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诗意的初中语文课堂论文_梁军

追寻诗意的初中语文课堂论文_梁军

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

论文摘要:

追寻诗意的语文课堂是新课改的理念之一,作为一名一线教师,应该积极践行新课改精神,运用一切机会锤炼自己的语言。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不会失去诗意,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不会失去灵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追寻诗意的语文课堂,让我们的学生成为有诗意的人,成为有才情的人。

关键词:

初中语文、诗意课堂

德国诗人荷尔德林说:“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诗意的生活,那是一个于琐碎烦杂的生活中创造出的充满诗意的绿色情境,一个放飞心灵的自由空间。置身于教育中的师生都应该是诗意的生活者、诗化的实践者、教学的感悟者。创设诗意的语文课堂,更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理想。语文教学面对的是有血有肉的人,凭借的是有情有趣的文本,构建的是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倘若语文教师缺乏有创意的讲授,让原本生动活泼的课堂变得死气沉沉,那么,他的语文教学就是最大的失败。因此,语文教学需要诗意的滋润,如何让潺潺诗意的清泉流进语文的课堂,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诗情画意呢?

一、积极挖掘文本诗意。

语文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是在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完成的,是在引导和学生自主学习中进行的。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诗意,让学生汲取丰富营养。因为,我们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文质兼美、情真意切,篇篇作品抒写着作者的情怀:它用最美的语言对世间最美状态与情景做描绘,这就是诗境;它选择最美的文字来表达内容,这就是诗句;它用最真挚的语言描写着作者的内心世界,这就是诗意。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总是积极挖掘文本中的诗意滋润学生的心灵。(2)做一名诗意的教师。要想追寻语文课堂的诗意,我们语文教师就应该怀有诗意,诗意需要真情,诗意需要智慧,一名照本宣科的教师与诗意是没有缘分的,一名情感冷漠的教师与诗意是没有缘分的,我们教师的诗意来自于语言功底的修炼,来自于文化底蕴的厚积,因此,在学习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时,我总是积极锤炼语言,用激情感染学生,用诗一般的语言吸引学生,使学生徜徉于语文课堂的诗意之中。

  二、创造学习诗境的氛围

语文的课堂不应该是一块黑板、一本教科书独打天下,要构建班级健康的“文化生态圈”,张贴一两副对联,放置三四本名著,营造书香气氛,让学生在浓浓的书卷气中品位古代经典、演绎现代文明,让学生为“多情自古伤离别”而伤感,为“十年生死两茫茫”而叹息,也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而感慨。同时课堂教学上,教师要通过播放音像、语言描绘、媒体再现等多种手段,创设情景,让学生不自觉地融入其中,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与作者的心灵一起律动,或为之雀跃,或为之感慨,或为之哀伤。语文教师首先要被作品感染,用心与作者交流,理解作品本身的意蕴,进而用“激情”点燃“激情”,“智慧”唤醒“智慧”,用自己的人格熏染学生,让学生物我同一,神思畅达,产生移情效应。课堂是师生情感的互动,富有文学情调的教师行为会激起学生有文学情调的回应,语文课就有了趣昧,语文课就会成为学生生活中鲜活的一部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设计充满诗情的课堂语言

在语文教学中,课堂必须做到师生情感的互动。整堂课应该是一首隽永美妙的诗,一篇精粹的散文;教师优美动人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的描述,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感染和教育,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把学生领进瑰丽的知识殿堂,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铸造美好的心灵。因此,语文课堂要充满诗情,洋溢诗意,充满诗趣,达到诗境,语文教师要学做一名诗人,要让我们的教学语言诗化,要让我们的感情诗化,用自己的真情感染学生,让学生从心底受到触动、震撼。教师诗意的引导,使学生更好地走进作者、走进课文,与文中景、物、人沟通,达到心灵的沟通和情感的交融。

四、放飞学生诗意的想象

语文教学应摒弃那种“一讲到底”的陈旧教法。教学中要强调诵读,既而“美读”。要通过范读、引读、赏读、吟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让诗意在读中放飞,让情感在读中流露。教师不要用自己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让学生无所适从,要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独特的语感。给学生在课堂上说话的权利,使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呼吸;要让学生在感知课文的基础上有所体验,有所领悟,有所表达。

语文课堂的教学应凭借诗情的激发,让学生享受诗一般审美创造的心灵感应。语文课堂的生命活动,应凭借诗意的追寻,让学生焕发诗一般的创造智慧和优美意境。课堂上,教师应蹲下来与学生交流,应走下讲台与学生探讨,用学生的眼睛观察,就会获得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就会微笑面对学生稚嫩智慧的闪光。课堂上应更多地充满商量与切磋、补充与讨论、赏识与肯定、尊重与信任、平等与合作。要爱护好学生的“文学梦”“作家梦”,让他们带着梦想学习和成长。

五、启迪悟性见诗韵

感悟是由文字的所指到能指的升华,是表层意义到深层内涵的认识深化,是读者在已有的知识系统、情感体验、智力水平基础上的对作品的感受和领悟,扩展和想象,提高与创新。可以说感悟是阅读的灵魂。在教学中巧用这一方法,就会让学生的思维突破常规,跳出一般的阅读思维方式。鉴赏李煜的《相见欢》时,我告诉学生,梧桐是古典诗词中常见的表现愁情的意象。如:“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晏殊《踏莎行》)讲到“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时,我将贺铸的《青玉案》、李清照的《武陵春》及李煜的另外一首《虞美人》放在一起比较阅读品味,从中悟出诗词内涵与艺术,进而由情生情,由情悟雕,上升到对人性、对人生的思考及对理想信念、生命价值的感悟。

在循序渐进的学习中,学生的视野不再局限于课本了,他们开始关注自然,关注生活,认识到“夕阳芳草寻常物,解用都是绝妙词”,认识到“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从一花一草中捕捉到自然的精彩,从绚丽多彩的世界中留意到生活的繁丰和生命的富足。

让我们努力构建充满诗情的语文课堂,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加丰满、更加宜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情感和美的清泉,就不能有学生的全面发展。”让我们一起营造诗意的语文课堂,用我们的激情唤醒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吧。

参考文献:

[1]谢永龙.《关注发展需要 珍视独特感受 创造诗意课堂》设计例谈[J].语文教学通讯,2005(13).

[2]谢志红,郑跃飞.让我们诗意地栖居课堂[J].江苏教育报,2012(05).

编辑 王团兰

论文作者:梁军

论文发表刊物:《语言文字学》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1

标签:;  ;  ;  ;  ;  ;  ;  ;  

追寻诗意的初中语文课堂论文_梁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