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的措施
◎孙海玲 王阔
伴随着现在城市的快速发展,建筑废弃物的排放量也在一天天迅速的增加,那么,如何处理和利用这些建筑废弃物,是我国现在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一些措施。
六是实施技术引领方略,提高水资源的可用性。开源方面,积极发展海水淡化技术、雨水利用技术及替代性水源开发技术;再利用方面,提升污水处理技术、中水回用技术、生物技术水平;节流方面,加强节水设备研发、规范产业节水管理技术,应用节水评价技术;科技支撑体系方面,建立水沙监测与预测预报体系,完善水资源监控体系,建立水安全预警系统等。
一、概念
建筑废弃物是指建筑物和各类建筑基础设施在新建、改建、扩建和拆毁的过程中产生废弃物,其中主要包含淤泥、渣土、废旧混凝土等,其中大多数为固态、半固态的废弃物,具有较高的可回收利用价值。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有条不紊,基础建设速度也在加快。根据相关部门介绍,我国生活垃圾为1.6t,而建筑废弃物已经远远超过生活垃圾,达到了15亿t。建筑废弃物的总量占了我国垃圾总量的30%-40%,但是重复利用的却不超过3%。我国每年的建筑面积都在几十亿平方米左右,在新建筑产生的同时,也有许多旧的建筑被拆除,而成为了建筑废弃物,而这些建筑废弃物却没有得到更好的利用。截止到2020年,我国的建筑废弃物面积将达到3×1010m2。
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是指采用再生技术和有效的管理措施从建筑废弃物中回收有用的物质和能源。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物质回收,即从建筑废弃物中回收可以再利用物质;第二,物质转换,即利用再生技术将建筑废弃物转化为新物质;第三,能量转换,即在处理建筑废弃物的过程中回收可用能量,使其充分利用产生热能或电能。
3.国内缺乏专门的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工艺技术设备,无法对建筑废弃物进行独特的分类,或者是分类效果达不到预期。
一次其他活动。思政导师每学期参加所承担教学任务班级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低于2次,可以是主题班会,也可以是其他活动。
二、我国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实践教学培养环节是人才培养方案框架体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环节,主要包括课程设计和实习环节两部分,通常会占全部学分的25%以上。土木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主要有房屋建筑学、混凝土及砌体结构、地基基础、钢结构设计原理、工程估价、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课程设计等。很多高校教师针对实践课程采用实践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编制教学任务书,要求学生按照任务书要求完成实践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历年题目大同小异,选题难易程度一般偏于简单化,设计过程与实际工程应用有一定的差距,实践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达不到学生实践能力适应工程应用的要求。
1.施工拆除的老旧建筑产生的大量建筑垃圾没有经过有效的分类处理,对后期的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造成影响。
刚出生的宝宝神经功能不协调,常常尿湿床单,在床单上肆意涂鸦。面对这些哭笑不得的地图,妈妈虽然无可奈何,但也可以忍受。不过,尿床如果持续至3岁依然存在,就成了妈妈们的噩梦了。
确立明确的法律,将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华宁保护的根本指导思想。将人与环境和谐相处作为目的。同时,要确立合理的监管制度,确保环保行政部门在清洁生产和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工作中的核心地位。
我国以往对于建筑废弃物只是采用简单的处理方法,比如露天堆放,填坑填河,一些木材类的进行焚烧。露天堆放的建筑废弃物经过风吹日晒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经过长时间堆放、挤压,有一部分会渗透到土壤中,是土壤遭到破坏。同时,也会对水产生影响。建筑废弃物产生的废弃水通常为碱性并且含有大量的金属离子以及一些其他有机物,若不经过处理直接渗入地下,就会污染地下水,而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用水。建筑废弃物在堆放过程中,经过温度、湿度的作用下,有些物质分解会产生有害气体,会污染空气,进而影响人类的日常生活。
综上分析,修水八洞湾地区地温梯度整体较高,为每100 m 4~6 ℃,而孔深830~870 m地温梯度有所降低,分析认为与导热系数降低,传热效能降低、岩石生热率降低有关,但也存在往深部地温梯度继续升高的可能。
建筑废弃物的排放对环境产生影响,但是环境恶化往往是社会公众来承担,而企业付出的代价很低。为了有效减少建筑废弃物的排放,政府应该建立制度让企业自身补偿其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进而使其减少建筑废弃物的产生量。像外国尤其是经济与发展组织成员国就已经广泛利用税收、排污权交易等经济政策来限制建筑废弃物的排放,使其对环境进行补偿。
过多的建筑废弃物对环境、气候等将造成不可言喻的后果,因而,分析我国的建筑产业产生的建筑垃圾产生的影响,对我国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提出措施,为建筑产业应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以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大力推进建筑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努力实现绿色、低碳和循环发展,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三、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的措施
1.完善法律法规。
样品经湿法消化后,导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中,经火焰原子化后,吸收422.7 nm处的共振线,其吸收量与含量成正比,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
2.政府对建筑废弃物实行管理模式不明确,机制不完善,容易造成建筑废弃物管理不当或者没人管的局面。
2.建立环境污染补偿制度。
4.处理方式单一,国内大多企业只是有选择性的对建筑废弃物进行简单的破碎处理,不能将建筑废弃物尽可能全部利用。并且国内拥有建筑废弃物资源化水平的企业不多。
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其他发达国家稍晚,资源化技术也不够成熟,监督管理方面不完善,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10%不到。主要是政府没有出台统一、有效的建筑垃圾管理办法,对建筑废弃物的产生、清运缺乏合理监管。并且没有科学有效的建筑垃圾分类、处理技术使我国建筑垃圾总量越来越多。目前,我国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3.建筑模块的重复利用。
建筑模块重复利用是指在施工现场,形状完整、力学性能没有被破坏的建筑构件可以经过修饰后直接被重复利用在工程中。比如建筑物拆除后的一些完整的建筑构件,对其处理后,可以造成假山,以让人们观赏,工艺较小,难度也小。
4.再生原料利用。
再生原料是指拆除的废弃物中的混凝土等构件可以经过粉碎后再生成其他产品,如建筑废弃物除杂、破碎、筛选后作为路基或者用于制作再生砖。这也是资源化利用的一种中重要的方式。并且这种方式工艺简单,成本低廉,也是当今应用最广泛的途径之一。我国现在的建筑废弃物可用于混凝土路面的维修、养护。通过粉碎、破碎现有的路面,再将粉碎或破碎后的材料用作新道路的基层或地基。国外的很多国家已经将混凝土的再生利用技术成熟的应用到了建筑当中。
5.利用智能破碎技术。
智能破碎技术是荷兰Schenk混凝土咨询公司开发的现场废弃混凝土回收利用技术。它是根据砂、碎石和硬化水泥的抗压能力不同,设计输出一个确定的力,用破碎的方式将建筑废弃混凝土破碎成一个确定的大小,并分离出砂、碎石和硬化水泥,从而尽可能的减小对它们的破坏,达到循环利用的效果。
【注】:本文为2018年河南省科技厅科技攻关项目《基于生态效率分析的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促进研究》(项目编号:182102310019)部分成果;2018年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可持续发展建筑研究”部分成果;为2018年河南省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研究”部分成果,为2018年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开放实验室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
第一作者: 孙海玲,1971年3月生,2007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工商管理(项目管理方向)专业,郑州工程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
第二作者:王阔,1998年11月生,郑州工程技术学院2017级工程管理专业学生。
(作者单位:郑州工程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