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论文

探究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论文

探究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

朱 捷

(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210036)

[摘 要] 为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商贸人才,基于经济学教学的学生能力培养必须得到重点关注,这种关注应在教学改革中得到充分体现。基于此,结合能力培养理念,简单分析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的基本路径,并结合实例深入探讨能力培养理念的具体应用,希望能够为高职院校教职人员带来一定启发。

[关 键 词] 能力培养;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混合式教学

作为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经济学教学发挥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但结合实际调研可以发现,现阶段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满堂灌”现象仍较为普遍,虽然学生能够由此取得较为优秀的卷面成绩,但其思维能力往往无法得到较好培养,经济问题分析能力低下的问题也较为常见。受经济学教学问题影响,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商贸人才的目标很容易受到制约,为尽可能消除这种制约,正是本文围绕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的基本路径

(一)课程定位、目标、理念

为基于能力培养理念推进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需首先明确改革后的经济学课程定位、目标及理念。

1.课程定位

基于能力培养理念可发现,高职院校经济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教学主要负责培养学生的相关技能,经济学基础课程则负责培养学生的经济涵养和理性财经思维。因此在经济学教学改革中,高职院校需开设财经类“专业基础课”,课程应包括“财经基础课”“经济素养课”“成才专业课”,以此引导学生解读经济政策、了解经济现象、提升经济道德水平与经济意识、树立理性经济思维。

2.课程目标

㉛姜迎雪:《国家审计制约公共经济权力的功能和实现路径初探——基于公众参与治理的视角》,《审计月刊》2016年第4期。

在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中,结合混合式教学理论的教学改革具备较高借鉴价值。所谓混合式教学理论,指的是基于“互联网+”背景,融合数字化在线学习与传统面对面课堂教学的新兴教学模式,配合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翻转课堂、慕课等课程的快速发展,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中所具备的较高价值必须得到重视。在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与能力培养理念的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中,S 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属于其中典型,而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S 院校先后完成了课程前期基础建设、基于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改革,S 院校的改革探索经验具备较高的学习价值。

可你后来也在文字上吃苦最多。你越发努力地想去完善自己的灵感,却像桑代克的猫被困于迷笼,找寻不到出路,曾经最悦耳的音符也像是笨重的锤音,又如磨钝的铅笔在白纸上茫然地拉扯出声音。你拿着自己从前的文字反复琢磨,苦思冥想,却渐渐陷于困顿之中。

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中,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改革必须得到重视,这一改革可围绕财经热词、市场需求、万众创业等社会与学生关注的热点展开。在基于财经热词的教学改革中,教学需结合财经类职业标准,并以该年度的财经热词作为教学切入点,如“金融脱媒”“数字货币”“金融风险”“供给侧改革”“降税降费”等,由此将抽象的金融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事务相结合,既可更为直观地展示各类金融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教学的有效性提升也能够由此实现;围绕市场需求开展的教学需关注民众的生活实际,并以此围绕经济学新闻解读进行教学,如以“中美贸易战”为主题,采用基本经济性知识进行分析,以此寻找中国可采用的最优应对策略,学生探究经济世界的能力可得到较好培养。教师还应设法养成学生每日收看财经新闻、浏览财经新闻网站的习惯,如《环球经济连线》《经济半小时》《头脑风暴》《华尔街日报》《新浪财经》等,以此丰富学生的经济经验、提高经济素质,最终实现全方位发展;基于万众创业的教学是为了响应国家提出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如围绕城市商业区或学校创业项目进行调查,引导学生开展模拟创业或相关实践,学生的创业意识既可得到较好培养,学生对市场变化的敏感度也能够实现长足提升。此外,教师还应同时关注学生的理财意识培养,理财方法教学需得到重点关注,以此不断提升学生的理财能力,学生的未来发展即可奠定更为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模式改革路径

“握住看不见的手”“开启黑匣子”“国富方能民强”等教学主题可较好地服务于学生的能力培养,并契合具体职业需要。“握住看不见的手”主题需针对性地培养学生分析市场供求的能力,为同时提升学生对消费心理及行为的分析能力,课程还应重点引导学生成为“理性消费者”;“市场调查分析师”岗位需求可由此得到满足;“开启黑匣子”主题是为了满足“基层生产主管”的岗位需求,由此开展的教学需培养学生判断最低成本与最优产量水平的能力,通过教学真正揭开“成本的面纱”,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即可获得有力支持。为保证学生的能力可满足“投资环境分析师”岗位需要,基于“国富方能民强”主题的针对性教学开展同样不容忽视,这一教学需针对性培养学生判断政府政策优劣、把脉宏观经济走势的能力[2]

经济学课程可较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因此经济学教学必须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为保证学生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教师需同时关注学生的经济学理论水平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因此,基于能力培养理念的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需明确课程的教学目标,即帮助学生了解经济常识、提升学生的经济素养、使学生具备处理经济问题的能力,三者分别属于课程教学的知识目标、素质目标、能力目标。在改革后的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体系中,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分别属于基础、本位及提升,基于经济学原理、能力培养理念,学生既可真正通过经济学课程掌握分析和解决经济问题的能力,经济学思维方式也能够同时得到较好培养[1]

(三)教学方法改革路径

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不应忽视教学方法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均需要在改革中被淘汰。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避免单纯基于课本开展的按部就班式教学,而是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以此保证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如,教师首先基于最实用、最贴近生活的货币知识引导学生走进经济性的大门,然后逐步开展微观、宏观的经济性知识与技能的学习,结合各类热点时事也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考虑到传统的“满堂灌”教学法很容易使学生对经济性课程感到厌烦,教师还应适时围绕电话访谈、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方式开展教学,以此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经济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手段的改革要求教师合理选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如网络教学、多媒体教学等手段,基于微信、微博、电子邮件等渠道的沟通,也能够更好地弥补传统教学手段存在的缺陷;教学方法改革还需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实践渠道,如开展营销活动并进行比赛,学生既可在实践中更为深刻地认识经济学,又能使交流能力、实践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能力均可得到较好的发展。

总之,职业自主性建立的服务使用者情境指的是社工是否为了迎合某种权力关系而开展服务,或者是被利用而开展服务,一线社工是否扮演了专业的角色。研究发现,一线社工开展专业服务主要考虑从服务对象的需求评估出发,但都表示会面临来自于国家层面的压力,如行政指标、政策指引,社工会选择各种灵活的措施将二者结合起来。在开展活动过程中和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和评估需求,也非单纯的活动,而是渗透着社工的专业理念和知识。

二、实例分析

(一)基本情况分析

3.课程理念

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需将引导学生了解经济常识、培养学生经济思维、提升学生经济意识作为课程设计出发点,具体实践需围绕“以学生为中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三方面要点展开,以此实现生活化的经济理论教学、凸显化的经济素养培养、项目化的实践活动探索。具体来说,课程需以社会对经济类人才的现实需求为导向,结合学生毕业后可能涉足的经济类岗位,针对性地明确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如投资环境分析师、基层生产主管、市场调查分析师等,综合这类职业的要求,即可有效提升教学实用性。

正常情况下,水利工程建设的施工场地都是现场情况比较复杂,这就很可能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地质情况复杂而出现一些安全事故,这些事故的出现容易影响施工的正常进展,并且极有可能使工程的质量出现一定的问题。在水利工程进行施工的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原因除了自然因素之外,还有可能因为人为的行为引发。这些人为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施工过程中的监管不到位,施工所使用的测量设施落后,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足,施工材料质量达不到施工要求便投入使用,施工设施不齐全加大施工难度等。[1]这些问题的出现都有可能使水利工程出现极为严重的安全问题,一旦安全事故发生,常常会使人员出现伤亡和施工单位出现经济损失。

(二)具体改革探索

在课程前期基础建设探索中,S 院校首先基于自身已有的Bb 网络课程,构建了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理论教学+能力项目训练+实践教学模拟”的多元整合型课程内容体系,学科与模块的融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属于该体系的核心所在,S 院校的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技术结合也因此实现长足进步。为更好地满足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需要,S 院校还基于自身实际针对性开展了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如专升本辅导资源库、实训项目库、课程习题库、案例分析库,配合教学平台的在线帮助功能,任课教师可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学习支持,经济学碎片化教学平台体系由此形成,基于校内外实验实训基地的仿真化教学也使S院校的经济学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在基于慕课平台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深化中,S 院校建立了基于能力培养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通过最大化应用慕课平台,这一教学模式可通过对学习者特征、教学内容的分析,针对性完成混合学习环境、混合学习资源、协作学习工具、学习小组构成、混合协作学习活动的设计,配合科学针对的任务清单、问题反馈机制、考核方式,经济学教学得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以问题反馈机制为例,S 院校提供的问题反馈机制包括学习效果反馈、教学效果反馈两方面内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会基于反馈内容做出针对性调整,而考核方式则包括开放性作业考核、学生分类考核、创新型考核三类,这类改革均具备较高的借鉴价值[3]

(三)总结与反思

结合S 院校基于混合式教学理论与能力培养理念的经济学教学改革可以发现,基于学生消费者的课程开发、基于慕课实施的整体设计、多元考评方式的创新属于改革的核心点所在。学生在经济学教学改革中被视作消费者,教学改革可由此视作教育产品的改进,由此引入创新创业元素、小组合作、翻转课堂训练、反馈机制并不断优化教学资源,经济学教学自然能够取得更为喜人的成果。此外,Syllabus 理念的引入、多元考评方式的落实也使经济学课程的压力进一步降低,学生对经济学课程的感官将由此得到改善,并真正认识到经济学知识的重要性,这种变化同样需要得到重视。

综上所述,探究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具备较高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涉及的课程定位、课程目标、课程理念等内容,则提供了可行性较高的经济学教学改革途径。此外,为更好地践行能力培养理念,生活素材的挖掘、教学情境的优化还应得到教师更高程度的重视。

参考文献:

[1]汪林文.探究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智库时代,2019(21):205-206.

[2]徐杨.基于融合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的高职院校经济学混合教学改革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8(18):399-400.

[3]张辛雨.高职院校基于MOOC 的经济学混合式教学改革研究:以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7(11):78-82,101.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33-0188-02

作者简介: 朱捷(1979—),女,四川成都人,硕士,研究方向:金融学。

◎编辑 马燕萍

标签:;  ;  ;  ;  ;  

探究基于能力培养的高职院校经济学教学改革路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