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探究论文_赵俊骎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探究论文_赵俊骎

中铁上海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200070

摘要:本文通过结合上海、苏州、南京的地铁车站调查研究,从地铁车站的布设与设计原则、换乘空间设计、周围景观及建构筑物控制要素等方面对地铁车站建筑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希望这些初步的研究结果能够推动对此方面的关注和探讨,促进城市地铁更好、更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地铁车站建筑布设;换乘空间;景观;控制性因素

0引言

随着城市的发展,土地资源逐渐枯竭。有限的城市资源和土地面积使城市交通发展面临巨大的压力。地铁车站的空间开发作为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能够迅速地集散人流,明显改善城市交通状况,也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地铁车站建筑问题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探究。

1 地铁车站布设与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车站布设应方便乘客使用,地铁车站的站位应该为乘客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使多数乘客步行的距离最短。

(2)尽量通过短的出入口通道,将旅游景点、游乐中心、住宅密集区、办公密集区等与车站相通,为乘客提供无太阳晒、无雨淋的乘车条件。

(3)对于突发性的大型客流集散点,如大型的体育场一般只有突发性的客流,地铁车站的位置不宜离得太近,防止集中客流对地铁车站的冲击,车站出入口离开体育场出入口一般在300m以上,若是突发性客流的强度较大,距离还应该设置得更大一些,(如上海8号线虹口足球场车站距离足球场出口约为500m。)

(4)车站布设应与城市道路网及公共交通网络密切结合,应符合轨道交通网络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应与城市总体规划和车站所在地区的城市规划相互协调,如上海地铁12号线的七莘路车站的2号出入口就距公交车站距离大约为50m,地铁路线的密度和车站的数目均比不上地面公交线路网,必须依托地面公交路线网络,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客流,为地铁车站往返运输乘客,使地铁成为快速大运量的骨干交通动脉,一般将地铁车站设在道路交叉口,公交路线在地铁车站周围设置车站,方便公交和地铁之间的换乘。

(5)车站布设应与旧城改造和新区土地的开发相结合,车站分布应方便施工,减少拆迁,降低造价,并注重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周边经济发展的互动效应,为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换乘站在结合周围环境特点布置站位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近期车站的功能实施,还须兼顾远期站位换乘方案的便捷和远期实施的可操作性,并应根据远期客流要求,工程分期实施的条件,合理选择车站型式、换乘方式及控制近、远期车站建设规模,使近期车站的方案具备最大化的适应性和合理性。

(6)车站分布应兼顾各个车站间距离的均匀性,乘客到大型的商业区购买物品,要货比三家,一般不计较时间和步行距离,地铁车站站位距离商业区中心不超过500m就可以了。

2地铁换乘空间设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随着城市的发展壮大,国内地铁自运行以来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地铁文化的发展对地铁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民出行关注的不仅仅是速度和路线,还有空间的人性关怀和舒适度。其次是环境识别不清晰,地铁空间完全位于地下,空间中没有自然环境的参照物,人们无法在封闭的环境里明确自己的地理位置,这对空间环境的识别性要求很高的交通空间来说是非常不便的。而且,人们乘坐地铁的目的地也是地上环境或建筑空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以地铁空间设计应该结合地上人文环境特点考虑,在地铁空间中充分的表现地上环境的特点,明确车站地理位置的同时也营造了空间特色。清晰直白的环境识别信息是地铁空间设计应该考虑的重要原则。

今后城市地铁换乘空间的发展思路,首先要进一步提高空间利用率。国外发达城市的地铁换乘空间一般为侧式站台设计,中间铺双向轨道,不同方向的人流在两边进出,整个候车空间为大跨度融通空间,中间没有梁柱阻碍,空间简洁清晰。另外,比如新加坡的公交地铁换乘空间都具有综合功能,有的与写字楼结合,有的则在商场内部。购物、餐饮、办公多项功能集合一处,极大方便了乘客,也充分利用了地铁的人流商机,这些都是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另外就是进一步突出地铁文化,每个城市都应该有自己的文化肌理和文化结构,具有城市特色的构成因素。通过考察国外地铁,可以看到地铁换乘空间都有强烈的文化意识。国外的地铁乘客在任何地铁站都能免费索取一份地铁线路图,能够帮助人们明确换乘的路线,而我国地铁换乘空间却忽略了这些细节,仅仅以满足交通需求为目标。目前上海地铁在设计中已经开始注重体现人文价值,如上海地铁10号线装修风格从北往南再到西,采用绿、蓝、紫、红等多种颜色渐变,柱子上不同的颜色,分别代表了春夏秋冬四季。车站简约而细致,装修不吊顶,体现本线区别其他线路的特色;标志站将周边特点融入其中,运用立体互动的装饰手法,形成整条线路的亮点,反映上海城市生活场景性(虹桥2号航站楼站站、上海动物园站、新天地站、豫园站、江湾体育场站);重点站文化特色韵味浓厚,承载线路文化氛围(宋园路站、交通大学站、上海图书馆站、南京东路站、海伦路站、同济大学站、新江湾城站)。

3地铁车站周围景观及建构筑物控制要素

地铁车站在形式上是轨道交通线路上孤立存在的各个站点,随着轨道线路的延伸会遇到建筑、道路、广场等人工城市环境,也会遇到河流、湖泊、山林等自然生态系统,也有可能会遇到遗址、文物古迹等历史文化景观,车站地面空间景观都应当从功能、形态、生态和交通流线上与其相遇的城市环境进行对话和协调,应当根据所处的不同城市地段去考虑景观设计的个性与协调,处理好景观特色与整体统一之间的辩证关系,处理好轨道交通建设与自然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并保护好文化景观。例如,苏州地铁4号线邵昂路站,由于苏州大小河道众多,纵横交错于整个城市,在设计中就要考虑如何避让河道,保护景观,因此,整个车站下穿河道,尽量把河道箱涵设置在公共区中间,这样既能保证车站功能使用,又能不破坏既有河道。再比如南京地铁一号线红山森林动物园站位于风景秀丽的红山森林动物园旁边,是一个地面二层岛式站台高架站,可借景旁边的自然美景,依山傍水,鸟语花香。

地铁车站地面空间是围绕各出入口通道位置而存在的,出入口通道或位于人行道边,或连接交通性、商业性等各类城市广场,或与周边建筑紧密结合。不论是出入口建筑本身的形式、体量、色彩、质感,还是广场铺装、绿化、小品设施的布局、造型、风格,均不能脱离所处的具体城市环境,应与周边建筑、道路、景观构筑物等有机统一,而且应当注重对观景视线的引导,创造景观聚焦点,强化城市风貌窗口的功能。目前国内在这方面还没有相关的规划设计指导规范或条例,有些地铁车站出入口建筑和地面景观的建设往往形式单调、缺乏个性、没有充分考虑到与周边构筑物的协调,以及人们步出地面的观景视线缺乏组织和引导。

上海地铁12号线的地下车站出入口有的直接与地下建筑空间相连接,有的通往地面,主体建筑多采用敞口式和带盖式,与周边建筑结合式较少。带盖式出入口的建筑四壁和顶棚都较多地采用玻璃材质,使得凸出地面的建筑部分不至于显得太过厚重,既可解决采光问题又能保证景观的通透性。总的来说,不论是地面还是高架出入口,在建筑及景观的细部处理和人文特色的体现上亮点并不多见。

4结语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代人对乘坐地铁已经不仅仅是舒适、安全、快捷的简单需求,地铁车站空间也不再是作为单纯换乘的“节点”被利用,而是日益成为功能复杂的、值得被探访的城市空间,它的公众角色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社会意义,人们需要在换乘的同时得到心理、生理和精神上的平衡与满足。

论文作者:赵俊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26期9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探究论文_赵俊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