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应用论述论文_许松宜,吴剑兵,周良云

BIM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应用论述论文_许松宜,吴剑兵,周良云

许松宜 吴剑兵 周良云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广西南宁 530000

摘要:随着城镇化进程的迅速提升,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而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BIM是一项重要技术,基于此,本文先对城市综合管廊及BIM进行了概述,然后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对BIM技术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希望能够提升BIM技术在城市综合管廊的应用水平。

关键词:BIM技术;城市综合管廊;应用

引言

从总体上来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程中依然受到诸多方面影响因素的制约,BIM技术应用于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有助于为工程建设注入新的活力,促进综合管廊的转型升级。因此,探讨BIM技术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的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性意义。

1城市综合管廊及BIM概述

1.1城市综合管廊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指的是在道路下面建造一个共用的隧道,把电力、供水、燃气等管线集中在一块,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以做到地下空间的资源共享,是现代化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市政基础设施。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推进地下综合管廊的发展。传统的城市管线大多直接埋于地下,各专业分开布置,自成系统,无法适应城市高密度化的发展趋势。而综合管廊的建设有利于市政管线的敷设、增容、维护和管理,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城市道路由于敷设或维修各种管线而导致的重复开挖,延长管线的使用期限,同时将提高城市排水能力,杜绝城市内涝现象出现。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具有管线种类多、密度高、口部设计复杂等特点,传统基于CAD的设计模式在设计过程中极易出现设计冲突,设计管理无序、施工图出图效率低等问题。而BIM技术在优化设计质量和效率方面相比传统CAD模式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

1.2 BIM的基本概念

建筑信息模型BIM指的是将三维数字作为基础,集成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各类信息的数据模型,从而实现各方信息的集成及其信息的共享,进而提高管理效率。BIM技术指的是通过三维数据模型体现各专业人员设计意图,比传统的二维图纸更加直观,提高各专业间的信息传递效率。同时能通过BIM技术的模型漫游、碰撞检测、模拟施工等方式提前发现设计冲突点并及时更改,提高设计效率。斯坦福整合设备工程中心总结使用BIM技术的好处:①图纸设计的高准确率,减少由于设计变更所产生的资源损耗30%;②采用BIM技术的碰撞检查分析解决冲突问题,减少项目造价10%;③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程工期。在发达国家,BIM技术已经被建筑行业广泛应用于设计、施工和管理领域。在我国,住建部在2016年8月颁发了《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大力推进BIM、GIS等技术在综合管廊工程中的应用,建立综合管廊集成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形成智能化城市综合管廊运营服务能力。可以说BIM技术与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已经密不可分。

2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存在的问题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对城市建设的研究起步较晚,我们把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存在的诸多方面的问题大概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受我国基本国情的影响,不论是从我国管理体制来看,还是从城市规划方面来看,我国的国情都有着独一无二的特点。因此,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与其它各国城市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并不能一味的照搬其它国家城市的成功经验,与此同时,由于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本身起步较晚,在工程的长远规划方面以及管理体制方面尚不健全和完善,还需要在日积月累的工程中不断的积累经验。因此,我国特有的国情影响了我国城市综合管廊的发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缺乏工程依据的规范和标准。一直以来,我国城市综合管廊的相关要求及规定较少,对于工程中特殊结构的施工也没有统一的方法,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直接导致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建设,缺乏制度保障。再加上各相关利益主体权责不明晰,从客观层面来讲也是制约我国城市综合管廊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最后,资金投入不足。目前,在综合管廊资金投入方面依然比较欠缺,尽管我国政府已经出台政策,强调重点推行综合管廊建设工程。但是,由于缺乏对工程的推广以及普及,导致各个投资方缺乏对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正确的认知。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投资方也未能产生对城市综合管廊建设足够的兴趣。

3 BIM技术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的应用

上文主要分析了城市综合管廊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BIM技术在综合城市管廊中的具体应用。

第一,创建协同工作平台。基于BIM技术建设三维数字化信息模型,并把与综合管廊有关的信息,例如,廊内管线构成材料、几何尺寸等在管廊模型中进行直观的呈现。工程建设参与方都可以在这个公共的信息交流平台上,自行录入最新的工程建设信息。管理方、施工方、设计方都可以在信息交流平台上无障碍的沟通,有效的提升了工作的效率。

第二,对复杂节点进行三维立体展示。在传统的综合管廊设计中,基于CAD平面设计方法,更多的是依赖设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以及多年所积累的设计经验。但是,对于隐蔽工程以及复杂的节点,采用这种传统的设计方法就难免出现瑕疵,在这种情况下,基于BIM技术的三维立体展示功能,设计人员从移动终端设备上就能够观察到综合管廊体的截面设计状况,并且,从多角度全方位的观察,精度大大提升。当然,这也有效的提升了设计的精度,提高了整体施工的效率。

第三,优选施工方案。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往往处于城市的核心区域,人流量较大,这就要求施工过程尽可能的不影响交通,并且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这就决定了城市综合管廊的施工难度大,作业多,任务重。因此,我们要用筛选良好的施工方案,首先建立施工作业模型,然后模拟施工方案,筛选出最为科学、便捷、合理的从方案。与此同时,利用BIM施工方案的可视化模拟,来对不同的施工方案成本以及可行性进行对比,提前分析出不同的施工方案中潜在的安全性隐患以及处理这些风险问题所需要的成本,进而实现降低成本造价,缩短总工期的目的。

第四,管线碰撞检测。在传统的城市综合管廊建设CAD设计中,会涉及到许多的设计图纸,每一个图纸之间是相互独立的,缺乏一定的关联性。这就导致当某图纸某个数据发生变动时,其他的图纸都会受到牵连,由人工来进行修改不仅容易出错,而且,工作量大、耗时长,降低了工作的效率。与此同时,城市综合管廊中涉及丰富的管线种类,需要有不同专业的人才参与,而一旦参与的人员较多,难免会发生信息壁垒现象,彼此之间协调性不佳。基于BIM技术建立BIM施工模型,用相关的软件来检测管线之间的碰撞以及管线的排布,更加直观易懂,也提高了检测的精确度。具体来讲,当软件检测出管线的碰撞后,软件会自动给出修改方案,并且,当某一模型的数据发生了变动,利用BIM技术,与之相关联的其他图纸也会自动进行修改,有效的减少了设计人员的工作量。

4结语

总之,我国城市综合廊道工程中依然存在诸多方面的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人士足够的重视。本文主要从创建协同工作平台,对复杂节点进行三维立体展示,优选施工方案以及管线碰撞检测四个方面,提出了BIM技术在城市综合管廊工程中的应用策略,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有助于促进城市综合管廊建设水平的提升。

参考文献:

[1]朱记伟,郑思龙,刘建林,等.基于BIM技术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协同设计应用[J].给水排水,2016,52(11):131-135.

[2]王军,潘梁,陈光,等.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的困境与对策分析[J].建筑经济,2016,37(07):15-18

论文作者:许松宜,吴剑兵,周良云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模拟》2018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3

标签:;  ;  ;  ;  ;  ;  ;  ;  

BIM的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应用论述论文_许松宜,吴剑兵,周良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