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采工作面过走向斜交型错层老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_魏登胜

魏登胜

达竹煤电(集团)公司金刚煤矿 四川 达州 635018

摘要:本文以达竹公司金刚煤矿31111综采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过走向斜交型错层老巷为例,为防止出现支架无法接顶、倒架咬架和老巷大面积片帮冒顶等严重制约生产情况,经过理论研究和设计,采取提前补强、支护人工假顶等多种技术,最终取得过巷取得安全可靠的效果,为类似综采工作面过走向斜交型错层老巷开采提供借鉴依据。

关键词:综采工作面;倾斜煤层;过巷;走向斜交型错层;人工假顶

1、概况

综采工作面跨靠巷技术是一项先进、绿色的煤矿开采技术,通过跨巷技术解决了生产中的很多难题。达竹公司公司金刚煤矿结合该矿31111综采工作面在回采过程中过走向斜交型错层老巷,根据地质条件、老巷与工作面的位置关系。经过理论研究和设计,采取锚网索支护、单体支柱支护、人工假顶等技术。最终过巷取得了施工简单、安全可靠的效果,为类似综采工作面过走向斜交型错层老巷开采提供借鉴依据。

2、项目背景

2.1 31111工作面走向约1160m,倾斜平均长约210m,煤层平均倾角为12°左右。工作面内、外连煤层稳定,外连煤层平均煤厚0. 50m,内连煤层平均煤厚为0. 53m,内外连煤层间为高炭质泥岩、矸石组成。工作为合层开采,平均采高2.0m。外连直接顶板为泥岩、砂质泥岩,普氏硬度系数为3~4,平均厚度约为1. 62m左右。老顶为浅灰、灰色粉砂岩及浅灰色细-中粒砂岩,普氏硬度系数为6。内连底板为粉砂质泥岩,普氏系数为3~4。总体上看合层开采煤层的直接顶板、底板应属(Ⅱ类)中等坚硬顶板、底板;老顶为简单坚硬顶板。

2.2工作面采煤方法: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采用MG200/468-WD型无链双驱动电牵引采煤机进行割煤。工作面采用ZY2400/12/26型支撑掩护式支架(支护强度为0.46-0.52Mpa,支护高度1200mm-2600mm)支护工作面顶板。采用全部陷落法处理采空区。最大控顶距3.81m,最小控顶距3.21m,每循环截深0.6m,工作面最大端面距为340mm。工作面每推进一刀放一次顶,放顶步距为0.6m。

2.3 老巷基本情况

2.3.1 原老巷(即311配风巷)在掘进时,将直接顶煤线以上的顶板作为巷道顶板,顶板采用树脂锚杆支护,老巷顶板整体性好,未发生离层和明显位移。老巷采用定坡度掘进,巷道宽2.7-3.6m,中高3.0m左右。掘进时巷道支护如图2.1所示,顶板采用锚杆支护,锚杆间排距均为0.9m,锚杆长为1.8m,直径为18mm,托板规格为120×120×8mm3。

2.3.2 31111工作面过311配风巷段约460米,如图2.2所示,工作面与311配风巷呈走向斜交型,斜交夹角约55-75°,过巷时由于采动超前压力的影响,该老巷将出现片帮及顶板垮落等现象,造成31111工作面回采该位置时,该段采高最高可达5m,超过ZY2400/12/26型号支架最高支护高度2600mm,支架无法接顶,出现支架咬架、倒架等情况。

图2.1 311配风巷原支护设计图

图2.2 工作面过老巷示意图

3、工作面过老巷对回采影响理论研究

3.1 老巷围岩压力沿工作面推进方向分布规律

在311配风巷沿工作面推进方向的不同位置,顶板应力分布如图3.1所示。老巷与工作面无论以何种方位交汇,超前工作面煤壁一定距离的老巷顶板均会出现一次最大应力显现。结合巷道围岩应力分布,巷道顶帮承受的压力均会在最大应力出现时得到显现,而此时311配风巷巷顶帮围岩的控制状态最为关键。

图3.1 回采工作面前后方的应力分布

Ⅰ—工作面前方应力变化区;Ⅱ—工作面控顶区;Ⅲ—垮落岩层松散区;Ⅳ—垮落岩石逐渐压缩区;Ⅴ—垮落岩石压实区A—原岩应力区;B—应力增高区;C—应力降低区;D—应力稳定区

3.2 受采动压力的影响程度与配风巷和工作面构成的夹角有关。配风巷受采动压力影响范围L与配风巷和工作面的夹角α有关:

L=(10~30)/sinα

上式表明,超前压力影响配风巷的范围与夹角α的正弦成反比,夹角α越小,超前压力影响长度越大,矿压显现越强烈,对配风巷内支护、顶板两帮完整性的破坏程度越大,所以回采工作面期间应多采用俯采或真倾角开采,增大配风巷和工作面的夹角。

3.3 过配风巷实际上是增大了工作面局部的控顶面积,使过巷段煤壁在超前采动压力的作用下,强度降低。配风巷的宽度越大,每次工作面揭露的长度越大,对过巷段支护、煤壁管理难度越大。以巷道宽度为b,工作面与配风巷夹角α进行计算,揭露配风巷长度 L’为:

L’=b/sinα

上式表明,当α 值一定时,揭露配风巷长度L’与该段配风巷宽度b成正比,配风巷宽度b越大,被揭露的露配风巷长度L’值越大,控顶面积越大,矿压显现就越明显,配风巷内支护、顶板两帮完整性的破坏程度越大,对生产影响越大,所以必须提前对311配风巷巷帮进行加强支护,有效保证配风巷宽度不再增大。

4、过巷方案技术研究

4.1 巷帮补强

老巷顶板已采用树脂锚杆支护,树脂锚杆的预应力确保了巷道顶板所成压力拱抗压能力较强。因此巷帮的支撑能力是巷道围岩维护的关键。有作面回采时巷道围岩的应力分布规律可知,巷道两帮的支撑应力远大于该处原岩应力,受回采超前压力的影响,还会进一步增加。为了保证在回采前不发生开裂、离层、滑动,必须采取加固措施以增加巷帮的承载能力。

在巷道两帮采用直径Ø=35mm;L=1500mm的金属管缝式锚杆加菱形金属网支护,锚网搭接处采用铁丝铰接,确保巷道片帮时,有一定的防护能力,巷道支护断面如图4.1所示。

图4.1 巷帮补强支护设计

4.2 顶板补强

在超前工作面煤壁一定距离,属于应力增大区。因而在超前煤壁的应力增大区域内,巷道的顶帮应力会相应的增大。且回采过程中,特别是在超前压力增大区,围岩应力是变化的,且该区域顶底板会发生相对位移,从而导致围岩的完整性下降,致使老巷围岩承载能力减弱。在距离工作面煤壁20m以内,采用双排单体支柱加强支护,支柱柱距1.0m,单体支柱初撑力不小于90kN,改善老巷应力过于集中的状态。

4.3 人工假顶方案

工作面在过老巷前,已经对老巷顶帮进行加强支护,为了确保工作面过巷的可靠性,在老巷内以旧钢轨、旧枕木、旧皮带、菱形铁丝网、报废钢丝绳为人工假顶材料敷设人工假顶。敷设宽度略小于老巷宽度。假顶从下至上分别是:沿走向铺设的钢轨,数量3根;垂直走向铺设钢轨,间距1m;金属菱形锚网,锚网与两帮的锚网搭接在一起;废旧枕木,枕木垂直巷道走向放置;最上层为废旧皮带。各层之间采用钢丝绳绑扎在一起,钢轨搭接处采取焊接的方式连成整体。敷设人工假顶设计图如图4.4所示。

假顶从下至上由硬到软,上层较软的皮带、锚网等主要功能是兜住冒落的煤岩块。架设顶板发生冒落,则在冒落的过程中,先冒落小块的煤岩,然后冒落大块煤岩。小块煤岩则能形成垫层,有效保护人工假顶下层较硬的刚性结构。在工作面通过人工假顶时,底层的刚性结构承重能力较强,有效保证假顶的完整性和结构能力,阻止窜矸的发生。

4.5 人工假顶段的关键技术

4.5.1 人工假顶为经纬网格,其上的枕木沿走向铺设,锚网与巷帮的锚网连接在一起,废旧皮带作为缓冲层,既能保护人工假顶的结构完整,又能防止小块矸石窜入工作面。整个人工假顶是具有较高的强度和高韧性的复合人工假顶。在老巷顶帮围岩完好,未发生冒落时,人工假顶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安全保障措施,确保作业人员的安全。若老巷在超前工作面一定范围出现冒落,铺设在巷道底板的假顶不会出现结构性损坏,依然能有效阻止窜矸的发生,保障回采作业安全。

4.5.2 采煤机在通过人工假顶下方时,司机要预先测量假顶与工作面底板的实际高度,确保高度大于采煤机滚筒的高度,若假顶的高度与采煤机的最低割煤高度接近时,采取割底板的方式增大间隙,确保采煤机不损坏人工铺设的假顶。

4.5.3 工作面移架时,液压支架严禁骤升骤降,假顶下方的支架要同步缓慢前移,防止假顶因受力过猛而损坏。工作面移溜期间,尽量避免假顶下方的支架作为主要移溜动力,防止支架后移。

4.5.4 在工作面靠近老巷的煤壁由于处于应力集中区,极易出现片帮,在工作面采煤机通过该段后,在煤壁采用单体液压支柱做加强支护。工作面通过人工假顶时的状态如图4.5所示。

图4.4 人工假顶敷设示意图

图4.5 工作面通过人工假顶时的状态

5、过巷实施效果分析

该工作面从2016年11月中旬起过巷回采期间,于2017年3月圆满完成各项研究任务,采用过巷方案效果十分理想,过巷期间平均月产量45000T,过巷期间的回采产量达到正常回采期间的90%以上,既确保了工作面安全生产,又保证了在过巷期间未出现大面积片帮、顶板冒落等事故,既确保了该区域人员作业安全,达到了预期目标。

6、结论

6.1 工作面过走向斜交型错层老巷时,若老巷顶板高度高于工作面顶板高度,采用锚网索支护控制顶帮围岩,特别是巷道两帮的控制。在老巷围岩基本稳定的条件下回采工作即能顺利开展。复合假顶进一步增加了回采工作的安全可靠性,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6.2 在采用锚网索梁组合支护的巷道顶板,在推过工作面切顶线后虽然整体下沉,但是扔保持完整,说明锚网索梁组合支护技术能有效保持顶板的完整结构。

6.3 强化煤岩体的结构,利用煤岩体的承载能力,保持煤岩体最佳的承载性能,支护成本更经济。

6.4 老巷要重视日常维护。老巷受回采作业影响不可避免将产生底鼓、片帮、漏顶等现象,巷道底鼓很容易破坏支撑体基础导致支撑体支护失效,最后导致顶板失去支护;漏顶破坏了顶板的完整性,减少了围岩的自承力,导致压力增大而破坏支架;片帮导致巷道跨度加大,顶板弯曲变形更大,最终导致顶板冒落。以上这些都可以通过及时维护保持巷道的支护完整性,确保老巷围岩稳定,大大降低采煤工作面过老巷的难度。

论文作者:魏登胜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8

标签:;  ;  ;  ;  ;  ;  ;  ;  

综采工作面过走向斜交型错层老巷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论文_魏登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