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棉花生产波动研究

中国棉花生产波动研究

闫跟涛[1]2014年在《山东棉花生产波动研究》文中认为山东是中国产棉大省,有700多年的植棉历史,是我国的传统棉区,在全国棉花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80年代初至90年代初的10多年时间,是山东棉花生产的辉煌时期,年平均植棉面积在130万公顷左右,年均总产在100万吨左右,面积和总产均占全国的四分之一。虽然近几年山东产棉大省的地位有所下降,但总产和单产一直稳居我国前五位,山东棉花对山东农民收入甚至山东经济的发展都有巨大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后期,山东省棉花生产由于受政策以及自然灾害等因素的影响,一直处于比较明显的波动之中。棉花价格暴涨暴跌,棉花总产量大起大落,卖棉难和买棉难交替出现。棉花价格、产量、供求关系的巨大波动,对棉花的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和国家财政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本文内容结构如下:(1)第一部分,是本文的引言部分,该部分主要介绍了山东省棉花生产波动的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之后介绍了关于棉花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综述,介绍了文章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等,最后提出了本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2)第二部分,包括本文的第二章和第叁章,该部分首先对棉花生产的一些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论述,之后从山东棉花生产现状、山东棉花生产波动阶段描述、山东棉花生产波动的实证分析等方面对山东棉花生产波动状况进行了描述。总结出了山东棉花近几十年生产现状。(3)第叁部分,是本文的第四章,该部分主要分析了山东棉花生产波动的影响因素,一是政策因素比如:国家棉花价格政策和棉花价格调节机制的影响、粮棉比价影响、国家棉花库存机制影响等;二是加入WTO后对我国棉花生产的影响;叁是广大棉农自身的特点对棉花生产的影响;四是存在的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比如自然灾害、农机总投入、劳动力投入、施肥量等因素的影响。(4)第四部分,也就是本文的第五、六章,该部分主要是根据第叁部分中提出的影响山东棉花生产波动的因素而提出与之相对应的政策和建议。首先不断完善与棉花相关的政策,建立更加开放更加完善的棉花流通体制,实施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其次在WTO框架之下,充分利用我国纺织品的比较优势以及国际市场实现我国棉花的供需平衡;最后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棉农的种植水平,推广优良棉花品种,提高棉花质量,加强广大棉农的技术培训,推广套种等高效的栽培模式。最后对本文内容进行了一个小的总结。

马腾[2]2008年在《河北省棉花生产预测与预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河北是产棉大省,属冀鲁豫新四大棉区之一,其棉花种植业和棉花纺织业是河北省的主要经济支柱之一,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棉花生产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棉区群众的生活,也影响着农业生产和经济的发展。近些年来,由于受政策、气候和国际市场等因素的影响,河北省棉花生产波动频繁,给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及国家财政均带来了不利的影响。建立科学合理的棉花生产预测及预警体系,把握棉花生产的发展趋势,从而即时制定相应的对策,降低棉花生产的波动性,对河北省棉花产业的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根据经济波动理论、经济预测与预警理论,首先,在分析河北省棉花生产历史的基础上,利用趋势分解法对河北省棉花总产量、单产和播种面积的波动进行了分析,得出各自的变异系数,其中,总产量的变异系数最大,播种面积其次,单产的波动系数最小。同时,利用回归分析法分析了不同时期棉花单产和播种面积对总产量波动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999年棉花价格实行市场定价后,播种面积和单产对棉花产量波动的影响差异开始显现,前者的影响程度要明显大于后者。对棉花生产进行波动分析后,本文利用灰色预测模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及二者的组合模型对1990年~2006年河北省棉花总产量进行了拟合,并对2007年~2010年的产量进行了预测。通过比较预测的结果,预测精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组合模型、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和灰色预测模型。最后,根据农业经济理论及棉花生产的相关理论,本文选取了37个影响棉花生产的指标,并利用时差相关分析法对指标进行了分类。在此基础上,从不同角度构建了信号灯预警模型和偏最小二乘法预警模型,并结合前面预测分析的结果,推断出今后几年河北省棉花生产的状况,针对不同的警情提出相应的对策。同时,参考所建立的预警模型,本文研制了棉花生产预警计算机软件系统,并对其功能,工作流程,总体设计思想作了较详尽的说明。

谭砚文[3]2004年在《中国棉花生产波动研究》文中认为棉花是我国种植业生产中仅次于粮食的第二位大宗农产品,也是我国农产品产业链最长的大田经济作物,它不仅涉及1亿多棉农的收入来源,还关系着纺织工业1800万员工的经济利益,关系着亿万消费者的消费福利,因此,棉花生产的稳定发展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棉农的收入水平,关系到农业生产和棉纺织工业的发展,进而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 长期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棉花的生产呈现出巨大的波动性,供不应求与供过于求的市场状况反复出现,“卖棉难”与“买棉难”现象交替发生,使我国棉花生产陷入了一种“短缺”与“过剩”剧烈变化的循环波动之中,与其它农作物(比如粮食)相比,棉花的波动幅度更大,可以说,产量的波动以及价格的波动已经成为我国棉花生产最主要的内涵特征,这既影响了生产者的决策行为,也影响了消费者的福利所得,更对国民经济的不平衡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分析理解并把握棉花生产波动内涵特征的来龙去脉,对解决中国的棉花问题以及做出相应的政策与制度安排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对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棉花生产的波动特征和波动成因进行了实证研究,尤其是对影响棉花生产波动的主要因素,诸如生产者供给行为、市场价格、棉花政策及制度安排的波动与变迁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对于我国棉花的国际贸易波动状况、波动成因以及我国棉花生产、贸易波动对国际棉花市场价格的影响亦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还考察了美国棉花生产的波动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并与中国棉花生产的波动特征及成因进行了比较,同时还对美国棉花生产流通体制的特点及政府支持政策进行了研究。论文深入探讨了未来我国的棉花供需状况,提出了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利用国际棉花市场资源满足国内棉花需求的发展思路。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 (1) 论文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单位根检验技术修正了以往运用时间趋势分解法测度波动特征及分析波动形成机制的方法,即在检验所分离出的波动分量是否为平稳时间序列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经济变量波动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论文运用协整理论及其检验技术以剔除变量之间“伪回归”的现象,使模型能够真实反映变量之间的关系;运用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确定模型的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论文在分析波动形成机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上具有一定的创新。 (2) 论文运用内部传导和外部冲击波动理论及模型分析了我国棉花生产波动的形成机制,认为以政策和自然灾害为代表的外部因素对我国棉花生产波动的影响最大,而在我国棉花生产体系内,播种面积的波动是直接导致产量波动的主要影响华中农业大学2004届博士学位论文:中国棉花生产波动研究因素。论文运用协整检验方法和局部调整模型分析了影响我国棉花播种面积的主要因素是前一期的棉花价格和当年的生产成本,而在1999年以前我国棉花市场垄断经营的体制下,政府对棉花行政定价的依据除了生产成本以外,还有供销社提供的库存信息。论文经过分析认为在1999年以前供销社所公布的库存数据带有较大的偏差,从而使政府的定价决策失去了科学性,使得政府定价偏离了市场均衡价格,放大了棉花市场波动。 (3)中国棉花的流通体制改革异常艰难,可谓“一波叁折”。论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寻租经济学和经济博弈论探讨了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历程、背景和原因,指出国营棉麻垄断经营单位的寻租行为是导致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数次夭折的根本原因。 (4)论文运用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分析了我国棉花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结论是在垄断经营体制下的中国棉花国际贸易主要关注于国内供给量的多少,而非需求层面。我国棉花的进出口贸易被人为割裂成两个不同的行为,一方面棉花进口量与上一年的生产量呈反向关系,另一方面棉花出口却主要依据库存量的多少。论文指出在棉花进口方面,中国呈现出典型的大国贸易效应,而在出口方面则是典型的小国贸易,纠正了人们通常认为的中国棉花贸易存在“贱卖贵买”特征的观点和认识。 (5)论文考察了美国棉花生产波动的特征、原因以及生产、流通体制的特点,认为美国政府对其棉花生产所采取的一系列补贴和财政支持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棉花生产的蛛网型波动,这对稳定发展我国棉花生产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论文对中美两国棉花的生产成本和收益进行了比较,结论是我国棉花生产几乎不具有成本优势,而美国政府对棉花生产的巨额补贴极大地提高了美国棉花的国际竞争力。论文还运用灰色系统模型和马尔科夫链对我国未来的棉花供需状况进行了预测,结果发现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我国棉花的供需缺口极大,将长期处于净进口国地位。 (6)论文提出了稳定发展我国棉花生产的一系列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农田基本设施建设、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单产水平;建立棉花库存—预警机制;发展棉花期货市场;培育棉农合作组织;设立棉农补贴机制等,对于在wTO框架下完善我国棉花市场机制,增强政府对棉花生产和市场的宏观调控能力,抑制棉花生产的剧烈波动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李明[4]2002年在《中国棉花生产波动研究》文中指出本文根据波动周期理论,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棉花生产波动的周期性规律,对棉花总产量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探讨了导致棉花生产波动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棉花生产波动的主要因素,并就如何稳定我国棉花生产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为棉花政策研究和决策部门提供参考。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首先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棉花生产波动从总体和分阶段两个方面进行了实证描述。其次,对我国各个时期棉花生产波动的原因进行了初步的定性分析。 第二部分,首先运用波动指数对我国棉花生产波动进行了实证分析,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棉花总产量波动的规律和特点。其次在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估计我国棉花总产量长期趋势的基础上,对我国未来棉花总产量进行了预测。 第叁部分对影响我国棉花生产波动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主要涉及棉花经济政策因素以及科技进步、自然灾害等方面,并对导致我国棉花生产波动的体制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第四部分是在对我国棉花生产波动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稳定我国棉花生产的政策建议。包括:建立一个更加开放的棉花生产和流通体制、适当压缩棉花种植面积,合理调整棉花生产布局、大力加强棉花科技投入,提高棉花生产的科技水平、为棉花生产经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等.

吴志军, 江东坡[5]2008年在《中国棉花经济的研究综述》文中提出棉花产量和进口数量的波动一直都是引人关注的焦点,棉花市场和棉花经济的发展关系到我国农业和纺织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关系到农民收入的增长。本文梳理了国内和国外对我国棉花经济进行研究的脉络,对其中主要的方法、内容、结论进行了总结,指出其中的可取之处和不足,进一步研究有待改进的方法和拓宽的研究范围,为进一步研究我国棉花市场和产业发展确立方向。

张琼[6]2007年在《中国棉花进口贸易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是全球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纺织业已经成为中国实现贸易顺差和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而棉纺织业又是其中竞争优势最大、出口最多的支柱行业,棉花是棉纺织业必不可少的原料。中国虽然是世界最大的棉花生产国,但是由于种植面积和技术的限制,国内棉花生产难以满足纺织业对棉花的巨大需求,棉花的供需平衡必须依靠进口贸易来实现。中国也因而成为世界最大的棉花进口国,在棉花进口市场上具有“大市场”地位,中国因素正在影响着世界棉花贸易的发展,但我国的棉花进口企业及纺织业却并未因此获得相应的买方垄断利益,反而承担了棉花进口剧烈波动所导致的损失。维持中国进口的稳定性和高效性不仅有利于国内棉花供给安全的保障,也直接关系广大棉农的切身经济利益,更关系纺织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研究中国棉花进口贸易既具理论价值,更具现实意义。本文研究了中国棉花市场供求双方的发展现状及趋势,中国棉花进口的特征及成因,实证分析了中国棉花进口贸易的影响因素及中国在世界棉花市场的“大国效应”。最后为实现中国棉花进口贸易的平稳健康发展、提高中国棉花产业和纺织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棉花进口贸易具有增长迅速、地理集中度高和波动剧烈的叁大特征;决定中国棉花进口贸易的内生性影响因素为库存量、需求量,外生性因素为自然灾难,生产量仅在1991年以前是棉花进口的决定因素;纺织业发展所派生出的棉花需求因素是导致中国棉花进口变化的直接原因,其中又以布的生产成为推动棉花进口增长的主要力量。同时1994年以后纺织业的FDI也促进了棉花进口规模的扩大;中国在世界棉花市场上虽具有大国效应,但仅具有劣质定价权,形成了“大市场悖论”。当前棉花进口贸易的发展符合比较优势理论的假设,基本完成了平衡国内棉花供求关系的任务,但仍需注意棉花的进口安全问题。为促进棉花产业和纺织业的健康发展,既要保证中国棉花进口的平稳有效发展,又要提高中国棉花的国际竞争力,积极争取国际棉花市场的优质定价权。

王兵[7]2014年在《山东省棉花价格波动研究》文中指出山东省作为中国的棉花种植和棉花纺织大省,无论是棉花产量还是棉花纺织量都在全国名列前茅,棉花产量大约是全国棉花产量的六分之一,而棉花纺织量则达到了全国的四分之一。我省棉花的产量多、质量高,为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贡献良多,已经成为了山东省的主要经济作物产业,带动了山东省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对增加山东省农民的收入和就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山东省棉花价格波动的研究,不仅能够保障广大棉农的收入和利益,还能促进纺织行业和服装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棉花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它关系到国家的民生和广大农民的利益。多年来,山东省棉花的价格波动十分猛烈,由于缺乏及时、有效的避险手段,导致山东省的棉花种植者、经销商以及棉纺加工企业等在内的经济市场各方损失了巨大的利益。因此,根据山东省棉花价格波动的历史数据,分析其价格波动的特点以及价格波动的形成原因,将有助于保护棉农的利益和促进我省的经济发展,从而在我省形成切实有效的棉花产业保护机制,根据我省省情完善棉花市场的制度保障和避险体系。在棉花的价格波动这方面的研究,大多数的人都是从棉花生产的波动对价格波动的角度进行研究,对市场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然而本文的思路不同之处在于,首先根据山东省棉花价格波动的历史数据,利用价格指数对时间进行回归,从而对山东省的棉花价格波动的总体特点进行分析,根据波动的特点对接下来的波动趋势进行简要说明,然后引入波动理论中的内部传导和外部冲击理论对山东省棉花的价格波动机制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从而得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相应的措施和政策建议。第一部分,是本文的引言部分,该部分首先对山东省棉花价格波动研究的背景、意义以及目的进行阐述,然后就目前国内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此凸显本文选题的意义以及合理性,并提出了本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指出了本研究中存在的不足。第二部分,包括本文的第二章和第叁章,该部分先就一些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进行论述,然后着重对山东省棉花价格的历年数据进行分析,利用时间序列分析出山东省棉花价格波动的整体特征,以此推出山东省棉花价格波动的总体趋势,并对山东省棉花价格的走向做出预测。第叁部分,是本文的第四章,首先运用外部冲击理论包括棉花的生长周期、棉花生产者的供给行为、棉花的生产成本以及棉花产业链利益对山东省棉花价格波动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然后运用内部传导机制对自然灾害、国际市场、宏观政策、替代品价格、收入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从而得出山东省棉花价格波动的形成机制。第四部分,也就是本文的第五、六章,该部分首先查找山东省棉花价格波动影响因素的相关数据,然后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山东省棉花价格波动的影响因素逐一回归,从而分析出主要的影响因素,其中包括当年棉花产量、自然灾害、生产资料价格、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替代品价格,并针对这些因素相应的提出一些政策建议。

何梁[8]2015年在《棉花补贴政策下新疆棉花生产波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疆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成为了中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为稳定中国棉花生产、保障国家棉花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2014年,新疆棉花播种面积达1953.3千公顷,环比增长13.8%,占当年中国棉花种植面积4219.10千公顷的46.3%;新疆棉花总产量达到历史最高,为367.70万吨,环比增长4.52%,占中国棉花总产量616.10万吨的59.68%。为稳定新疆棉花生产、提高棉农收益、保障国家棉花安全,2014年国家在新疆开展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本文运用相关波动理论,通过统计描述法对新疆棉花生产概况进行了分析,概括了新疆棉花生产的种植面积、单产及总产量的波动情况,并利用剩余法对2000~2014年新疆棉花总产量的波动情况进行了测算,分析了进入新世纪后新疆棉花总产量波动的周期。接着,本文对建国以来棉花流通体制的变迁进行了分阶段描述,并分析了相应的棉花补贴政策。我国的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来源于美国反周期补贴政策,因此在第4章中对美国的棉花补贴政策进行了论述。最后,分析了新疆试点棉花目标价格补贴的现实背景和政策背景,对政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岳会[9]2015年在《新疆棉花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及其传递效应研究》文中认为棉花价格波动是指棉花的绝对价格或相对价格在持续不断的运动中所表现的形态,这种形态通过一定的渠道或者途径与其他价格产生共同作用,引起物价水平的总体变动,就称棉花价格波动产生了传递效应。新疆棉花随着1999年我国棉花流通体制改革、2001年中国加入WTO、2004年6月中国棉花期货市场建立等而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但是近几年棉花市场异常波动棉花价格跌宕起伏,使新疆棉花长期以来没有实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给新疆棉花和棉农带来了很大的打击。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位置及自然环境,棉花价格的稳定对新疆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影响、对新疆棉花市场体系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运用农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的理论及研究方法,结合新疆棉花价格波动剧烈的特殊区情,从新疆棉花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及传递效应分析如何稳定新疆棉花价格从以下几个章节展开了详细讨论:第一章绪论。首先对本研究的背景、问题研究的重要意义进行论述,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研究及梳理总结已有文献对相关问题的研究方法、结论,在此基础上找出自己的研究方法及视角,安排文章的逻辑结构、行文思路、研究内容,最后总结文章对相关问题的贡献。第二章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首先对经济波动、经济周期、价格波动、棉花价格、价格传递、价格弹性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对本研究的理论基础货币理论、价格理论、均衡价格理论、需求理论、价格传导理论等展开论述。第叁章新疆棉花生产与购销状况分析。本章对新疆棉花生产状况、购销状况、生产购销问题进行梳理,对新疆棉花种植、成本、购销现状、流通制度等深入分析,从而理清棉花产业链各环节与价格波动关系。第四章新疆棉花价格波动特征分析。对新疆及国内其他棉区价格波动总体趋势、新疆棉花价格波动特征、原因进行分析,运用ARCH类模型对新疆棉花价格波动特征进行实证分析,从中指出新疆棉花价格波动的特征。第五章新疆棉花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分析。利用调查问卷收集得到的影响因素评价数据,总结新疆棉花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并进行理论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葛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Granger Causality Tests)可以帮助我们分析棉花价格与影响因素间的因果关系,作为进一步分析的依据。第六章新疆棉花价格波动传递效应分析。对国际-国内-新疆棉花之间的横向价格波动传递、棉花生产者-加工企业-购销企业之间的纵向价格波动传递以明确新疆棉花价格波动的关联性与波动效应。第七章从宏观、微观两方面,对新疆现行棉花政策效应与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之上,提出稳定新疆棉花价格波动的调控政策,为新疆棉花产业稳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通过全面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之后,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第一,纵观建国以来的新疆棉花生产历程,新疆作为我国棉花产区,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规模种植到大规模种植的阶段。回顾新疆60年的植棉史和棉花产业的发展历程,我们可将其大致分为四个历史阶段:第一阶段:1954年-1980年,是新疆棉花少量生产阶段。第二阶段:1981年-1990年,是新疆棉花产业初步发展阶段。第叁阶段:1991年-2000年,是新疆棉花产业全面快速发展阶段。第四阶段:2001年以来,是新疆棉花产业步入市场化竞争发展的新阶段。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国家产业布局调整和新疆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新疆棉花种植规模和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纺织产业发展也开始以其人们的重视,并提出了“东锭西移”的纺织产业发展思路。2014年新疆棉花产量占国内棉花产量超过50%,占世界棉花产量的15%。这种快速的发展也决定了新疆在我国棉花产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新疆作为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也是世界最大的产棉区之一。政府对新疆棉花产业的政策历史上发生过多次变迁。政府对棉花实行的政策由计划管理,到逐步建立起在国家宏观调控下,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实现棉花资源合理配置的新体制。对应的政府对棉花市场的管理从计划性干预改为政策性调控,流通市场基本实现了市场化。这样的政策变迁决定新疆棉花收购价格、销售价格主要由市场形成,政府不再作统一规定,收购价格由收购企业与农民协商确定,2010年为了稳定棉花市场及价格采取国家收储计划。面对这样的变化新疆棉花产业要有自己的准备去应对市场的变化。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新疆棉花价格波动表现出自己应有的特征。近期新疆棉花价格呈现出巨大的波动性,“卖棉难”与“买棉难”现象交替发生,新疆棉花生产陷入了一种“短缺”与“过剩”剧烈变化的循环波动之中,与其它农作物(比如粮食)相比,棉花价格的波动己经成为新疆棉花的主要特征,也影响了棉农的收益,更对新疆经济发展起到了一定的影响。总结新疆棉花价格波动规律,表现以下特征:棉花价格整体波动上涨,波动幅度加大,且有加剧趋势;棉花价格具有明显的长短波动周期,长期周期峰值波动剧烈;随政策变动,棉花价格波动出现波峰与波谷。研究时间内出现的棉花价格上涨下跌大致原因归结如下:相关政策频变,是棉花价格波动剧烈的原因;生产成本持续上涨是棉花价格波动上涨的原因;产量是影响棉花价格波动表现蛛网特征的主要原因;天气情况使棉花价格波动剧烈;棉花期货交易不完善,投机动机加大棉花价格的波动。第叁,价格是棉花生产、流通、加工等一系列自然和社会活动的集中体现。新疆棉花价格的形成与波动既受国内外市场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新疆本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棉花价格的波动是在我国棉花流通体制的大背景下形成的。根据棉花波动的状况和政府参与棉花价格形成的干预,新疆棉花价格波动与我国棉花价格波动趋势大体相同,随着棉花流通体制的改革及国际贸易的发展,新疆棉花在世界棉花产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新疆棉花价格受政策、产量、消费量、进出口量、替代品、国际市场等的影响,实证分析国际棉花价格、生产成本、产量、库存、进口对新疆棉花价格的影响得知当保持其他因素不变,上述某一因素变化1%时,则当年新疆棉花价格依次变化0.53%、0.1558%、-0.094%、-2.92%、-0.0323%。第四,价格波动首先沿着国际市场—国内市场的空间传导路径进行传播,进入国内市场后主要按照生产原料价格或进口价格—批发价格—零售价格的产业链价格进行传导,在我国加入WTO后,棉花国际贸易量迅速增加,新疆棉花价格与国内、国际棉花价格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大。且影响是基于价格差异基础上的,棉花进口贸易比例较大,开放度较高,因此其新疆价格受国际价格影响也越大。国际价格对新疆棉花价格变动的贡献度不断增加,但仍处于较低水平。新疆棉花生产价格指数波动向零售价格指数的传导存在滞后期,且存在一定的阻力,传导顺畅度不高。

张志强, 邓蓉, 周云[10]2007年在《中国棉花生产波动原因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旨在利用环比增长率指标对中国1949年以来的棉花生产波动状况进行了分析,揭示中国建国以来棉花生产的波动特征,研究中国棉花生产的波动规律。根据棉花生产的现状,从自然灾害影响、植棉比较效益偏低、进出口逆向调节、流通体制改革滞后等方面分析中国棉花生产的波动原因,进而达到控制波动的目的,为政府指导棉花生产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山东棉花生产波动研究[D]. 闫跟涛. 山东农业大学. 2014

[2]. 河北省棉花生产预测与预警研究[D]. 马腾. 河北农业大学. 2008

[3]. 中国棉花生产波动研究[D]. 谭砚文. 华中农业大学. 2004

[4]. 中国棉花生产波动研究[D]. 李明. 南京农业大学. 2002

[5]. 中国棉花经济的研究综述[J]. 吴志军, 江东坡. 贵州农业科学. 2008

[6]. 中国棉花进口贸易研究[D]. 张琼. 浙江大学. 2007

[7]. 山东省棉花价格波动研究[D]. 王兵. 山东农业大学. 2014

[8]. 棉花补贴政策下新疆棉花生产波动研究[D]. 何梁. 新疆农业大学. 2015

[9]. 新疆棉花价格波动影响因素及其传递效应研究[D]. 岳会. 石河子大学. 2015

[10]. 中国棉花生产波动原因分析[J]. 张志强, 邓蓉, 周云. 新疆农垦经济. 2007

标签:;  ;  ;  ;  ;  ;  ;  

中国棉花生产波动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