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行政体制、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三位一体”改革的进展与展望——“政府职能转变与管理方式创新”研讨会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方式论文,研讨会论文,政府职能论文,进展论文,体制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研究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关键问题,2009年6月13日,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和浙江财经学院在北京联合召开了“政府职能转变与管理方式创新”研讨会。会议主要讨论了新形势下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管理方式创新“三位一体”的行政改革的科学方法、重点领域和效能评价等深层次问题。
一、行政改革的科学方法
(一)行政改革是常态和渐进的。唐兴霖教授、温来成教授认为,从历史长河和国际视野看,政府为谋求稳固的合法性和管理的有效性,都要把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作为一种常态的政治部署,而长效的改革过程总是渐进的,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王澜明会长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6次大的政府机构、职能和方式等方面的改革经验,认为这些改革都是我国政府管理为适应各个时期的国内外环境、民众要求和社会矛盾而进行的革新。每个阶段都根据当时的背景,针对主要矛盾,有特殊的主题,但又相辅相成,形成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全景过程。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不断深化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实践表明,行政体制改革是行政改革取得成效的保障,政府职能转变是行政改革的核心和抓手,政府管理方式创新是落实各项行政改革的必由路径。郭剑鸣教授认为,在新形势下,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并不需要寻找什么特别的动力,也不意味着我们的政府管理出现了什么大的问题,其动力就在于政府管理改革是常态的,这种革新没有尽头。沈荣华研究员认为,行政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关键要解决制约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二)行政改革是个系统工程,但具有层次性。科学发展观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统筹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这为我国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的整体、全面推进提出了明确要求。王玉明教授认为,我国的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涉及不同发展水平区域的政府,涉及从中央到省、市、县和乡镇各个层级的政府,而不是改革其中的某个体制、转变其中的某项职能、创新其中的某种行政方式,也不是仅仅中央改革、地方不动,或是地方改革、中央不动;发展基础好的地方,政府改革要继续走在前头,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政府改革更要迎头赶上。王澜明会长指出,保持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的整体性,除了需要考虑不同层次的政府间关系、不同区域的政府间关系,还要考虑政府系统与政权其他系统间的关系,如党的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司法机关。要把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放到各个领域、各个区域、各个层次和各个系统中,通盘考虑、整体设计、统筹兼顾、分步实施。操世元博士通过对浙江地方政府改革的研究,认为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在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层次需要有不同的特色、不同的创造。要研究各类改革的相互关系、互动方式和推广价值。
(三)行政改革着眼于国内,但也要有国际视野。行政管理是政府代表国家管理社会事务的基本方式,要立足于国内的行政环境、社会主要矛盾和民众诉求来完善行政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张成福教授提出,近半个世纪,西方行政管理改革和公共服务模式创新方面产生了诸多成果,如新公共行政、新公共管理和新公共服务模式,并在政府职能卸载、降低政府服务成本、提高政府管理效能和保障公共服务公平性等方面产生了许多新的理念、理论和方法。对这些理念、理论和操作层面的改革,我们要结合国情加以分析,开拓我国行政改革事业的视野。
二、行政改革的重点领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行的6次大规模的行政体制改革,分别就投融资体制、金融体制、财税体制、教育体制、文化体制、科技体制、民航体制、邮政体制、交通体制、农村改革和行政审批制度作出过重大的调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成长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推进,政府对垄断行业、生态环境、预算监督管理和突发性公共事件等方面的管理体制、职能和方式的革新将成为深化我国行政改革的重点领域。
(一)从公平和效率结合的高度,改革政府对垄断行业的管理体制。王俊豪教授从四个方面阐述了我国政府对垄断行业改革的新思路:1.法律制度是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先导;2.促进竞争是深化垄断行业改革的主题;3.民营化是垄断行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最直接途径;4.建立高效率的管制体制。王浦劬教授强调,深化垄断行业改革将涉及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需要调整许多利益关系,因此,为了保证垄断行业改革的有效性,应该采取先立法、后改革的原则,改变以往许多改革实践中先改革后立法的传统。袁维海教授认为在反垄断的同时,也要注意放松国内经营者集中规制。王树文教授提出解决我国行政垄断行业业已存在的突出问题,除加快政企分开、改革产权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外,根本出路还在于建构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行政垄断行业监管架构。
(二)加快预算管理体制改革,防控地方财政及债务风险。顾建光教授分析,由于财税分权、地方竞争、绩效激励和应对金融危机等多重因素的作用,我国财政支出、特别是地方财政支出增长的顺经济周期现象十分明显。但在经济遇阻、财税增长空间收窄和地方举债途径不畅的张力下,地方财政支出的刚性增长势必导致地方财政和债务风险高企。侯一麟教授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基本机制是:我国应加快预算管理体制的改革、适时进行财政储备制的试点。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是用公开、受监督的计划控制政府的收支,建立预算集中统一和预算监督机制。具体的改革思路是:1.加快从“政府预算”思维向“公共预算”思维转型;2.从常年赤字预算思维向常规状态下的节俭+平衡预算思维转型;3.从“不完全预算”思维向“完全预算”思维转型;4.推行“以丰补饥”的逆经济周期的财政政策,在经济和财税收入增长周期内,压缩财政支出,将财政盈余积累起来形成财政储备基金或预算储备基金,在经济和财税收入滞长周期内,用预算储备基金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刺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5.以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为核心,建立集中统一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的权力结构;6.建立根据预算计划否决偏离预算规定的政府收支行为的法规、制度体系。
(三)以合作治理为理念,建立健全我国突发性公共危机事件的处置机制。王家峰博士认为,在风险社会背景下,危机事件频发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特征。有效应对公共危机事件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政府合法存续的基础,这是政府职能转变的一个新视角。郭剑鸣教授提出合作治理模式是有效应对公共危机事件的基本机制。“合作式治理”强调的是一个理性的公民社会与开明的政府的组合。民众不能囿于自我的目的,站在公共社会和政府的对立面,扮演撕裂社会的角色。政府也不再只是制定公共规章和法令,让人们朝向某一目标方向的规则系统,政府必须扮演另一种角色,那就是成为民众的“合作伙伴”。建立这样的治理模式,应健全三大机制:1.风险共识机制;2.政府与民众互信机制;3.网络化治理机制。李明强博士和肖俊博士分析了多中心治理在我国公共危机治理中的意义、困境和可能的路径。
三、行政改革的成效评价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的。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创新管理方式,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让群众得实惠。因此,行政改革的成效应在服务社会中得到体现,应由群众来评判。
(一)以服务型政府建设为方向,建立政府管理绩效评估标准。孙彩红博士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并不是说政府仅仅关注公共服务职能,弱化其推进政治民主职能、经济监管职能、文化发展职能,而是说政府履行职能的总目标都是以服务社会为导向的。高小平研究员概括了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评价标准,认为政府管理的绩效、行政改革的成效应该从社会服务、法制建设、责任担当和自身廉洁四大方面进行评价。服务型政府是廉洁、高效、务实、负责的政府,是受人民和社会广泛监督的、权力与责任相对称的政府。其核心是服务,而廉洁、高效、务实、负责是搞好服务的本质要求。不能做到廉洁务实、不能高效运行的政府不可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和社会,这样的政府也必然是不负责的政府。所以,从这种角度分析,责任政府应该是服务型政府,只有做到对民负责、为民服务,才能称得上是责任政府。民主法治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保障。服务型政府的建设首先必须做到民主决策、依法行政、严格执法、违法究责。
(二)确立以群众为主体的行政改革价值取向、动力机制和评价体系。王澜明会长强调,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价值取向要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是其作为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主动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所进行的自我调整和完善,目的在于进一步发展经济,而发展经济最直接的受益者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体制机制改不改、怎么改、改到什么程度、分什么步骤改,都要以人民群众能否得到更多实惠为基准。群众性体现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方案设计和组织实施上,就是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从而切实做到改革思路向群众问计,改革内容听群众意见,改革措施向群众求教,改革任务靠群众落实,改革难题由群众破解,特别要注意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最大限度地集中群众智慧,群策群力,上下一致,共同搞好改革。群众性体现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成果评判上,就是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给群众更多的知情权、发言权和参与权,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的唯一标准。一项改革是否成功,是否有实效,人民群众最有发言权。经过群众的评判,就知道下一步的改革有哪些问题要解决,重点往哪里放;而且还可以从群众的评判中,反思以往改革的成败得失和经验教训,明确下一步改革的重点和方向,进一步完善改革的政策和措施。
标签:政府职能转变论文; 行政体制论文; 行政管理学论文; 社会管理论文; 创新管理论文; 预算控制论文; 预算调整论文; 社会改革论文; 社会体制论文; 垄断行业论文; 经济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