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环境下核心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论文_丛帅

供应链环境下核心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论文_丛帅

青岛理工大学 山东省 青岛市 266555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经济改革的推进,时至今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与此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机械行业的竞争也日益激烈起来。在当前阶段,企业的竞争逐渐从原始的产品竞争、价格竞争转变为新的供应链竞争。故此,本次研究重点探讨供应链环节下核心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方面的内容,希望可以从中得到借鉴。

关键词:供应链环境;核心企业;生产计划;控制措施

1供应链及供应链管理的内涵界定

1.1供应链

所谓供应链,其本质是一个功能网络结构,具体指的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对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实施全面控制,实现对原材料采购、中间产品加工、最终产品制作及成品销售全阶段的链接,进而以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用户为主体要素,构建完整的生产经营网络。

1.2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以供应链各个生产环节的掌握为基础,可以有效集成链上的生产企业,同时统一规划生产、运输、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链上企业各项生产活动的实时监督与有效控制,进而将链上的生产效率最大化,同时降低生产与销售成本,提供最大化的客户附加价值。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整体性提升,制造业领域的产品种类与功能日益丰富,供应链管理模式应运而生,该管理模式以跨行业为主要特点,属于新型市场竞争背景下由企业独自经营进化的横向链式经营方式。

2供应链环境下核心企业生产计划特点

2.1信息来源更广泛

在传统生产计划决策过程中,大多数信息都是来自于客户的订单、企业库存以及客户需求预测等方面,在了解到以上信息后,最终制定出企业生产计划。在供应链环境下,核心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所需的信息不仅包括对客户需求的预测,同时还包括供应链中其他企业所提供的信息,例如供应商提供的信息和经销商提供的信息等等。

2.2涉及企业更多

传统企业的生产计划都只是针对本企业实际情况来进行设计,但是在供应链环境下,核心企业的生产计划不仅要考虑到本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要考虑到整个供应链体系中其他企业的实际情况。因为在供应链环境下,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都处于相同的利益状态,只有确保每个企业的足够利益,才可以保障供应链的运行。与此同时,在这种情况下核心企业的生产任务才可以保质保量的完成。

2.3需要做好协商工作

在传统生产计划模式中,企业的生产计划仅仅是生产部门主要负责的决策计划,与其他企业没有任何关系。然而在供应链环境下,核心企业在制定生产计划时必须要做好与供应链中其他企业的协商工作,从而确保企业生产计划和其他企业生产计划的同步。

3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的优化机制

3.1生产计划与控制要助推供应链信息集成

信息集成始终贯穿于供应链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编制过程始终,而集成性体现于上下游的纵向信息和核心企业与外协企业间的横向信息,供应链信息集成构建的关键要素在于供应链相关联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其需要以用户需求为核心导向,全面而系统地参与信息集成设计与构建,兼顾企业的内部实际情况与供应链的系统性,因而制造企业需要规范信任机制,保证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编制和决策以供应链上主体的整体利益为最高准则,明确与链上其他主体之间的信息共享范式及标准,以此完善生产计划与控制的信息资源渠道。

3.2生产计划与控制的编制需要兼顾纵向与横向信息的集成

纵向信息集成属于由处于下游的企业向上游企业信息集成的过程,而横向信息集成发生于同层次企业或者产品类似的企业之间的信息共享。以整个供应链生产计划为视角,处于上游的企业在整体的生产能力分析过程中处于核心位置,供应链上下游的投入与产出集中反映于核心企业的生产计划中,因而核心企业的生产计划始终是维持供应链各主体生产计划节奏同步的核心要素。而对于同层次企业来说,在其生产能力与经济效益允许的基础上,会考虑是否外包,而外包商的需求信息与承接方的生产能力、质量保证是承接方能否得到订单的关键因素,由此可见,横向的信息集成是对链中外包进行选择的清晰反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制造业企业既需要保证其供货商与分销商的节奏一致,同时还需要考虑在其生产能力与利润允许的前提下实施外包,更需要时刻关注用户的需求与建议,因而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控制需要兼顾纵向信息集成和横向信息集成,进而确保企业生产与经营具有足够的稳定性与持续性。

3.3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循环过程要打破企业内部的束缚

制造业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控制不仅要着眼于企业自身的生产经营状况,还需要以顾全大局的整体意识兼顾整个供应链的运转诉求。因而制造业企业生产计划与生产控制的编制与决策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企业的主生产计划需要以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生产能力粗平衡为基础依据;第二,企业主生产计划的编制需要将外包工程计划和外包工程进度的协同分析作为主体参考要素;第三,外包计划的制定与编制需要兼顾主生产计划和供应链各级企业间的生产能力,实现两者的平衡;第四,企业投入产出计划的编制需要对供应链各级企业的生产能力、上下游的供应能力及分销商的销售能力实施综合性与系统性分析;第五,企业的生产进度计划要与上下及企业车间的生产进度及作业计划为参考依据,保证与供应链上其他主体的步调一致。

3.4生产计划与控制流程的优化需要以供应链管理为最高准则

首先,制造业企业需要提升生产计划与控制流程的柔性和敏捷性。供应链的生产计划与控制基于信息共享平台,以主计划为协调规范,因而企业需要实现对内外部信息的实时性及动态性掌握,进而以市场变化趋势及内外部环境变化及时调整生产计划,实现自身生产能力的优化整合。其次,对于生产计划与实际情况之间偏差的控制,制造业企业需要定期评估生产计划,总结其中的差错成因,并依据纵向和横向信息集成的数据交流调整下一次生产计划编制,以实现生产计划和供应链上其他主体之间的协同配合。此外,企业需要构建信息反馈机制,对订单实施全面追踪与协调检查,并以主计划为导向,对子计划的流程实施细化分析,及时纠正其中的偏差,进而保证生产计划的实施始终处于可控状态,促使供应链生产与供求关系的同步实施得以有效实现。

4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生产计划控制模型构建

供应链结构由所有加盟节点企业组成 , 一般有一个核心企业, 各个节点企业在需求信息的驱动下, 通过供应链中生产、分销和零售等职能分工与合作, 以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为载体实现整个供应链系统的增值。其中 ,各种产品或服务构成了供应链节点企业之间的连接纽带 。宏观上, 整个供应链内流动的产品的集合 ,构成了覆盖整个供应链的一个非常复杂的BOM表 , BOM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构成一种供需关系 ,即基于零 /部件及产品流动的供需关系。鉴于此 ,本文引入供应链产品结构、供应链产品提前期以及供应链资源约束等概念,提出面向供应链的生产计划控制模型, 既以核心企业生产计划为主线、以协调供应商生产计划为基的整个供应链生产计划控制模型如图 1所示 。

供应链信息集成平台本质上是一个由内到外、内外整合的协同价值链 ,供应链成员在商业合作伙伴的关系架构下 ,能够根据彼此之间的互信程度来共享特定的企业信息,以便在供应链体系内发挥各自的核心竞争力 ,分担整体供应链成败的共同责任并共享成果 。每一个接入供应链信息集成平台的成员 ,只要借助于统一的交易标准即可 。在统一的信息集成平台下, 根据终端客户的订单需求 , 结合供应链产品结构以及供应链产品提前期 , 进行供应链销售订单分解 。供应链计划排程依据分解的供应链销售订单、供应链资源约束条件和供应链产品成本分析 ,经优化计算得出供应链计划订单 ,并分配给各个节点企业 ———制造企业和供应商(包含供应商的供应商)。

图1 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生产计划控制模型

对制造企业 ,其企业内部计划排程依据供应链计划订单、企业内部资源约束条件以及企业内部产品成本分析,经优化得出企业内部生产订单和企业采购订单。车间作业计划和传统企业资源计划中的车间作业计划一致 。而企业采购订单则是上游供应商的生产订单和生产作业计划相关联。对于供应商来说 ,其生产计划 ,也是根据供应链计划订单及其内部的相关资源约束得出 。由于制造企业和其上游供应商的生产计划,都是在供应链信息集成平台下依据供应链计划订单制定,因此可以实现制造企业的采购和供应商的供应协同一致 ,从而降低供应的不确定性给企业生产带来的冲击。该模型有如下优点 。

1)本模型提出面向供应链的三层生产计划控制———供应链计划排程、制造企业计划排程和供应商作业计划 。各层的职责及其之间的关系清晰而明确 ,各节点企业生产协同而一致。将制造企业看作供应链核心企业 ,并以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为主线 ,协调上、下游节点企业的实际生产 , 继而产生一个面向供应链整体的生产计划排程 ,从而减免供应链不确定性因素对企业生产的冲击。2)本模型把成本分析纳入生产计划决策过程中真正体现以成本为核心的经营管理思想, 使得生产计划更能反映企业的经营目标 。传统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虽然有成本计划和成本核算模块 ,但其作用仅仅是事前计划以及事后结算和分析 , 缺乏事中控制, 使得计划与实际情况相互脱离, 没有真正起到成本控制的作用。3)对节点企业内部的生产计划排程是将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 、能力需求计划以及准时化生产综合起来进行优化, 而不是采用串行、递阶的计划与控制模式(也就是反复进行模拟平衡的方式 ), 由此可极大地减少计划调度时间 , 得出更加切合实际的计划 ,最终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 抵抗不确定性因素的干扰。

结论

总而言之,随着市场竞争激烈程度的日益加剧,生产计划与控制已经成为制造业企业获取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供应链管理模式在生产计划与控制中的融入有助于制造业企业改变传统经营模式,提高环境应对能力,并强化生产经营稳定性,进而为制造业企业市场竞争力的有效提升提供基础保障和助推动力。

参考文献:

[1]肖娟.基于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生产计划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7(36):47-48.

[2]张松.供应链环境下制造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研究[J].工业设计,2017(02):172.

[3]董鹏,吴炬文.基于供应链视域下的生产运营计划制订和管控研究[J].公司金融研究,2017(02):43-57.

[4]谭巍.供应链环境下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J].商,2017(18):19-20.

作者简介:

丛 帅:男,1984年10月生人,籍贯山东省青岛市,研究方向工程管理制造工程方向。

论文作者:丛帅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0

标签:;  ;  ;  ;  ;  ;  ;  ;  

供应链环境下核心企业生产计划与控制论文_丛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