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中坳陷北部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成藏模式

冀中坳陷北部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成藏模式

梁宏斌, 降栓奇, 杨桂茹, 淡伟宁, 王文英[1]2002年在《冀中坳陷北部天然气类型、成藏模式及成藏条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从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入手,结合天然气藏的地质环境,划分出生物成因气、生物改造气、生物—热催化过渡带气、热解气、煤成气和煤层气等6种成因类型的天然气。以此为线索,深入剖析了各类天然气的形成条件及形成机制,总结了持续沉降高演化气、二次生气、浅层运移、生物—热催化作用和浅层(后期式)生物作用等5种成藏模式,发现了煤成气和以第叁系为源岩的天然气两种成藏序列,对天然气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降栓奇[2]2003年在《冀中坳陷北部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成藏模式》文中认为冀中坳陷北部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成藏模式

崔周旗[3]2005年在《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近系沉积体系与隐蔽油气藏勘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历经五十年的油气勘探,已经发现了一大批元古界—古生界富集高产的“古潜山油气藏”和古近系构造油气藏,为中国石油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研究区内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古潜山油气藏和构造油气藏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勘探形势面临着严峻的考验。而冀中坳陷的油气剩余资源还很丰富,其绝大部分可能就聚集在勘探程度较低的隐蔽圈闭中。可以预见,隐蔽油气藏将是今后冀中坳陷发现整装、规模储量的最重要、最现实的勘探领域。 本文在广泛参阅了前人大量重要文献,并吸收了华北油田公司近两年来的主要研究和勘探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大量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从冀中坳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和沉积特征研究入手,深入分析了区内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条件、控制因素、分布特征和聚集规律,总结了隐蔽油气藏类型及成藏模式,初步完善了隐蔽圈闭识别的技术及方法,并指出了隐蔽油气藏的有利勘探方向。 研究认为,冀中坳陷古近系发育坡积—洪(冲)积、河流、扇叁角洲等七大沉积体系,湖盆演化经历了早期孤立分割、中期开阔连通和晚期萎缩消亡的完整变化过程,并由此形成了叁套主力烃源岩层和九种成因的储集体,为隐蔽油气藏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而深层储集体普遍存在的欠压实作用,又向纵深方向拓展了隐蔽油气藏的勘探空间。在平面上和纵向上,断陷湖盆周围分布的湖岸线变迁带、岩相过渡带、地层超剥带、有利岩相带和有利成岩相带等“五带”是形成隐蔽油气藏的有利区带,但冀中坳陷古近系独特的古地貌、构造反转等沉积和构造背景对隐蔽油气藏的发育具有较强的控制作用。 按照圈闭成因、几何形态和封闭要素,区内可划分为岩性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和复合油气藏等叁大类、十亚类和十七种不同类型的隐蔽油气藏。这些隐蔽油气藏在廊固、饶阳和束鹿等不同类型凹陷的分布特征各具特色,并形成了多个不同的隐蔽油气藏分布聚集区。而单断箕状凹陷陡坡带、洼槽带和缓坡带等不同区带及同一区带内部复杂多变的地质结构,又导致隐蔽油气藏的成藏模式丰富多彩。此外,不同类型隐蔽油气藏的输导系统和油气富集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 针对隐蔽圈闭识别的技术难点,本文系统总结了隐蔽圈闭识别的五项关键技术及流程,并对薄互层状砂体、厚层状扇形砂砾岩体和特殊岩性裂缝型储集体的目标识别方法进行了归纳。最后,对冀中坳陷古近系隐蔽油气藏的有利勘探区带和目标进行了优选、评价,划分出了九个Ⅰ类勘探区带、六个Ⅱ类勘探区带和五个Ⅲ类勘探区带,并已发现了一大批有利勘探目标,展现了区内隐蔽油气藏良好的勘探前景。

庞爱兴[4]2013年在《廊固凹陷天然气成因及富集规律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高效洁净天然气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华北油田天然气市场需求大于供应,特别是“十一五”前两年,北京、天津及廊坊地区各城市对环境治理力度的加大,天然气销量供不应求,同时随着华北储气库群的建设,华北油田天然气产能建设越发紧张,为此有必要加大天然气藏的成因及富集规律的研究,进而加大天然气前期评价及产能建设力度,确保天然气产能建设的顺利完成。针对华北油田天然气储量和产量的紧张状况,寻找新的储量区块,针对老气田周边开展扩边挖潜工作,在老气田内部调整建产,开展天然气成因、成藏及富集规律的研究,寻找新的天然气地质储量、增加新的可动用资源,是完成天然气评价和产能建设任务的关键。廊固凹陷是冀中坳陷北部一个晚期抬升剥蚀强烈的新生代沉积盆地,为华北油田最主要的产气凹陷之一。凹陷天然气资源丰富,凹陷天然气总资源1046.35×108m3;目前探明天然气储量119.42×108m3;天然气探明率11.4%,剩余资源丰富。由于廊固凹陷的地质条件复杂,构造经历多期发育、热演化程度也各不相同,这些特点造成了廊固凹陷具有多元化的天然气成因类型,欲寻找统一的标准来识别不同类型的天然气还很难。目前在天然气成因类型划分上还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在国内外多家分类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廊固凹陷天然气形成的实际,根据气源岩、天然气气地球化学特、母质成熟度等因素将廊固凹陷天然气成因类型划分为生物气和油型气和煤成气叁种类型,其中生物气又分为原生生物气、后生生物气和原油降解生物气;油型气又划分为低熟气和高熟气。煤成气又进一步划分为成熟煤成气和高熟煤成气。主要以后生生物气、低熟气、高熟气和煤成型为主。本文主要从廊固凹陷区域构造背景、构造特征、地层特征、天然气储层特征、保存条件、天然气成因类型、气藏成藏模式等方面形阐述了廊固凹陷天然气藏控制因素及富集规律。同时应用精细叁维构造解释技术、天然气藏识别技术等对有利的天然气目标进行识别与落实,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取得的认识和成果对今后廊固凹陷天然气的勘探与评价建产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廊固凹陷主要存在四种成藏模式:一是浅层后生生物气成藏模式。二是下第叁系中浅层低熟气成藏模式;叁是中深层近岸水下扇砾岩体成藏模式;四是潜山内幕成藏模式。而廊固凹陷的天然气的分布,在平面上主要受气源岩控制,纵向上主要受气源断层所控制,所有的天然气都富集在二级构造带上。根据所得的认识所部署的兴9-20井,泉81平1井都取得了较好的钻探成效,也进一步对所得的认识进行了验证。

任小军[5]2009年在《断陷盆地缓坡带油气富集规律研究》文中提出斜坡带是冀中坳陷重要的油气富集带。蠡县斜坡位于富油凹陷饶阳凹陷的西部,油气资源丰富,勘探潜力大,但一直以来面临沉积体系多样、砂体薄、储层横向变化快、油水复杂、成藏机理和油气富集规律不清等诸多现实问题,因而,系统开展斜坡带各成藏要素基本特征及控藏作用的研究,建立油气成藏模式,总结油气富集规律对该地区乃至类似斜坡区的勘探开发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论文以岩心、钻井、地化及地震等资料为基础,以储层沉积学、石油地质学及地球物理学的新理论、新技术为指导,遵循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对蠡县斜坡Es_(3s)~Es_(1x)的构造、储层、油源、运移等诸多成藏静、动态要素进行研究,重点分析各要素对油气成藏和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进而建立有效的成藏模式并理清油气富集规律及控制因素,最后对滚动有利区带进行预测和评价,并选取重点油藏进行精细解剖。通过以上研究,本文取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斜坡类型是控制油气分布的宏观因素,而断裂和鼻状构造是蠡县斜坡主要的控藏构造。断裂具叁期叁类特点,其中北东走向的早盛晚衰型、持续性活动断层因控制了断鼻圈闭及供油模式的形成,是最为重要的控藏断裂。鼻状构造受基底古隆起和后期构造运动影响,形成演化存在期次性,对圈闭形成、砂体展布以及油气运聚均具有重要影响。2、物源强度及斜坡类型的差异是造成斜坡南北古近系沉积层序充填模式不同的核心,斜坡北部主要发育辫状河叁角洲和滨浅湖滩砂坝沉积,而斜坡南部则以辫状河及辫状河叁角洲沉积为主。3、Es_(1x)“特殊岩性段”是蠡县斜坡最主要的烃源岩,其生、排烃时间大约在明化镇中后期的10-6Ma和8-4Ma。其排烃动力主要是烃源岩生烃产生的异常高压。不同岩性组合形成的四种排烃方式控制了油气富集层位,而其二次运移则具有“侧向运移为主、就近聚集成藏、总体指向坡上、砂体形成通道”的宏观特征。4、蠡县斜坡发育五种区带成藏模式,其中“顺向断层对接供油”成藏模式对斜坡北部深层成藏意义重大。同时,斜坡区油气富集存在“四级五元”的控制特征,即斜坡类型控区,二级构造控带,油源及供油模式控层,砂体展布控边。5、斜坡北部的出岸鼻状构造和南部的赵皇庄鼻状构造是下步滚动勘探的有利区带。而西柳10断块高43井区油藏的精细解剖,表明储层物性差、构造幅度低以及错误的砂体对比是其油水关系复杂的原因,顺河道展布的东南方向则是其扩边的重点。通过全面综合研究,所取得的成果和认识已在实际的滚动勘探开发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打开蠡县斜坡油气滚动勘探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钟雪梅, 王建, 李向阳, 王权, 董雄英[6]2018年在《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天然气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文中认为自中国第叁次资源评价以来,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北部新钻井揭示了深层发育厚层烃源岩,并且牛东潜山、杨税务潜山等相继获得重要突破,预示着冀中北部具有较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有必要对天然气资源潜力重新评价。通过冀中北部天然气藏地质条件综合研究表明,充足的气源是天然气富集的物质基础,二级构造带是天然气的主要富集带,优质盖层是天然气富集的关键,总结建立了新生古储、自生自储及下生上储3种类型的成藏模式。按照"层、区带"的研究思路,综合盆地模拟、类比法及统计法等多方法开展常规天然气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冀中坳陷总生气量达到19.5×10~(12) m~3,具备较强供气能力,天然气总地质资源量约为3 300×10~8 m~3,剩余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冀中坳陷北部廊固凹陷、霸县凹陷及武清凹陷古近系深层及潜山领域,剩余地质资源约为3 000×10~8 m~3。依据成藏地质条件分析及剩余资源规模,综合评价优选出廊固凹陷中西部、河西务构造带、苏桥文安地区、码头—泗村店潜山带为冀中坳陷天然气增储上产的有利区带。

刘丹丹[7]2017年在《冀中坳陷蠡县斜坡沙河街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蠡县斜坡构造样式相对单一,但沉积类型多样,变化期次多,多种类型圈闭与成藏配置关系复杂等问题,对主力含油气层系沉积相与沉积微相进行了研究,希望认清冀中坳陷蠡县斜坡富油圈闭相控影响因素,建立富油圈闭综合评价标准。为了弄清蠡县斜坡富油圈闭相控影响因素,本文重新厘定了蠡县斜坡沙二段、沙叁段的层序地层方案,把原认为的沙一段尾砂岩归为沙二段的高水位体系域,同时底部应发育低位体系域,应存在一套砂岩;而沙叁段上部正常为高位体系域,应以一套进积的砂体为特征。并明确了沉积相对于砂体的控制作用,并对于油气水关系有合理的解释。研究认为浅水叁角洲前缘优质砂体利于油气的富集。前缘相带砂体发育,波浪改造明显,储层质量优越,且靠近油源,具有近源储层易成藏的条件。叁角洲前缘分流河道与河口沙坝常可迭加连片,形成规模较大优质储集砂体,形成连片成藏规模。通过研究后发现,微相边缘是导致物性封闭岩性成藏的原因。各类成因砂体边缘常常是砂体厚度变薄、含泥质增加、储集物性变差位置,这一方面制约了油气充注的效率,一方面又形成封堵条件。尤其是受构造影响的上倾方向发生微相变化或砂体减薄时,物性封闭成藏成为可能,这是宽缓斜坡近油源上生下储成藏模式中的独特类型,是形成斜坡带岩性油气藏的一种重要类型。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总结出了蠡县斜四种区带成藏模式:(1)中外带同口-雁翎地区多源供油构造岩性复合成藏模式;(2)高阳-西柳地区顺向断层岩性对接成藏模式;(3)雁翎-任西洼槽潜山过渡带复式油气聚集成藏模式;(4)斜坡中南部中、外带低丰度多层迭加连片成藏模式。

梁钊[8]2013年在《华北东部寒武—奥陶系潜山成藏机制与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在油气成藏理论的指导下,利用各种资料和前人研究成果,对华北东部寒武-奥陶系潜山进行了分类,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和技术对研究区典型的潜山进行成藏条件和成藏过程的系统性分析,建立了研究区潜山油气藏多类型的成藏模式。1.着眼于潜山构造,详细分析各潜山在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各期构造运动中所处的状态,将研究区潜山划分为印支期潜山、燕山早期潜山、燕山中期潜山、喜马拉雅早期潜山这些经历单幕次构造运动的潜山,以及在两幕次或两幕次以上构造运动的迭加下形成的潜山,共计叁大类11小类。2.详细解剖6个潜山油气藏,建立4种成藏模式。燕山早期潜山在燕山早期定型,潜山可以接受早期油气藏被改造后重新运移的油气,之后虽然遭受次生改造,但还是保存了一定数量的早期烃类,古近纪进入主要成藏期;燕山中期潜山构造定型于燕山中期,上覆中生界,同期若有油气源则经历一次成藏过程,古近纪之后潜山继续被埋藏,进入主要成藏期,中生界各层系也可作为潜力储层;喜马拉雅早期潜山构造主要形成于古近纪,烃源岩主要生排烃期也在古近纪,生储盖时空配置好,最有利于成藏,古近系断块可能与潜山同体系成藏;燕山早期+喜马拉雅早期潜山在发育和成藏演化过程中,早燕山运动造就了潜山顶面的复杂形态,早喜马拉雅运动破坏了前期的潜山构造,并使潜山定型,主要成藏期在古近纪。3.总结潜山油气成藏条件认为,古近系烃源岩是研究区潜山主要油气源,其次有下古生界和石炭-二迭系,运移通道有渗透性岩层、断裂、不整合面及其组合,寒武-奥陶系内部各层段之间以及与上覆地层形成多套生储盖组合;研究潜山油气成藏机制认为,异常压力是油气向潜山运移的主要动力,有油源断层和不整合面供烃两种方式,潜山储层的非均质性及储集空间的排替压力影响油气的聚集与分布。4.综合分析认为,发育演化经历早喜马拉雅运动的潜山成藏最为有利,主要集中在各凹陷的中央断裂带上,其次为陡坡带和缓坡带;古生界原生油气藏的勘探要针对那些早期稳定、埋藏较深的古构造。与印支运动有关的潜山主要发育在济阳坳陷,主要受燕山运动作用的潜山大多发育在黄骅坳陷,冀中坳陷则大多发育主要受喜马拉雅运动影响的潜山。

董大伟[9]2011年在《冀中坳陷斜坡带油气富集规律》文中指出箕状断陷缓坡带勘探面积大,长期继承性发育,距离生油中心近,具有优越的成藏条件。针对箕状断陷凹陷缓坡带近一年的刻苦攻关,在斜坡带类型划分、构造样式、断层封闭性、输导体系和成藏模式、勘探方法及勘探方向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认识。系统调研了斜坡带的分类方案,研究了斜坡带类型划分的影响因素,并根据斜坡带成因、宽度和地层倾斜角度,将斜坡划分为叁大类六种类型:沉积斜坡包括平台型斜坡、宽缓型斜坡、窄陡型斜坡、双元型斜坡;构造斜坡包括掀斜型构造斜坡;沉积-构造复合斜坡包括反转型斜坡。斜坡带输导体系和成藏模式多种多样,但总体上以“阶梯状”为主。平台型斜坡带发育平台“T”型和平台“F”型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宽缓型斜坡带发育“复合阶梯状”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窄陡型斜坡带发育“简单阶梯状”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双元型斜坡带发育“集-散”装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掀斜型斜坡带发育“简单阶梯状”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反转型斜坡带发育“网状”输导体系及成藏模式。缓坡带油气富集取决于多个地质因素,缓坡带地层倾角控制着油气横向运移距离和油气分布范围;缓坡带上烃源岩分布丰富了倾角大的缓坡带油气丰度,直接决定着倾角小的缓坡带油气分布;缓坡带内侧同生断层断距大,缓坡带油气富集层位多,断距小则含油层位少;缓坡带上鼻状构造带是油气区域运移的指向;缓坡带反向断层侧向封堵性强,靠近凸起的规模较大的反向断层控制油气分布,构成了缓坡带油气成藏边界。

张亮[10]2009年在《冀中坳陷北部石炭—二迭系煤成油气成藏作用与主控因素分析》文中认为冀中坳陷的苏桥-文安地区早在20年前就发现了石炭-二迭系煤成油气,目前仍然是油气勘探的重点之一,但是该区存在煤成油气资源潜力和成藏作用不清楚等问题。作者综合利用石油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对冀中坳陷北部石炭-二迭系煤系烃源岩分布、演化、所生成的油气地化特征以及运聚成藏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冀中坳陷北部残余石炭二迭系呈西倾,单一斜坡状北东向展布,其翘翘板式的构造演化史,导致现今残余厚度、煤岩及湖相泥岩均于葛2-葛5-文23一带最厚,向两侧逐渐减薄。通过盆地模拟技术,对残余煤系烃源岩的生烃史进行了恢复,得出石炭-二迭系不同构造带生烃史不同,叁迭纪末期全区刚接触生烃门限就被抬升,中生代末期只有文安-杨村斜坡一带再次生烃,目前文安-杨村斜坡、河西务斜坡和深洼是二次生烃有利区,最早河西务斜坡39.5Ma前开始生烃,最晚文安斜坡12Ma前开始生烃。已发现煤成油气藏主要集中在苏桥-文安构造带,所产煤成气甲烷含量80%左右,重烃含量较高,超过11%,δ13C1分布在-35.6‰~-38.2‰之间,苯指数和甲基环己烷指数分别大于10%和50%,稀有气体40Ar/36Ar值大于500。与煤成气伴生原油当中具有姥鲛烷优势和低碳数正烷烃优势,低伽马蜡烷指数(<0.2),胆甾烷C27>C28<C29呈“V”字型分布模式。二次生烃中心控制了煤成油气藏的分布,但输导体系控制了煤成油气的运聚,从奥陶系碳酸盐岩孔缝连通性、二迭系砂体展布和断裂体系方面,对冀中坳陷北部煤成油气运聚规律综合分析。碳酸盐岩经历长时间淋滤,文安斜坡和杨村斜坡南部二迭系砂体厚度大、连通性好,都是良好的油气储集运移场所,断层紧闭程度小于20Mpa时,是煤成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断距、上部组合厚度和下部组合厚度叁者之间的关系决定了断块圈闭的封闭性。最终筛选出文安斜坡苏桥-信安镇一类有利勘探区、泗村店潜山-河西务地区二类有利勘探区和葛渔城-码头叁类有利勘探区。

参考文献:

[1]. 冀中坳陷北部天然气类型、成藏模式及成藏条件研究[J]. 梁宏斌, 降栓奇, 杨桂茹, 淡伟宁, 王文英. 中国石油勘探. 2002

[2]. 冀中坳陷北部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成藏模式[D]. 降栓奇. 西北大学. 2003

[3].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古近系沉积体系与隐蔽油气藏勘探[D]. 崔周旗. 西北大学. 2005

[4]. 廊固凹陷天然气成因及富集规律研究[D]. 庞爱兴. 长江大学. 2013

[5]. 断陷盆地缓坡带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 任小军.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9

[6]. 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天然气地质条件、资源潜力及勘探方向[J]. 钟雪梅, 王建, 李向阳, 王权, 董雄英.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8

[7]. 冀中坳陷蠡县斜坡沙河街组油气成藏模式研究[D]. 刘丹丹. 东北石油大学. 2017

[8]. 华北东部寒武—奥陶系潜山成藏机制与模式研究[D]. 梁钊.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2013

[9]. 冀中坳陷斜坡带油气富集规律[D]. 董大伟. 中国石油大学. 2011

[10]. 冀中坳陷北部石炭—二迭系煤成油气成藏作用与主控因素分析[D]. 张亮. 中国石油大学. 2009

标签:;  ;  ;  ;  ;  

冀中坳陷北部天然气成因类型及成藏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