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
摘要:公益事业单位为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自身服务水平的不断提升,需要提高对各个细节的重视程度。公益性是事业单位的本质属性,通过对科技创业公共服务类工业事业单位进行分析后可以发现,满足公共事业的需求是公益事业单位在开展各项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循的原则。利用多种方式实现对工艺主导业务的强化,其中主要涉及到资源集成、服务拓展以及品牌打造等内容,尽最大努力实现对工艺特色业务的不断拓展,通过建设专业人才队伍的方式,实现对运行管理机制的建立与健全,公益服务总量会在此过程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不断改善的公益服务水平对公益事业单位能否发展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关键词:公益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发展思路;对策
引言:事业单位已经开展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改革工作。《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最早于2011年出台,与其相配套的文件在社会以及事业单位中引起相当大的重视。我国现有的126万个事业单位在改革完成后,将会逐步划分为行政机构。部分事业单位也会通过转型的方式退出事业单位序列,也就是说事业单位在总体上呈现出不断减少的状态。削弱事业单位力量以及削弱事业单位的影响并不是本次改革的最终目标。事业单位的规模也不会在此过程中得到较大程度地控制。鼓励事业单位进一步发展是开展上述改革的重要目标。在此过程当中所明确指出的事业单位为保持公益性的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现在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实现对公益事业的进一步壮大与改革。
事业单位的本质属性是公益性
一、公益事业单位的发展契机
(一)支撑公益事业单位发展
分类管理的人事制度主要是将机关、企业以及事业单位的特点作为主要依据。我国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思想在20年内始终保持不变。本次改革可实现对分类原则、方法以及目标的进一步明确。也就是进一步分类行政职能事业单位以及生产经营活动事业单位。最终将公益事业单位保留下来,为未来基本公共事业提供服务,事业单位改革在此过程中发生跨时代的发展。不断确认的事业单位公益属性,对事业单位未来发展以及进步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现状为公益事业单位发展确立了目标
社会各界普遍高度重视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深化的同时,中国经济取得较为迅猛的发展速度,这对中国公共事业以及公共服务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现阶段很多事业单位呈现出公益属性不断淡化的问题。偏离公益目标以及生机活力不足等,始终制约事业单位发展。事业单位已经呈现出不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状态,与改革开放总体格局背离,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此,针对事业单位开展的改革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不仅可从根本上清理事业单位,保障其规范性,同时也可通过开拓创新的方式推动事业单位发展。不断扩大的服务总量,对人们日益增长的公益服务需求,满足有积极意义,这也是事业单位未来改革发展的方向[1]。
(三)中央与地方事业单位改革相关配套政策的出台
相关政策与配套条例的出台,对公益事业发展有一定的保障与推动作用。早在2011年出台的配套文件已经全面部署事业单位改革的分类工作,各个地方及时响应上级政策,并通过制定相关文件与规范的方式,保障事业单位改革的稳定性。公益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也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在实际出台事业单位清理规范文件时,还需要结合实际印发相应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实施意见。大范围开展的清理规范工作是奠定事业单位改革基础的前提条件[2]。
二、公益事业单位的发展思路
公益事业单位在实际发展过程当中,需要将国家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文件精神作为主要依据,并充分考虑自身发展现状,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完成相应的公益事业目标,发展的同时也需要提高对事业单位发展规律的重视程度,进而实现对社会公共事业各方面需求的有效满足。充分融合经济社会是公益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始终面对的问题,逐步契合改革开放总体格局。不断健全运行的管理机制,对公益主导业务确立有推动作用,努力打造特色业务服务品牌是公益服务总量不断扩大的基础。在此过程中,用人机制也可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完善,不断提高的公益服务水平和在真正意义上满足人民群众的公益服务需求。从宏观角度来说,对我国社会以及经济发展都有积极意义[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公益事业单位的发展路径
(一)拓展特色业务,不断扩大公益服务总量
在实际发展公益主导业务过程当中,公益事业单位还要针对公益服务领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拓宽,通过增加公益服务品种的方式,进一步拓展特色业务。利用相应的政策以及机遇等打造科技创业服务链,是科技创业公共服务类公益事业单位在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同时需要实现对场地、技术以及资金等因素的综合应用,这些都是构成完成创业工作的重要因素。科技企业孵化服务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在这一过程中逐步实现。政府兴趣、企业需求发展空间以及持续保障是,对科技金融对接服务提出的明确要求。可参考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特色业务的拓展工作。首先是从企业孵化拓展着手,科学培训科技企业创业人员。其次是提高对技术合同登记以及技术产权交易服务的重视程度,将相应的平台提供给企业与科研院校用于技术的推广与提升。金融资源以及科技资源的集成优化是进一步满足互动中直服务的途径之一,进一步保障对接科技以及金融之间的有效性[4]。
(二)打造服务品牌,做大做强公益业务
1、善于集成资源
搭建公共平台是集成资源最为便捷的一个途径。其中主要涉及到人才、资金以及技术服务要素等。企业服务与创新研发以及技术交易是构成完整资源整合的重要因素。这与科技金融之间同样存在着较为密切的联系,将最为专业以及全面的服务提供给新兴产业。科技创新服务的功能会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升,改善整体实力不足的问题。有条件的公益事业单位也可通过创建相应技术服务平台的方式,聚集自身产业特色以及资源。在此过程中提供的业务更加高端,层次更加深化,对接其他创业公共服务平台,可在形成合力的基础上形成服务创业的目标,资源以及各个中介服务机构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整合与集成。
2、创建服务品牌
公益事业单位可以借助多种方式保持自身的活力,使用最为普遍的就是创建服务品牌。做大做强工艺业务是支撑公益事业单位品牌创建工作顺利开展的核心内容,同时要借助多种手段扩大影响力,实现对知名度的有效提升。这对科技创业公共服务类公益事业单位提出较高要求,不仅需要具备相应的创新以及责任意识,还要从各个方面着手开展积极的服务模式创新工作。通过对行业标准的不断探究,实现对行业规范发展的有效推动,在不断开展创新以及创业活动的同时,科技创业环境氛围得以真正营造。这对单位公益服务的宣传有重要作用。在原来基础上提升对科技创业研究工作的重视程度。研究型公益院所的创建也可直观体现出服务品牌创建的重要性。高层次的定位以及质量更为良好的公益服务是打好服务品牌创建工作的根基[5]。
(三)建设人才队伍,为公益事业单位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公益事业单位需要交相应的环境提供给人才用于发展。专业人才以及干部培养选拔机制的建立,均说明公益事业单位对高层次管理以及技术人才的需求。在建立相应服务人才队伍的同时,公益事业单位整体质量以及水平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改善。具备现代管理知识,专业技术技能是科技创业公共服务类公益事业单位,在创建专业人才队伍时必须高度重视的内容,同时也要给予科技服务本领应有的重视程度,将最为全面的人力资源保障提供给各项工艺业务。首先需要从强化人才培训,提升着手,利用岗位学习培训的方式促使职工积极开展各类科研项目。课题的申报与开展。紧密结合的特色业务与科技项目,是人才队伍技术服务能力提升的有效前提。其次要加强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科技企业离不开创新人才,公益单位也需要高层次人才,以提升服务技能与水平。再次要积极延伸服务,开拓思路,积极参与科技创业人才的培育工作,例如孵化器从业人员、技术经纪人培训等。
结语:事业单位的公益服务会受到多种客观因素的影响,最为直接的就是社会因素。通过相关调查与研究可以发现,政事不分、管办不分以及监管缺位等问题,普遍存在于公益事业单位运行管理体制当中。事业单位在开展管理工作时,需要涉及到多个方面,其中主要包括人才聘用、职称评审以及经费设施等,这对国家以及地方提出较高要求,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加大监管力度,进一步完善法律法规建设。通过建立相应保障制度的方式,促使事业单位改革顺应时代发展。还要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对事业单位自主权的真正贯彻与落实,最大限度将事业单位行政审批以及直接干预问题控制在最小范围内。事业单位在宏观管理以及行业管理方面也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加强,这是顺利提升事业单位整体效率以及服务质量的重要前提,在短时间内完成公益目标。
参考文献:
[1]刘向荣.公益类事业单位管理改革创新思路探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2017(13):216-217.
[2]张志刚,郝慧慧.分类改革后公益类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问题探析[J].当代经济,2015(8):56-57.
[3]李春生,方福平.新形势下公益性事业单位从事种业发展思路探讨[J].中国种业,2014(4):9-11.
[4]李建忠.公益目标及其实现机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核心问题[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4(1):5-9.
[5]王晓松.关于社会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思路[J].人力资源管理,2018,No.140(05):527-528.
论文作者:何佳妮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19
标签:事业单位论文; 公益论文; 科技论文; 业务论文; 方式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在此论文; 《中国经济社会论坛》学术版2018年第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