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论文_刘丹

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论文_刘丹

刘丹

黑龙江省海林市妇幼保健院 157100

【摘 要】目的 采用并分析不同的护理方式对产后出现抑郁症的发生。方式 从我院随机选取自2014年3月~2015年7月分娩的产妇共32例,平均分为探究组和对比组,探究组将实行全方面贴心,视产妇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对比组则采取传统的产科护理方式。结果 探究组产妇在产后出现抑郁症的几率为3.6%,对比组产妇产后出现抑郁症的几率为21.7%,对比两组(P<0.01),两组存在明显差异。结论 产后抑郁症严重影响着母婴的身心健康,对其所在家庭以及周围环境,也构成了极大的伤害,严重者还有出现自杀倾向。经过探究发现采用全面贴心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预防并降低产后出现抑郁症的情况,因此应该广泛应用。

【关键词】产后抑郁症;护理方式

【中图分类号】R749.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5-300-01

产后抑郁症是女性常见的精神障碍,通常出现在产后的6周内,大部分患者会在3~6月内自行恢复,然而对于严重出现产后抑郁症的女性,却可持续1~2年,并且有着较高的复发率[1]。此类患者大部分情绪会出现长久性的低迷期,无精打采,忧郁,心烦意乱,情绪暴躁,哭泣等等现象,并对日常生活以及娱乐活动等明显感到厌烦,有几率出现自卑现象,严重者甚至会企图自杀。因此该病不仅对产妇有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对婴幼儿智力发育,社会关系,乃至行为都会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所以为了能够更好的防范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本院将采用全方面贴心的护理方式,来探究如何才能有效的防范该病的发生,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自本院从2014年3月~2015年7月正常足月分娩的产妇,并留在本院进行产后检查的共32例产妇,将其随机平均分为探究组和对比组,每组人数均为11人,同时查明两组产妇无其他精神类疾病,并在年龄、孕周、新生儿健康体重方面,无明显差异,均为单胎头位并顺利分娩。

1.2 护理方法

1.2.1 心理护理 首先产妇入院前在本院进行体检时,应当发放调查表,以便更好的了解产妇的心理特征,以及喜好烦恼等,以此为产后将实行的全方面护理做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可以增进护士与产妇的心理距离,建立良好的信任。并且针对产妇各方面因素,定期的进行健康知识讲解,产前知识讲解等等,在产妇入住院后,除去常规性的护理检查之外,还应当让其家属和助产士,针对产妇不同时期的不同心理,进行鼓励劝慰和理解包容,减少清除产妇对分娩的忧虑,让产妇主动参加分娩期的护理活动,保持愉悦的心情。在产妇出院时需给与必要的指导。

1.2.2 生活护理 护理人员要保持病房内干净整洁,通风良好,温度适宜,光线温和根据产妇身体状况不同,可以适当的进行活动,以及产前运动。同时家庭因素也是产妇发生产后抑郁症的主要诱因之一,因此实行产后的家庭护理,可以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应当对产妇和所在家庭,提供相关的指导与帮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全方面护理方式将在产妇出院后,发送相关资料,为其创造良好有利和对产妇身心健康有益的家庭环境,如此可以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2.结果

经过全方面护理方式探究组的产妇,在产后出现抑郁症情况的有2人,抑郁症发生率为11%,对比组产后共有5人出现产后抑郁症的情况,抑郁发生率为28%。因此可见采用全方面的护理方式,可以有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3.讨论

通过研究发现产妇出现产后忧郁症的原因较多,其中心理因素主要有产妇对分娩痛苦产生恐惧,对分娩是否能够顺利产生担忧恐惧的心理,以及担心婴儿是否正常与健康。身体因素一般有产时发生难产、手术产、以及产后并发症等,皆有可能导致产妇出现产后忧郁症的发生。在社会环境因素上,听闻关于产时意外的不良信息,或是见过死胎死婴,此类现象极其容易导致产妇出现焦虑,失眠等现象,以致最后诱导发生产后抑郁症的状况[2]。家庭因素主要是由于产后女性心理较为脆弱,神经敏感度增强,容易出现较为强烈的情绪波动,此时产妇的家属应该及时给与关心,特别是其丈夫应当贴心照顾,切勿出现家庭不和睦,态度冷漠等情况,以免诱导产后抑郁症的出现。由于大部分产妇并没有分娩经验,因此在分娩过程中容易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的心理,这同时也是导致抑郁症发病的一个因素[3]。在此之前进行产前的心理辅导显得相当重要,可以有效减少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不良心理状态[4]。并且开设产妇集体讲坛,参加集体互动、活动,以此令其保持愉悦的心情,对之后的分娩有一定的帮助[5]。因为产时分娩会带来强烈的疼痛和不适,产妇往往会感到紧张和恐惧,从而导致产后抑郁症的发生[6]。而全方面护理方法,可以及时给与产妇心理上的鼓励和生理上的帮助。并让产妇和家属了解并愿意主动参加分娩期的护理活动,以此来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几率。产妇分娩过后,有可能会因为产时疲劳以及身体不适或心理不适等情况,从而导致情绪低迷[7]。医护人员在此时在常规生理帮助的同时,同样需要给予患者心理上支持和鼓励、安慰等等,并耐心传授母婴知识,母婴互动交流方法等,至此产妇能够顺利的适应角色转变,保持愉悦的心情[8]。产后抑郁症早期不容易被发现,及时识别发现早期产后抑郁症,对日后恢复病情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采取全方面护理方式的探究组,产后抑郁症出现的几率要明显低于对比组。因为本研究尚属于探索阶段,观察病例有限,因此依然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

参考文献:

[1]毕文香.孙向芹 产后抑郁症患者与人格、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J]精神医学杂志.2011.24(4):254-256

[2]陈爱民.包美华.方开琴.王万章.对产后抑郁症病人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0.24(2):325-327

[3]王秀华.林华娟.彭晓华.郭恩星.周日红.产后抑郁症的心理社会因素调查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6):2501-2502

[4]赵方芳.孙延霞.高华.杨传华.路红.产后抑郁患者心理分析及护理措施探讨.[J]当代医学.2011.17(25):137-138

[5]韩爱卿.单瑞芹.李娟 孕期健康教育对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障 2010.25(30):4345-4347

[6]余小桃.产后抑郁的护理体会.[J]海南医学.2011.22(1):150-151

[7]顾文平.心理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的影响.[J]浙江预防医学.2013.25(3):66-67

[8]刘俊玲.影响产后抑郁相关因素的分析.[J]中国性科学.2012.21(8):76-77.

论文作者:刘丹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27

标签:;  ;  ;  ;  ;  ;  ;  ;  

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症的临床观察论文_刘丹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