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玉玲 王玉伏 王灵俐
(沈阳军区第230医院五龙背疗养区 118000)
【摘要】目的:通过对手足腰反射点及足部反射区的刺激来治疗训练伤中的腰扭伤,观察此种方法的疗效。结果:110例中经过3~7天治疗,按VAS评分,0分:75例;3分以下24例;4~6分11例。结论:应用刺激手足腰反射点及足部反射区来治疗腰扭伤方法简便,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腰扭伤;足部反射区;手足腰反射点
【中图分类号】R4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1-0093-02
急性腰扭伤是临床常见病,在平时部队训练伤中发病也较高。其病变部位多为腰部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关节、腰骶关节的急性损伤,可单独发生,亦常合并存在,多系突然遭受间接外力所致,俗称“闪腰岔气”、“弹背”。其主要表现:腰痛、腰活动受限,腰侧弯等。我们采用刺激手足腰反射点配合足部反射区治疗该病,方法简捷,安全无副作用,投资小,费用低,疗效十分显著,而且疗程短,对减少平时战时非战斗减员有非常重要意义。所以值得推广应用。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0例中均来自门诊,男62例,女48例,年龄从18~46岁,按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其中83例评分:7~10分;27例:4~6分。病程平均3天。经X线和CT排除腰椎滑脱、骨折、腰间盘脱出。
1.2 诊断标准
明确扭伤史,腰痛,腰活动受限,腰部有压痛点,血沉正常,X线排除其他骨关节病。
2.治疗方法
2.1 选双手及足腰痛点,足部反射区内尾椎、下身淋巴。其中手腰痛点位置:第2.3及第4.5指背指蹼向掌根方向2寸(同身寸),足部腰痛点位置:第2.3趾及4.5趾背趾蹼向足跟方向2寸(同身寸)。
2.2 治疗以下身淋巴为主,术者用足疗木制圆头棒(木针)左右脚各按摩刺激16分钟,内尾椎8分钟,配合手足腰痛点,每点刺激4分钟,每天治疗2次,间隔时间4小时以上。
3.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按VAS疼痛评分,0分:无痛;3分以下:有轻微疼痛,患者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响睡眠;7~10分:患者有渐强烈的疼痛,疼痛难忍。
3.2 疗程3~7天。
3.3 治疗结果
110例中,0分:75例;3分以下24例;4~6分11例。
4.讨论
对急性腰扭伤的治疗有中药内服、外用,仪器磁疗、中频、超短波等物理疗法,局部针刺、按摩等等。我们采用的手足腰痛点是经验穴,充分体现中医上病下治,中间病四肢末端治的思想。治疗机理一般认为与舒通经络、活血化瘀等有关。 我们结合我院温泉水、温泉泥的特色疗法效果更加显著.而我们采用的刺激手足腰反射点及足部反射区来治疗急性腰扭伤这种方法简捷 ,安全无副作用,投资小,费用低,疗效十分显著,而且疗程短。较以上疗法有较强的优越性。
原理:
生物全息理论是我国著名学者张颖清先生20世纪80年代创立的。通过对机体的相对独立部分的每一区域与机体整体部位对应之间的信息传递关系,根据相对独立局部能反应整体的特性可指导临床,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预后,提供有诊疗价值的各种信息。所以我们通过对机体相应部位的适当刺激既可以诊断疾病,同时又可以治疗疾病。
在急性腰扭伤时,主要产生代谢物质堆积(中医的淤血),在20世纪70年代就有[1]韩氏学者提出:针刺可以促使动物脑内5-羥色胺及5-羥吲哚乙酸含量显著升高,从而证实了中枢神经在针刺这种反射作用下镇痛效果。而也有的学者[2]研究认为:针刺信号,由外周神经传入中枢,一方面在脊髓水平抵制疼痛信号的传递,另一方面传至大脑某些核团作用,对疼痛信号的传递或感觉起调节作用。这说明了针刺穴位抵制疼痛有中枢作用,同时也有外周神经参与而起作用。。”现代医学认为[3],承山穴位于小腿腓肠肌之间,其深层为腓深神经。强刺激可能转移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或直接刺激传导神经干预神经中的痛觉纤维的传导,从而缓解症状。
早在20世纪50年代,由沈阳医学院[4],通过对兔的实验表明,针刺组的还原型谷胱甘肽及琥珀酸脱氢酶含量增加。而上述两种酶对解毒、防止辅酶A 及抗坏血酸被氧化、维持组织正常结构均有重大意义。从而证实了针刺穴位激发体液免疫参与调节和恢复病变组织正常功能的作用。还有史文春[5]等专家研究结果提示对外周刺激作用于经络、穴位可增加P物质和组胺与血液循环有正相关之关系。从而肯定了中医“通则不痛,不通则痛”的经验学说。
以上机理阐明证实:足部反射区及手足相关穴位配合治疗急性腰扭伤和针刺一样,以其通过神经系统、体液调节、血液循环等作用达到治疗结果,这些都是不可否定的。然而我们还认为相应的穴位和相对的器官还存在一种更紧密的关联,否则仅上述学说而论,则必然会造成这样的疑问:头痛按摩以上穴位及反射区是否也同样有治疗作用?所以我们推测穴位和相应的器官之间还有以下几点考虑:
(1)穴位刺激除以上原理外,还各有靶向作用,即通过穴位刺激把神经、体液、免疫功能物质导向脏腑、器官、组织,即为直达腰扭伤部位;
(2)穴位与相应器官有高度的“共振”、“谐振”性,所以当穴位的循环良好,瘀阻祛除,相应器官也有同样或迟或早的结果,其结果对腰扭伤治愈率较高。
值得推广的理由:
(1)操作不受设备、电力限制;
(2)不受环境地点限制;
(3)简便易学;
(4)疗程短,大多数5天内治愈。
【参考文献】
[1] 韩济生.中枢5-羥色胺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中国科学,1978,5:579.
[2] 周仲福.中枢神经介质和生物活性物质与针刺镇痛、针灸研究进展.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169.
[3] 王军,龚建明,邱月鹏.针刺配合腰部运动治疗急性腰扭伤95例[J].山西中医,2004,20(5):46.
[4] 沈阳医学院病理、生理教研组.针刺防卫反应及神经体液性调节,全国中国经络针灸学术座谈会资料选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9,249.
[5] 史文春.P物质和组胺在经络信息传递中的作用.中国针灸,1995,4:33.
论文作者:宫玉玲,王玉伏,王灵俐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月第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21
标签:反射论文; 穴位论文; 针刺论文; 手足论文; 腰痛论文; 足部论文; 疼痛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月第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