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血府逐瘀汤和二陈汤和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50例报告论文_腾英华

自拟血府逐瘀汤和二陈汤和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50例报告论文_腾英华

黔西南南州人民医院中医科 贵州省 兴义市 562400

【中图分类号】R5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280-01

慢性阻塞性疾病是一种慢性不可性、病情进性加重的慢性肺病疾患,病程长,发病较缓慢,常反复发作。慢性气流受阻,是气道疾病(阻塞性细支气管炎)和肺实质破坏(肺气肿)共同所致。临床表现因人而异。主症见气急、动则喘促,有咳嗽、咳痰或喘息等症状,且每因外邪侵袭而诱发。归属中医“肺胀”范畴,中医认为本病病位在肺,可累及脾肾。主要病因有细菌感染、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寒冷刺激、花粉过敏等,尤其是长期吸烟者,该病发生率较不吸烟者高2-8倍,吸烟时间越长、量越大、患病率越高。本病多发生在中老年,男性多于女性,病情发展缓慢,严重时可并发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2014年1月- 2015年6月,笔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和二陈汤加减治疗中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痰热夹湿型)50倒,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共90例。均有咳嗽、咳痰或伴喘息,每年发作持续3个月,连续2年或以上,并排除肺结核、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支气管肺癌、矽肺及其它尘肺、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采用随机对照法分为2组,其中治疗组50例,男30例,女20例,平均年龄68岁,平均病程5至10年。对照组40例,男30例,女10例,平均年龄65岁,平均病程5至10年。全部为慢性阻塞性肺病。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根据患者需要予低流量上氧,合理用抗生素抗感染,予氨溴索化痰止咳,并予沙丁胺醇气喘喷雾剂解除平滑机痉挛等。疗程为2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和二陈汤加减:川芎10g、薤白15g、丹参30g、瓜娄壳15 g、川牛膝10 g、桑白皮10g、黄芩10g、贝母15g、杏仁10g、苏子10g、炙款冬l2g、白前10g、法夏10、陈皮10g、茯苓10g、甘草3g。痰黄如脓腥臭,加鱼腥草30g、苡仁20g、冬瓜子10g;痰多泡沫并咳嗽气喘加白芥子9g、炒莱菔子15g;咽燥口干,咳嗽日久未减,加沙参10g、麦冬10g、百合10g;大便干结加火麻仁10g;中气不足加党参9g、炙黄芪12g。每日1剂,水煎取药液,分3次饭后服,14剂为1疗程,一般服1个疗程。服药间忌腥、酸、辣、腌之品。

2 结果

2.1 疗效判断标准 参照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①显效:咳嗽、咯痰、气喘、呼吸困难症状和肺部体征减轻或消失,肺功能明显改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有效:咳嗽、咯痰、气喘、呼吸困难症状体征减轻,或4项症状中有三项改善,肺功能有所改善。③无效:咳嗽、咯痰、气喘、呼吸困难症状无改善或减轻不明显,肺部体征及肺功能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无改善。

2.2 结果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显效37例,有效11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75%,总有效率为95.83%。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16例,无效2例。显效率为54.05%,总有效率为94.59%。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而显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后两组肺功能均有所改善,但治疗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

3 病案举例

肖某,男,65岁,反复咳、痰、喘5年,多次就诊于我院,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每于冬春受凉后复发,每次发作长达2-3月。患者2015年3月10日就诊于我科,自诉3天前受凉后出现头痛、鼻塞、流清涕、四肢酸痛、咳嗽、咳痰、气喘。自服“感冒胶囊”(组方不详),治疗三天后头痛、鼻塞、流清涕症状消失,但咳嗽、咳痰、气喘无好转。现证见:咳嗽气息粗促、痰多粘稠色黄,胸闷,脘痞,四肢沉重,大便不爽,色红,苔黄腻,脉滑数。体格检查:桶状胸,叩诊过清音,闻双肺呼吸音粗糙,散在干性罗音,双肺底闻少许细湿性罗音。作胸片示:慢阻肺征。血常规:白细胞12×109/L。肺功能示:重度通气功能障碍。西医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中医症属痰热咳嗽夹湿型,西药予头孢哌酮舒巴坦钠抗感染,氨溴索化痰静滴治疗。中药用血府逐瘀汤和二陈汤加减口服治疗:川芎10g、薤白15g、丹参30g、瓜娄壳15 g、川牛膝10 g、桑白皮10g、黄芩10g、贝母15g、杏仁10g、苏子10g、炙款冬12g、白前10g、法夏10g、陈皮10g、茯苓10g、苍术10g、甘草3g、鱼腥草30g、紫菀10g。连服7天,每日一剂,早中晚饭后服。7天后咳嗽、咳痰明显缓解,上方去黄芩、鱼腥草、苍术,加沙参10g、麦冬10g、火麻仁10g,继续服7天后,诸症消失,复查血常规正常。肺通气功能明显改善。嘱平时慎起居,加强锻炼,预防感冒。约后随访一年,病情平稳,无急性发作。

4 体会

在我国传统中医学当中,人体是被视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其相对更加侧重于对患者患病的根本因素,即“本”的治疗。慢阻肺病症的发病及发展过程是一个较为持续且缓慢的过程,患者久病入络,若仅仅采取治标不治本的方法,极易导致患者病情迁延状况的发生,最终致使患者体内痰瘀互结,肺气不畅。在《丹溪心法·咳嗽篇》当中就有提到“肺胀而咳,或左或右不得眠,此痰夹瘀血碍气而得病。”肺部正常功能原本的有效状态发生失调,其必将会干扰到心行血并进而引发淤血阻滞,使病情不断加深。现代医学的观点同时也认同于慢阻肺症状发生的主要因素是,因肺泡附近的毛细血管遭受到肺泡的膨胀挤压而导致的血管阻塞,致使血流当中的同期含量比例受到影响,佐证了我国传统中医中关于慢阻肺病症久病入络、久病必瘀的观点理念。因而在临床治疗当中对于患者增加了活血化瘀药,其方药中川芎、丹参、川牛膝、薤白,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温通的功效。慢性阻塞性肺病发作时,又以痰热夹湿型居多。故血府逐瘀汤和二陈汤方加减:川芎、薤白、丹参、瓜娄壳、川牛膝活血化瘀、宽胸理气,肺泡血管不至瘀滞硬化。桑白皮、黄芩清泄肺热,贝母、苏子、杏仁、款冬、白前降气化痰、止咳平喘,法夏、茯苓、陈皮燥湿化痰,甘草和中,诸药合用共奏活血化瘀、宽胸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止咳平喘之功。

临床上对于慢性阻塞肺病的治疗通常将改善患者急性发病期的临床症状作为主要治疗指导原则,即为治标。在西医当中,对于此类慢阻肺急性发病情况通常为消除患者炎症、解决患者的痰液淤积症状,采用解痉平喘的治疗措施,往往患者的临床症状能够在短期之内得到有所的缓解和改善。但如加用血府逐瘀汤和二陈汤加减口服治疗,可提高患者肺通气功能,改善组织器官缺氧状态,明显改善患者痰、咳、喘的症状,治疗效果较单纯用西药效果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简介:滕英华,副主任医师,本科,邮编:562400

论文作者:腾英华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6年第2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20

标签:;  ;  ;  ;  ;  ;  ;  ;  

自拟血府逐瘀汤和二陈汤和加减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50例报告论文_腾英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