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新媒体环境改变了社会生活,传统文化在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下出现了变迁,民族文化也不例外。随着民族聚居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着改变,新媒体与传统的媒体相比,具有广泛、高效、快速的特征。而在众多新媒体中,网络媒体的发展速度最快、影响范围最广、传播力度最强,这些优势在社会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民族地区体现的更为明显。
关键词:数字化;民族文化;传播
在人类文明广泛传播,以及传播中流动和增殖的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保护民族传统文化,保持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连接民族情感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类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至今数字化技术的分布和应用在各地极不均衡,一些地方拥有最好最完善的数字化设备能够第一时间内获取信息,而另一些少数民族地区,数字化进程速度缓慢、设备陈旧短缺,极大限制文化信息的有效传播。加强民族地区的数字化建设是实现各种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新媒体数字化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现状
少数民族文化的内容广泛,它涉及到少数民族的节日、婚俗、丧葬仪式、祭祀等等物质和非物质文化,少数民族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传承显得尤为重要。在新媒体环境下,网络传播媒介——PC端、移动端的传播平台已经成为现在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新媒体的发展直接影响着文化传播的效果。在新媒体环境下,数字化背景下民族文化传播呈现出如下现状:
1、内容丰富,形式多样。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使用的便利,利用互联网获取信息、传播信息已经是人们普遍的传播行为,各种信息都见诸于网络,其中也包括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此外很多地方政府、职能部门都很重视在网络平台传播各地方的美食、风俗、音乐、文学、少数民族风情等带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文化内容。由于搜索引擎被普遍使用,很多少数民族民俗内容被搜索查询,助推了民族文化的网络媒体传播,传播的主要形式有网络新闻、以少数民族文化为专题的网页介绍、专门介绍少数民族文化的微博、微信公众号、地方产品以少数民族文化包装打造的广告宣传平台等等,这些传播内容都以互联网为载体,因此覆盖面广,传播的成本也低。
2、自媒体传播效果明显。人际传播是早期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承的途径,人类文明从口口相传开始的,苗族至今也没有文字,但是很多苗族传说、民俗就是一代代人的人际传播沿袭至今,少数民族文化就是在人际传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虽然传播已经依靠网络载体,能更快速、更广泛地传播信息,但模式很多还是传统传播模式的延伸,正如麦克卢汉的观点,媒介延伸了人的感官,因此新媒体环境下少数民族文化传播也是进一步的人际传播模式,只是变成了以自媒体为载体的人际传播而已。随着博客、微博、微信、论坛等网络社区的出现,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使用的便利和普及,依托微博、微信平台迅速成长起来的自媒体被普遍使用,并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自媒体平台上个人传播的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样且具有趣味性和可读性,因此传播效果明显。今天有一句口号“人人都有麦克风”,这是说用户只需要注册获得一个账号,就可以成为“媒体人”,具有话语权,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的方式发布信息、分享信息。这样的媒介环境下,信息被随时随地传播,客观上方便了少数民族文化借助各种方式传递。此外自媒体传者和受众二位一体,能主动选择关注认证账号的用户群体,选择和关注用户,意味着传播的目标人群已被精准锁定,这就方便进行针对性的传播,社群化传播效果明显。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虽然目前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不足日益凸显,但目前为止,传统媒体特别是电视媒体并没有被新媒体取代,反而更多的是两者的相互融合,这一点也体现在少数民族文化传播方面。传统媒体特别是地方传统媒体一直是弘扬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平台,但是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传播已经不能脱离互联网各种媒介的技术支持,甚至是内容支持而独立存在发展,传播效果要出来,离不开新旧媒体的融合,所以我们更多的是可以在互联网上看到传统媒体制作的少数民族文化节目,不仅可以主动搜索还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而且传播的互动性较好地弥补了传统媒体单线传播的不足。少数民族文化既借助于广播电视这些传统媒体,制作精良的节目,又要在网络平台上延伸传播。
二、数字化背景下促进民族文化传播的对策
1、打造文化产业链,促进文化传播发展。创造文化发展的模式链保护继承和传播本民族文化的有效方式。要注重民族文化产业和其它产业联系,发掘本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根据社会需求完善数字信息服务平台,做大做强民族文化产业,打造出集生产、销售、管理、体验、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化产业链模式。同时还要提高民族文化企业的运输能力、服务水平,增长文化产品的附加值,通过不断发掘优势传统文化产业脱贫致富。更重要的是,通过文化产业链条的建立,实现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传播的良性循环。如今成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限公司,开发专门的大型剪纸机,制作《十二生肖》《恭贺新年》《年年有余》《毛泽东过六盘》等艺术性剪纸作品,实现民族文化产品的规模化生产,满足大众需要并有效地传播优秀传统文化。
2、促进交流减少壁垒,加大参与性保护力度。国外发达国家的民族文化产业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把消费群体吸纳到文化保护传承中实现消费协同,体现出民族文化的互动性、参与性和大众性。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可通过大众性文化互动方式推动大众参与,刺激文化产业消费。在当前民族文化遗产逐渐消失的背景下,要用数字化技术加强对民族文化的发掘与保护,还要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数字化水平,增强数字化技术的意识,提升民族文化创作、继承、传播的热情,使民族文化融入全球化背景中。
3、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亨廷顿曾说:“现代文化具有多元性,现代化不是导致人类多个世纪以来形成的多元文化消失;相反,缺乏创新的单一文化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要求”。可见多元化是现在文化发展的一个趋势,在多元文化自觉运行形成的基础之上,更需要民族文化的创新与发展。创新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不断保持生机活力的重要方式,同时它还是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核心。做好民族文化的创新应做到三个方面:第一,民族文化的创新要有继承性,不能盲足的求新立异;第二,继承发展传统文化不是全面的推进,要有选择的创新;第三,创新要有预见性,关键看这种文化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总之,数字化背景下做好民族文化的创新,更容易使本民族的文化符合社会的需求,进而促进其有效传播。
当今逐渐呈现出全球化的趋势,数字化的应用和推广为民族文化的传播提供强劲的推动力。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正视我国各民族数字化发展不均衡的现状,还要认识到数字化对民族文化的重要意义,充分利用数字化的优势条件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进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前进。
参考文献
[1]桓小军.短视频带给新闻传播业的机遇与挑战[J].西部广播电视,2016(07).
[2]刘笑玲.浅谈数字时代背景下的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研究[J].金田.2017(06).
[3]葛绍同,杨森.国内外民族文化数字化保护政策与研究措施[J].青年与社会.2016(08).
[4]李奕.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文化的保护工艺数字化保护与传承探索[J].中国民族博览,2017(10).
论文作者:张春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7
标签:民族文化论文; 媒体论文; 文化论文; 民族论文; 文化传播论文; 互联网论文; 传统媒体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0月4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