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龙凤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510280)
【摘要】 目的:探讨全科护士网格化管理在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是否实施网格化管理,将社区慢性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400例慢性病患者)和观察组(实施网格化管理,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400例慢性病患者),对两组疾病知晓率、遵医嘱服药率、疾病控制率,以及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晓率、遵医嘱服药率、疾病控制率均明显升高,而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也明显提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全科护士应用网格化管理能够提高社区慢性病的防治水平。
【关键词】社区慢性病 网格化管理 全科 护士
【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4-0091-02
社区卫生服务区实施网格化布局管理、网格化收支管理,实现了药品的统一采购、配送,诊疗和护理过程应用信息化技术,建立新型社区卫生服务模式,很大程度上规范了社区慢性病的管理,为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1]。所以,建立高质量社区服务团队的关键是培训高水平的社区全科护士,能够适应社区卫生服务需求,正确定位,掌握工作技巧,根据社区护理特点,从事相关护理工作。本研究中,社区慢性病患者给予网格化管理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根据是否实施网格化管理,将社区慢性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管理,2011年9月至2012年9月400例慢性病患者)和观察组(实施网格化管理,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400例慢性病患者)。40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50例、女性患者150例,年龄20.0~85.0岁,平均年龄(45.0±6.0)岁,其中150例糖尿病、130例高血压、120例高脂血症,以及100例其他慢性病患者;40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40例、女性患者160例,年龄22.0~84.0岁,平均年龄(46.0±5.5)岁,其中150例糖尿病、120例高血压、130例高脂血症,以及100例其他慢性病患者。两组性别、年龄、疾病类型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管理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根据医嘱给予相应的护理操作,发现异常情况后,报告医师给予相应处理;观察组给予网格化管理:(1)慢性病社区网格化管理定义:根据网格化电子地图理念,将社区划分工作网格,利用地理空间数据、房屋地址数据、健康数据,将社区居民信息注入具体工作网格和管理网格,实施定量、定性、定位服务。同时,随访各种网格化信息管理数据,并且进行无纸化的绩效考核。
1.3观察指标:对两组疾病知晓率、遵医嘱服药率、疾病控制率,以及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进行观察和比较。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疾病知晓率、遵医嘱服药率、疾病控制率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晓率、遵医嘱服药率、疾病控制率均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疾病知晓率、遵医嘱服药率、疾病控制率比较[例(%)]
3.讨论
社区慢性病网格化管理通过网格化电子地图形式,将社区划分工作网格,将慢性病管理对象信息录入相应网格,实现了社区全区域、全人群的定量、定性、定位覆盖和管理[2]。网格化管理可以形象地看到整个社区的人数、户数,实时看到健康档案、各类社区慢性疾病,有利于社区慢性病的随访。通过网格化管理,可以对社区慢性病检出、随访、诊疗、健康体检、转诊等过程,实施全过程管理[3]。通过整合现有多个信息系统,实现社区慢性病的资源共享,规范了社区慢性病的管理流程,提高了社区慢性病的管理水平和护士工作效率。
本研究中,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知晓率、遵医嘱服药率、疾病控制率均明显升高,而血压、血糖、血脂达标率也明显提高,结果表明社区慢性病的网格化管理后,能够提高社区居民对慢性疾病的认知度,能够严格遵照医嘱服药,有效控制社区慢性病患者的疾病症状和体征,提高社区慢性病治疗的达标率。社区慢性病网格化管理实现了全社区的覆盖和管理,动态管理慢性病诊疗的全过程,通过资源共享方式,实现了远程监督和管理。
社区全科护士在社区家庭健康访视过程中,具备良好的社交技巧,以诚恳态度获得患者及其家属的信任,通过通俗易懂语言讲述疾病相关知识,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度和治疗依从性。社区全科护士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技术与知识的灵活运用,解除患者的痛苦,将护理场所由医院延伸至社区,服务对象也有患者扩展至高危人群、健康人群。社区全科护士是在非医疗机构为服务对象提供医疗护理服务。所以,社区全科护士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护理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交沟通能力,疾病的预见性及法律自我保护意识。
总而言之,借助社区慢性病网格化管理,规范了社区全科护士的工作流程,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实现了从纸质规章制度到计算机控制模式的转变,打造了综合性应用平台,实现了管理、人力资源的有效整合,提高了信息利用度,提高了社区慢性病管理的防治水平,提高了社区居民对社区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4]。
参考文献
[1]潘雪凤,刘宇婷.社区卫生服务中全科团队的构建[J].中国全科医学,2009,12(7):1240-1242.
[2]丁宏健,蒋天武,蒋蓓,等.网格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社区慢病防治中的应用[J].浙江预防医学,2010,22(8):84-85.
[3]王建辉,张选,禹震.网格化管理信息化支撑建立城市社区慢性病管理新模式-北京市东城区数字化慢性病管理模式探索[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23(2):23-24.
[4]吴亚君,王亚红,宋亚琴,等.社区团队式服务模式中社区护士角色功能的质性研究[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6):382-286.
论文作者:邓敏玲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5
标签:网格论文; 社区论文; 慢性病论文; 医嘱论文; 疾病论文; 患者论文; 全科论文; 《医药前沿》2013年12月第3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