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的党政、党群、党派和党际关系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党群论文,党派论文,构建和谐论文,党政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93.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994(2008)03-0069-04
增进党内和谐的进程会受到党所处的时代、条件、社会状况等要素的制约和影响。所以,必须构建和谐的党政、党群、党派和党际关系,才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完成党的执政使命。
一、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规范党政关系,增进党内和谐
调整和理顺党政关系,就是要调整和理顺执政党与国家的关系,这是中国政治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也是增进党内和谐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处理好党政关系,使之达到和谐,对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政治文明建设,特别是对于增进党内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和谐的党政关系有利于增进党内和谐。在中国政治领域,党政关系的首要内容是党委与人大的关系,其次才是党委与政府的关系。党委与人大的关系是核心内容,党与行政组织、司法组织的关系,从法理上讲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因此,和谐的党政关系应该是党通过人大来实现对政府的领导。和谐的党政关系的具体体现应该是普遍而又广泛的党内民主、人民民主和科学合理的党政分工。坚持党对国家政权的全面领导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遵循的一条根本政治原则,是须臾不可动摇的。问题的关键是,由于党政关系制度安排的不明确性、不稳定性和不规范性,导致了实际政治运作中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我们之所以提出当前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和谐建设的实践中要自觉地调整党政关系,实现党政之间政治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正是基于对这一客观事实的认知。通过构建规范的党政关系,明确划分党和人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职能,并逐渐做到法制化和制度化,可以优化权力的运作,真正用好权力。同时,党也有了更多的精力加强自身建设,真正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也就是说,党政关系和谐了、规范了,实现党内和谐才有坚实稳定的基础。
2、党政关系不和谐直接影响着党内和谐建设。一是中国二元管理主体结构影响和制约着党内和谐的推进。从理论上来说,政府的一元管理,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都是有效的,而政党只能作为政府环境的政治因素而存在并发挥作用。但是,在中国,由于历史的原因(武装夺取政权),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政治体系之中成为起决定作用的结构性因素,由此,在对社会公共事务进行的管理中,党和政府同居管理前台,形成了政府管理主体结构的二元化,给中国的政治生活和政府管理带来了很多的弊端,影响和制约着党内和谐的推进。二是党政关系不完全协调严重影响了党内和谐。一方面,政府必须向人大负责,这是法治的要求。但是,由于党组织长期存在的权力过于集中导致在政府组织内的党员干部更倾向于向党组织负责,造成国家权力结构体系紊乱。另一方面,党的组织结构与政府的组织机构重叠导致国家权力配置的重叠和交叉,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权力实际上集中于党组织手中,影响了政府权力的正常发挥。再一方面,长期以来实行的党组织集中权力现象,导致许多党员干部习惯于党对政府机关的直接领导,甚至置宪政原则不顾,将党的领导与依法行政对立起来,导致党的政治动员力减弱,影响了党的政治合法性。党政关系的这些不和谐、不协调因素,无疑严重影响了党内和谐建设。
3、构建和谐的党政关系,增进党内和谐。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按照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是在总结党的长期历史经验,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对我党执政方略和执政方式的高度概括和明确要求,也是新形势下规范党政关系,增进党内和谐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所要实现的目标。为此,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一要在实现党政关系法制化中增进党内和谐。政党与政府虽然具有高度的相关性,但两者在职能上是不同的,不能相互混淆,更不能以党代政。二要在完善法律制度机制、规范党政关系中增进党内和谐。营造和谐的党政关系,就执政的法治性而言,要求执政党按照法治的原则对国家和社会进行领导,将党政关系的运作纳入法制化、制度化、机制化的轨道,最终实现党政关系的和谐协调,为党内和谐营造一个良好的党政关系环境。三要在实现党政关系民主化中增进党内和谐。营造和谐的党政关系,理顺党政关系,就执政的民主性而言,要彰显民主政治理念,始终坚持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二、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增进党内和谐
党群关系是指政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党的十七大要求全党必须“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对政党兴衰与人民群众的支持息息相关这一规律的深刻认识。在新时期新阶段探讨党群关系的和谐发展问题无疑具有极其重大而深远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1、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是增进党内和谐的重要基石。人们常用古希腊的安泰神话来比喻党与群众的关系。如果说我们党是英雄安泰,那么,人民群众就是大地母亲。我们党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这是我们力量的源泉,否则,党就会灭亡。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群众是我们力量的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我们的传家宝。党的组织、党员和党的干部,必须同群众打成一片,绝对不能同群众相对立。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①战争年代,我们党保持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取得革命的胜利。党执政后,一方面获得了更好地为人民服务的条件,但另一方面也增加了滋生腐败、脱离群众的危险。因此,要坚持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进党内和谐,才能经得起执政和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才能率领全国人民万众一心地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不断地取得新的胜利。因此,可以说,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是增进党内和谐的重要基石。
2、党群关系不和谐影响党内和谐。在社会转型时期,存在于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的矛盾,日益复杂和多样化,制约和影响着党群关系,导致党群关系不和谐,阻碍着党内和谐的推进。具体表现为:一是利益格局的新变化对和谐党群关系带来不利影响,造成一些地方党群关系紧张,个别地方甚至党群关系对立,这无疑对增进党内和谐不利;二是民主建设水平与人民群众的民主要求不适应,导致党群关系的不和谐,影响着党内和谐的推进;三是党内的不良作风损害了群众利益,致使党群关系疏远,严重影响了党内和谐;四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大肆攻击我们党,极力离间我们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恶意制造党和群众之间的对立和矛盾,这不仅是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也是增进党内和谐须臾不可忽视的问题。
3、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增进党内和谐。一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充分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应该加强党员干部的理论学习,不仅包括党和人民群众荣辱与共的历史重温和再加深,还要包括政治思想上的学习,真正弄清楚权力来源在理论上的合理理解,同时党员干部应该深入基层,切身感受人民群众的困难,发扬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传统,这必然有利于信念的巩固。二要提高党的利益协调能力,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把“蛋糕”做大,经济发展了,“蛋糕”大了,才能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为协调各种社会利益、改善党群关系奠定物质基础。必须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如此,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使党群关系和谐发展,增进党内和谐。三要进一步拓宽沟通渠道,确保人民利益的表达。要充分发挥人民代表大会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民主党派作为独立政治组织在参与国家政治方面的作用,充分发挥各群众团体的作用,鼓励、扶持民间成立专门的调查机构,建立多维度、多层次、多渠道的传媒网络。四要进一步完善服务和联系群众的体制和机制,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改革和完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大力加强群众的监督制度,建立党内活动的准则,建立“学习型”政党的制度,进行理想和思想上的教育等等。只有健全完善了服务和联系群众的体制和机制,才能构建和谐的党群关系,不断增进党内和谐。
三、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巩固和发展好党派关系,增进党内和谐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党内和谐是中国政治系统和谐的基础和核心,而党派关系则是这个政治系统中重要而敏感的组成部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不但是历史的选择,也是和谐的党派关系模式。所以,坚持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按照“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处理党派关系,是实现党派和谐,增进党内和谐的根本保证。
1、党派关系和谐为党内和谐奠定了政治基础。在多党合作政治协商的政党制度中,中国的党派关系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在性质上是社会主义的,在风格上具有中国特色;二是多重关系并存,既包括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包括各民主党派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中,前者是主体,后者虽是补充却不应被忽视;三是民主党派在政治上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党际关系的整体统一于共产党的最高权威,因而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层级结构而非复杂易变的网络结构。党派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以及各民主党派之间关系上的要求和体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在以共同的政治目标为第一要义的基础上,使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与民主党派的进步性和广泛性得到了完美结合。坚持多党合作、政治协商,不断巩固和发展好党派关系,既体现了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一致性,又使各方面、各阶层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都能充分反映、表达出来,在一致性和差异性的调整中达到和谐。
2、在“长期共存”中巩固和发展我国和谐的党派关系,增进党内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构建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党派关系关键也在党。中国共产党在多党合作中的领导地位决定其对和谐的党派关系负有更大的责任。所以,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必须在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中巩固和发展我国和谐的党派关系,增进党内和谐。
3、在“互相监督”中巩固和发展和谐的党派关系,增进党内和谐。实行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互相监督”,是建国前后中共决定保留民主党派的一个重要出发点。这从八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内在逻辑中便可以看出。为何“长期共存”?就是为了“互相监督”。共产党监督各民主党派,各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而且,当时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李维汉等领导人都曾强调:“互相监督”主要是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因为共产党是执政党,最有资格、最有可能犯大错误。加强监督是避免执政党犯大错误的一项重要保证。所以,邓小平说共产党要“怕民主党派”②的目的就在于此。所以,巩固和发展好和谐的党派关系,增进党内和谐,就要真诚接受民主党派监督。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发扬民主、广开言路,鼓励和支持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对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提出意见、批评、建议,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勇于坚持正确的意见;要建设好民主党派监督的环境、载体、机制和保障。
4、在政治协商中巩固和发展我国和谐的党派关系,增进党内和谐。政治协商在巩固和发展和谐的党派关系,增进党内和谐,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当中具有无法替代的作用:它使我国的民主更加广泛、更加充分,体现了保护少数的民主原则,有利于形成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政治协商在我国不仅有制度保障,而且有组织载体,这个组织载体就是人民政协。人民政协是以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为基础组成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组织形式,也是各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代表人士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重要场所。政治协商有两种基本方式: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和各界代表人士的政治协商。而且政治协商制度作为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已经纳入了决策程序,所以,就应以法律的形式明确规定之,赋予其应有的程序权力。将政协的政治权利提升为程序权力,并赋予其法定地位,既可以使其相对超脱于实体权力,又可以在掌握实体权力的主体实施决策中进行程序性参与,也会为巩固和发展好和谐的党派关系,增进党内和谐创造了条件。
四、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着力优化党际关系,增进党内和谐
党际关系即世界各国政党之间的关系。当今时代,党际关系是国际关系的一个重要领域。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不管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中国政府和人民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旗帜,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恪守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着力优化党际关系,增进党内和谐,为建设“和谐世界”尽我们的努力。
1、党际关系和谐与党内和谐。历史证明,党际关系,对于整个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形成和演变,对于党内和谐建设,都是一个重要的制约性因素。改革开放到今天,在党际交往方面,我们党已经形成了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别,发展国与国和党与党之间关系和开放的格局,建立了新型的、和谐的党际关系。中国共产党已经同世界各国各类政党建立起了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和合作关系,彼此之间促进了交流,为增进党内和谐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但是,我们还应看到,在确立新型党际关系以前,我国的党际关系是“大家庭”式党际关系模式。这种模式严重地制约着党内和谐。“大家庭”模式始于马克思、恩格斯,成于列宁,在斯大林时期及以后达到了极端,走向了反面。以苏为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模式,走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的过程中,我党的党际交往也受到“左”倾错误的影响,出现了一些失误、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很大的消极影响,严重地影响了党内和谐。
2、中国共产党发展和谐党际关系的基本经验。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存在如何与世界其他各国政党发展关系的理论与实践课题。八十多年的实践,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值得吸取的深刻教训。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条经验和教训:第一,建设和谐党际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第二,建设和谐党际关系必须坚持党际关系服从、服务于国家关系。第三,建设和谐党际关系不应以意识形态画线。第四,建设和谐党际关系要对执政党和在野党都以平等合作的态度发展关系。第五,建设和谐党际关系应一视同仁地对待大国小国、大党小党。
3、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着力优化党际关系,增进党内和谐。目前,国际局势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中国共产党必须科学地认识和判断党所面临的国际环境,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坚持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着力优化党际关系,增进党内和谐。一是要坚持独立自主,维护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在目前极其复杂的局势中,必然要求我们党“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对、决不当头”;必然要求我们党顺应历史潮流,维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必然要求我们党,决不称霸,多交朋友,少树敌人;必然要求我们党“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二是要求真务实,突出重点,妥善处理大国关系。在对外关系上,首先要处理好国与国的关系,其次才是党与党的关系。如果国与国的关系处理不好,党与党的关系也好不到那里去。当今世界,大国在国际事务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们要着力优化党际关系,增进党内和谐,就必须坚持求真务实而又突出重点,妥善处理大国关系。我们在国际事务中主张国家不分大小一律平等,但我们也要正视大国在国际事务中的特殊作用,承认影响国际关系主流的大国关系。对我们来说,要处理好大国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同美国的关系,要做到有理、有利、有节。还要本着“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的原则妥善处理中俄、中日、中国与欧盟的关系。这些都是优化党际关系增进党内和谐必须严肃对待的重大问题。三是要与邻为善,团结合作,营造和谐的周边环境。坚持中国特色的外交政策,着力优化党际关系,增进党内和谐,既要从战略高度、从全局出发处理好同大国及大国党的关系,还要进一步营造和平稳定的周边环境。同我国陆地相邻的国家有15个,海上相邻的国家有7个。处理好同这些国家的关系,对营造一个适合我国发展的周边环境,增进党内和谐,意义非常重大。我们现在提出与周边国家建立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的关系,有利于现代化建设。2001年,由中俄等国发起建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两年来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坚持不结盟、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广泛交往、广为合作的对外开放原则,以安全和经济合作为重点,逐步带动其他各领域全面合作与发展,对于巩固和稳定我国西北安全,打击分裂势力起到了重要作用,对于探索新型区域对话与合作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对于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世界多极化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作出了重要贡献。如此,才能为优化党际关系,增进党内和谐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收稿日期:2008-05-03
注释:
①《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68页。
②《邓小平文选》,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