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新康医院 安徽淮南 232007
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及早期护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0例精神障碍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并将发生跌倒的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余下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以及疾病类型等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在年龄、住院时间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疾病类型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观察组发生跌倒时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主要原因集中在注意力无法集中、烦躁不安、认知障碍、沟通障碍以及依从性低。结论 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年龄偏大和住院时间较短;而跌倒的主要原因在于注意力无法集中、烦躁不安、认知障碍、沟通障碍以及依从性低;因此临床需要对此类患者进行针对性地早期护理干预,从而有效防止跌倒意外事件的发生。
关键词:精神障碍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早期护理;比较分析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isk factors and early nursing measures for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from January 2014 to December 2017,our hospital during the period of complete clinical data of 40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and will happen in the fall of 9 patients as observation group,the remaining 31 cases as control group. The clinical data of the two groups included age,gender,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disease type,etc.,and the causes of the fall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Results the comparison of clinical data between the two groups showed tha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P<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ender and disease type(P BBB 0.05).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in reasons were concentration,restlessness,cognitive impairment,communication disorder and low compliance. Conclusion the risk factors of fall in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 are mainly older and shorter. The main reason for falls is lack of concentration,restlessness,cognitive impairment,communication disorder and low compliance. Therefore,it is necessary to conduct targeted early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such patients so as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falls.
[Key words] mental disorders;Fall;Assessment of risk factors;Early care;A comparative analysis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和卫生医疗水平的不断进步,使得患者就诊及住院期间的安全管理问题成为当下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这一方面促进了我国医院管理的不断进步,另一方面也促进医护人员不断完善自身业务能力[1]。由中国医院协会制定的患者十大安全目标中专门提及了需要防范和降低患者跌倒、坠床等意外事件的发生,因此临床护理工作中如何加强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便成为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2],而精神障碍患者作为住院患者中较为特殊的人群,其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和早期干预更是关注的热点所在,为此我们特开展了此次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40例精神障碍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并将发生跌倒的9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余下3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
1.2方法
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住院时间以及疾病类型等进行分析比较,同时对患者发生跌倒的原因进行分析比较。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均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n或%表示,进行χ2检验。以P<0.05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比较
通过对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的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组之间在年龄、住院时间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性别、疾病类型的比较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3.1危险因素评估
精神障碍患者由于受到自身疾病的影响,容易出现精神错乱、情绪激动、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以及认知感缺失等异于常人的表现,因此在遇到危险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预估,或无法做出正确的合理防御动作,从而导致了跌倒意外事件的频发[3]。意外跌倒的发生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体验和效果,而且还可能因此而导致不必要的医患矛盾发生,故临床开展对精神障碍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和早期护理干预是体现医院人文关怀和反映医疗护理水平的重点工作,这也说明本研究的开展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具有针对性、参考性和指导性。
本研究中精神障碍患者的跌倒发生率为22.50%(9/40),这充分反映精神障碍患者容易发生跌倒意外事件,而通过临床资料的比较,我们发现两组之间在年龄、住院时间的比较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年龄而言,发生跌倒的观察组中年龄超过65岁的比例高达77.78%,一方面随着年龄的增长导致患者正常机体的反应能力下降,而精神障碍患者由于长期罹患疾病,长期处于孤独状态以及长期服药的药物作用等,使得患者的正常反应能力明显迟缓,因此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判断力和理解能力下降[4]。本研究表2的跌倒原因中注意力无法集中占33.33%,认知障碍占22.22%。孟曼[5]等在研究中也提出随着年龄的增长,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跌倒的机率也会明显呈现增长趋势,因此需要格外关注。在住院时间上,<7d的精神障碍患者发生跌倒的比例高达88.89%,我们分析这主要是由于患者对陌生病房、各种设备所产生的危险感,容易出现认知障碍、情绪紧张和难以沟通;此外由于对医护人员产生的戒备心理以及对治疗方案的抗拒,也容易导致患者依从性下降;这在本研究表2中也获得了证实。
3.2早期护理措施
为进一步降低精神障碍患者住院期间的跌倒意外事件发生率,我们认为需要做到以下几点来进行早期护理干预[6]:①根据我院实际情况,并按照评估-计划-实施-评价体系制定并出台符合实际的《防范患者跌倒手册(试行)》,并组织相关培训、考核,确保护理人员能够熟练应用。②护理人员需要在患者入院第一时间规范进行防跌倒风险评估,并通过和蔼、耐心和细致沟通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同时通过图片、视频的方式向患者介绍医护人员、病房环境、医疗设施,并进行防跌倒健康教育;③做好对风险评估为危险的患者重点防护工作,尤其对服药后、疾病发作时的患者更是要重点监督和保护;同时将精神障碍患者跌倒预防工作列入到护理人员服务质量考核指标中,使干预措施常态化、日常化。
综上所述,临床上通过对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危险因素的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早期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跌倒意外事件的发生率,对提高患者住院安全以及护理人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永珍,余春燕,沈晓华. 精神障碍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早期应用益髓汤的干预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43-43.
[2]杨红艳. 精神障碍患者跌倒危险因素评估及早期干预[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54):291-291.
[3]宋亚荣. 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 中国卫生产业,2017,14(11):96-97.
[4]龙丽芬,王芝琼. 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的应用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5,5(20):83-85.
[5]孟曼. 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老年精神障碍患者跌倒的影响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0):154-154.
[6]吴解解. 防跌倒护理风险管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中的价值分析[J]. 当代医学,2016,22(34):142-143.
论文作者:朱雪梅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24
标签:患者论文; 精神障碍论文; 发生论文; 危险论文; 因素论文; 统计学论文; 年龄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