计方面

(1)调整结构形式、适当加大钢筋保护层的厚度

在结构形式上,近几年,对于13m及以下桥梁采用实心或空心板,对于16m及以上跨径桥梁,采用预应力结构,减少结构裂缝宽度,使构件在运营阶段,裂缝宽度满足规范要求。我国交通部《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 96)对海水环境下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做了规定,但专家认为,国现行钢筋混凝土设计规范对于保护层厚度的规定,与国外比较,对耐久性的要求考虑不充分,取值一般偏低。因此,为了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应适当增加保护层的厚度。

(2)适当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其抗渗性能难于保证,各种侵蚀介质容易进入。另外,只有当破坏应力超过混凝土抗拉极限时,才产生破坏。高强度混凝土有利于提高对破坏力的抵抗能力。因此,应当根据工程所处环境,适当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

(3)采用防水结构

混凝土的化学及物理侵蚀几乎均与水有关,因此,采用防水结构是至关重要的。如桥面积水排放结构的设计应避免将水直接滴流在梁、板及桥墩上;盖梁端面上应设置滴水槽,防止水直接滴流在桥墩上;桥面板加防水层,防止水渗漏到梁板上等等。

3.3施工方面

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施工质量,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措施。施工时用拌和水要用洁净的淡水,不能用含有大量CL-和SO2-4的水,更不能用卤水或海水;施工中加强混凝土振捣,提高密实性;对结构表面加强处理,控制裂缝的产生;及时养护,适当延长养护时间,可根据所用混凝土的强度发展特性及环境条件如温度、温度等制定最低养护期限。

四、结束语

文中分析了沿海地区公路桥梁损坏的原因及防止对策。目前,我国公路建设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混凝土的耐久性,对桥梁的环境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采取相应的防止对策,建设出高质量、寿命长的桥梁工程。

参考文献:

[1]基于随机性的沿海桥梁结构耐久性寿命预测[J].郑忠毅.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2014(07)

[2]分析桥梁细部设计对结构耐久性的影响[J].李丙申.河南科技.2014(06)

[3]探究桥梁细部设计对结构耐久性的影响[J].刘金桥.江西建材.2015(21)

[4]钢筋混凝土桥梁耐久性、腐蚀病害及对策[J].于泾泓.交通世界(建养.机械).2013(04)

[5]桥梁破坏状态震害预测分析[J].刘红涛,高军.山西建筑.2008(11)

[6]浅谈桥梁的破坏与养护[J].王岚,王刚.内蒙古公路与运输.1996(04)

论文作者:彭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9

标签:;  ;  ;  ;  ;  ;  ;  ;  

沿海公路桥梁破坏的原因分析及防止对策论文_彭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