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素娟
(大名县西店中学 河北 大名 056900)
常常听到语文老师这样抱怨:语文实在是太难教了,语文课总是在学生那里“失宠”,要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真不是件容易的事。于是乎许多老师在语文课上开始用煞有介事的表演,热闹非凡的讨论,变化莫测的多媒体充斥语文课堂,而那些包含作者感情和思想灵动的文章却被搁置一旁,倍受冷落。学生冷漠的表情折射出他们内心的荒芜与封冻,这种课是表面的浮华,是“麦当劳”式的快餐,新课改的异化。
速成的必定是速朽的,简单是真,质朴是美。要让自己的课上的有品味,就一定要做到课堂上的民主与平等,我们不是给学生讲语文,也不仅仅是带着学生学语文,而是用自己的语文气质去感染学生,语文教学应语文化,语文化就是知识化,情感化,思想化。语文课应是用一种思想去垂钓另一种思想,用一种语言去感染另一种语言,用一种情感去召唤另一种情感。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好的语文老师往往要把语文课上得简简单单而没有烦琐的环节和过多的招式,而是简单自如地把学生领到作品面前,让他们与文本对话,与老师对话,与同学对话,与自己对话,让他们内心深处感受语文之美,语言之妙。让他们在神圣的语文课堂上孕育灵气,蓄积才气,培育勇气,树立正气,振作志气。
有人把教学称作艺术,那就不能忘了“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古训,应该把目光从新课改的技术层面转向精神层面,苦练“内功”做学者型老师,让语文课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这样你的课才有质感。
我想一个语文老师首先应该是一个充满书卷气的书生,应该涉猎广泛,视野开阔,头脑充实。这样的老师上起课来才会“上下五千年,纵横两万里,思接千仞,心鹜八极”,游刃有余。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其次语文老师要有一双洞察世事的火眼金睛与敏锐悸动的心灵,惟有这样才会不断有源头活水涌入语文课堂,才不会使自己陷入“倒卖”教参书上学来的东西给学生,赚得教师荣耀的泥淖。
2.静水流深起涟漪
如果说语文课与其它学科有什么不同的话,那就是语文课是有情感的,因为我们面对的文本是有情感的,语文教材中情景交融的诗歌,富有诗意的散文,引人入胜的小说,催人泪下的剧本,都蕴含着浓郁的情感因素,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我们面对的学生也是有情感的,青少年学生的内心仿佛是一片汹涌的大海,从来没有平静过,他们渴望丰富的情感体验、强烈的情感共鸣和适时的情感宣泻。
作为语文教师对自然界的春风秋月,花谢花开,不能够无动于衷;对人世生活中的富贵贫贱、荣辱沉浮,不能够置之度外;语文里的意境、场景、情节、心路历程,都要用心走过,要敏锐地捕捉感受,鉴赏美的形象、美的结构、美的风格、美的意境……
好的语文老师总是把语文课上的简简单单,没有烦琐的环节和过多的招式,而是简单自如地把学生领到作品面前,用审美的眼光带着学生去感受去发现,用情感的电波把思想和知识传递给学生,让学生一颗颗的心颤动起来,一线线的思绪飞翔起来,一丝丝的灵感触发起来,情感与情感产生共鸣,那心灵的悸动如一缕清风在心中荡起层层涟漪,泛起朵朵浪花,灵魂因感动而飞升,然后引导学生清晰地梳理、静静地沉淀。
3.研精覃思观世界
新课改要求培养有个性的学生。要让学生在个性,教师首先要有个性。个性的背后是思想支撑,有思想的人会不断思考自己、思考别人、思考生活,每一年乃至每一天都不简单地重复走过的路。为什么有的教师教了十多年书却只相当于教了一年?那是因为他只有实践而没有思想,所以只能不断地重复自己,长此以往课堂走向程式化,教学犹如机械运动毫无生气。
斯普格朗说:“教育的核心是人格心灵唤醒。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由此可见,语文教育最终目的是唤醒学生的人格心灵,发展学生的精神世界。从某种意义上说,学语文就是学做人。作为语文老师,如何在现代学生的认知、心灵、情感体验和民族精神的大悲悯、大关怀之间,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你能让语文课堂承载建构的文化精神镌刻在学生心灵里吗?这不仅需要情感的点燃,更需要理性的提升。
论文作者:常素娟
论文发表刊物:《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6年6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8/12
标签:语文论文; 情感论文; 学生论文; 思想论文; 语文课论文; 语文老师论文; 心灵论文;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2016年6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