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输电线路分布存在覆盖范围广、地理环境复杂、气象条件多样等特点,为工程施工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也为工程质量控制带来了挑战。本文重点探讨了架空输电线路在施工管理中的常见质量问题,并分析了原因,提出了质量预控措施,旨在提升施工管理效率,改善施工质量,保证输电线路的安全稳定运行。
关键词:输电线路;?质量控制;?施工
1 前言
在能源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的大环境下,电能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供给形式,无论从生产、运输到实际运用,还是技术、设备以及人员配置方面都得到了应有的重视。输电线路是供配电的通道,施工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电能质量和用电安全,在输配电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电力工程施工建设中,加强输电线路的施工质量控制,保证线路运行安全是从业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
2 原材料检验
原材料是工程施工的基本物质条件,原材料质量不符合要求,工程质量就不可能达到标准。原材料进场后,首先查看厂家对其性能、标准、技术参数的描述是否与设计文件或规范要求的相符;其次进行封样送检、进场检验、抽样检测等质量控制活动。该阶段主要问题与预控措施:(1)砂、石、水泥、钢筋等批次检验不足,需严格按批次检查,如水泥200t、钢筋60t一个检验批次;(2)未能严格执行封样送检或专人送检以及实验室收样把关不严。建设单位应同监理单位对送检工作实施有效监督,同时严格检查实验室资质以及检验证明的有效性。
3 基础工程
3.1 混凝土
混凝土常出现的问题包括:(1)鼓肚形成原因:模板支撑不牢或围楞强度不够、设置不足。预控措施:支好的模板每隔1m应做好较为牢固的支撑,在浇筑混凝土时应随时检查,防止模板移动。(2)蜂窝形成原因:模板接缝处漏浆,振捣不充分。预控措施:事前检查模板连接情况,浇筑过程中,应正确振捣,特别注意立柱和底板相连接处内、外角侧的捣固。(3)立柱端部气孔形成原因:排除水泡不力。预控措施:在混凝土制备过程中严格控制水灰比、配合比和坍落度,浇筑时捣固要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宜超过200mm。
3.2 尺寸控制
尺寸控制常出现的问题包括:(1)基础顶面高差超差形成原因:未按照相关规范施工。预控措施:浇筑过程用水准仪观察并按要求调整。(2)基础下沉形成原因:施工措施不完善,基底未处理。预控措施:基础回填应按300mm分层夯实,确保回填土的密实性。
3.3 保护帽
保护帽常出现的问题包括:(1)地脚螺栓外露的形成原因:未按照相关规范施工。预控措施:确保保护帽强度等级不低于C15,保护帽尺寸应保证塔脚板和地脚螺栓保护不小于30mm。(2)基面积水形成原因:未能根据地形修建排水沟。预控措施:应根据现场实际地形确定排水沟走向和长度要求,排水沟断面应满足设计要求。
4 杆塔工程
输电线路的杆塔在输电线路工程中主要起到支持导线、避雷线,使其对地及线间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杆塔一般分为钢筋混凝土电杆、钢管杆(塔)和角钢塔。其中,角钢塔应用范围最广,现以角钢塔为例,从横担、螺栓、垫片、金具几个方面分析常见质量问题,并提出质量预控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1 横担及铁件
镀锌不均、色差大、锌皮剥落形成原因:厂家镀锌控制不当,运输、吊装、钢丝绳绑扎时未进行成品保护。预控措施:加强塔材进场时镀锌质量检查验收;施工运输中加强保护,采取衬垫物。
4.2 螺栓
螺栓常出现的问题包括:(1)螺栓出扣长短不一的原因:组装时未按图纸要求实施。预控措施:严格按图施工,加强监督检查。(2)防盗螺栓使用不当的原因:未按照相关规范准确定位防盗螺栓安装基准线。预控措施:严格按规定施工,加强监督检查。(3)防松圈起不到防松作用的原因:未用扳手紧固。预控措施:严格按规定施工,加强监督检查。
5 架线工程
架线工程是将架空线用连接金具及绝缘子串架设在已组立的杆塔上的安装工序,它的任务是将导线及避雷线,按设计的架线应力(弧垂)架设于组立的杆塔上。现从导线、地线、金具和耐张管4个方面分析常见质量问题,并提出质量预控措施。(1)导线损伤形成原因:放线过程有硬物磨伤,附件安装时受伤。预控措施:做好衬垫保护、改进施工方法。(2)地线锌层磨损形成原因:展放过程中硬物磨伤或线轴缠绕松。预控措施:做好衬垫保护、控制尾张力。(3)金具螺栓未紧固到位形成原因:工作责任心差。预控措施:加强监督检查,加强三级质量监督检查,严格奖惩。(4)耐张管角度不正,压接管弯曲形成原因:压接时操作不正确。预控措施:压接时注意角度和扶正后实施压接。
6 接地工程
为防止输电线路遭受雷电袭击(直击、感应或线路引入),接地工程通过接地装置连接避雷线与大地,使雷电流顺利导入大地,降低雷击时杆塔电位。接地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发生在接地体、引下线及接地回填区域。本文针对质量问题并提出质量预控措施。
6.1 接地体
接地体常出现的问题包括:(1)搭接长度不足,焊缝不饱满的原因:焊接人员无证操作或经验不足预控措施:人员须持证上岗,监理旁站进行过程控制。(2)降阻剂包裹不当,造成不起作用的原因:使用方法错误或未严格按规范施工。预控措施:施工前技术交底明确,严格按规范或使用说明施工。(3)接地体埋深不够、放射长度不足的原因:未严格按设计说明施工,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预控措施:严格按照设计深度和长度进行敷设,监理旁站进行过程控制。
6.2 引下线常见问题及其形成原因
引下线常见问题包括:(1)镀锌损伤、生锈形成原因:制弯时用锤砸,或用氧气或电焊烤。预控措施: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有关接地引下线制作的要求,使用专用工具进行操作。(2)接地孔位置选取不当形成原因:施工人员经验不足,不合理选取接地孔位置。预控措施:根据现场情况修改不合理的接地孔,必要时和塔架厂重新确定图纸。(3)接地沟上、下边坡处易遭雨水冲刷,造成接地线外露形成原因:未进行混凝土外部砌筑或未在上游方向采取挡水措施。预控措施:应按设计要求,回填后在周边进行砌筑,做好有效的排水和防水。
7 优化施工人员配置
再先进的工艺和技术,也是靠人来掌控的,再优良的设备,也是通过技术人员来操作的,因此,施工人员的配置是否科学、合理以及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的高低是输电线路质量控制的核心。严格施工人员的录用与资质审核,特别是技术性较强的岗位,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来担任,做到持证上岗。通过业务培训提高施工人员的文化素养和技术能力,并将业务考核和施工质量纳入工作人员量化考核的重要内容,采取奖惩分明的管理策略,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形成人人重视、终身学习、时刻为自己的后续提升而努力的良好企业氛围,促进施工人员队伍建设,使施工人员配置最优化,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8 结语
输电线路建设的质量管理因施工范围、环境等特点存在困难,但是,如果掌握施工准备阶段,基础工程、杆塔工程、架线工程和接地工程阶段的质量控制要点,就能有效保证输电线路施工质量,从而确保输电线路在运营期安全稳定的运行。
参考文献:
[1]蒋红亮,刘勇.浅析电力施工中输变电线路的施工质量控制[J].电工技术:理论与实践,2015(12):267.
[2]史显河.电力施工中110kV输电线路质量的控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8):34-36.
论文作者:林晓锐
论文发表刊物:《云南电业》2019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13
标签:措施论文; 原因论文; 线路论文; 螺栓论文; 杆塔论文; 工程论文; 质量控制论文; 《云南电业》2019年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