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探索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中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0年6月30日,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国标委”)批准,《财经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GB/T24589-2010)发布。2010年12月1日,该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2011年4月27日,《财经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实施推进成果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办。三个时间节点,从一个侧面鲜明地喻示着中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的快速发展之路。再一转身,审计信息化标准化又朝着国际化的道路上迈进。从1998年动议至今,审计署在审计信息化建设之路上,已经悄然走过了13年……
工作背景篇
规范市场要求
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起步,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快速发展,会计核算软件已经成为国产软件业的中流砥柱,为会计信息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然而也正是由于快速发展,使得会计核算软件种类繁多、互不兼容,数据难以转换和共享。会计核算软件使用者自主选择、调换软件遇到很大障碍,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二次开发、利用软件数据十分不便,自主权利无法得到充分保障。
同时,审计、财政、税务、工商等经济监管部门和司法机关,由于不能顺利采集会计电子数据,其管理和执法活动受到很大限制。会计核算软件数据输出格式的无序状态,也给会计核算软件的开发研制和推广运用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以至于功能不强、服务不周的会计核算软件仍然占有一定的市场。
为了规范市场、提供更好的政务保障服务,迫切需要制订统一的财经信息技术标准。
满足审计需求
审计是一项经济监督工作,会计信息是审计监督工作的主要对象。传统审计以纸质账簿为主要对象,以手工检查为主要手段。会计信息化的飞速发展,给审计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
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早就提出了审计信息化的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等法律法规,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开展审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1]88号)中,明确提出“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应当具备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的数据接口”;“审计机关发现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信息系统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政府有关主管部门的规定、标准的,可以责令限期改正或者更换。在规定期限内不予改正或者更换的,应当通报批评并建议有关主管部门予以处理。”
1998年,审计署开始研究会计电算化环境下审计工作的对策。1999年,审计署向国务院报送了《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规划》,提出了对审计单位的会计信息系统建设,对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和效益实施有效审计监督的信息化系统的总体目标。2002年,国家正式批准建设金审工程项目,开始了审计信息化的全面建设。
审计署在金审工程的实施过程中,发现审计信息化收集的数据杂乱、名称不统一,给自动分析处理造成了很大难度。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就是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国家有关政策文件的要求下提出来的。2003年2月,审计署向国标委提出编制“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以规范会计接口数据结构的建议。该建议很快得到国标委的批复。
GB/T 19581-2004标准的探索和尝试
在审计署的领导下,以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为平台,组织国内主流软件厂商、各省市审计机关和科研院所共同参与,制订了《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该标准经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于2004年9月正式发布。
编制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规范统一了会计数据,克服了数据交换的障碍,提高了会计数据的综合利用率;降低了社会使用会计信息的成本,促使会计核算软件市场朝着规范化、正规化、实用化的方向发展;为标准使用者理解会计核算的数据概念奠定了基础;为会计核算软件与其他信息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创造了条件。
GB/T 19581国家标准的诞生,从根本上解决了审计软件获取会计核算电子数据这一开展审计信息化的瓶颈问题,在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为金审工程树立了第一个标准化标杆。
2004年11月4日,由国标委主持召开了“GB/T 19581-2004《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新闻发布会”,庆祝我国第一个会计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的发布。2008年,凭借其自主创新性和广泛应用性,该标准获得了2008年度国家标准创新二等奖。
该标准发布后,审计署委托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对产品开展标准符合性认证。自2005年标准正式实施以来,共有国内外19个厂商的31个会计核算软件产品通过了检测认证。
组织建设篇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审计署向国标委提出了成立“全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建议。希望通过建立专业化标准组织,为审计信息化标准化工作提供组织保障,将工作向专业化和系统化的方向推进。2008年2月,国标委正式批复了该申请。
2008年11月27日,全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41)(以下简称“审信标委”)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大会发了贺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成员、国标委主任纪正昆,国标委副主任方向,工业二部副主任戴红,以及审计署副审计长、审信标委主任委员石爱中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全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细则》。明确了审信标委主要职责是负责制修订会计核算软件、企业资源计划(ERP)软件的会计核算部分和审计信息化方面,包括术语、数据格式、数据交换、业务流程、信息安全、管理和决策等领域的国家标准。负责制订“财经信息技术”领域的国家标准。
审信标委33名委员来自于计算机、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研究机构,相关政府部门、企业集团,会计、审计软件开发公司,标准化机构和审计署内部各司局。
2009年,审信标委先后组建了3个标准制修订工作组,理顺了审计信息化标准的制修订流程,进行审计信息化标准化委员会的机制建设,征集观察员,建立信息化办公体系和环境,进入良性运转阶段。
2010年4月21日,审信标委召开了第一届年会,会上对标准化工作的先进个人和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在管理方面不断改进、完善和发展。
阶段成果篇
在审信标委的推动下,自主和创新思想贯穿标准工作的始终。这次发布的GB/T24589-2010《财经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系列国家标准,具有填补国内、国际空白的首创性;具有我国的自主产权;采用国际先进的XML数据结构和电子账簿技术;面向应用,便于市场实施。在TC341的管理组织和领导下,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技术、标准、市场规范化、政府监管的良性产业管理链条,同时在财政、税务、审计、金融等应用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建立宪善的财经信息技术标准体系
审信标委完善了标准化的基础性工作,积极开展标准体系的系统性项目,并对审计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
审计信息化标准体系是指电子政务、审计工作建设所需标准按其内在联系构成的科学有机整体。不断制修订标准的过程,就是不断完善的财经信息技术标准体系的过程。标准体系表的建立着眼于审计信息化发展,以信息技术发展为基础,立足财经信息化领域,制订标准、规范并推动实施。
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在功能、性能及服务方面已经比较成熟,一些功能落后、服务跟不上的会计核算软件将逐渐被淘汰。因此,应有效管理和规范会计核算工作,建立具有我们国家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体系,有效地利用WTO/TBT规则(技术壁垒)保护民族和国家利益。
按照审计信息化标准技术参考模型和标准体系的定位,充分考虑标准体系的纵横关系,审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由结构图和明细表两部分组成,它是审计信息化所需标准的结构化蓝图,见下图:
审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
审计信息化标准体系结构由两个层面的六个部分组成:
总体标准:包括审计信息化总体性、框架性、基础性的标准和规范。
应用标准:包括审计信息化应用方面标准,主要有数据元、代码、被审计单位数据接口、审计管理数据及审计软件和审计管理软件功能性能等方面的标准。
应用支撑标准:包括为审计信息化应用提供支撑和服务的标准,主要有信息交换平台、电子公文交换、电子记录管理、日志管理和数据库等方面的标准。
信息安全标准:包括为审计信息化提供安全服务所需的各类标准,主要有安全级别管理、身份鉴别、访问控制管理、加密算法、数字签名和公钥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标准。
网络基础设施标准:包括为审计信息化提供基础通信平台的标准,主要有基础通信平台工程建设、网络互联互通等方面的标准。
管理标准:包括为确保审计信息化工程建设质量所需的有关标准,主要有审计信息化工程验收和审计信息化工程监理等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标准。
审信标委根据审计信息化的具体需求将在应用标准和管理标准范畴制修订相应的国家标准,其他部分将以采标为主。
制订我国自主创新的财经信息化国家标准
审信标委按照标准体系表,依据2006年财政部发布,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新企业会计准则,包括1个基本准则、38个具体准则及其准则应用指南,原GB/T19581-2004《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的内容不能适应新的会计准则要求,重新制定了本套GB/T 24589-2010《财经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系列国家标准,以适应新会计准则变化对标准的新要求。
GB/T 24589-2010《财经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系列国家标准按照“急需先行”的原则,率先制订了四个标准:企业、行政事业单位、总预算会计和商业银行。在技术方面,取消了TXT格式的输出方式,仅保留XML一种输出格式,与国际经济接轨。
GB/T 19581-2004《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与GB/T24589-2010《财经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系列国家标准的关系,如下表:
新旧国家标准对比
在审信标委的组织管理下,企业和行政事业部分国家标准提前一年完成,作为我国自主创新的一套国家标准,已由国标委于2010年6月30日批准发布,于2010年12月1日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在制订国家标准的同时,审信标委还同时编制了标准的宣传贯彻教材,扩大标准的宣传和实施,推动标准对市场的规范作用,提高国家监管的效率,从整体上拉动经济上升、节约社会资源,促使财务软件产品从事务型向管理型和决策型发展。
启动审计行业标准建设
审信标委建立的标准体系和制修订的国家标准,是对国家科技部的重大项目《政府预算执行动态审计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的积极支撑,也是对国标委的《标准建设工程项目》的技术支撑,这些标准项目的继续深化挖掘,对金审工程和国家标准建设工程也是有力的支撑;对打破贸易壁垒、促进贸易和谐,更是起到了重要作用。
随着审计工作的深化和细化,迫切需要大量的、系统的、各个层面的技术要求规范,这就提出了审计行业标准的需求。
审信标委作为审计署唯一的标准化机构,战略性地建设审计行业标准化技术体系是义不容辞的义务,2011年启动了《特派办数字化标准》和《省厅数字化标准》的制订工作,并希望能够开展实施,体现了政府机构公平、公正行使职能,为审计行业作出贡献。通过对各个行业部门、不同政策要求、各类财经数据的接口作用,体现了高效、去伪存真、打击经济犯罪的效能。
面向应用,标准化实施成果显著
审信标委一直秉承“标准要面向实用、技术要领先创新、着眼点要在国际”的原则,从标准项目组成立起,就委托具有国家资质的检测认证机构,进行标准符合性认证,促进产品市场推广。
这套标准通过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作为第三方检测和认证,在国内外财务软件设计开发企业中大力实施和推动,应用成果显著。通过认证的国内外主流财务管理软件产品,在国内占据90%以上的市场份额。
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授权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进行标准符合性检测和认证,认证合格的,由认证部门颁发认证证书,准许在产品或者其包装上授权使用规定的认证标志。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下一步,审信标委将继续完善审计信息化标准体系建设,继续联合“产、学、研、用”机构共同参与的标准制订原则,倡导“以有限的投入获得最大产出”的宗旨,秉承“节俭持家、精益求精”的理念,充分发挥各方面的技术优势和积极性。以企业为主体,有效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标准化成果,立足于自身充分的财经信息资源,从资金链切入,按照国际规范制订标准,统一财经数据接口,并通过ERP标准与银行、税务、海关等企业的协商来解决接口不统一问题。从统一的财经数据接口这一共性入手,制订ERP财经信息技术标准体系,提高整个ERP的质量。
同时,基于我国会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在创新深度上已经深入到会计凭证领域,在国际上已经处于领先水平。这种基础的、共性的、高科技标准制修订模式对国际标准化活动也有引领和指导的作用。为此,审信标委正在积极着手申报国际标准。
链接
全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41)大事记
2004年
审计署依托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委员会的平台,牵头起草了GB/T19581-2004《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国家标准。2004年11月该标准发布。通过该标准的制订,审计署积累了一定的标准工作经验,也认识到标准化工作对我国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技术支撑作用。
2006年
审计署向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提出了成立“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申请,将审计信息化标准化工作体系化、专业化。
2008年3月
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正式批复了“全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
2008年11月27日 全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正式成立
全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341)成立大会在北京召开,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向大会发了贺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党组成员、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主任纪正昆,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方向,工业二部副主任戴红,审计署副审计长、审信标委主任委员石爱中等领导出席会议。
2009年3月 启动标准制订工作
全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组建并开始开展工作,成立了3个标准制修订小组,按照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进行新版国家标准的制订工作。
2009年10月 全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网站上线运行
全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的基础设施配备齐全,办公室设在审计署计算机技术中心系统运行处,分配固定网址,筹备审信标委网站,进行栏目策划、资料准备、信息收集等工作,首推的十个栏目和资料准备齐全,向外界公开了网址,作为展示和宣传TC341的政策、标准、项目进展的一个信息化窗口,并且不断充实和丰富其中的内容,为审计信息化标准化的宣传做好服务和支撑工作。
2009年12月 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两个标准报批
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系列国家标准中的企业和行政事业部分两个标准的送审稿,顺利通过了标准审定专家组的审定形成报批稿,与相关的申报材料一起报送国家标准委标准审查部。
2010年4月21日 第一届年会
全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第一届年会在审计署华审宾馆隆重召开。参会人员有TC341的委员、观察员、标准制修订小组成员等百余人。会上对在一年中辛勤工作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对第一批观察员颁发了证书,并重新修订了《全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章程》、《会费管理办法》和《TC341标准制修订工作程序》等管理文件。会上,全体人员一致通过了“财经信息技术”作为TC341的标准体系的引导要素,在意义上也明确了“财经”的含义是“‘财’指财政、财务;‘经’指经济活动”;还一致通过了下年度的5个ERP国家标准制订计划。
第一届年会标志着全国审计信息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拥有了基本的组织机构和宣传网站,设立了必要的责任机制和联络机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自主创新国家标准化体系,并已经良好地运转起来,还准备把国内优秀的标准化经验推广到国际标准领域中。
2010年6月30日 企业、行政事业单位两个标准发布
财经信息技术会计核算系列国家标准中的企业和行政事业部分两个标准的报批稿,经过国家标准委标准审查部的多级审定,确定不涉及任何专利和知识产权,是我国自主创新的一套国家标准,标准格式经过多次修改后,顺利被国标委批准发布,成为新的国家标准GB/T24589.1-2010《财经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第1部分:企业》和GB/T24589.2-2010《财经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第2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并于2010年12月1日起实施。这两个标准比计划提前一年完成任务。
2010年8月 委托第三方进行标准符合性认证
为了推动财经信息技术会计核算系列国家标准中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两个标准的贯彻实施,审计署委托第三方认证机构——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进行标准符合性认证,从中立的角度利用检测、评价手段核实该系列标准的合理性,推进标准市场应用,进而规范国内财务软件性能和确定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的能力。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是具有国家认可资质和国际信息化标准化的归口单位,其检测实验室也通过了国家实验室评定。
2010年9月 检测系统顺利验收,正式开始认证
第三方认证机构的检测平台通过了审计署、国标委、认监委、工信部、审信标委、企业等多方专家的审定,在标准符合性、测试方法和可扩展性方面获得了与会专家的一致肯定,已经通过验收,可以开展大规模的标准符合性认证工作了。
2010年10月 启动申报国际标准的工作
审计署领导批准了审信标委申报国际标准的签报,由审信标委自主研发的国家标准,在国家标准委国际部和工业二部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启动了进军国际标准的工作,“财经信息技术领域”在国际标准领域是个空白,没有财经信息的国际标准可以参考。审信标委在进行了大量的调研基础上,根据国际形势和我国的经济情况,积极响应温家宝总理和王岐山副总理提出的“中国标准要走出去”的号召,大胆提出“进军国际标准领域”的设想并付诸实践,积极把审信标委在财经标准化领域的优秀经验奉献给国际社会。
2011年1月12日 总预算会计、商业银行两个标准报批
财经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系列国家标准中的总预算会计和商业银行两个标准的送审稿,顺利通过了标准审定专家组的审定形成报批稿,与相关的申报材料一起报送国家标准委的标准审查部。至此,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系列国家标准按照《2008年第三批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国标委综合[2008]154号)准时完成。
标签:会计核算论文; 财经论文; 审计软件论文; 信息化管理论文; 标准化管理论文; 信息化规划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国标委论文; 审计质量论文; 会计与审计论文; 信息技术的发展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管理审计论文; 企业软件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