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皎琼
枣庄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枣庄市 277100
摘要:城市建设与国家发展息息相关。城市的发展与环境的保护一直是一个难题。环境保护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追求,如何在城市建设中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着重对现代城市建设发展中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关键词:现代城市,发展,生态建筑学
1 现代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生态建筑学的问题
1.1 土地资源浪费严重(图1)
首先,城市发展中土地保护水平较低,特别是在产业布局和调整层面没有比较好的方法体系。其次,在城市房地产开发中,相关各方对土地价值认识不足,土地供给过多,不仅迫使城市不断扩张,而且使城市的搬迁和再搬迁变得困难。这就导致了土地资源的浪费严重。既制约了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影响了原有城市居民的生活。总的来说,土地资源的严重浪费不利于城市建设的发展。
(图1)
1.2对现代城市建设发展认识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使得城市和农村地区的面貌日新月异。但是在中国这些城市的快速建设的过程中,有一个隐藏的危机,即生态环境的平衡,现在已经达到了临界点,不能被忽略。现在人们不能充分认识现代城市建设的发展,往往人们只追求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而忽略了在发展中如何保持生态环境的平衡。
1.3水资源污染严重
从生态建筑学的角度来看,一些城市在发展建设过程中没有很好地利用清洁资源。此外,在污染物的处理方面,没有遵守标准标准,水资源的污染不断增加,造成社会损失和环境损失等,同时,现在人们在这些方面采取的措施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由于各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建筑一直在增加,特别是乡镇企业遍布全国。大量的污水未经处理排入河流,造成许多水源严重污染。因此,水污染的严重污染也是制约城市建设发展的一大因素。
1.4高层建筑林立与道路交通的矛盾日益突出。
在我国,由于经济的高速发展,导致城市道路的改建更不上经济的发展速度。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特别是在市中心,车辆数量不断增加。由于交通流量频繁,交通变得越来越拥挤,车辆从一端连接到另一端。然而,道路的容量是有限的,而增加道路的外圈线和扩大部分主要道路是远不能适应建设和发展的速度。
2研究生态建筑学的好处
2.1为人类带来合乎生理需要的生存环境
生态建筑学是历史的必然。它的使命是改善人类的生活环境,和它的目标是创造自然、经济和社会综合效益。生态建筑学最大的好处就是将现代建筑与保护生态环境合理的结合在一起。使人们拥有社会生活的共同理想。社会生活的共同理想是世界生态建筑发展的社会和道德基础。这是把当前利益与全人类的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公平合理地与他人共享有限的资源。这也是生态建筑学发展的意义所在。
2.2有利于减少消耗,使消耗降到最低
利用合理的使用方式,使资源能充分发挥效益,使资源消耗降到最低。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不足。从资源所有权的角度看,我国虽然资源总量较大,但人均资源相对较差,资源短缺的状况将长期存在。所以,研究生态建筑学也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道路。
3生态建筑设计原则
3.1必须最大限度的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影响
生态建设工作必须最大限度地考虑到实际情况的影响。例如,在工业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我们必须继续加强对工业的快速调整,重新进行工业布局,继续稳步应对全局。
3.2不同的项目运作,必须协调性的开展
在生态建筑学的运作过程中,必须协调开展不同的项目运作,加强短期和长期目标的科学设定。这种运营的优势在于能够保证城市发展空间的有效扩张,并通过解决之前的问题不断取得更好的效果。
3.3处理好人、建筑和自然三者之间的关系
应对为人们创造一个很好的居住环境创造让人们有一个舒适的空间;同时,我们应该保护大环境——自然环境。前者主要指对自然资源的少费多用,包括节约土地,在能源和材料的选择上,贯彻减少使用、重复使用、循环使用以及用可再生资源替代不可生资源等原则。后者主要是减少排放和妥善处理有害废弃物 以及减少光污染、声污染等等。对小环境的保护则体现在从建筑物的建造、使用,直至寿命终结后的全过程。
3.4关注并尊重自然规律
我们决不能以牺牲本地区环境质量和今后发展所需的生态资源为代价,以“取长补短”的方式谋求本地区的利益和发展。现代意义上的生态建筑,是指在当地自然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和建筑技术的原理,运用现代科学的方法,合理安排和组织建筑与其他相关因素之间的关系。是指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
4解决城市生态平衡的方法
4.1完善城市规划设计与环境保护立法,加强监督力度
这必须由领导和群众达成一致。共同理解,才能使美丽的城市规划理想成为现实。现在因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规划设计滞后于建设,出现了一些地方。采用规划前占用土地、规划前开发甚至不规划的现象。其结果是,经济效益破坏了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应予以加强。要纠正,确保城市建设朝着规划目标迈进。同时,各级政府要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坚决杜绝漏洞。持续污染环境。
4.2 树立生态平衡思想
如果我们继续遵循旧的模式开展工作很容易导致今后的工作难以进行。未来还有许多挑战。在生态平衡上要更加努力地确立恒的思想。利用生态建筑理论指导着城镇和开发区的规划建设。努力做到这一点地方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直接利益服从长远利益,争取努力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4.3 加强资源协调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主体功能约束有效、基本公共服务均等、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合理配置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利用生态建筑学原理,为将来的发展巩固,不断提供较多的帮助。长时间按照生态平衡思想来工作后,可以促使将来的工作进行,不断的取得更好的发展成就。
结束语:建筑领域不可避免地要求人与自然共存,从而出现了具有各种生态元素和含义的建筑。可以说,生态建筑的发展是理论上和技术上的。建筑设计在技术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总之,必须从生态建筑学的角度来看待。制定全面的架构和环境规划和设计,以实现整体方法共生生态平衡环境的序列、循环与协调。
参考文献:
[1]刘云胜.高技术生态建筑发展历程ISBN:9787112102686.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11,09.
[2]王玲玲.发展低碳生态建筑,营造美好生活[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1,(13).
[3] 肖跃林,肖立 . 阐述生态建筑学中传统风水理论的理性表达 [J]. 居舍,2018(25):136.
[4] 李倩倩 . 生态建筑学在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应用探究 [J]. 住宅与房地产,2018(16):104.
论文作者:郭皎琼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8
标签:生态论文; 建筑学论文; 城市论文; 城市建设论文; 建筑论文; 资源论文; 环境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