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教学的现状及教法之我见,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法论文,我见论文,现状及论文,历史教学论文,初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0)07-0070-03
吴家耀老师的大作《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本可以精彩万分》(见《历史教学》2009年第4期)和邓继民老师的《怎样把历史课上的更精彩》(见《历史教学》2009年第12期),这两篇文章我各连看了9遍,产生很大共鸣,不得不写以下文字。
吴家耀老师、邓继民老师都是真正以学生为本的老师。因为他们了解学生对历史科爱好与厌恶的学习现状,紧扣“精彩”,抓住了历史课堂教学的要害,表达了与我相同的看法和感受。我任教30多年,在陕西、浙江和上海,每到一地我都要做教学调查,了解初中历史学科的地位,思考对策。
各地政府对初中历史学科的定位并不一样。有的省市在中考时历史科计算部分成绩,历史属于“半副科”;有的省市不计算(上海市不计算),历史就是“全副科”。历史教师要服从政府对初中历史学科的定位,但还要把课教好,尽职尽责。那种肆意抬高历史学科地位的说法很不明智。邓继民老师说“说老实话,不懂历史也照样可以生存”,这话符合实际。育人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如果历史成绩不计入升学成绩,历史科的作用只有育人一项。学校能把历史课时排足,不占用历史课,就是对历史学科的最大支持了。历史教师要换位替校长想:如果学校的升学率差,还能招来学生吗?学校还能办下去吗?所以,历史教师要有全局观念,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要为学校的前途着想,要为学校分忧,为校长分忧,减少历史科与其他学科在学习时间上的矛盾。除了历史课堂外,尽量不要去占用学生的其他时间,让学生全力学习升学考试科目。
中考如果计算历史科的成绩,学生还稍微重视一点;反之,相当一部分学生就不把历史课当回事。当然,有理想、爱学习的学生还是很努力地学习。学生希望升入好的高中,这是好事,说明学生有追求。历史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升入好的学校,因此要把课讲得生动形象、“精彩”,使学生尽可能地用较少的时间获得较高的收益,不能让学生花大力气学历史。我曾处理过这样的事例:学生太喜欢历史了,放弃了对别的科目的学习,决心要把“二十四史”通读一遍,我坚决反对。要是从历史科的角度,我应该支持;假如历史特长是招生的特殊条件,我也应当鼓励他们。但是,从实际出发,这样做风险、代价太大。初中学生毕竟还没有定型,荒废别的学科,耽误升学,得不偿失。事后,学生和家长对我很感激。家长的愿望也是希望子女能升入好的学校,因此只关注子女升学科目学得好坏,并不在乎历史科学得怎样。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历史教师应理解家长,尽量在课堂教学中下工夫。
初中学生进入普通高中的比例各省市不一。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进入职业技术学校,以后就不学历史。初中历史对这部分学生来说,是接受学校历史教育的唯一机会。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选择文科的约占1/4。只有这1/4的学生才把历史课当回事。吴家耀老师说:“从高一甚至初中开始,大多数学生就立志读理科,数理化学不好,基础差的才选文科……虽为文科生,很少有真正喜欢历史课的,只是因为有高考才被迫学”,这也是实情。高中学理科的学生不认真学历史,真正喜欢历史课的学生少之又少,这是为什么?应当从历史老师自身和教学中找原因。学生不是不喜欢历史。有的学生看了历史书籍、历史题材的影视剧;有的学生通过旅游、参观历史遗迹,熟悉了一些历史事件,感觉历史很有趣。但是上历史课就没多大兴趣了,因为历史课太死板。不是学生不喜欢历史,是我们的历史课有问题。今天的语文、英语、科学等学科既实用,又特别讲究趣味性。历史课没意思,怎么能让学生喜欢呢?如何激发兴趣吸引学生学习,是历史老师首要考虑的问题。
学历史虽然没有实用价值,但是对人的素质绝对有大影响。钱穆说:“你是中国人,就不要忘记中国”。爱国的感情和民族的认同都源自对历史的了解。这个价值观永远不能丢。学历史还能开眼界,长见识,为以后的发展服务。叶圣陶先生说:“教育的最终目的在学生能自学自励,出了学校,担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学自励,一辈子做主动有为的人。”历史教学也要服务于这个“最终目的”。要达到这个目的,要使学生喜欢学习历史,必须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政府要调整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使之先做到以学生为本,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减少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或内容,降低整个教学目标,降低教学难度,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目前的初中历史要求什么?要求培养学生的“证从史出,史由证来”;要求培养辩证唯物主义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培养爱国主义思想等等。这些本是培养大学本科生的要求,现在偏偏要扣在小小年纪的初一学生身上,学生能有兴趣吗?教学有效果吗?我斗胆问制定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专家们:你们十二三岁时懂得多少历史知识?你们那时候怎样分析问题?你对你的初中历史课有什么印象?专家要理解学生。初中历史教学切不可拔苗助长。把初中学生看成个个聪明的神童,这不是以学生为本。把初中历史教学的要求定得很高,危害很明显:一是浪费学生的时光,学无所获;二是折腾历史教师,教而无功;三是浪费教育资源,公民素质没有提高。学生“喜欢历史而不喜欢历史课”的根源在于政府指定的文件不符合实际。调整初中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是从根本上解决历史教学低效的办法。
假如课程标准切合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才能有趣又生动,学生才能喜欢阅读。初中教材应当多选取生动、典型的历史故事。教师在教学中就故事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上海奉贤洪庙中学的曹敏老师就是这样做的(见《历史教学》2009年第1期)。
二、要重视培育中学教师的史学修养,改变重教法的倾向。因为,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如果历史教师的专业水平很低,再好的教法有用吗?初中历史教学技术层面的问题是次要的,知识层面的问题是主要的。因为过分强调技术层面,现在初中教学把课堂上的学生分组讨论作为贯彻新理念的教学形式。分组讨论大都是做无用功:把“分组”当“合作”,把“讨论”当“探究”。实际上,学生的讨论‘并没有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有些学生只是旁听,没有学生之间的互动,基本上停留在个体独立学习的层次之上”,“你讲你的问题,我讲我的问题,看似热闹,实际上没有思维火花的碰撞”。李春霞老师观察分析得很深刻(见《历史教学》2009年第1期)。
强调新的教学理念导致一些教师追求教学形式,不去钻研教学内容,结果使历史课形同儿戏。本末不该倒置。没有扎实的专业功底,片面追求教法,是南辕北辙。
三、要改革初中历史的考试内容和形式。学生不喜欢死记硬背,历史学也不是死记硬背就能打下牢固基础的学科。学习一门外国语,记单词是基本功,因为记住单词在应用时就能派上用场。学历史没有直接应用的问题,死记硬背只有对付考试,考完就忘了。历史应该在理解基础上产生记忆。历史教师也是经过多次反复才熟悉、记忆、积累了专业知识。因此要求初中学生记住很多历史教材中的概念真的没什么意义。在承认历史课是副科的前提下,复习和考试都应该采取灵活的办法,形势也可以多样化。考试内容可以集中而明确,复习时教师出一二十道题目,要求每题答案在350字以上,明确这就是考试范围,减轻学生负担。复习和考试也要激发学生的兴趣。考试出六道题,学生选做三道即可,给学生选择的余地,未尝不可。
倘若有了好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催发教师的激情,使教师上课有信心吸引学生,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就会精彩纷呈!这不是空话。初中教学让学生对历史产生兴趣,掌握一些最基础的历史常识,起码不讨厌历史课,这就给高中教学打下基础。初高中历史教学内容不重复,衔接有序,效率就相对要高一些,这不是做不到的事情。
标签:历史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