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土木工程施工环节中,结构设计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也是工程整体性能的保障。本文对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展开研究,并针对其中问题与技术应用提出具有建设性价值的意见与建议,以期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有效改善土木工程设计质量,提升设计的效果。
关键词:土木工程;结构设计;土木施工;土木工程技术
1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1.1安全问题
1.1.1结构牢固性
土木工程在施工环节中应确保其牢固性,才能使得建筑安全系数较高。然而,当前牢固性问题成为研究重点,也是最大缺陷。当建筑物局部出现破损时,不会影响整体也会发生问题,这便是建筑物牢固性的评判指标。其中包括发生地震、火灾等重大安全事故后,结构在强烈的打压后仍旧具有延性与冗余度。现如今,我国土木工程在结构设计时未能严格考察地质情况,未能综合考虑地质承载能力,以致建筑物时常发生倒塌、伤亡等恶劣事件。
1.1.2结构规范性
现如今,土木工程安全规范存在漏洞,约束条件较少,且权威性较低。我国建筑普遍在十年左右便出现断裂、变形等现象,而这正是结构安全规范未能达到标准的体现。
1.1.3其他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还包括构造力与承重力的混淆,致使安全事故频发,承重柱面积过小致使抗震要求不达标,忽视环境对土木的影响使其耐久性与安全性较差等等。
1.2过度追求低成本
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使得市场竞争越加激励,众多企业在设计之时便盲目追求低成本,进而导致建筑结构出现问题,严重降低建筑物整体安全性能,也带来了较大的安全隐患。
1.3设计图纸存在问题
实际设计过程中,由于图纸问题使设计机构不够优化,一味追求效率却忽视了整体结构的优化设计方案。或单纯追求建筑的新颖程度,未能考虑结构设计实际情况,以致建筑在完工后期出现各种问题。
2 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优化策略
2.1改善结构的安全性与耐久性
安全性与耐久性问题需要全方位综合考虑,以规章制度结合技术能力进而全面提升。第一,完善标准与体制。土木工程建设关系到人民群众与国家经济的发展,因此必须符合国家各项技术规范,才能确保其质量统一达到标准。所以应向国外学习先进的技术管理规范,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对其进行相应的整改。对于不符合我国国情的管理体制,进行适当分析并加以完善。同时,结合科学的管理制度,严格规范建筑从业人员的任职资格,确保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并鼓励技术创新、思想创新,提升土木工程结构设计的创新性能。第二,定期检查土木工程进程是否符合标准,是否达到安全指标。土木工程的建设应受到国家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严格监督,并接受定期检测。当前土木工程市场中,部分单位认为当前未出现任何安全问题,便不需要反复检测。然而,土木工程是长期性使用建筑,具有消耗的本质特点。在受到安全问题打击时,以及长时间的反复使用,其中问题也将显现出来,因此,国家应给予重视,将所有安全隐患及时纠正。
2.2完善项目工程管理
一味追求过低经济效益,将造成结构设计存在较大的不合理,因此在设计环节中,应追求结构实用性,并根据工程实际规模合理控制成本。以项目预结算编制提升成本控制能力,而非减少资源的使用。我国相关标准也应明确规定土木工程结构设计中的类型、构件要求以及大小,并对工程等级等相关指标进行明确表示,以此确保结构设计与施工环节的安全系数在合理范围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增强结构设计之安全性能,减少自然灾害对建筑的损坏程度,进一步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2.3提升结构设计的经济性
土木工程的图纸对其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若不经过严格审查与巡视,将使图纸存在问题。因此,一方面在结构设计之时应考虑实际情况,是否满足安全设计的基本要求,以实际情况为基础,严格进行测量以确定相关尺寸符合标准。对于应加强强度的结构之处,以及剪力墙的设计均需要详细设计,才能使得图纸与结构设计相一致,材料选择要符合建筑标准,建筑结构要符合社会所需。另一方面,设计人员应以大局为重,不可只关注企业自身利益,置人民生命财产于不顾。要不断追求自身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提升,设计出经济性较高的结构方案,节省成本的同时也能够符合国家与社会的要求。
3 当前我国土木工程结构施工技术应用分析
3.1预制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预制桩施工技术是建筑桩基础土建施工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大多数施工单位都会选择使用灌注法,也就是说,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确保浇筑工作的连续性,使得桩顶到桩尖的浇筑不间断[1]。除此之外在应用预制桩施工技术时,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沉桩环节,大致可以分为4种方法:即振动沉桩法、静力沉桩法、射水沉桩法以及锤击沉桩法。以上4种方法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用相当广泛,但是在沉桩技术选择阶段要明确各类桩基础施工技术的优势和缺陷,才能有的放矢,确保所选技术能够符合工程要求,进一步强化技术的应用效果。比如说建筑桩基础施工中若存在挤土现象,就应使用振动沉桩法或者静力沉桩法。而且还需要着重了解桩基的数量和距离,对施工中的突发问题进行有力的控制,以防止施工质量弊病的出现。
3.2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
绿色施工技术的应用可以改善建筑室内环境,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量,真正达到低碳、环保、节能的目标,这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在建筑屋顶、外墙、地面、室内装饰装修等工程中都积极运用了绿色施工技术,能源损耗和浪费的问题得到了有力的控制,人们在建筑中也可以获得更加舒适的体验,显著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获得了广大用户的好评和青睐[2]。与此同时,在建筑施工中还要注重清洁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这些能源可以循环再生,不会污染环境,用其来替代不可再生能源,有助于控制煤炭资源燃烧对土地、水源和空气的污染,实现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还能够进一步降低建筑工程造价,维护建筑企业的经济利益。
3.3灌注桩技术的应用
灌注桩技术在土建施工过程中也有较为广泛的应用。通常会根据现场施工情况以及土建施工技术特点对沉桩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在明确沉桩方法之后,平整和清理施工现场的地基。按照建筑工程相关施工图纸,找准桩孔位置。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只有桩孔准确无误才能进行挖掘施工。如果水位较高时,就需要设置好护壁等相关排水设施。不管是人工挖掘还是机器挖掘,都需要对护壁以及排水这两方面内容加强关注。为了避免桩孔发生坍塌,就需要在完成排除桩孔积水后,及时进行混凝土浇筑和振捣[3]。此外,还可以在施工过程中使用机械将桩孔中存在的淤泥进行清除处理。提前做好施工前准备工作,设置好排水沟及淤泥池。在准备工作完成后放置钢筋笼,最后,按照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对混凝土进行浇筑以及振捣。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土木工程结构设计是其中重要环节,无论是国家还是企业均应在各方面对其加以重视,才能确保国家经济利益不受损害,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保障。注重细节的考量,结合国家各项严格规章制度,才能综合提升结构设计的安全性、合理性、标准性,从而推动我国土木工程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永喜.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策略在土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探析[J].建筑建材装饰,2017(19).
[2]侯赛龙.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策略在土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探析[J].卷宗,2017(8).
[3]何得宁.土木工程结构的设计与施工策略在土木工程技术上的应用探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7(26):166-167.
论文作者:祝卫省,徐生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8
标签:土木工程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论文; 结构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过程中论文; 土木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