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世后审计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入世后论文,应对措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入世后审计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
——财政经济环境的变化要求调整审计工作格局。入世后,财税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深化,公共财政框架逐步建立起来。政府财政支出的结构将得到调整,公共事业如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体系、教育和科技等方面的建设将是财政支出的重点。政府还将进一步改革税制,完善税收体系,加强税收征管,增强财政实力。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步伐加快,国有企业改组、改制、改造不断推进,公司治理逐渐规范和完善。国家审计将不再是企业监管机制中的主要力量,监督公共财政、检查公共账目是国家审计机关最基本的职责。审计机关的工作格局面临“结构调整”,工作重心将转移到财政审计上来,财政审计将成为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法治环境的变化呼唤新的审计类型出现。入世后我国的法律机制在引导利益行为、调节利益矛盾方面将发挥主导作用,立法、执法水平会有新的提高,有效约束政府行为、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制度安排也将日益完善。可以预见,经过一定时间的努力,市场经济秩序将趋于规范,财经领域的违法违纪现象将得到有效遏制。国家审计如果只是注重真实性、合法性目标,偏重于通过常规的财务审计查处问题,将难以满足政府宏观管理的需要。在市场经济体系日趋完善、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行为基本规范、绩效审计的实践依据不断充实的情况下,审计机关应当把绩效审计及时提上日程。
——技术环境的变化挑战传统的审计方法。当今社会,信息化已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网络将延伸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入世后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尤其值得关注的是,经济活动更活跃,交易领域更广阔,交易形式多样化,业务更显“无形化”;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快速普及,会计数据、经济业务信息的记录介质、存取方式、处理程序都发生改变;电算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与手工会计系统大相径庭。这对传统的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提出了挑战,改进审计技术方法和手段,实行“科技强审”,已迫在眉睫。
——政治环境的变化要求审计为社会主义民主服务。入世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步伐也将加快。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进一步完善,人大拥有属于自己的有效监督手段的要求将更加明确。政府机构自身管理水平提高,内部监督机制逐步健全,将使现行体制中国家审计事权范围缩小成为可能,也为审计独立于国家行政职能之外提供了可能性。政府行政管理的透明度增强,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知情权,还必然要求审计机关实行政务公开,通过大众传媒等渠道经常向社会公众披露审计结果。
——人力资源环境的变化挑战审计机关的人力资源战略。审计环境变化对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结构、团队素质和个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目前审计机关人力资源状况与这些要求之间还有相当距离,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重要性将日益凸现,任务愈发艰巨。入世后,一方面国家审计对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更加旺盛,另一方面,更为严峻的形势是在开放经济条件下,人才流动的范围扩大、频率加快,国内外企业、社会审计组织将凭借其优势品牌,依靠灵活的用人机制、富有吸引力的报酬体系,与审计机关争夺人才。
当前审计机关应着手研究的应对措施
首先要以有效应用为目标,推动WTO知识的学习向纵深发展。审计干部学习WTO知识不能仅仅停留在掌握基本原则、基本常识上,要致力于培养适应开放经济环境的新思维,强化依法审计意识,树立公开、公正、透明的执法观念。学习中,应针对不同审计业务的需要,认真研究WTO规则相关领域的具体条款,及时掌握我国对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清理、修订情况,分析制度变化给政府行政行为、相关行业经营活动带来的影响及其与审计的关系。
第二,针对审计环境、对象的变化,合理配置审计资源。预算执行审计是国家审计的永恒主题,要继续牢牢把握,并随着财税体制改革的推进,不断规范、深化、提高。人世后,金融业进一步开放,强化金融审计应当成为加强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入世还将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利用外资的范围、规模、形式会有新的变化,如何加强和改进外资运用审计,也需要审计机关认真研究。社会保障体系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世后其特殊重要性将更加突出,审计机关应当把对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提高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此外,当前一些社会审计组织受到利益驱动,背离职业道德和独立审计准则,审计质量不高,有的甚至协助客户弄虚作假,损害了行业形象,削弱了职业权威和竞争能力。人世后会计审计服务业竞争更加激烈,审计机关应加强对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的检查监督,促进其依法执业,增强竞争力。
第三,查处违法违纪问题与综合运用审计成果并重,积极探索绩效审计之路。严肃查处财经领域的违法违纪问题,规范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的行为,仍应作为一个时期内审计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在此基础上,审计机关还应拓宽视野,更多地关注经济运行和政府管理的宏观层面,善于从大量分散、零碎、表面上彼此孤立的微观审计成果中,发现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据此提出加强管理、完善宏观经济政策的对策建议。尤其在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布局、改革投融资管理体制、建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治理机制、进一步理顺中央和地方的责权利关系等方面,应该有审计部门的声音。在条件成熟时,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经济体,侧重审查经济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探索在中国实行绩效审计的道路。
第四,继续大力推动计算机审计技术的推广应用。目前审计机关运用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有相当部分是“绕过”计算机的,潜在着审计风险。必须着眼于未来发展和防范审计风险,探索新的计算机审计模式,组织力量研究对测评会计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远程审计、对会计信息系统实施实时监控等问题。
最后,改善人力资源结构,吸纳和培养高层次的宏观经济研究人才。审计机关必须制定面向未来的人力资源战略,营造优秀人才愿意来、进得来、留得住的有效机制和良好氛围,优化人力资源结构。仅仅精通财会知识,眼光局限于账本,不具备宏观经济知识和宽阔视野的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政策评估等新的审计领域中将难以胜任。
标签:审计质量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审计职业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 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