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应对措施论文_张博文

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应对措施论文_张博文

天津天一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市 300384

摘要:目前,在装配式建筑大范围推广和飞速增长的形势之下,其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要充分的重视起来。有关学者要利用装配式建筑工程调查研究发现在施工环节存在着诸多安群风险事故。因为装配式建筑安全和风险方面的研究要比先前较为传统的建筑难一些,所以,需要针对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实施科学化的分析与研究,从而更好的为装配式建筑进行开发决策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风险因素;措施

1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流程

1.1构件加工

构件加工为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提供重要的物质基础,是装配式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一环。预制构件的加工包括五个步骤;预制构件开模、钢筋以及预埋件安设、浇筑混凝土、构件养护、脱模。现阶段预制构件的模具大部分使用是钢材料,模具标准化程度、通用性较差。在拼装模具时通常先放置底模随后设置钢筋,侧模以及端模最后组装,对于某些特殊构造的构件,也可以先将钢筋入模,再组装模具。钢筋以及预埋件的安装需严格符合构件加工图以及下料单的要求。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在控制浇筑厚度的同时,也需要留意模板中钢筋网片及埋件的位置,防止预埋件发生位移。预制混凝土的振捣主要依靠振动平台,也可采用其他辅助工具进行辅助振捣。混凝土构件的养护可以根据构件的体积大小以及周围环境的不同选择自然养护、涂膜养护、蒸汽养护、蒸压养护等方法。一般情况下,体积比较大的构件采用自然养护的方法,而体积较小的或者在冬天生产制作的构件更适合蒸汽养护的方法。构件脱模时,也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在保证构件有足够强度的前提下再进行脱模,起吊之前应保证构件完全脱模。

1.2构件吊装

构件吊装是指用起重机器将构件吊起并安放到规定位置的过程,有时也称为吊运。吊装穿插在装配式建筑建造过程的各个工序之中。预制混凝土构件通常按正常工作状态承受的荷载进行设计,而吊装与正常工作时的受力情况不同,构件可能由于不能承受吊装过程中由自重产生的内力而导致构件开裂甚至破坏。因此,在吊装进行之前需要对各个参数进行力学验算,防止吊装过程中出现意外事故。在脱模起吊阶段,需要提前确定构件的最大抗压强度;运输起吊以及现场起吊时还需在验算中明确预埋连接件吊点位置、吊装流程、吊具类型、临时支护、吊装校正方法等。针对不同构件要采取不同的吊装方法以减少构件在起重吊装时发生破坏的可能:如预制桩、预制柱等竖向构件通常采用直吊或者翻转吊,而叠合板、预制梁等横向构件往往采用平吊的方式吊运。构件吊至安装位置上方时,应采用辅助工具或手扶引导的方式缓慢落位,吊装落位后应及时采取临时固定措施固定构件。

2施工管理中的风险因素

装配式建筑结构的应用虽然被广泛推广,但是存在一定的问题,限制了装配式建筑的进一步发展;找出装配式建筑结构存在的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解决其中的问题,才能有效提高装配式建筑的质量。装配式建筑构件在供应过程中存在生产、运输、堆放及保养不科学、不规范,这就会造成构件容易钢筋锈蚀、结构变形等问题,这就给后期建筑的承重能力、抗弯剪能力带来折扣。在装配式建筑施工前准备工作不够完善,缺乏科学的施工方案和施工计划等,准备工作不充分(管理人员不到位、机械设备进场延误及建筑材料缺乏等)就会影响对质量的把控,影响施工进度和施工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往往需要多个单位协调配合作业,例如,分包单位和总包单位不能协调合作,就会出现施工工作滞后,工作很难开展,如果监理单位不能起到监管作用,对各施工单位管理不及时,就会导致工程质量不达标,无法确保工程质量。施工人员对机械操作不熟练,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工艺了解少,不够全面,在对装配式构件组装过程中,技术不完善,就会降低关键节点的承载能力,这会影响到建筑结构的整体性,这就会降低装配式建筑的质量,也会影响装配式建筑的应用。

3针对风险问题,需采取应对措施

3.1完善装配式建筑的推进政策

政府不仅要出台相应的奖励措施保证装配式建筑的占比,也应尽快完善相关政策实施细则,加大政策的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对政策的熟悉程度,保证奖励落实到位。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同时,合理划分装配式建筑的示范区域,对有代表性的示范项目进行宣传推广。

3.2 加强装配件的材料供应

就装配式的建筑施工装配件材料来说,实际生产并不能够被施工单位所控制,但是在出厂后可以由施工方进行控制。一旦出厂,施工方就需要运用不同的技术措施检验构件,对于部分不合格的不达标的构配件就要根据要求进行更换。除此之外,还需要与材料的供应商签订相关供应合同,并在合同当中清楚处理质量问题的具体方式。材料在运输过程中需要制订针对性地运输方案,防止材料在运输时发生损坏现象。如果构配件已经达到施工现场,就要对其进行全面养护,当在此期间发生损坏,那么施工方就要承担相关损失。因此,构配件的供应问题,需要施工方合理安排人员进行养护,防止构配件质量出现损失。

3.3建立健全的装配式建筑质量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

结合项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方案,加强各阶段的质量监督,出台相应的质量检验规范;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科研力度,提高产品关键性能,研制适用的精度控制工具;进一步完善相关质量标准,以质量指标为导向优化加工工艺方案。

3.4采用先进技术加强质量管控

对于质量问题的管控,不仅要优化管理流程,更应从技术方面进行改进,注重将先进技术与现有管理体系结合,使用合适的自动化检测工具收集现场施工遇到的构件质量、尺寸偏差、构配件连接和在组装后遇到的质量问题,以便在后续施工过程中改进和科学管理。

3.5落实系统性的管理理念,促进操作人员专业素养不断提高

在这一方面,主要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①要具备与时俱进的管理理念。特别是领导层,招聘相关人才时不能只看其学历,还需要综合考虑应聘者的整体素养,按照所制定的考核标准严格把握并执行,主要原因在于,如果是比较落后的一些管理理念,就会对工作产生不良影响;②组织有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在第一时间学习并了解现阶段我国和国外的发展动态,并了解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自身,促进管理人员整体素质的提升。

3.6加快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完善

形成预制构件的通用体系和专用体系以适应不同建造要求。通用体系的建立不仅能够提高专业设计人员的设计速度和准度,而且也方便施工企业理解设计意图,方便项目施工。专用体系的建立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建造要求,保证建筑质量。

3.7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装配式建筑的科技含量

3D打印技术在构件开模上的应用可以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人力资源需求,一些外形结构复杂的构件,也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符合尺寸要求的模具。成熟的3D打印技术能大幅度缩短开模周期,减少材料的浪费。B I M 技术的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 u i l d i n 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的兴起,改变了以往的项目合作模式,各个参建单位能够提前参与项目,较早的获取项目的有关信息。设计单位可以通过BIM模型,就设计方案及时跟业主和施工单位进行沟通。BIM模型能够帮助施工单位系统地划分模块,尽可能多的寻找标准预制构件,降低开模成本。

3.8加强对于施工设备的机械化操作

在具体的施工中,施工设备的机械组织由施工方控制,因此具体后果是由施工方所承担的。对于施工人员和设备组织的控制问题来说,比较重要的是组建专业化的项目部门,与此同时,还是组织保证。施工的项目部门下的一些部门需要加强沟通和交流,并履行自身的义务,实现责任到人。除此之外,当有一定的条件时,可以成立相关质量小组,主要目的是指监督质量因素。

结束语

在信息建设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装配式的建筑行业随之迎来了一定的发展机会与挑战,想要促进装配式的建筑在建设中的等级,就要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全面优化。现如今,促进我们国家发展建设的根本前提就是确保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安全。装配式建筑的最大特征表现在节能、环保之上,且可以很好的促进其达到社会对于建筑方面的实际需求与要求。以上内容就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应对措施进行了分析。

参考文献

[1]张卫伟.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四川水泥,2017(12):304.

[2]秦迪,陈进宝.我国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发展及现状研究[J].智能城市,2017,3(11):19-21.

[3]许砚秋.积极推进城市装配式建筑发展[J].中国环境监察,2017(10):51-53.

[4]汪莉莉.装配式建筑 推动建筑业升级发展[J].中国建设信息化,2017(12):16-19.

[5]马素玲.推广装配式建筑 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J].智能建筑,2017(06):6+12.

论文作者:张博文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在施工管理中的风险因素与应对措施论文_张博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