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副部长在全国农业复垦经济体制改革会议上的讲话_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刘贵副部长在全国农业复垦经济体制改革会议上的讲话_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刘成果副部长在全国农垦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副部长论文,工作会议上论文,经济体制改革论文,讲话论文,在全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这次全国农垦经济体制改革会,目的有两个,一是通过会议交流经验,互相学习,在改革的重大思路上形成共识,使农垦改革在体制上能有大的动作,在机制上能有大的突破,从而促进整个农垦经济的发展;二是通过这次会议,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实现两个转变,形成“九五”期间农垦改革和发展的大思路。为使这个思路更清晰,更科学,更符合实际,利用这次会议听取大家意见,在这个基础上,部里要专门听取农垦工作的汇报,然后要向中央农村领导小组汇报,最后形成一个“九五”期间对全国农垦有指导意义的文件,参加会议的同志也提出了这个要求。近几年,农垦在发展中大体是5年有一个文件, “七五”期间,在1986年出台了中央8号文件,“八五”期间,在1991 年出台了国务院42号文件。那时候还没有提出市场经济这个问题,市场经济是十四大提出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今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又明确提出了“九五”期间和2010年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在这种形势下,近切需要有一个宏观指导性文件对“九五”期间农垦工作给予指导,文件的核心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指导农垦搞好改革和发展。大家都反映这次会开得很好,一是主题明确,专门解决改革问题,而且在改革中集中解决体制和机制问题;二是解决问题的思路比较清晰,也能够操作。总的看,会议达到了预期的目的。会议开始时,为便于大家讨论,提出修改意见,毓庄同志作了一个比较全面的讲话,讲话中的一些重大原则我们都共同商量过,原则都同意。会后我们将根据大家的意见进一步补充、完善、修改,向部党组汇报,向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汇报。下面我就改革的认识和重点谈谈想法。

一、要充分认识深化农垦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改革的认识已逐步得到解决。但是随着改革的发展,对认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认识问题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高到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远景目标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00年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到2010年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作为目标提出,这次最明确,而且提出这个目标分两步走,第一步用5年时间初步建立, 第二步再用10年时间来完善。要实现这个改革目标,本身就很艰巨,任务就很重,如果不努力、不抓紧,很可能完不成任务,达不到目的。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实行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一个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一个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即体制要转轨,经济增长方式要转型。作为战略性的转变,是实现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重要保证,没有两个转变,就实现不了两个目标。而两个转变的过程就是改革深化的过程,第一个转变重点解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问题,这里主要是改革问题;第二个转变重点解决经济基础和生产力问题,这里主要是发展问题,但发展的动力、前提仍然是改革。这与农垦的关系很密切,很有针对性。因为农垦不改革,就没有动力;不发展,就没有实力。而且从某种特殊意义上讲,农垦更需要大幅度加快和深化改革。农垦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计划经济体制的观念根深蒂固,直到现在仍然没有从根本上彻底解决。1991年我们就提出农垦企业要进入市场,要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农垦不象乡镇企业,一开始就在市场经济中形成,一建立就是市场经济体制。农垦就得转,已经转了十几年了,仍然没起色,所以必须加快步伐。我们一部分人,包括一些垦区领导和企业领导,计划经济的思想仍然顽固地保留着,动不动就表现出来。

从这几年改革的实践来看,谁观念转变快、改革方向对、力度大,谁发展就快。各垦区可以横向比较,会上介绍的几个垦区都是这样。上海农垦在1987年以前,纯属一个小垦区,没什么实力,以后开始起步,在“八五”期间迅速发展,现在利润额居全国农垦第一位,1995年可达7个亿,他们在改革的路子上思路很清晰,步子很坚定,进展也很快, 现在已是按照集团公司运作,而有的垦区到现在还没有十分明确的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广东与海南分开后,广东垦区的实力大大削弱,已够不上大垦区,前两年探索路子徘徊了一段时间,后来学珠江三角洲乡镇企业的经验,学上海农垦的经验,调整了改革和发展的思路,就取得了大发展,现在从利润总额来看,又进入大垦区的行列。江苏农垦作为地方垦区很有实力,而且整体素质比较高,但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也处于徘徊,最近几年,立宽同志去了,调整了思路,就发展得很快。

从目前农垦的现状看,尽管搞了17年的改革,但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解决,一些已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如“两费自理”,本身是机制的转换,效果很好。但在一些垦区迟迟不推行,还在“贷、垫、欠、挂”,差得实在太远了。有的垦区,甚至是大垦区,还看不出经济快速发展的迹象。因此,要继续解决好思想认识问题,用党的五中全会精神来统一干部职工的思想。

二、改革的重点

改革的重点有两个,一是体制上要有大动作,二是机制上要有新突破。这是针对目前农垦从总体上还处于体制旧、机制死、缺乏生机和活力的实际情况提出来的。体制上的大动作就是转变主管部门职能,弱化行政管理,强化经营,逐步做到政企职责分开。有直属企业的垦区应该搞集团公司,总公司与企业之间形成母子公司关系,农场搞成农工商公司。生产队要逐步向实体转,这也是由农垦特殊性决定的。农垦企业法人层次多,是成系统的多层次法人,这和工厂不同,工厂都是专业化车间,农垦就不一样,生产队都可以独立经营,生产队这个名称要改掉,至于怎么改?什么时候改?这要看实际情况,但这个名称一定要改,海南对生产队搞了股份合作制改造,云南、广东也都搞了,要大胆地试。生产队本身不是市场经济的名称,是计划经济下垂直管理体制形成的,进入市场经济后最后一定要消失。还有分场,大家意见都一致,没有必要再设了,其实有些分场也是队。至于管理局,意见还不一致,从感情上可以理解,但按市场经济要求一定要改变。管理局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曾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就不好再发挥作用了,所以管理局一定要改。改的方向不是取消就是变成总局的派出机构,不能作为一个层次,机构要大胆精简。至于叫什么名字,叫办事处或分局都可以,云南是叫分局,但不要再叫管理局,管理局有一个特定的含义,就是原来那一套行政管理。还有个问题是行政牌子问题,不能拿掉,管理局这个层次要改,连总局也要改,但现在还不能把行政牌子拿掉,因为市场还没有发育到那个程度,国家财力也没有到那个程度,周围社会事业发展对农垦社会事业的承受力也没达到那个程度。所以在过渡时期,农垦的行政职能、社会性职能还得承担。要承担这些职能,就必须有行政牌子,牌子是职能的载体,没有牌子就不好承担这些职能了。有的垦区没牌子有职能,但就很不方便,有困难,最后还是把牌子还了回来。在改革的过程中,全国农垦都保留了行政牌子,没有取消的,上海农垦不是也保留着吗?这是合情合理的。现在就不给牌子把行政性职能全部拿掉,谁也做不到。要农垦承担这些职能,就要把牌子留下,只要把道理讲清了,谁都会通情达理。我再三强调农垦的特殊性,这是谁也不能攀比的。农垦不是一个围墙企业,既不是工业企业,又不是商业企业,而是农工商综合经营,有综合性;也不是一个纯企业,要办社会,有社会性;再加上具有系统性,实行垂直管理,干部都得管,管人与管事相结合,管企业就得管干部;甚至连党委都是系统党委,这是体制上的特殊性决定的。还有部分垦区没有直属企业,毓庄同志在报告中说下属企业中具备条件的可以收上来,如果条件成熟,各方面环境都允许、支持,可以收上来,但一般很困难,困难就不能勉强。那就先搞小集团,把本级自身经济实力壮大起来作为依托。浙江的商记录同志上午讲, 浙江农垦原先也没有直属企业, 现在经过努力本级资产已有3000多万元,再发展一部分,就可以成立集团公司。现在省政府还授予农垦部门进行系统管理,还给你职能,你就得实施好管理职能。我为什么斩钉截铁地说,最后连总局都要消失,就是因为农垦主管部门是专业经济管理部门,是管企业的,作为企业的主管部门一旦企业上了市场,你的行政管理职能就没了。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就是没上级,企业要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积累、自主经营,最后都要成为无上级主管部门的企业。世界上搞市场经济的国家有几个部啊?我们国家这些专业经济部最后都要取消,别说什么总局、管局了。五中全会“建议”说得很明确:把专业经济管理部门逐步改组为不具有政府职能的经济实体,或改为国家授权经营国有资产经营单位和自律性的行业管理组织。前两条对农垦适用,因为农垦不是一个行业,连产业都不是。所以要有强烈的改革意识,主动积极创造条件,明确改革方向,找准自己的位置,谁早改谁主动,谁晚改谁被动。

体制上还有政企分开问题,在目前条件下农垦要实现政企分开很困难,绝大多数垦区不具备政企完全分开的条件。政企分开得有几个条件,市场发育的成熟度,地方财政的承受能力等,这都是前提。过渡时期的政企分开,最简单的办法,而且成本又低、动作又小的就是设社区管理委员会,这个名字比较科学,因为农垦有社会性、区域性。会上绥滨农场也介绍了经验,黑龙江省委书记岳歧峰同志也作了肯定。就采取这种过渡的办法实行政企职能分开。社会职能的剥离需要一个过程,不是马上就能办到。再就是内部采取什么办法分离,有的是社会事业产业化,有的是独立核算,有的面向社会开放等多种办法,逐步解决。

再一个是机制问题,机制问题也包括两个意思:一个是转机,一个是建制。转机就是转换企业内部经营机制,建制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目前只能搞试点,因为大面积搞条件不成熟。不成熟的主要问题是路子不十分清晰,只有通过试点,实践探索以后,然后再上升到法规,最后才能大面积搞现代企业制度。另外搞现代企业制度本身是要花成本的,包括企业包袱怎么卸掉、社会性事业怎么剥离、国家怎么注入资本金等,这都需要花成本,目前要想普遍搞条件不成熟,只能搞试点、探路子,最后通过试点的实践,取得经验,综合汇总上升到法规再大面积推广。转换经营机制要按照《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企业法》、《转机条例》以及与现代企业制度有联系的《公司法》和财务“两则”等进行。在这个问题上要有新的突破。从什么地方突破?首先要分析农垦现状,农垦工业已占大头,工业里面又是场办工业占大头,目前农垦经济没有活起来,很重要的是场办企业没有活起来,这就使整个农垦经济活不起来。所以在转机问题上,就是要在场办企业改革上有新突破。当然不是说别的就不转,别的一样转,但重点是把场办企业抓好。场办企业要突破,就有一个农场和场办企业之间的关系问题,农场与场办企业的关系要明确,也应该是母子公司关系,场办企业应该是法人,场办企业是法人了,才能落实企业法人制度,才能享有企业法人财产权,有了企业法人财产权,才能自主经营。现在场办企业实际是农场的附属物,农场成了场办企业的管理部门,把什么都管得、卡得很死,这些企业就活不了。这次我们在总结改革问题时,其中有一个问题就是场办企业,场办企业是整个农垦经济的细胞,这一块又很大,通过转换经营机制把它激活,这个潜力大得很。农场要把权利下放到场办企业,它要成为独立的法人,实行“四自”,把场办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改革说到底就是调动积极性,不是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就是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再就是调动领导者和劳动者的积极性,调动经营者的积极性,所有改革都是围绕调动积极性进行的,所以必须把场办企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转换机制其它都要转换,但一定要把这块突出出来。然后要进行三项制度改革,建立激励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用工合同制、干部聘任制、经营承包制加上风险抵押等都搞起来,大锅饭别吃了,铁椅子别坐了,铁饭碗也别端了,“铁杆庄稼人”也别当了。转换机制这一块还要和抓大放小结合起来,抓大的、放小的,一定要把小的放活。我们的场办企业都是中小型企业,甚至中型的都不多,当然也有大型企业,如白云山制药厂。一般来说是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一定要把它放活。这样财产才能流动,才能优化组合,固定资产存量才能盘活,结构才能优化。放活小的作为农垦经济来说就是要把场办企业放活,这个一点顾虑不要有,一点都不要留恋,放得越彻底越好。通过什么形式放呢?就是转、卖、租赁、破产、兼并、联合、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这样,农场作为农工商公司就是集中力量抓点大的,各垦区要集中力量抓大的。黑龙江垦区也提出小型企业民营化。就是通过能卖的就卖,没人买的就租,实在不行就破产,大量的可以搞股份制改造。在放的过程中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不能让国有资产流失,就掌握这么一个原则。怎么使国有资产不流失,主要是抓好两个环节,一个是要把住企业不能自己卖自己,必须是他的主管部门授权经营的才能作出决策。再就是资产评估作价时要有一套程序,要规范,要有机构,而且这些机构不一定是主管部门自身、农场自身的,应该是社会上专门搞这种服务的中介机构来搞。要把住这两关。还有对无形资产作价评估的时候,对小企业的无形资产好象无所谓,这个要注意,有的也有,比如名牌。这是转换经营机制。这里大家不用担心,又租又卖,好象把公有制整没了,国有农场没什么东西了?不要担心,你就是这样做了以后,也改变不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改变不了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什么都改变不了,所以就大胆、放心地搞活。谈到私有制,一个是股份合作本身就不是私有制,不要把股份合作制同私有制等同起来。就是卖给个人的也不存在这个问题,卖的是实物资产,拿回的是货币资金,只是价值形态的转换,你也没给谁,钱还是你的,只不过资产变现了。搞清楚了,斩钉截铁地该卖的就卖。地方很多这样做了,山东诸城一个县的企业几乎全都卖了,卖完了以后钱收回来再干新的,这不是加快发展吗?在转换经营机制的过程中,要把这一块抓住,要和抓大放小结合起来。一定要把场办企业突出出来,主要办法是放。再说一个问题,就是场办企业或者是垦区办的工业,有一个原料来源一次性买断的问题。比如糖厂,买完甘蔗就完事,北方是买完甜菜就完事,这种形式原料与加工之间的关系不巩固。所以一定要解决这个问题,原料生产一定要作为加工企业的一个车间,克服原料生产和加工企业两层皮,实现原料生产和加工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这就是龙头企业要带动一个基地,基地是由若干个职工家庭农场组成的,这样龙头企业和职工就连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这就是产业化。整个农垦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工业要走产业化的路子。乳粉厂与奶牛场联合起来,类似于外国的生产合作社,甚至包括出口企业,出口挣的钱要返还给生产原料的职工、农民,得有个再分配问题,不能是一锤子买卖。一定要建立合同,然后形成一个整体。有些工业企业达不了产,为什么达不了产?是提供原料的没有积极性,为什么没有积极性?就是利益不均,你把加工环节的钱都独吞了,你不给他,他也不给你,就容易坏事。要采取各种办法,如利润返还、原料入股的办法,把它组织起来解决两张皮的问题形成利益共同体,这不就是产业化吗?不走这条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企业就没有生命力,而且达不了产,不达产意味着资产存量在闲置,钱没发挥作用。你贷款这边拿着利息,那边没发挥作用,不是干赔吗?乳粉也好、面粉也好、油脂也好,南方的水果加工都可以。这个我为什么说呢?场办企业一般都是以农副产品加工为原料,所以这条路要走。这也是个运行机制问题。

流通体制在多数垦区一直不畅,特别是一些大垦区,除了新疆的棉花国家按计划经济的办法一直统着,别的都有问题。主要是“纵向割断,横向分散,各自为战,一片混乱”,农垦的流通特别是大垦区农产品的出售、农用生产资料的供应都有这个问题。不管是买还是卖,这个体制都会造成利益流失。如果成批买,象新疆、黑龙江大垦区买一批机械,都是上百台,优惠很多;反之一家一户买,什么优惠也没有。卖也是。如果象绥滨农场的办法,粮油公司为农户提供农产品的产后服务,产品是农户的,交给公司,公司提供服务,集中成批地往外卖,可以卖好价。但粮油公司不能独享利润,这既是服务,也是商业道德问题。流通一定要统起来,不能放任自流。怎么统起来呢?一定要有服务意识,再就是搞好市场建设,通过市场提供服务。

改革和管理的关系也要处理好。改革和管理是密不可分的,但又不能相互代替。密不可分一是指管理的强化有待于改革的深化,只有通过深化改革才能强化管理;二是指只有通过加强管理才能巩固改革成果。改革往往都是出台一项措施,然后按照它去执行,有时间性。但管理是经常的。管理本身有它自身的一套规律。管理的好坏关键在领导,企业有一套好的领导班子,善于决策、精于管理,肯定能做好。因为有了好的班子,就会有好的思路,好的机制,好的队伍,好的产品,企业就一定会搞好。所以说管理主要在领导班子,领导班子就是企业的灵魂。各垦区,特别是有直属企业的垦区,要抓管理。垦区只要有直属企业,不管如何改,都有三项权利,一是选择经营者,一是重大决策,一是资产收益。要积极行使这三项权利。经营者要按照企业家的条件去选择,而且要有一套办法,上海农垦罗大明同志的做法,既有竞争,又有群众路线,竞争机制和群众监督机制相结合,运转几年了,比较成熟,值得借鉴。

总的希望在改革问题上,要按照十四届五中全会上“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建议》的要求,增强改革意识,加快改革步伐。改革快与慢、对与错、成与败就在于垦区的领导,在座的对农垦的前途承担着重大的责任,在农垦事业的发展史上会留下足迹。一定要从改革入手推动工作,领导不但要把自己的主要精力用于抓改革,而且要有一个班子专门研究改革,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提出思路。

标签:;  ;  ;  ;  ;  

刘贵副部长在全国农业复垦经济体制改革会议上的讲话_经济体制改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