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国家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其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也在进行持续的革新与完善。在现阶段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何防止裂缝的出现是施工建造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关系到建筑物使用安全性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建筑施工;
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概述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施工是整个工程施工的基础部分,整个建筑的混凝土结构大小不一,形状不一;通过这些不同的梁板组合最终建造成为一个能够有效使用的建筑;但是这些混凝土结构中,有一些混凝土的结构比较大,超过了一定大小的范围的混泥土施工,如果不加以控制就会导致出现施工的质量问题;所以就把横截面的最小的尺寸都大于一米的混凝土结构,还有一次浇筑的混凝土体积就大于 1000 立方米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就必须要对温度,还有施工工艺,以及质量检验的过程中,都加以控制,才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能够发挥有效作用。
二、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问题分析
2.1 内外温差过大易产生温差裂缝
在大体积的混凝土结构建筑中,由于浇筑具有一次性及整体性特点,因此浇筑后水泥与水产生化合作用,引起混凝土内部水化热凝聚,由于浇筑体积较大,内部水化热不易散发,但外部水化热散热速度较快,内外部散热速率的差异造成内部温度持续升高,与外部形成温差。当温差较大时,混凝土内部的压应力也随之增强,外部则表现为抗拉应力增强,当外部的抗拉应力强于建筑结构的抗拉上限时,混凝土建筑结构的表面即会产生裂缝。另外,在降温阶段混凝土开始硬化收缩,此时其内部出现胶质体的胶凝及拌合水蒸发等现象,增强了混凝土的收缩力度,在该情况下也会产生拉应力,造成裂缝的出现。
2.2 降温与干燥收缩易产生收缩裂缝
混凝土的形成过程需要经历散热与硬化,过程中混凝土可能出现收缩。散热阶段:混凝土内部温度上升至最大值后会出现水泥水化现象,该过程将消耗大量水分,使得混凝土出现温度下降现象,同时凝胶孔液面降至弯月型,此时混凝土的体积相应缩小,产生降温收缩;干燥收缩: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主要采取泵送方式,带来较多的游离水分,当混凝土进入硬化阶段时,游离水分蒸发,造成水分补充不足,从而形成干燥收缩。两种收缩方式叠加,产生拉应力,使得原本处在约束状态下的混凝土结构建筑产生不规则裂缝。在裂缝出现的初期,拉应力多集中于一点,后期随着力度不断增强,裂缝也随之变长、变宽。
2.3 混凝土性能较低易造成安定性裂缝
安定性裂缝是指由混凝土性能不够造成的建筑裂缝,主要表现为龟裂,与所选用的混凝土强度有关。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所使用的材料主要包括煤灰、石子、砂子及水泥,煤灰的使用可以帮助节省水泥用量,同时减少水化合时的热量释放;砂石同样可用于节约水泥用量,另外还可降低混凝土形变的发生率,煤灰与砂石能够提升混凝土性能,提高混凝土强度,由此可知混凝土的性能强弱与相关材料的使用情况相关,当煤灰、砂石使用量较大时,水泥用量相应减少,易造成混凝土发生水化热与收缩变形,另外,水泥的型号也是影响水化热及水泥用量的重要因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分析
3.1 施工准备
在施工准备阶段,不仅要准备好建筑施工的设备、材料和人员,还要做好材料运输车辆的路径设计。其次,要做好水泥、骨料和水的配比设计,在进行混凝土配比实验时,不仅要在实验室进行系统实验,还需要在工程施工现场开展现场实验,以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最后,要做好水泥、骨料的材料准备工作,对于进场材料要进行严格检查,保证水泥的质量符合施工要求,不存在结块现象。骨料则应该尽量选择表面没有包裹层、级配良好、膨胀系数较低的优质骨料,在施工前需要对骨料进行检查,避免骨料中存在杂物和石块。在选择用水时,应该选择洁净、无污染的清洁水源,以提高施工质量。如果需要添加外加剂,则应该做好实验设计,外加剂配置计量必须准确无误。
3.2 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技术
当前,对于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一般使用的方法是分层浇筑和推移式浇筑。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施工规定进行施工,不能随意的留下施工缝。另外,在施工中,工作人员要根据建筑需要对混凝土的厚度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同时,在利用机械泵等仪器输送混凝土时,工作人员要把混凝土的厚度控制在600 mm 之内。施工人员不管使用的是哪种混凝土浇筑方法,都要对浇筑的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施工人员必须确定在混凝土凝结前完成全部的浇筑工作。在对混凝土进行浇筑前,要对混凝土凝结时所需要的时间进行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同时要具有操作先进仪器的能力和丰富的施工经验。如果对混凝土初步凝结的时间没有很好的把握,或者由于其他的外界因素使混凝土各个层面间的浇筑时间间隔很长,就会产生施工缝。这时,施工技术人员要对施工缝进行合理的处置。当前很多的建筑施工现场使用的混凝土浇筑设备比较落后,施工人员技术水平较低,从而影响了混凝土浇筑的质量,特别是在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浇筑时,与它所需要的浇筑条件不相符合时,我们可以利用推移式的混凝土浇筑方法。而分层式混凝土浇筑方法在当前的建筑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中应用的比较多,有相对完整的浇筑体系和先进的技术作为指导。此技术可以促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时各层面的散热,也为施工时的振捣提供了方便,有利于保证混凝土的质量。
3.3 大体积混凝土养护的施工技术
在大体积混凝土建筑工程中,浇筑温度的控制非常重要,直接关系着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混凝土裂缝情况的出现。在混凝土施工的温度控制中,工作人员必须熟练的掌握温度控制技术,利用温度测量技术进行针对性的养护,能够有效的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质量。施工技术人员要根据大体积混凝土各个层面温度,进行数据的记录和整理,分析出大体积混凝土的具体适应温度系数。在温度的测量中,我们经常使用的温度计为电阻型的,可以利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混凝土的温度并使温度达到一个准确的数值。混凝土的养护工作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必须得到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重视,而养护的时间一般要多于 15 d。在保证混凝土温度的同时要观察混凝土的湿度,保持一定的湿润度能够减少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度应力,为建筑工程提供高质量的大体积混凝土,从而保证整体的建筑质量。
结束语
随着国家建筑行业的不断发展,现代化建筑施工技术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进步,其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也在进行持续的革新与完善。在现阶段的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如何防止裂缝的出现是施工建造领域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同时也是关系到建筑物使用安全性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对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张伟.试论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J].中华民居,2013,43(10):
[2]刘尚喜.对建筑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探讨[J].门窗,2013,45(10):
[3]许连春.建筑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应用[J].中华民居,2011,41(06):
[4]邵泽杰.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2,41(11):
论文作者:蒲洪波,韩学军,王欣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4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裂缝论文; 水化论文; 温度论文; 骨料论文; 水泥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