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刍思维研究综述论文_唐星,罗宇彤,张铭琰,吴素梅

反刍思维研究综述论文_唐星,罗宇彤,张铭琰,吴素梅

摘要:反刍思维者经常独自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从而交往动机减弱,阻碍了积极行为,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消极事件也习惯性地用这种反应方式,即使事过境迁,也依旧反复去想、去回忆。因此,反刍思维被认为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是一种有意识的重复思维状态。

关键词:反刍思维

正文:

一、反刍思维的定义

心理学家Nolen-Hoeksema(1995)认为反刍思维相当于一种反应风格,他把它解释为反刍反应。Martin和Tesser(1996)却反对“反刍是情绪状态的反应”这种说法,他们认为思维不能说是稳定的人格特质,应该是没能达成目的而导致的。反刍是因为遭受到挫折,哪怕有一些失败没有被意识到也会产生反刍。他们觉得反刍是一种有意识反复的状态;即当一个人在到达目标的过程中虽然奋斗了,但却没有达到目标。这时,他们会重新审视自己的目的,或思考另外的办法。如果这些想法一直被存在脑海里,那么就称其为反刍思维。

在国内,当反刍思维这个理论刚传入中国时,人们对它的定义众说纷纭(王妍,2015;吴明证,2009),导致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形成统一的说法。后来韩秀和杨宏飞(2009),郭素然和伍新春(2011)等人提出的“反刍思维”指的是人经常独自沉浸在悲伤中不能自拔,从而交往动机减弱,阻碍积极行为。他们对日常生活中的消极事件,习惯性地用这种反应方式,事后也依旧反复去回忆。因此反刍思维被认为是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是一种有意识的重复思维状态。

在国外,Nolen-Hoeksema(1995)的研究指出童年的经历与反刍思维的产生有莫大的关系。她认为,当儿童被父母溺爱,或曾遭受性虐待的话,长大后容易出现严重的反刍思维现象。而一群特殊人群更甚,如患有高社交焦虑、悲观和神经质的人,出现反刍思维的比率会逐年上升。Papageorgiou(1997)研究表明反刍思维起源于认知偏差。当遇到高压力和社交能力缺陷的生活事件时,个体会很敏感,进而把生活事件导致的低情绪扩大为悲伤情绪。Cooney(1994)等人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对脑神经的工作原理进行探究并提出了反刍思维与抑郁情绪的脑神经机制。

二、反刍思维的相关理论

(1)反应风格理论

该理论主要应用于抑郁症领域。它提出,当个人陷入悲伤时,男生喜欢用转移法缓解悲伤,而女生倾向于反刍,沉迷于悲伤中。

(2)压力反应模型

压力反应模型提出反刍思维的内容应包括与压力事件相关的思想,但并不包括反刍思维所涉及的其他内容。

(3)目标进展理论

Tesser(1985)认为反刍思维的终结只存在于人们完成或放弃目标时,才会出现的自我思维管理形式。反刍者会对未达成目标的相关信息十分敏感,会反复思考如何缩短当前与目标间的距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自我调节执行功能理论

在自我调节执行功能理论中,Matthews认为,消极情绪的根源是个体对反刍性思维的了解和认知。(莫家琪,2017)

(5)事后反刍

Clark和Wells提出“事后反刍”这一理论。他们把这个理论理解为基于人们对人际交往后的不断反思(徐旭,2016)。事后反刍会更加深人们对自我的消极看法的认同。

(6)多维模型

多维模型属于模型中的一种从人的情感、行为和认知三个方面对思维反刍的分析。

(7)悲伤与愤怒的反刍模型

悲伤沉思模型研究的代表是康威等人,他们认为沉思与消极情绪有关,并将思想沉思定义为经历了痛苦的人的一种持久悲伤情绪或者事件。

三、反刍思维的干预

(1)注意转移。陷入反刍思维的个体可以参加一些积极的活动,比如跑步和聚餐等。相关研究人员表示,把注意转移用在对抑郁者的干预治疗中,会有很好的效果。

(2)表达性写作。用书面写作的形式来使悲伤情绪得到舒缓和释放,个体将获得倾诉感,也获得条理性,使整个人冷静下来,从而减轻孤独无助感。

(3)认知再评价。这种方法主要用注意训练和行为改变等疗法进行情绪调节。经过研究可知,认知再评价这种方法能有效的减少愤怒情绪或者其他强烈情绪的产生。(郭素然,伍新春,2011)

(4)正念疗法。研究表明正念疗法会对反刍思维产生极好的干预作用。

参考文献:

郭素然, &伍新春. (2011). 反刍思维与心理健康 (综述).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5(4), 314-318.

徐旭. (2016).高中生完美主义, 反刍思维与拖延的关系研究(Master's thesis, 陕西师范大学).

韩秀, & 杨宏飞. (2009). Nolen—Hoeksema 反刍思维量表在中国的试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5), 550-551.

王妍. (2015). 反刍思维: 类型, 理论解释与展望.社会心理科学, (10), 45-47.

吴明证, 孙晓玲, & 梁宁建. (2009). 青少年自尊与抑郁的关系: 迷思的中介作用.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赵倩. (2013).大学生反刍思维, 领悟社会支持与抑郁的关系 [D](Doctoral dissertation, 河北大学).

解迎刚, &王志良. (2007).学习者情绪空间定义及应用. In川中国自动化学会控制理论专业委员会. 第二十六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 湖南: 中国学术期刊.

廖友国. (2009). 负性情绪相关影响因素研究述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39), 3-6.

来水木, 韩秀&杨宏飞. (2009). 国外反刍思维研究综述.应用心理学, (1), 90-96.

候倩倩, 范亚兰, & 郭文丽. (2013). 大学生反刍思维对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影响.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4(4), 152-155.

课题1:困境儿童心理危机状况、心理救助及危机后成长研究DBA150237

课题2:困境儿童心理危机干预模式研究XYCSW2017011

(1)一作,唐星,男,江苏连云港,硕士,广西师范大学,应用心理,

(2)二作,罗宇彤,女,广西南宁,硕士,西南大学,应用心理学,

(3)三作,张铭琰,女,江苏连云港,博士,香港教育大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4)通讯作者:吴素梅,女,广西桂林,广西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

论文作者:唐星,罗宇彤,张铭琰,吴素梅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8年第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8

标签:;  ;  ;  ;  ;  ;  ;  ;  

反刍思维研究综述论文_唐星,罗宇彤,张铭琰,吴素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