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生的灵魂深处掀起风暴”之外还可以教点什么——与黄文杰老师的一点商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还可以论文,深处论文,灵魂论文,风暴论文,老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语文学习》2009年第11期发表了黄文杰老师的《在学生的灵魂深处掀起风暴》一文,让我们分享了他执教马丁·路德·金《我有一个梦想》(下面简称《梦想》)的教学成果。他娴熟而优雅的教学艺术确实使学生的阅读“成为一种灵魂的洗礼、生命的升华”,使学生的情感丰富性与思想深刻性同时得到提升,实属难能可贵。可是如果我们从单元教学和教材设计的高度进行审视,再用美国同行的教学设计加以观照,是不是可以发现一点问题,得到一些启示呢?
从初高中课本编排看《梦想》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在对黄老师的教学成果进行比较分析之前,有必要从多个维度对演讲文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作一次宏观的审视。
首先,从文本本身来看,《梦想》是一篇名垂青史的演讲,它与其他现代西方著名演讲一样,典型而突出地体现出西方源远流长的公众劝说艺术的精华,焕发出古希腊罗马时期就已经建立起来的“三艺”(即语法、修辞和逻辑)学术传统的光彩。这篇演讲是一篇典型的面向特定听众的口语体和劝说体作品,也是曾促进了美国巨大而深刻的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文献,更能帮助学生深入思考自由、公平和正义等人类重要的终极价值。因此这个典型的演讲文体就应该是一个教学的原点。
其次,从与高中演讲文体相衔接和对应的初中语文课本的先在规定来看,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的初中语文课本,都有关于演讲的阅读篇目或活动设计。人教版最新初中《语文》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收入了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单元后面设计了以“微笑着面对生活”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就是“精彩演讲”单元,收入了爱因斯坦的《悼念玛丽·居里》等一组演讲课文。初中演讲文体的教学目标是初步了解演讲的手段和语言特点,初步学会形式比较简单的演讲;其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背景材料、思想内容和语言特点(教学重点)。
再次,从课文所属单元的编排来看,该文是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一专题“我有一个梦想”第二板块“英名与事业”的第二篇课文,它的前面是恩格斯的《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这也是一篇口语体的经典篇章,里面也用到了很多与《梦想》相同的修辞手法,但由于语境(即讲话的目的、动机、场合以及听众等要素)不同,两文的色彩、情调和风格迥异。这样的教材设计应该不是编者随意堆砌,而是昭示着一种教学设计的苦心:主题的视角相同,文体近似,写作手法相同,但由于语境不同,色彩、情调和风格会呈现出明显的差异,通过比较和分析,学生可以掌握纪念性语体(以回顾、总结与评价为基本要素)与劝说性语体(以诉诸理性、权威、同情或怜悯等为基本要素)各自的独特奥妙和精髓。
最后,从课文所属单元与后面同类文体单元的编排来看,课本第四专题“走进语言现场”第一板块“在演讲厅”也收入了两篇著名演讲,即帕特里克·亨利的《不自由,毋宁死》和顾拜旦的《奥林匹克精神》。有的教师认为,这个专题是试图通过活动体验的学习方式来引导学生“走进语言现场”,在交流表达的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人际交往的语言能力。因此教师确立教学目标时,既不能纯粹从文本鉴赏的角度去处理,也不能完全抛开文本组织演讲,而要把理解文本与训练演讲结合起来。笔者认为这样的设计较好地体现出演讲文体教学的高级目标要求,即能运用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等技巧来把握演讲内容和情感;而从教学内容来看,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应该为学生创设口语交际活动的真实情境并提供充分的活动机会和针对性的指导,简单地说,就是背景材料、演讲指导(教学重点)和演讲汇报。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梦想》比较适宜的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能够分析演讲者所运用的劝说技巧(如诉诸逻辑、权威与情绪等)对听众的影响,能够比较与分析演讲的目的、场合、手段与演讲的策略及效果之间的关系;比较合理的教学内容应包括背景材料、思想主题分析和语用分析与比较(教学重点)。
从美国同行的教学设计看《梦想》的教学目标和内容
美国肯萨斯州维基塔市毕晓普·卡罗尔高中英语教师玛丽·芭顿在1996年4月设计了一个《梦想》教案(见附录),该教案把教学总目标确定为“用课文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该教案教学重点有二:一是修辞结构(演讲手法)的探讨。教师就此一共设计了十个问题,涵盖了演讲所用到的几种主要的修辞手法(如明喻、隐喻、典故、押头韵等)以及演讲的常用句式(如“首语重复法”等),着重分析这些手法对演讲听众造成的心理影响或效果,从而让学生明白演讲这一古老语言艺术的魅力和奥秘所在。其中第二个问题“金的演讲开头一句‘100年前’这个典故说的是什么、指的是谁?为什么金认为这是一种适宜而有力的开头?”的设计很好地触及了成功演讲的奥秘之一,即演讲的开头是演讲者与听众之间的一座桥梁或一条纽带,一个好的演讲开头,应该为全篇演讲定下基调,从而唤起听众的情绪并引发听众的关注。
二是问题探究,主要探讨两个主题。主题一是从不同角度或不同侧面理解“梦想”,学生需要用自己的语言来概括金的梦想,要列举演讲文本中提到的白人社会对黑人的不公平行为,要分析《梦想》对读者的劝说作用,还要与家人或朋友一起联系“美国梦”进行讨论并撰写一篇定义性议论文。这个主题教学基于文本,又巧妙地延伸拓展到课外活动,很好地整合了听说读写的实践活动。主题二是以时间为线索思考不同时代的美国社会种族主义思想的联系,从而了解金博士的梦想所产生的思想土壤和社会根源。学生需要用自己的话来解释什么是种族主义,需要结合历史材料分析民权运动所遇到的困难,特别是需要阐明今日美国社会“光头党”的历史渊源,这个主题教学紧扣演讲的时代背景,又巧妙地将历史材料与现实状况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与分析。看起来是在耕种历史课程的田地,而实际上是在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去思考和把握焦点事件的意义和价值,进而探究演讲者的行为动机、演讲意图和演讲效果,这是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进一步引领和提升。如果说语言与思维密不可分的话,那么这样的思维训练就是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而且是区别于初中阶段语文思维训练要求的、与高中阶段相适应的高级语言实践活动。
《梦想》教学设计的“可能性盲区”
盲区一: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如果教师在熟悉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能分别从单元、整册、整个高中阶段的语文课本以及初高中语文课本的文体编排序列来把握这篇课文的重点和难点,那么,这篇课文的教学内容就比较清晰而具体了。本文前面已经将《梦想》一文放在单元、整册、高中整套以及初高中衔接等背景中加以观照,提出了该文比较合宜的甚至可以说是非如此不可的教学内容。在此,我们还可以引用包建新老师执教《长江三峡》一文时对第三个大的教学环节的处理即“选出文中的比喻句并加以赏析”为例来作印证。他对这一环节的处理过程如下:1.把课文中所有的比喻句都找出来;2.哪些可以说是现成的,常见的?哪些我们也是容易想到的?哪些是我们不易想到,富有创意的?3.除了我们不容易想到这一点外,为什么说这些比喻富有创意呢?4.难道别的比喻就不够形象生动吗?5.写瞿塘峡天空的文字,作者写得十分优美,在这些比喻句中找出相关的喻体,看看作者的审美倾向有什么特点。6.这些比喻与文章的总体内容有什么联系?包老师非常敏锐而精确地找到了与高中程度相适应的教学内容,而一般教师在这一知识点上所关注的不外乎比喻、夸张、拟人、引用等修辞手法的运用,正如包老师在和笔者讨论中所感叹的:“泛泛的讨论,只是触及文本的皮毛而已”,因为初中阶段对比喻手法的学习要求就是了解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的作用,掌握比喻的用法。如果高中教师还这样教,那就是无视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积累起来的比喻知识和经验,这样的课如果从单节课来说,可能会呈现得很精彩,但实际上学生在这一知识点上做的是重复劳动,原地踏步。包老师培养的是比喻这一写作手法的高级赏析能力,特别是他让学生从比喻这一主要写作手法中去发现作者的写作审美倾向以及发现比喻这一手法与文章的总体内容之间的关联,这是对国内比喻这一知识点教学现状的突围。如果教师心中没有一张比喻手法的知识网络地图,如果教师不能从高中、初中乃至小学语文的纵向维度来认识和处理教学内容,就找不到“合宜的教学内容”,也就无法知道自己该教些什么。
盲区二:削足适履。黄老师是用目前最流行、最经典也最省力的教学模式即“提供背景——欣赏精彩语句——合作探究主题——延伸拓展活动”来处理文本的。正如前面说到的,从单节课的角度看,可以说绝对精彩,但如果从不同文体应该有不同的教学内容这一要求来看,问题就十分明显了。大家都知道,《梦想》是一篇经典的演讲,它之所以不同于散文、诗歌、戏剧和小说,是因为它具有独特表现方式方面的“质”的规定性。这要求我们不能把演讲教成与散文、小说无异的课。相比之下,美国同行的教案就很好地体现出了这种文体意识,明确要求学生掌握“押头韵”、“典故”、“隐喻”以及“明喻”这些文学术语,而且需要各找出一个例证加以阐述其对演讲对象以及效果的影响。其实,翻开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里面规定了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的要求:“能阅读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等多种文本,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针对不同的阅读材料,灵活运用精读、略读、浏览、速读等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为什么这些要求没能体现在黄老师的教学内容中呢?可以说这种忽视文体特征的所谓感受、体验以及领悟的教学模式已经开始成为一种新的痼疾,也到了须引起重视并加以改善的地步了。
盲区之三:读说割裂。黄老师《梦想》一课设置了四大教学环节,其中两个涉及思考、讨论甚至辩论活动,我们似乎可以把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概括为读的是演讲,做的是讨论和辩论。黄老师将这两大环节设计成听说活动无可厚非,但设计成什么样的听说活动则非常关键,因为他涉及的是读说活动的一致性问题。美国同行的教案在这一点上做得更加合理,教师让学生根据要求制作学生个人版的《梦想》演讲录音,而且别出心裁地提出给自己的口头演讲加一个简短的导语,为虚拟的学生听众提供足够的背景,使他们能够理解演讲的语境。这个导语设计不但要求学生概括文本,而且还要求学生能营造一种虚拟却真实的演讲场景,实际上是对演讲机智的一种历练。从演讲教学的要求来看,仅提出了声音、语速、语调以及停顿方面的高级要求。如果将这个环节拿过来用,应该也是比较合宜的,因为这一要求既为后面的第四专题第一板块的教学目标“能运用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等技巧来把握演讲内容和情感”打下了基础,又留足了新的知识学习和能力发展的余地。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合宜的教学内容的生成是一种复杂而高级的教学设计行为,它要求教学内容的生产者具备教材编写者一般的广阔视野、语文新课程标准制定者一般的高深修养、教学设计专家一般的专业眼光以及特级教师一般的高超水准,这样的生产要求之高已经超越了普通教师个人的水准和能力,即使在美国,也只有极少数的专家教师才能胜任。因此,合宜的教学内容不应该让普通的语文教师自己去摸索和试误,而应该由教材的出版者提供这样的服务。对于不合宜的教学内容的生成,我们不应该把板子打到教师身上。
附:《我有一个梦想》教案
玛丽·芭顿
一、导入
导入时提供民权运动这一背景信息,特别介绍马丁·路德·金在其中的领导作用,让学生熟悉演讲稿的写作语境(课前人手一份参考资料)。
二、词语积累
1.找出参考资料中三个你确定不明白的词语,查参考书,给出定义。2.阅读金博士的演讲。找出七个你确定不明白的词语,查参考书,给出定义。
三、修辞结构(演讲手法)
演讲手法其实就是修辞手法(如明喻、隐喻、典故、押头韵等)。诗歌和散文中的修辞手法是为了使观点更加易记更加有力。千百年来演讲家和作家们深知这些漂亮的话语手段能够有力地打动听众和读者。
1.在课本附录“文学术语指南”中找出并写下下列术语的定义:“押头韵”、“典故”、“隐喻”以及“明喻”。
2.开头句“100年前”这个典故说的是什么、指的是谁?为什么金认为这是一种适宜而有力的开头?
3.金的演讲开头还包含了别的典故。各找出一处与《独立宣言》和《圣经》有关的典故加以说明。
4.在课文中找出一个押头韵的例子加以阐述。
5.找出一个隐喻的例子加以阐述。
6.找出一个明喻的例子加以阐述。
7.联系金在第二段提到的“在种族隔离的镣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备受压榨”,思考:
(1)此处运用了何种类型的演讲手法?(2)这些词语强化了奴隶制的形象。为什么这是打动听众的有效方法呢?(3)金的关于非裔美国人在奴隶制终结以后的百年中进入美国社会主流所取得的进步是怎样进行推论的?
8.另一种演讲手法是首语重复法,它是指一个单词或短语反复出现在连续数句、韵文或段落开头的方法。除“我有一个梦想”之外,请再找出两处运用了首语重复法的例子。
9.金采用反复使用“我有一个梦想”的句式来打动听众,请列出至少两种可能达到的效果。
10.金的几乎每一行演讲都充满了有力的形象,或者说是“心智画面”,许多都是通过演讲手法创造出来的。这些形象有助于听众感演讲者或作家之所感,有助于他们记住所见所闻、理解有一定难度的材料。仔细思考后写一段话,说说你所发现的形象中哪个最有吸引力,并解释为什么这个形象对你具有深刻意义。
四、理解梦想
1.用自己的话来概括金的梦想。2.金在演讲中引述到的针对非裔美国人的不公正行为具体有哪些?3.金除了《独立宣言》和《圣经》外,还引述了“美国梦”作为他自己梦想的源头。什么是美国梦?与朋友和家人一起讨论这一概念并为这一普遍使用的术语写一篇定义性议论文。4.演讲快结束时,金提到很多个美国的州。为什么这样说?5.《我有一个梦想》是一篇劝说性的演讲,意在向听众传达变革的需要并鼓励他们为了制定能帮助结束种族歧视的联邦法规而奋斗。如果那天你也在场,你会被金的演讲打动吗?为什么?
五、与梦想牵手
1.你是怎样来定义种族主义的?
2.民权运动也遭到了美国南部地区的州长、其他民选官员和焚烧十字架的三K党成员等敌对势力的反抗。很不幸的是,民权运动反对者有时甚至对黑人领袖以及黑人社区的居民采取暴力手段。
(1)为什么诸如三K党这样的极端右翼组织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而选择暴力作为打击民权运动的手段?(2)为什么黑人共同体甘愿忍受这样的暴力攻击而不以牙还牙,以暴易暴?
3.当今美国社会的“光头仔”与二次大战时期的希特勒和民权运动时期的三K党所持的白人至上和种族隔离的激进右翼哲学和观点如出一辙。你认为今天的“光头仔”也是危险分子吗?为什么?
4.金因他在民权运动中的贡献而遭暗杀。他的葬词里引用了《圣经》中的一句话:“瞧,那个做梦的来了。让我们杀死他,且看他的梦将来怎样。”你认为金的梦想成为现实了吗?写两段话,一段话说明这个梦想以何种方式得以实现,另一段话说明哪些仍然没有完成。
六、记录梦想(机动环节)
根据下述要求将“我有一个梦想”演讲进行录音:
1.导语:设计一个不超过一分钟的简要导语
(1)你可以利用与本文相关的任何材料为你的开头服务,但必须用自己的话来说。(2)给你的听众提供足够的背景信息,使他们能够理解演讲的语境。努力回答五个“W”。
2.口头发表
(1)你必须通过恰如其分的声音、语调、口齿以及语速来充分表达金的演讲要旨。你的阐述应该充分传达出演讲所隐含意象的力度。(2)演讲时可以通过观察是否有适当的停顿来表明你对金打算传达的意义的理解。(3)你应该读准读对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