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师心理,快乐生命之歌论文_杨嘉华

健康教师心理,快乐生命之歌论文_杨嘉华

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 264100

教师的工作是一个与孩子打交道的工作,教育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必须注意施教者与被施教者的心理互动。单纯的或者一厢情愿地在自我的小圈子里想当然地进行施教,一定是没有结果或者没有效率的。《现代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阐释了施教的心理准备、心理预期、心理放松及发泄的特征及过程,针对性地解决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心理问题。

首先是作为教师要正视自己的心理,时常省察自己的心理状态。整天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面对他们层出不穷的问题,即使是一个有着优良的自我调控能力的人,时间久了也一定会有着急、焦灼甚至恼怒的情绪。只不过有时候,我们身处一个共同的环境之中,有着共同的心理趋向,老师们的同感会让我们觉得这种心理很正常罢了。这样的情绪久了,会在教学过程中形成自己不良的教学模式,从而影响教育教学水平的发挥。所以,要随时注意自己的心理趋向,适时地调整自己,科学地正视自身的心理健康,从而使自己达到最好的执教状态,得到更多的收获。

其次是从专业发展的角度出发,一个教师拥有健康的心理和人格,就可以从良善、积极的心理出发,设计出更适合自己执教、学生接受的最优方案。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无论是对课程的设计还是对学生的教育管理,一个心理正常的与相反的人结果一定是截然不同的。一个人的心理不健康的话,他的教育教学一定不可能有精彩和优异的表现,他一定走不远的。比如教师的言谈风度以及待人接物,都会使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该从自身心理健康的角度,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从而获得学生最美的肯定。

再次,审视一下我们目前学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层出不穷的新现象、新问题面前学生不良心理的成因既包括学校因素,如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也包括家庭、社会因素,如家庭的生活环境、抚养环境,社会风气等。可能我们无力摆脱社会风气的困扰,我们惟一能做的是改善自身。如尽量创设健康的教育环境,可以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与学生家长沟通思想,相互配合,根本的出发点就是要全面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总之,教学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首先,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人格魅力。良好的性格、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才能以及高尚的道德品质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熏陶与教化作用,真正作到为人师表。

论文作者:杨嘉华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3月总第29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3

标签:;  ;  ;  ;  ;  ;  ;  ;  

健康教师心理,快乐生命之歌论文_杨嘉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