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总结分析采用CTA与DSA三维成像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48例经CT检查以及腰穿检查确诊的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分别采用CT血管造影术(CTA)以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方法进行诊断,比较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以及相关指标。结果:在诊断符合率以及敏感性方面,两种诊断方法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是在诊断特异性方面,CTA相对于DSA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脑动脉瘤诊断中CTA与DSA三维成像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是CTA诊断的特异性较高,本身属于无创操作,可作为脑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方法,DSA诊断中属于有创操作,但是可同步实现诊断和治疗,因而在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两者联合起来使用。
关键词:脑动脉瘤;CTA;DSA;三维成像;诊断价值
明确脑动脉瘤诊断对于后期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脑动脉瘤的临床诊断率,从而为脑动脉瘤的治疗提供参考。本文结合相关资料,就脑动脉瘤CTA与DSA三维成像诊断的研究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13年6月—2015年12月期间接收的48例经CT检查以及腰穿检查确诊的脑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6例、女性22例,年龄34—67岁、平均年龄(50.4±4.0)岁,所有患者采用Hunt-Hes分级法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后,9例为Ⅰ级、14例为Ⅱ级、18例为Ⅲ级、7例为Ⅳ级。所有患者均了解本次研究目的,同时签署患者及其家属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在确诊基础上,所有患者分别采用CTA与DSA三维成像诊,具体的方法如下:
CTA:采用的仪器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Sensation64排螺旋CT扫描仪。根据检查需要设置好参数,管电压为120KV,管电流为120mA,层厚5mm,螺距0.688,检查过程中患者采用仰卧位,固定好患者的头部,常规进行头部CT平扫,造影剂采用的是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按照4ml/s的速率进行静脉注射,造影剂总量低于100ml,以2s/桢的速率进行扫描,扫描完成后,整理重要数据,并将数据传送到工作站,进行图像重建,并分别完成VR、SSD、CTVE以及CPR处理,根据的大的数据以及影像资料进行全面的分析。
DSA:采用仪器为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Artis Zeego 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造影剂采用的是非离子型对比剂碘海醇,颈动脉使用Seldinger穿刺技术,之后常规进行双侧颈内动脉以及选择性颈椎动脉旋转DSA造影检查,在检查过程中可根据CTA检查情况,进行DSA旋转造影检查,进行图像三维重建,以3ml/s的速度注入造影剂,总量为18ml,管球旋转角度为200°,压力维持在200Pa,收集旋转DSA的图像信息,完成图像进行虚拟处理、多平面重建、图像序列对应像素差平方和、曲面重组等多种图像重建,根据重建的图像进行数据分析[1]。
不同诊断方法在具体诊断中均有由我院专业的人员完成操作。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中的观察指标主要有:(1)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符合率;(2)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敏感性以及特异性。
1.4评价指标
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最终以手术治疗过程中的病理检查作为评价标准,在明确诊断后可得到真阳性、假阳性、真阴性以及假阴性,其中敏感性=真阳性/(真阳性+假阴性)×100.0%,特异性=真阴性/(真阴性+假阳性)×100.0%。
1.5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的主要数据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本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率(%)表示,组间率对比采取χ2检验,对比以P<0.05表示有显著性差异以及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诊断符合率
48例患者采用DSA检查后,确诊的有47例,所占比例为97.9%,采用CTA检查后,确诊的有46例,所占比例为95.8%,在诊断符合率方面,两种诊断方法差异较小(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2.2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
两种不同诊断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见表1,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两种诊断方法的敏感性差异较小,但是两种诊断方法的特异性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种不同诊断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比较[n(%)]
3、讨论
脑动脉瘤在发病初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而其诊断难度较大,但是在发生脑动脉瘤破裂后可表现出相关症状,属于非常危险的神经外科疾病。患者一旦出现脑动脉瘤破裂,有较高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在脑动脉瘤破裂之前明确诊断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在脑动脉瘤诊断中CTA以及DSA均可作为临床诊断方法,其中以DSA的诊断应用较广,但是在具体诊断中会对患者造成一定的损伤,尤其是对于一些自身耐受性较差的患者,采用DSA甚至会加重病情,影响到预后,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CTA在诊断脑动脉瘤过程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该方法不仅能保证诊断准确率,而且避免了对患者的伤害,进一步扩大了脑动脉瘤的诊断应用范围,提高了临床脑动脉瘤的检出率。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采用CTA以及DSA均有较好的诊断率,因而在具体诊断中,可使用CTA代替早期的DSA诊断方法[2]。
综上所述,在脑动脉瘤诊断中CTA与DSA三维成像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但是CTA诊断的特异性较高,本身属于无创操作,可作为脑动脉瘤诊断的首选方法,DSA诊断中属于有创操作,但是可同步实现诊断和治疗,因而在临床上可根据实际情况,将两者联合起来使用。
参考文献
[1]徐文,郑晓林. 256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脑动脉瘤的价值并与DSA的比较[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4,12(04):92-95.
[2]陈加源,曹杰,许卫国,等. 双能量CT血管造影和二维、三维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诊断脑动脉瘤中的比较[J]. 广东医学,2014,35(11):1699-1702.
论文作者:邱广杰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下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4
标签:动脉瘤论文; 方法论文; 造影论文; 患者论文; 特异性论文; 两种论文; 敏感性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11月下第2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